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
第 1章 政府会计基本理论
1.1 政府会计的基本概念 1
1.1.1 政府会计的概念 1
1.1.2 政府会计目标 2
1.2 政府会计要素 4
1.2.1 政府会计对象 4
1.2.2 政府会计要素 4
1.3 政府会计原则 6
1.3.1 政府会计基本原则 6
1.3.2 政府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7
1.3.3 政府会计核算的其他原则 10
1.4 政府会计的记账基础 10
1.4.1 权责发生制 11
1.4.2 收付实现制 11
1.5 政府会计的特点 11
1.5.1 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12
1.5.2 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不同 12
1.5.3 会计报告不同 13
1.6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 13
1.6.1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变化 13
1.6.2 《政府会计制度》主要内容 15
第 2章 政府会计的基本方法
2.1 政府会计的记账方法 22
2.1.1 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22
2.1.2 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 22
2.1.3 记账规则 24
2.1.4 试算平衡 25
2.2 政府会计的会计凭证 27
2.2.1 原始凭证 28
2.2.2 记账凭证 34
2.3 政府会计的会计账簿 38
2.3.1 会计账簿的分类与设置 39
2.3.2 会计账簿的使用 42
2.3.3 会计账簿的错误更正方法 43
2.3.4 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44
2.4 政府会计的会计报表 45
2.4.1 政府会计主体财务报表的种类 45
2.4.2 政府会计主体预算会计报表的种类 46
2.4.3 政府会计主体报表的编制要求 46
2.5 账务处理程序 47
第3章 资产的会计核算
3.1 货币资金 49
3.1.1 库存现金 49
3.1.2 银行存款 53
3.1.3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61
3.1.4 其他货币资金 64
3.2 短期投资 65
3.2.1 短期投资的概念 65
3.2.2 短期投资的会计核算 66
3.3 应收及预付款项 67
3.3.1 财政应返还额度 67
3.3.2 应收票据 70
3.3.3 应收账款 73
3.3.4 预付账款 76
3.3.5 其他应收款 79
3.4 存货 83
3.4.1 存货的管理 83
3.4.2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84
3.4.3 存货的发出计价 85
3.4.4 存货的会计核算 88
3.4.5 存货的清查盘点 95
3.5 待摊费用 97
3.5.1 待摊费用的科目设置 97
3.5.2 待摊费用的会计核算 97
3.6 长期股权投资 98
3.6.1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98
3.6.2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100
3.7 长期债券投资 104
3.7.1 长期债券投资的初始计量 104
3.7.2 长期债券投资的后续计量 105
3.8 固定资产 107
3.8.1 固定资产的概述 107
3.8.2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11
3.8.3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115
3.8.4 固定资产的处置 117
3.8.5 固定资产的清查 118
3.9 工程物资 120
3.9.1 工程物资的概念 120
3.9.2 工程物资的会计核算 120
3.10 在建工程 121
3.10.1 在建工程的科目设置 121
3.10.2 在建工程的会计核算 122
3.11 无形资产 129
3.11.1 无形资产概述 129
3.11.2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130
3.11.3 研发支出 133
3.11.4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135
3.11.5 无形资产的处置 136
3.12 其他资产 138
3.12.1 政府储备物资 138
3.12.2 公共基础设施 142
3.12.3 保障性住房 147
3.12.4 文物文化资产 149
3.12.5 受托代理资产 151
3.12.6 长期待摊费用 154
3.12.7 待处理财产损溢 154
第4章 负债的会计核算
4.1 短期借款 157
4.1.1 短期借款的概念和管理 157
4.1.2 短期借款的会计核算 157
4.2 应缴财政款 159
4.2.1 应缴财政款的概念 159
4.2.2 应缴财政款的会计核算 159
4.3 应交税费 160
4.3.1 应交增值税 160
4.3.2 其他应交税费 175
4.4 应付职工薪酬 178
4.4.1 应付职工薪酬的科目设置 178
4.4.2 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 179
4.5 应付及暂收款项 181
4.5.1 应付账款 181
4.5.2 应付票据 183
4.5.3 其他应付款 185
4.5.4 应付利息 188
4.5.5 应付政府补贴款 189
4.5.6 预收账款 190
4.6 长期应付款项 192
4.6.1 长期借款 192
4.6.2 长期应付款 194
4.7 预提费用 196
4.7.1 预提费用的科目设置 196
4.7.2 预提费用的会计核算 196
4.8 预计负债 197
4.8.1 或有事项 197
4.8.2 预计负债 198
4.9 受托代理负债 198
4.9.1 受托代理负债的科目设置 198
4.9.2 受托代理负债的会计核算 199
第5章 净资产的会计核算
5.1 净资产概述 200
5.1.1 净资产的概念 200
5.1.2 净资产的分类 200
5.2 本期盈余 202
5.2.1 本期盈余的概念 202
5.2.2 本期盈余的会计核算 202
5.3 本年盈余分配 204
5.3.1 本年盈余分配的概念 204
5.3.2 本年盈余分配的会计核算 204
5.4 累计盈余 205
5.4.1 累计盈余的概念 205
5.4.2 累计盈余的会计核算 205
5.5 专用基金 208
5.5.1 专用基金的概述 208
5.5.2 专用基金的账务处理 208
5.6 权益法调整 209
5.6.1 权益法调整的概念 209
5.6.2 权益法调整的会计核算 210
5.7 无偿调拨净资产 211
5.7.1 经批准无偿调入净资产 211
5.7.2 经批准无偿调出净资产 212
5.8 以前年度盈余调整 214
5.8.1 以前年度收入和费用调整 214
5.8.2 资产盘盈 214
5.8.3 年末结转 214
第6章 收入的会计核算
6.1 收入概述 217
6.1.1 收入的概念 217
6.1.2 收入的分类 217
6.1.3 收入的确认 218
6.2 收入的会计核算 218
6.2.1 财政拨款收入 218
6.2.2 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 221
6.2.3 其他收入 222
6.3 事业单位专有收入会计核算 225
6.3.1 事业收入 225
6.3.2 经营收入 228
6.3.3 投资收益 231
6.3.4 上级补助收入 235
