你一定爱读的国学常识 曹伯韩著 国学爱好者入门书

你一定爱读的国学常识 曹伯韩著 国学爱好者入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学
  • 常识
  • 入门
  • 传统文化
  • 文化
  • 历史
  • 曹伯韩
  • 国学爱好者
  • 中华文化
  • 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辽宁美术出版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74700
商品编码:27516978497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本国学入门读物,曹伯韩以浅显通畅的文字,对中国的语言文字、金石考证、历史地理、艺术门类、先秦诸子、诗词文章、经学演变、佛学思想、理学流派及自然科学,作了全面的介绍。全书通俗流畅、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要点完备、条理清晰,为读者搭建了一个国学知识体系的框架,是国学爱好者的必备读物。



作者介绍


曹伯韩(1897-1959)

湖南长沙人,当代著名国学大师、语言学家,学识精湛、博古通今,一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著有六部语言学专著以及20余部历史著作,影响深远。曾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汉字整理部副主任、汉字简化研究室主任,兼《中国语文》编委等职。本书是其代表著作,是了解国学的极简经典,有助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国学常识,汲取中国文化精髓智慧,问世至今,不断再版重印,读者口碑相传。




编辑推荐


经典著作,国学大师曹伯韩讲透国学堂奥

口碑相传,国学爱好者的必读书和入门书

这是一部让你轻松了解国学的极简经典巨著。国学大师曹伯韩,以贯通古今的视角,通俗通透的解读,带你了解国学堂奥:国学的来龙去脉、国学与世界学术、研读国学典籍的方法、魏晋时代的玄学,佛学与儒学……凡涉国学,曹伯韩都做了无遗漏的详解分析,让人豁然开朗。翻开本书,快速了解和掌握国学常识,汲取中国文化精髓智慧。



