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龙形太极拳 柔身五形掌
:19.00元
作者:王振山,沈杰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5009392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王永昌先生是八卦掌第二代传人——北方武林高手福源和尚的高徒、书法家,且文化功底很深。他一辈子钻研武术,发现董传柔身八卦掌对于武术基础差和文化浅的人很难领悟,不容易学成功,而学太极、形意之人较易取得成绩。本门派中有指路拳、柔身八卦掌、两头蛇粘身枪、片散流刀、九子寻母剑、鸳鸯钺、指路棍等,而没有现成的太极拳和形意拳可供学习。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王先生花费了很长时间,于“”期间在公园花房的工作室中创作了龙形太极拳和柔身五形掌,让入门弟子在本门派中就直接可以深造学习了。这样,内家柔身门派集太极、形意、八卦于一身,这在全国是罕见的。
目录
章 龙形太极拳
节 龙形太极拳拳谱
第二节 龙形太极拳动作图解
第三节 龙形太极拳运行路线图
第二章 柔身五形掌
节 龟形掌
一、龟形掌拳谱
二、龟形掌动作图解
三、龟形掌运行路线图
第二节 雁形掌
一、雁形掌拳谱
二、雁形掌动作图解
三、雁形掌运行路线图
第三节 龙形掌
一、龙形掌拳谱
二、龙形掌动作图解
三、龙形掌运行路线图
第四节 虎形掌
一、虎形掌拳谱
二、虎形掌动作图解
三、虎形掌运行路线图
第五节 蛇形掌
一、蛇形掌拳谱
二、蛇形掌动作图解
三、蛇形掌运行路线图
后记
作者介绍
王振山字守静,江苏省溧阳城人,书画家。曾任溧阳市武术协会史式八卦掌研究会副会长,市篮球协会秘书长、副会长,溧阳日报每周一画专栏画家,市作协会员,书画院特聘画师,江苏省一级群众体育动动指导员。现已退休。1966年开始跟随狄兆龙、王永昌学习八卦掌系列,同时还跟随师伯王永昌学艺,从二老身上学到了的人格和品德,同时学到了武术理论和拳械套路,如指路拳,连环掌,柔身八卦掌,龙形太极,龙形五形掌,龙形指路,指路刀,片散刀,龙形刀,指路剑,九子寻母剑,两头蛇粘身枪等。从1985年起开始在武林,武当等杂志发表武术文章,其中有《八卦掌名家王永昌》、《福源和尚》、《董海川传奇》(长篇小说)、《传统武术之现状》、《传统武术的表演和竞赛》……并与人合作,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史式八卦连环腿与指路拳》一书,支持徒弟参加2007年央视的八卦掌的武林大会,积极宏扬中华武术文化。
文摘
序言
评价四 我通常更偏爱视频教学,因为武术动作的立体感和瞬时变化在静态图文上很难完全展现。然而,这本“龙形太极拳 柔身五形掌”却凭借其高超的图解技术,弥补了这一缺憾。书中所配的插图并非是那种简单的人体骨架图,而是融入了大量的气流走向和受力分析的示意图。尤其在讲解复杂转折点,比如“穿掌”和“捋按”交替的瞬间,图示能够清晰地标示出肘、腕、指尖三者的相对角度变化,这对于理解劲力如何顺畅转换至关重要。我甚至发现,有些我练习多年也未曾完全掌握的细微差别,仅凭书中几张剖析图的对比,豁然开朗。这套图文结合的编排方式,显示出作者不仅是武术大家,更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懂得如何用最直观的方式传递复杂的身体信息。
评分评价五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注重循序渐进,体现了一种对习武者心性的尊重。它没有急于展示那些眼花缭乱的“绝招”,而是将大量篇幅放在了基础功法的打磨上,比如对呼吸法的细致拆解,以及如何区分“拙力”和“掤劲”的微妙差异。我留意到,书中对“养生”的探讨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作者将武术视为一种高级的养生术,而非单纯的技击对抗。在介绍完动作要领之后,总会有一个专门的小节讨论该动作对特定脏腑或经络的调理作用,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让练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和长远。对于那些追求健康长寿、希望将武术融入日常生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于一本简单的拳谱,它提供了一种完整的生活哲学和自我维护的工具。
评分评价三 说实话,最初接触到“龙形太极拳 柔身五形掌”这个书名时,我还有些疑虑,感觉“龙形”和“五形掌”的组合是不是略显夸张或噱头十足?毕竟现在很多武术书籍都会追求吸睛的标题。但实际阅读体验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沉稳、内敛,完全没有浮夸的辞藻,每一个段落都像是在深山老林中静坐冥想后提炼出的心得。它很少直接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循循善诱地引导你“去感觉”,去体会气在周身的流动,去感受肌肉纤维如何被温和地拉伸。其中关于“意念引导”的部分,描绘得尤为传神,让我仿佛能看到一条金龙在体内盘旋,这种精神层面的训练,恰恰是现代习武者最容易忽略的。读完前三章,我感到心神安定了许多,这或许就是传统武学所追求的“身心合一”的初级阶段吧。
评分评价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封面的烫金工艺让“龙形太极拳 柔身五形掌”这几个字在光线下熠熠生辉,透露着一种古典而又神秘的气息。我尤其喜欢内页的纸张选择,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不仅保护了视力,也仿佛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刚翻开目录时,就被其清晰的层次感所吸引,从基础的桩功练习到复杂的套路解析,编排得井井有条,逻辑性极强。初学者可能会有些担心术语的晦涩难懂,但作者似乎深谙此道,在关键概念的引入处都配有详尽的图解和生动的比喻。比如,对于“缠丝劲”的描述,并非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结合了纺车和蚕吐丝的意象,让人立刻就能抓住其运动的精髓。整体来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武术教程,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光是捧在手里把玩,都能感受到作者对传统武学的敬畏之心。这种对细节的执着,预示着内容本身也必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
评分评价二 我最近正在物色一本能真正提升内家拳理解深度的读物,市面上的太多流于表面,讲动作多于讲意境。然而,当我翻阅这本“龙形太极拳 柔身五形掌”时,我立刻意识到我找对方向了。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其对“柔”的定义和实践方法的阐述。它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于太极拳“刚猛”的片面理解。书中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身体的放松,实现由内而外的弹性,而非僵硬的对抗。特别是关于“五形掌”中各个动物形意如何融入人体经络的论述,细致入微,几乎带有一种医学解剖学的严谨性。我尝试着在练习中加入书中提到的“卸力化整”的理念,效果立竿见影,原本卡住的关节和不顺畅的路线,瞬间变得圆活起来。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招式教学,更像是一部关于人体结构与运动哲学的深度论文,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习练者来说,绝对是醍醐灌顶的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