6.3.5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237
第7章 费用的会计核算
7.1 费用概述 239
7.1.1 费用的概念 239
7.1.2 费用的分类 239
7.2 费用的会计核算 240
7.2.1 业务活动费用 240
7.2.2 资产处置费用 243
7.2.3 其他费用 245
7.3 事业单位专有费用的会计核算 246
7.3.1 单位管理费用 246
7.3.2 经营费用 248
7.3.3 上缴上级费用 249
7.3.4 对附属单位补助费用 249
7.3.5 所得税费用 250
第8章 预算收入的会计核算
8.1 预算收入概述 251
8.1.1 预算收入的确认 251
8.1.2 预算收入的管理 251
8.2 预算收入的会计核算 252
8.2.1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252
8.2.2 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254
8.2.3 其他预算收入 255
8.3 事业单位专有预算收入的会计核算 257
8.3.1 事业预算收入 257
8.3.2 经营预算收入 259
8.3.3 投资预算收益 260
8.3.4 上级补助预算收入 262
8.3.5 附属单位上缴预算收入 263
8.3.6 债务预算收入 264
第9章 预算支出的会计核算
9.1 预算支出概述 266
9.1.1 预算支出的确认 266
9.1.2 预算支出的管理规定 266
9.2 行政支出会计核算 268
9.2.1 科目设置 268
9.2.2 行政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 268
9.3 事业单位专有预算支出会计核算 270
9.3.1 事业支出 270
9.3.2 经营支出 272
9.3.3 上缴上级支出 274
9.3.4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275
9.3.5 投资支出 275
9.3.6 债务还本支出 277
9.4 其他支出 277
9.4.1 其他支出的科目设置 277
9.4.2 其他支出的会计核算 278
第 10章 预算结余的会计核算
10.1 资金结存的会计核算 281
10.1.1 资金结存的明细科目设置 281
10.1.2 资金结存的账务处理 282
10.2 结转结余资金的会计核算 289
10.2.1 结转结余资金概述 289
10.2.2 财政拨款结转 289
10.2.3 财政拨款结余 294
10.2.4 非财政拨款结转 297
10.2.5 非财政拨款结余 301
10.3 事业单位专有结余资金的会计核算 305
10.3.1 专用结余 305
10.3.2 经营结余 306
10.4 其他结余 307
10.4.1 其他结余的概念 307
10.4.2 其他结余的会计核算 307
10.5 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 308
10.5.1 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的概念 308
10.5.2 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 308
第 11章 政府会计报表
11.1 会计报表的概述 310
11.1.1 会计报表的概念 310
11.1.2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310
11.1.3 会计报表的分类 311
11.1.4 年终清理 313
11.2 资产负债表 314
11.2.1 资产负债表的概述 314
11.2.2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315
11.2.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15
11.2.4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实例 322
11.3 收入费用表 325
11.3.1 收入费用表概述 325
11.3.2 收入费用表的编制 326
11.3.3 收入费用表报的编制实例 329
11.4 净资产变动表 331
11.4.1 净资产变动表概述 331
11.4.2 净资产变动表的编制原则 332
11.4.3 净资产变动表的报表数填列方法 332
11.4.4 净资产变动表的编制实例 334
11.5 现金流量表 336
11.5.1 现金流量表概述 336
11.5.2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337
11.5.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实例 342
11.6 预算收入支出表 346
11.6.1 预算收入支出表概述 346
11.6.2 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 347
11.6.3 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实例 349
11.7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 352
11.7.1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概述 352
11.7.2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编制原则 352
11.7.3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报表数填列方法 353
11.7.4 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的编制实例 355
11.8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 358
11.8.1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概述 358
11.8.2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原则 359
11.8.3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报表数填列方法 359
11.8.4 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的编制实例 360
11.9 附注 363
11.9.1 附注的概念 363
11.9.2 附注的主要内容 363
11.9.3 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364
11.10 会计报表的审核、汇总与分析 376
11.10.1 会计报表的审核 376
11.10.2 会计报表的汇总 377
11.10.3 会计报表分析 377
11.10.4 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380
第 12章 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
12.1 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 382
12.1.1 行政单位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 382
12.1.2 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386
12.1.3 预算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396
