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 名 最高的情商给孩子
I S B N 978-7-5207-0331-4
作 者 王芳
定 价 39.8元
装 帧 平装
亲子教育?畅销
出版日期 2018年
作者简介
王芳
知名主持人,电视节目制作人,知名博主、畅销书作家,“第一训练营”创始人。
从事电视主持事业近20年,历经内蒙古卫视、山东卫视、北京卫视、湖北卫视、黑龙江卫视,每年主持各类节目超过1000期,从一线主持人过渡到知名节目制作人。
自2014年起,开始投身教育事业,创办了亲子教育机构“第一训练营”,致力于提高中国孩子的整体素质,其独创的情商训练法、口才训练法和记忆训练法,在业内深受好评。曾创下国内微课三百万妈妈同时在线听课的记录。
微博:@主持人王芳
代表作:
《最好的方法给孩子》《最好的方法读唐诗》(第1册)《最好的方法读唐诗》(第2册)
内容介绍
成功 = 15%智商+ 80%情商+5%逆商
智商使人发现机会,情商使人利用机会,逆商使人不轻易放弃机会
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的情商养育之书。
著名主持人、畅销书作家王芳独创50个提高孩子情商的实用方法。她以异常敏锐的观察力,从千万个家庭教育个案中总结出培养儿童情商的系统解决方案。家长只需思维和行动上小小的改变,就能实现孩子人生大的转变。
也是一本写给孩子的情商养成之书。
书中充满了各种生动的来源于家庭和学校生活的小故事,以及超级有趣的情商小测试和真心话大冒险,让孩子能够在自主阅读和轻松互动中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是送给孩子童年爱和智慧的礼物。
请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动手,立刻开始一场情商进阶之旅吧!
阅读完本书,你将发现自己的情商完全在线,
不但能够与人融洽相处,
还能给孩子一颗强大的内心,塑造良好的品格,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目录
1. 丘比的心
2. 抱怨,都是废话!
3. 嘴甜的孩子更受欢迎
4. 高情商修炼法则
5. 相信的力量
6. 请别叫我“侦探王”
7. 举手之劳
8. 放大不幸,只会更加不幸
9. 好运气都是怎么来的?
10.收到礼物之后
11.学会说句暖心话
12.我们公司的“奇葩”要求
13.中国家长最缺少的一种品质
14.办法总比困难多
15.小勤快,大智慧
16.情商低的N种表现,你中标了吗?
17.是什么决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
18.找我有事吗?
19.自信的基础是实力
20.既然做了,就要做好
21.测测你的AQ怎么样?
22.不让爸爸、妈妈担心
23.原谅,是让自己舒服
24.假如我是你
25.敦刻尔克的故事
26.假如李白听听情商课
27.输不起你就赢不了
28.感恩的心
29.情分和本分
30.嗨,胆小鬼
31.这块牛排有怪味
32.亲爱的,哈!
33.大花鞋,对不起
34.原来这就叫情商高
35.“仙人球”们,醒醒啦!
36. 一盆冷水
37.小喇叭,休息会儿
38.孝顺的本质是爱
39.请等等我
40.心疼
41.夜来风雨声
42.爸妈救过我一命
43.奇迹总在风雨后
44.一米,远不远?
45.该说和不该说
46.老祖宗的情商
47.听人劝,才能吃饱饭
48.示弱重要吗?
49.二十一天,丢掉你的坏脾气!
50.我若芬芳,蝴蝶自来
精彩文摘
二十一天,丢掉你的坏脾气!
谁家要是有个坏脾气的孩子,或者脾气大的爸妈,赶紧来看看这篇文章!