目录


编例

第*章 概说

一 所谓国学 / 3

二 国学在清代 / 4

三 国学的分科 / 6

四 国学的派别 / 7

五 进步的方法与贫乏的内容 / 9

六 欧美学术的影响 / 10

七 “五四”以后的国故整理 / 11

八 国学与世界学术 / 12

九 专门研究与基本知识 / 13

一〇 研究的态度及准备工作 / 14

第二章 语文

一一 研读古籍的阶梯 / 19

一二 所谓小学 / 20

一三 六书 / 20

一四 字形的演变 / 23

一五 字义的演变 / 24

一六 训诂学 / 25

一七 文法学的先驱及其发展 / 26

一八 方言学 / 27

一九 字音的变迁 / 28

二〇 语言和文字的分离 / 29

二一 双声叠韵 / 30

二二 反切 / 31

二三 四声 / 32

二四 音韵学 / 32

二五 字母 / 34

二六 韵部 / 35

二七 古音之推定 / 37

第三章 古物

二八 金石之学 / 41

二九 殷墟发掘 / 42

三〇 甲骨之学 / 43

三一 古物与社会学 / 44

三二 无文字的古物 / 45

三三 古物与考证学 / 47

三四 古物与古书 / 48

第四章 书籍

三五 传写本与刻本 / 53

三六 版本之学 / 55

三七 校雠之学 / 55

三八 章句之学 / 56

三九 目录之学 / 57

四〇 图书分类法 / 58

四一 辑佚及辨伪 / 61

四二 类书及丛书 / 62

四三 考证学与读书法 / 64

第五章 经学

四四 五经、十三经、四书 / 67

四五 《易经》 / 68

四六 《书经》 / 69

四七 《诗经》 / 70

四八 三礼 / 72

四九 《春秋》 / 73

五〇 《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 74

五一 经之传授 / 75

五二 今文经学与谶纬 / 77

五三 古今文学派的斗争 / 78

五四 汉以后的经学 / 79

五五 清代的经学 / 80

五六 经学的扬弃 / 82

第六章 史地

五七 所谓正史 / 85

五八 正史的内容 / 87

五九 编年史 / 88

六〇 纪事本末 / 88

六一 别史 / 89

六二 政书 / 90

六三 杂史传记及其他 / 91

六四 学术史 / 92

六五 史评 / 92

六六 地理 / 94

六七 历史哲学 / 95

六八 新史学的产生 / 96

六九 新史学的业绩 / 97

第七章 诸子

七〇 诸子的学术派别 / 103

七一 儒家 / 105

七二 道家 / 107

七三 墨家 / 108

七四 别墨及名家 / 109

七五 法家 / 110

七六 兵家及其他 / 112

七七 王充之学 / 113

七八 魏晋时代的玄学 / 114

七九 子学之兴起与消沉 / 115

第八章 佛学

八〇 初期的佛教 / 121

八一 佛教的中国化 / 122

八二 流传中国诸宗派 / 124

八三 小乘诸宗 / 126

八四 传自印度的大乘诸宗 / 127

八五 中国独创的大乘诸宗 / 128

八六 佛学与儒学 / 129

八七 因明学 / 131

八八 唯识论中的心理学 / 133

《中国古典文化入门》 本书并非曹伯韩先生所著《你一定爱读的国学常识》,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次系统性梳理与解读,旨在为初涉此领域的读者搭建一座坚实的桥梁,引领他们领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博大精深。 【内容简介】 千载悠悠,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魅力,孕育了璀璨的文化瑰宝。本书并非罗列枯燥的典籍条目,而是以一种亲切、生动的笔触,带领读者走进中国古典文化的殿堂。从先秦诸子的思想风潮,到汉唐盛世的文采飞扬,再到宋明理学的深刻哲思,本书将为您呈现一条清晰的文化脉络。 一、思想的源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在中国思想史的黎明时期,百家争鸣的景象如同思想的百花园,绽放出异彩纷呈的花朵。本书将首先探寻儒家的仁爱与礼治,理解孔孟之道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与社会伦理;接着,我们将深入道家的“无为而治”,感受老庄哲学所蕴含的自然智慧与人生哲理;还会触及法家的严谨律令,理解其对国家治理的深刻影响;同时,墨家的兼爱与非攻、名家的逻辑思辨、阴阳家的宇宙观念等,都将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呈现,帮助读者认识到中国古代思想的多元与深刻。我们将重点关注这些思想流派的核心观点,及其在后世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而非简单堆砌名人名言。 二、诗文的辉煌:古典文学的璀璨星河 文学是文化最直接、最生动的载体。本书将带您徜徉在中国古典诗文的海洋中。从《诗经》质朴的民风民情,到楚辞瑰丽的浪漫想象;从汉乐府的写实主义,到唐诗的盛世气象,再到宋词的婉约与豪放;直至元曲的通俗与活力,明清小说的世情百态,都将被一一呈现。我们不会仅仅介绍作家及其代表作,更会深入探讨不同时期文学的风格特点、审美取向,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人文精神。您将了解格律诗的韵味,欣赏词牌的讲究,感受散文的跌宕起伏,领略章回小说的曲折情节,从中体会汉语之美与情感之深。 三、哲学的沉思:形而上的智慧与人生 中国古典哲学并非高不可攀的理论体系,而是与生活、人生紧密相连的智慧之光。本书将引导读者认识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理解古人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中庸之道”的智慧,理解平衡与和谐的处世哲学;解读“阴阳五行”的朴素唯物论,及其在古代科学与医学中的应用;还将深入探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修身养性的方法,以及“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本书将侧重于这些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帮助读者在当今社会找到共鸣与启示。 四、艺术的雅韵:琴棋书画与建筑美学 除了思想与文字,中国古典文化还体现在精妙绝伦的艺术形式中。本书将简要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如宫廷雅乐与民间小调;探讨围棋的策略与智慧,及其蕴含的辩证思想;欣赏书法艺术的线条之美与情感表达,了解不同书体的独特魅力;品味国画的写意精神与笔墨韵味,理解其“气韵生动”的艺术追求。同时,本书还将涉及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原则,如对称、均衡、与自然的融合,以及园林艺术的精巧构思。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中国古人审美情趣与生活态度的体现。 五、民俗的传承:节日、礼仪与生活智慧 中国文化并非只存在于书本与殿堂,更融入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本书将带您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如春节的团圆、端午的纪念、中秋的思念;探讨古代的婚丧嫁娶、祭祀朝拜等重要礼仪,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敬畏与传承;还将涉及养生之道、饮食文化、服饰习俗等方方面面,展现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与文化积淀。这些民俗不仅是历史的遗存,更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特点: 体系完整,脉络清晰: 从思想、文学、哲学到艺术、民俗,全面展现中国古典文化的各个面向,构建清晰的文化图谱。 语言生动,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力求以简洁流畅的语言,将深奥的文化知识传达给每一位读者。 视角新颖,注重联系: 不仅介绍传统文化的内容,更强调其在当今社会的应用与价值,引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认同。 启发思考,引导探索: 鼓励读者在阅读中主动思考,激发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本书适合人群: 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希望系统了解其入门知识的读者。 希望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人文素养的学生和职场人士。 对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 对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充满好奇的外国朋友。 翻开本书,您将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感受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智慧与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中国人身上流淌着的是一种特别的文化血液,但这种血液具体是什么,我们却常常说不清楚。这本书,就像一个显微镜,为我揭示了这种血液的成分。它并不是那种长篇累牍的学术论文,而是用一种非常简洁、精炼的方式,提炼出了国学中最精华、最有趣的部分。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解各个文化分支的时候,那种循序渐进的逻辑。他会先介绍一个概念的起源,然后解释它的核心含义,最后再举例说明它的实际应用,整个过程清晰明了,不会让人感到迷茫。举个例子,当他介绍“阴阳五行”的时候,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先从自然界的变化入手,然后逐步引申到人事、健康等方方面面,让我这个对这些理论一窍不通的人,也能逐渐理解其中的奥妙。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和历史典故,都选取得恰到好处,既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又帮助我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点。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文化”这个概念,不再是模糊不清的认知,而是有了一个具象的、清晰的轮廓。