12.1.4 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的新旧衔接 399
12.1.5 其他事项 399
12.2 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 400
12.2.1 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 400
12.2.2 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406
12.2.3 预算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 419
12.2.4 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的新旧衔接 424
12.2.5 其他事项 425
一直以来,我都在政府部门的财务一线工作,深知政府会计制度的重要性,也常常为如何精准把握制度的精髓和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应用而犯难。这本《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的出现,可以说是及时解决了我的痛点,它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一份“作战指南”。 这本书最让我称赞的是,它并没有将“条文解读”做得像法律条文汇编那样枯燥。相反,作者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原本晦涩的法律条文,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知识点。它不仅解释了“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这对于理解制度的初衷和背后的逻辑至关重要。例如,在解读关于收支划分的条文时,它不仅解释了如何区分,还会说明这样做的目的,以及对财务报告可能产生的影响。这种层层递进的解读方式,让我能够举一反三,更好地应对复杂的财务场景。 而“实务应用”部分,更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它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将制度的规定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流程和方法。书中详细描述了各项业务的处理要点,从日常的账务处理,到年度的财务决算,都进行了详尽的指导。特别是对于一些容易出错的环节,例如资产的盘点、负债的确认,以及资金的拨付与核算,都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这让我工作起来更加有底气,也大大降低了出错的风险。 “案例讲解”部分,则是让理论知识“活”起来的关键。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我能够直观地看到政府会计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这些案例覆盖了政府会计的各个方面,既有普遍性的业务处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的应对。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不仅能够巩固对制度的理解,更能够学习到其他单位的经验和做法,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总而言之,这本《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书籍。它以其严谨的逻辑、清晰的结构和实用的内容,帮助我极大地提升了在政府会计方面的工作能力。它不仅解决了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惑,更让我对政府会计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扎实的掌握。真心推荐给所有政府会计领域的同仁!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买这本书的时候,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政府会计制度的书籍也不少,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不够系统。然而,这本《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却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真的做到了“详解”和“实务”的完美结合。 最让我赞赏的是它的“条文解读”部分。政府会计制度的条文很多,而且有些表述比较晦涩难懂,如果只是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很容易产生偏差。这本书的解读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简单地重复条文,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条条文的出台背景、核心要义以及与其他条文之间的关联性。它还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那些专业术语,甚至还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来帮助理解。这让我觉得,原来政府会计制度也没有那么难懂,关键是要找到正确的解读方法,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的方法。 而“实务应用”部分,简直就是为我们这些一线操作人员量身定做的。书中详细列举了各项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从日常的记账、报账,到复杂的收支核算、资产管理,几乎涵盖了政府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每一个流程都附带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就像一个随身的“操作手册”,遇到任何不确定的地方,都可以翻出来查阅,非常实用。 更不用说那些精心设计的“案例讲解”了。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分内容,它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政府会计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的设计也很巧妙,包含了各种典型的情况,有的是成功经验分享,有的是失败教训警示。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制度,还能够从中学习到很多实用的技巧和经验,避免走弯路。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设计理念非常先进,它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层级、不同需求读者的特点,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习和应用体系。我用了这本书一段时间后,感觉自己在政府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有了质的飞跃。强烈推荐给所有需要了解和应用政府会计制度的朋友们!