家庭成员中有人动不动就发脾气,把家里整得乌烟瘴气,这个家庭就很难说是幸福的;如果单位中,有个脾气大的同事,这日子也不太好过。
我见过的脾气最大的孩子,是一个九岁的小女孩,在我们的训练营。好几天我就没见她笑过一次,总是皱着眉头,几乎每一件不遂她心意的事,都会惹她发脾气。
我们在学魔方课,孩子们都是第一次接触魔方,不会拼是正常的。这个小宝贝两遍拼不出来,就直接当着老师的面把魔方扔到了地上,魔方碎了一地,同学们吓得慌作一团。
我们学写作文,她三年级了,担心自己写不好,每写一个字都要擦掉再来一遍,最后大家都写差不多了,她只写好了一个题目。我蹲下来问她:“宝贝,是不是没听懂,老师再给你讲一遍?”她一言不发,跟自己生闷气,最后还把作文纸全撕掉了。
我们排练汇报演出的节目,她觉得很难,直接发脾气说不练了,然后自己跑到教室里狂哭,谁也劝不住。
这个宝贝怎么了?有一天中午我把她找到房间,和她聊天。
一开始她不愿意说,后来渐渐地,她放下戒备,和我聊了很多。她说在家中妈妈脾气很大,经常莫名和她发火,甚至在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直接用鞋底抽她。最严重的一次还用一根钢筋打过她,打得她浑身青一块紫一块,但是她知道妈妈那是为她好。
我问她:“爸爸不管吗?”她说爸爸在南方工作,一年也回不来几次,家中主要是妈妈管她。
渐渐地,她长大了,妈妈和她发火,她也敢顶嘴了,于是家庭中经常爆发“母女战争”。每次遇到问题,她和妈妈几乎都是什么都不说,先发脾气。一个发火了,另外一个也不让步。现在每周都会吵几次。
听她讲了很久,哭了很久。
她说她知道自己扔魔方不对,撕作文纸不对,但是她控制不了自己。
我说:“宝贝,我可以抱抱你吗?”孩子扑到我的怀里,我紧紧地抱着她,抚摸着她的头发,告诉她,过几天我会给她一个神器,可以让她变成“好脾气公主”。
那天晚上,我联系了她的妈妈。我还没说什么事情,妈妈就说:“王芳老师,给您添麻烦了,这个孩子我没有教育好,一定是在训练营发脾气了吧?”
看来妈妈很了解自己的女儿。
我没说女儿的问题,先问妈妈:“您觉得您脾气怎么样?”
她沉默了一会儿,回答我:“还可以!”
我说:“亲爱的,其实特别理解你一个人带孩子的艰辛,压力大,有脾气也是难免的,但是你一定要记得我接下来这句话,你现在发在孩子身上的脾气,有一天他会原封不动地还给你!”
其实孩子就是这样,从父母那里习得了认识社会的方法 :如果你是一个很会处理问题的家长,孩子耳濡目染看到你的处事方法,自然会学习 ;如果你是一个没有什么方法的家长,一有问题就会发脾气,孩子自然也习得了这样的方法。
那位妈妈后来和我敞开心扉交流了很多,她说当女儿第一次爆发,反抗她的时候,她就已经明白“大事不好”,但是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于是事态越来越严重。
我告诉她,可以试试我的二十一天情绪表。
随后,我把表格送给了孩子。
这个表格其实特别简单,整个表格分为两大部分。一半是孩子给妈妈的评分,一半是妈妈给孩子的评分。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设计,一下子效果就好了很多。我们平时的各种表格主要是限制孩子的,但是孩子的习惯往往是家长教的。我们得公平,互相监督。哈哈!
每一天,妈妈的性格很好,情绪很好,没有发脾气,宝贝就给妈妈今天的格子里涂上“微笑的太阳”;如果有脾气不好的时候,就涂上第二种“发火的太阳”;如果暴怒了,就把“愤怒的太阳”涂上颜色。
同理,宝贝也一样。如果宝贝这一天都情绪很好,妈妈就把“向日葵”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如果有一点点情绪波动,就给“玫瑰”涂上颜色,因为玫瑰带刺,但是刺不是特别多;如果这一天宝贝脾气暴躁,妈妈就给宝贝涂上“仙人球”。
你可别小看这样的表格,七天下来,你就会发现,孩子是我们的镜子。当家长和颜悦色的时候,孩子往往比我们表现还好 ;家长脾气不好的时候,孩子也往往情绪不稳定。表格是最直观的,谁也别想“抵赖”。哈哈,有了这样的表格,大家都会收敛,每次想发火的时候,一想,哎呀,会不会给我记上一笔,算了,忍了。
这就是控制情绪的过程,如果爸妈和孩子都能坚持两个二十一天,你会发现,家里一片和谐。关键是我们教给了孩子方法,只有在情绪正常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情绪一暴躁,就只会发火了,问题根本解决不了。
我们的脾气就像野地里的一团小火,在最初期的时候,用脚踩一下就可以把火灭了,表格起的作用就是这一脚;一旦到了火势凶猛,谁还想着用脚踩火,都得先逃命,最后被烧得遍体鳞伤。
所以,我们得用表格约束自己,不要让火着大了。
过了几个月,再次见到了母女俩,她们拿着厚厚的一沓表格给我看。妈妈说:“王芳老师,太感谢您了,我们现在关系特别好,关键是女儿学会了处理问题,最近学习成绩好了很多,天天被老师表扬!”