评分

这本书真是打开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新大门!我一直对国学有兴趣,但总觉得它博大精深,无从下手。市面上有很多书,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显,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书,那种感觉一下子就来了。作者的语言非常生动有趣,他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那些看似古老枯燥的国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喜欢他讲到那些古代文人的趣事,那些穿越千年的智慧和幽默,让我觉得他们仿佛就生活在我身边一样。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没有给我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感,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去发现,去思考。当我读到关于《论语》中那些关于君子品德的阐述时,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当我看到关于诗经中描绘的古代生活场景时,我仿佛能闻到淡淡的草木清香。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让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它就像一个温暖的引路人,让我不再畏惧国学的深邃,而是充满好奇地想要继续探索下去。

评分

老实说,我是一个对国学知识非常“外行”的人,以前看很多国学相关的书,都感觉像在看天书,完全get不到点。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的“救星”。作者的叙事方式真的太友好了,他不像那些专家学者,上来就抛出一堆理论,而是像在跟你拉家常一样,把那些深奥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讲到“儒家”思想时,不是直接引用《论语》中的句子,而是通过一些古代人为人处世的生动事例,来阐述“仁义礼智信”的具体体现,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些概念在生活中的意义。而且,这本书的篇幅很适中,不像那种大部头的著作,读起来有压力,但内容又足够丰富,涵盖了我之前想了解却又无从下处了解的方方面面。它让我觉得,国学知识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只要方法得当,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它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提升,让我开始真正地去欣赏和热爱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

评分

我向来不是一个对“传统”概念特别热衷的人,总觉得很多东西过于陈旧,离我们的现代生活太远。但这本书,却巧妙地打破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作者在处理国学常识的时候,非常注重与现代生活的关联性。比如,他讲到一些古代的哲学思想,并不是孤立地介绍,而是会联系到我们现在社会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些独特的思考角度。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原来那些古人的智慧,在今天依然闪耀着光芒,甚至能为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惑提供一些启发。我记得有一段讲到“道家”的思想,作者并没有把它们描绘成高高在上的玄学,而是通过生动的生活化例子,展现了“无为而治”在生活中的应用,让我觉得原来放松和顺应自然,也能是一种非常智慧的生活方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不像我以前看过的那些“国学启蒙”读物,充斥着大量我不理解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甚至带点幽默的方式来讲解,读起来一点压力都没有。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传统”的价值,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古籍,而是融入生活、启迪智慧的活水源泉。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并以有趣方式呈现国学知识的书籍。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期待。作者在内容的编排上,可谓是花了心思,将原本可能庞杂的知识体系,梳理得井井有条。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那些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经典理论,在作者的笔下,变得生动且易于理解。他运用了大量贴近生活、富有画面感的叙述方式,将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温度巧妙地融合。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古代哲学流派的解读,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例如,在阐述“道家”思想时,他引用了许多古代隐士的逸闻趣事,生动地展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活哲学。这种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体验,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