评分作为一名刚接触政府会计领域的新手,我之前对这套制度感到非常迷茫,感觉像是在一片陌生的领域里摸索,效率很低,也经常担心自己是否操作失误。幸好,我及时入手了这本《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它的出现,可以说是我在这个领域里的一盏明灯。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本书的“条文解读”部分,它没有简单地复制粘贴法规条文,而是做了非常有价值的“二次加工”。作者深入研究了2017年发布的政府会计制度,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法律术语,用非常口语化、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了阐释。它会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它的目的是什么?这背后体现了怎样的会计思想?这些深入的解读,让我不再是机械地记忆条文,而是真正地理解了制度的精髓,这对我建立正确的会计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紧接着的“实务应用”部分,更是直接解决了我的实际操作难题。我发现,很多时候,即使理解了条文,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落地,依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本书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操作指引,几乎涵盖了政府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比如预算执行的核算、资产的分类与折旧、负债的确认与计量,甚至是收入与支出的区分与记录。它清晰地列出了每一个步骤,并配以图表和流程图,让我能够一步一步地跟着操作,完全不会感到无从下手。 而“案例讲解”部分,更是为我打开了另一个视角的学习大门。书中的案例非常贴合实际,有的涉及财政拨款的收入确认,有的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还有的则讨论了专项资金的管理和核算。通过这些案例,我可以直观地看到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的,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哪些“坑”。这些案例的分析也非常透彻,指出了关键的处理点和潜在的风险,让我受益匪浅。 总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耐心细致的“导师”。它循序渐进地引导我学习,从宏观的理论到微观的操作,再到实际案例的分析,让我对政府会计制度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自从有了这本书,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也变得更加自信和有条理。强烈推荐给所有政府会计领域的从业人员,无论你是新手还是资深,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帮助。
评分这本《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简直是会计界的“定海神针”!我一直以来都在政府部门从事财务工作,接触到的法规政策可以说是眼花缭乱,特别是新制度的发布,更是让我头疼不已。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它彻底改变了我的工作方式。 首先,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它不像一些厚重的法律条文,枯燥乏味,而是将复杂的会计制度,通过“条文解读”、“实务应用”和“案例讲解”这三个维度,层层递进地呈现出来。特别是“条文解读”部分,每一个条文都配有清晰易懂的解释,甚至连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都通过对比分析讲得明明白白。这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制度的核心要义,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真正理解了制度背后的逻辑。 其次,“实务应用”的部分更是我的“救星”。很多时候,我们学习了制度,但到了实际操作中,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本书在这里提供了非常接地气的指导,它列举了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场景,并给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法和流程。比如,在资产管理、负债核算、收入确认等方面,都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南,甚至连一些细节问题,例如凭证的填写规范、账簿的设置要求等等,都考虑到了。这对于我们基层会计人员来说,实在是太有帮助了。 更让我惊喜的是,“案例讲解”部分。书中的案例都是从实际工作中提炼出来的,非常贴近我们的业务。通过这些案例,我可以直观地看到制度是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的,以及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和注意事项。这些案例不仅帮助我巩固了对制度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如何规避潜在的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一位贴心的助手。它让原本枯燥的政府会计工作变得更加有条理、有章可循。自从用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工作起来也更加自信和从容了。我强烈推荐所有从事政府会计工作的同仁都入手一本,绝对不虚此行!
评分我之前在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工作,但坦白说,对于2017年发布的政府会计制度,一直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感觉像是在啃一本天书。直到我入手了这本《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我才真正感受到了“拨开云雾见月明”的畅快。 这本书的优点实在太多了,但我最想强调的是它的“条文解读”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每一条条文的背景、目的以及具体的含义。它会把一些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语言和类比,变得非常容易理解。例如,在解释关于“收入”和“预算收入”的区别时,它会用非常生动的例子,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这种深入浅出的解读方式,让原本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对制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紧接着的“实务应用”部分,更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它将制度的规定,一步步地分解成可执行的操作流程。从会计科目的设置,到账务凭证的填制,再到报表的编制,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非常详细。它还会告诉你,在实际操作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及如何去规避潜在的风险。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资产管理的部分,详细列出了资产的分类、入账、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处理方法,这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规范资产管理非常有帮助。 而“案例讲解”部分,则让我感觉像是拥有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会计在身边指导。书中的案例都来源于实际工作,非常具有代表性。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可以学习到其他单位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挑战。例如,书中有一个关于专项资金核算的案例,详细分析了资金的来源、使用、监督等各个环节,这对于我今后处理类似的业务非常有启发。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讲解政府会计制度的书籍,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实际工作能力的“秘籍”。它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让我能够更自信、更准确地开展政府会计工作。我真心推荐给所有需要学习和掌握政府会计制度的同仁们,绝对是物超所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