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誠品時光 | 作者 | 林靜宜 |
| 定價 | 68.00元 | 齣版社 | 中信齣版社 |
| ISBN | 9787508679686 | 齣版日期 | 2018-03-01 |
| 字數 | 116000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古今中外的任何生命, 一生中都會遭遇不同的橫逆。 如果迴到哲學的起源, 其實是探索人存在的本質。 ——吳清友 因自身深受閱讀的啓發,吳清友早在35歲就有個開人文藝術書店的夢想。1988年在倫敦的經曆和體會,使他決定將買藝術品的錢轉換成開畫廊的資金,希望讓更多的華人藝術傢被看見。書店和畫廊的心願在吳清友心中有瞭交集,加上自小敏銳的空間直覺和美感,逐步實現成為誠品書店的樣貌。古今中外的任何生命, 一生中都會遭遇不同的橫逆。 如果迴到哲學的起源, 其實是探索人存在的本質。 ——吳清友 因自身深受閱讀的啓發,吳清友早在35歲就有個開人文藝術書店的夢想。1988年在倫敦的經曆和體會,使他決定將買藝術品的錢轉換成開畫廊的資金,希望讓更多的華人藝術傢被看見。書店和畫廊的心願在吳清友心中有瞭交集,加上自小敏銳的空間直覺和美感,逐步實現成為誠品書店的樣貌。 然而,就在籌備書店與畫廊期間,一場突如其來的馬方綜閤徵讓他經曆瞭生死的考驗,他領悟到:“大概是上天要我做一次生命的總檢討。我現在所擁有的、未來想追尋的,都是生命中*愛、*珍惜的嗎?” 大病之後,他益發覺得是上天要自己做些有意義的事,愈來愈透徹。自己想做的不隻是一傢書店,而是一處能讓身心安頓、心靈停泊的場所。書店、音樂、咖啡館、畫廊等場域,是為瞭創造優雅氛圍的元素,因為優雅,纔有機會讓一個人的心靈感受到從容,進而享受被安頓的喜悅。於是1989年3月12日誕生瞭一傢“在書與非書之間,我們閱讀”的誠品書店。 這種人文關懷的理念貫穿瞭吳清友的一生,也貫穿瞭誠品近30年來開過的50多傢店。每一傢店都有各自的特色,無論是路口的舊中山店、颱北101大樓對麵的信義店、亞洲*傢24小時書店敦南店,還是香港的銅鑼灣店和大陸的誠品生活蘇州,都根植於深厚的人文關懷。 本書完整記錄誠品從創辦至今近30年的風雨曆程,講述誠品如何在與人、與社會、與城市、與生活的互動中展現寶貴的精神意蘊,正如吳清友先生解釋eslite時所說,誠品所談的eslite是屬於普羅大眾,發揮每個人生命的精彩,是每個人一格的潛能。 |
| 作者簡介 | |
| 林靜宜 颱北大學企管所畢業、成功大學醫學院老年學研究所。曾任《遠見》雜誌記者、《30雜誌》主編,現為作傢,HCW Architects & Associates企劃總監。主要作品有《鼎泰豐,有溫度的完美》《颱積電的綠色力量:21個關鍵行動打造永續競爭力》《捷安特傳奇:GIANT 全球品牌經營學》《時尚是門好生意》《微笑走齣自己的路:施振榮的Smile學,20堂創業、創新、人生課》《新時代,心王道》《改變成功的定義:白袍CEO蔡長海的利他願景學》《愛,讓孩子做自己:我這樣教齣季衡與季剛》《淚光奇跡:陪伴曉鈴的病床手記》(以上均為颱灣天下文化齣版)等書,以及策展“造境:陳其寬大師版畫展”。 |
| 目錄 | |
| 序 誠品一萬天 吳清友 部 1988—2000 在追尋與探索之間 01.中年的追尋:我存在的意義 02.活著:上天給瞭一帖藥 03.在經典裏獨創節奏:在書與非書之間 04.文化引路人:探索腳下的風土 第二部 2001—2010 有一種閱讀,存在每人心中 05.經營是哲學問題:Benefit與Profit 06.賠錢十五年的“阿Q”:你的所得就是你的付齣 07.缺與擴的兩難:水深纔可渡輪 08.麵嚮世界的窗口:誠品信義店 09.女兒的決心:浪漫與精明的平衡之旅 10.永遠的Belief:閱讀不能失落 第三部 2011—2017 誠品的場所精神 11.輸齣集體創作:誠品生活、誠品書店與城市文化的共創 12.創意經濟的全平颱:誠品生活鬆煙 13.“文人古城”新光閤作用:誠品生活蘇州 14.由誠啓程 15.活齣自己的光 |
| 編輯推薦 | |
| ★誠品官方齣品簡體中文版,作者親訪創始人吳清友及核心團隊,完整展現誠品近30年風雨曆程,傾情書寫誠品經營始終不變的人文關懷。 ★大陸首本誠品品牌專書,講述在文化行業領風氣之先的誠品從1989年創立到2017年的全部曆程,闡述誠品精神的本質,以人為本的關懷,以及傳承至今的善愛美企業理念。 ★吳清友先生親自授權颱灣天下文化編輯林靜宜執筆,兩年半時間,穿梭颱北、香港、蘇州和上海親訪吳清友、吳旻潔父女及核心團隊50餘人,大量一手資料曝光。吳清友親自打磨文字,審定包裝設計,是誠品的一張名片,完整講述誠品近30年的故事。 ★內部資料首度公開,心路曆程全麵披露。披露創業艱難時期的心路曆程,書中若乾郵件、信件和誠品內部資料首度公開。披露誠品選擇蘇州開設中國大陸店的因緣。 ★深入剖析誠品從創業到堅守的完整曆程。在商業化席捲全球的今天,連續虧損15年卻毫不動搖的堅守之心,用信念支撐*初的理想,以人為本的情懷始終不變。 |
| 文摘 | |
| |
| 序言 | |
翻開《誠品時光 湖北新華書店》,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某個宏大的敘事,而是一種緩緩鋪開的生活氣息。它不像那些直奔主題、字字珠璣的理論讀物,也沒有那種戲劇衝突強烈、情節跌宕起伏的小說。相反,它更像是一位老友,在午後的陽光下,端著一杯溫熱的茶,閑散地聊著那些細微卻真實的生活片段。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城市的某個角落,不經意間推開一扇老舊的木門,裏麵透齣的光影和空氣,都帶著一種熟悉而溫暖的味道。我喜歡它那種不緊不慢的節奏,沒有催促,沒有強加,隻是靜靜地記錄,仿佛是用鏡頭捕捉瞭那些轉瞬即逝的美好。那些關於日常的點滴,關於人與書之間微妙的聯係,關於一個空間如何承載著無數的情感和故事,都被作者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呈現齣來。讀的時候,我常常會不自覺地對照自己的生活,想起自己也曾有過的相似瞬間,那些被遺忘的,或是被忽略的,在這本書裏,卻被溫柔地拾起,賦予瞭新的意義。它沒有試圖說教,也沒有刻意營造氛圍,隻是將觀察到的,感受到的,真實地呈現齣來。這種真實的力量,反而更能觸動人心,讓人在字裏行間找到共鳴,感受到一種寜靜的力量。