真的太开心了,看到一对母女的成长。
这样的表格很简单,在家里自己就可以做,坚持二十一天,丢掉你的坏脾气!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对于“负面情绪”的处理态度。现在社会对“积极阳光”的要求太高了,很多父母本能地会抗拒孩子表现出悲伤、愤怒或恐惧,总想赶紧用“开心点”、“别哭了”来覆盖掉。但这本书似乎对这些“不完美”的情绪抱有一种接纳甚至尊重的态度。我记得其中一课特别强调了“命名情绪”的重要性,就像给一个模糊的团块贴上准确的标签。孩子说“我讨厌他”,这本书会引导我们深挖这“讨厌”背后,究竟是“不被理解的委屈”,还是“权力被侵犯的愤怒”。这种深度的挖掘,不仅帮助了孩子认识自己,更重要的是,它也让我——作为父母——开始正视自己面对孩子负面情绪时的不适感。我们常常因为害怕孩子不开心,反而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需要时刻“修复”孩子的角色上。这本书的视角让我意识到,允许孩子经历和表达完整的情绪光谱,才是真正的情商教育的开始。它提供了一种更健康、更少压力的育儿心态。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给我一种非常踏实和真诚的感觉。它没有使用那种浮夸的“立竿见影”的口号,而是用一种近乎“慢工出细活”的态度来阐述每一个观点。阅读过程中,我能感觉到作者在挑选案例和设计引导语时所付出的巨大心力,每一个步骤似乎都经过了反复的打磨和实践检验。比如,它在讨论“同理心”的培养时,不是空洞地讲“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想”,而是设计了一套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的“角色互换小剧场”。这个互动练习,比我过去看过的任何理论都更有效。它要求家长先扮演孩子,然后让孩子扮演成年人来安抚自己,这种亲身体验,让“同理心”从一个抽象的概念,变成了一种可以被身体记住的情感回路。这种强调实践、强调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一本需要被“翻烂”的工具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为我们这种时间零碎的家长量身定做的。我通常只有在通勤的地铁上或者深夜孩子睡着后才有完整的时间阅读,如果一本书动辄需要大段的背景铺垫和复杂的理论推导,我很容易就读不进去了。但这本书的“50堂课”这个设定,天然地就带有一种可以随时中断、随时续上的便捷性。我试着挑选了其中几节,比如关于如何处理“嫉妒心”的那一章,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细腻。她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你不该嫉妒”,而是通过一个孩子对新玩具的抵触情绪,引导家长去探寻背后的不安全感。我读完后立刻在第二天孩子和表妹玩玩具时运用了中学到的技巧,虽然过程不算完美,但孩子明显比以往更容易接受了分享的概念,情绪的爆发点也找到了一个更温和的出口。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的精髓不在于提供了多少“标准答案”,而在于提供了一套可以灵活变通的“提问工具”。它让你停止对孩子“为什么这样”的评判,转而开始探索“你想表达什么”的深层动机。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对一个长期在工作压力下,习惯于快速解决问题的成年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提醒。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说实话,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毕竟市面上关于“情商”的书籍汗牛充栋,很多都空泛地谈理论,少有能真正落到实处的“干货”。我自己的孩子正处在一个非常需要引导的年纪,社交开始变得复杂,情绪波动也比较大,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宣传时,还是忍不住想尝试一下。首先,从装帧和排版上来说,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相当舒服的,纸张的质感不错,字体大小适中,即使是孩子自己阅读,也不会觉得吃力。更重要的是,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很多育儿书读起来就像是老师在训话,让人听着有压力,但这本似乎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带着你,一步步地去观察、去理解孩子内心的小剧场。我尤其欣赏它在引入概念时所用的那些生活化的例子,它们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完美情境,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小尴尬”或“小冲突”,这让理论一下子就“活”了起来,让人感觉“哦,原来我孩子上次发脾气就是这个原因!”这种代入感,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每一课,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已经感受到了作者试图构建一个非常实用且充满关怀的沟通框架,而不是一套僵硬的规则。
评分最后要提一下的是,这本书成功地打破了我心中关于“情商教育就是对孩子进行‘管理’”的固有观念。以前总觉得情商高就是会说话、会讨人喜欢,本质上是一种外化的社交技巧。但读完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后,我意识到,真正的核心是“自我觉察”和“情绪调节能力”,这是内在的力量。它教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坚固的内心堡垒,而不是仅仅教他们如何应对外界的洪水猛兽。它鼓励父母去和孩子一起探索“我是谁”、“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关乎孩子的自我认知和价值感。这种由内而外的培养路径,我认为比那些只教孩子如何“取悦他人”的课程要深刻得多,也更有助于孩子未来成为一个独立、内心丰盈的成年人。这本书更像是一份陪伴孩子成长的长期蓝图,而不是一个短期的速效药方,它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远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