評分《誠品時光 湖北新華書店》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次穿越。它帶我迴到瞭那個沒有太多電子乾擾的年代,迴到瞭那些藏書房裏彌漫著紙墨清香的日子。作者的文字,有著一種獨特的韻味,像是陳年的老酒,初嘗時或許沒有驚艷,但細品之下,卻能感受到那股醇厚和迴甘。我尤其欣賞作者對細節的捕捉能力,那些關於書店陳設、店員神態、讀者錶情的描繪,都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每當讀到某個段落,我都能清晰地想象齣那個場景,甚至能聞到空氣中飄散的書捲味。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閱讀”這件事。它不再僅僅是獲取信息,而是一種儀式,一種與自我對話,與曆史對話的方式。作者通過書店這個載體,串聯起瞭無數的故事,有關於文學的,有關於人生的,也有關於時代的。讀這本書,就像是在一座巨大的寶藏館裏尋寶,每一次翻頁,都有可能發現新的驚喜。它沒有宏大的主題,也沒有復雜的結構,但它卻擁有著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能夠喚醒人們心中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讓我靜下心來,好好思考的書,而《誠品時光 湖北新華書店》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這本書不是那種一蹴而就的讀物,你需要花時間去品味,去理解。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不急不緩,更像是流水賬,但正是這種看似平淡的敘述,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它沒有炫目的詞藻,也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每一個字,都仿佛經過瞭深思熟慮。我喜歡作者對“時間”的理解,以及書店在這個時間流逝中的角色。它是一個觀察者,也是一個記錄者,更是無數故事的發生地。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一傢古老而充滿人情味的書店,看著形形色色的人們在這裏駐足、停留,尋找著屬於自己的那一本書。作者用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記錄下瞭這些瞬間,將它們凝固成永恒。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書店的意義,它不僅僅是一個買賣書籍的地方,更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平颱,一個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它所傳遞的,是一種溫和的力量,一種對知識的尊重,一種對生活的熱愛。
評分讀完《誠品時光 湖北新華書店》,我感覺像是做瞭一場夢,一場關於書、關於時光、關於生活的夢。作者的文字,帶著一種淡淡的憂傷,又夾雜著一絲溫暖。它不像那種直白的敘述,而是用一種含蓄而內斂的方式,錶達著自己的情感。我喜歡作者對“時間”的理解,以及書店在這個時間流逝中的角色。它是一個見證者,也是一個記錄者,更是無數故事的發生地。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一傢老舊的書店,看著那些泛黃的書頁,聞著那股淡淡的黴味,感受著那些歲月的痕跡。作者用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記錄下瞭這些瞬間,將它們凝固成永恒。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書店的意義,它不僅僅是一個買賣書籍的地方,更是一個文化傳承的載體,一個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它所傳遞的,是一種對知識的渴望,一種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一種對生活的熱愛。這本書沒有給我帶來任何關於“內容”上的直接信息,但它卻在我心中種下瞭一顆種子,一顆關於思考、關於感受、關於生活的種子。
評分《誠品時光 湖北新華書店》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寜靜感。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這本書就像是一股清流,讓我得以慢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作者的文字,非常具有畫麵感,我仿佛能親眼看到那些書店裏的場景,聽到那些輕柔的翻書聲,感受到那些彌漫在空氣中的書香。它不是那種需要你絞盡腦汁去理解的書,也不是那種讓你熱血沸騰的書。相反,它更像是一位智者,用一種平和的語氣,嚮你娓娓道來。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生活的氣息。它沒有刻意去拔高,也沒有刻意去煽情,隻是真實地記錄著,觀察著。這種真實,反而讓我覺得格外親切。我喜歡作者對“閱讀”這件事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是一種與自己對話,與世界對話的方式。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書店的價值,它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場所,更是一個文化空間,一個精神寄托。它所傳遞的,是一種對知識的敬畏,一種對生活的熱愛,一種對未來的憧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