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战车模型制作超级教程 | ||
|              |  定价 | 98.00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
| 开本 | 大16开 | |
| 作者 | 吴迪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15483270 | |
| 重量 | ||
《战车模型制作超级教程》是一本集作者创作心得、you秀模型家图解案例教程和要点视频讲解于一身的零基础战车模型制作教程,全书包含1篇创作心得和10篇制作案例,每个案例开篇均有模型板件简介和工具介绍,从用指甲刀在模型板件上找到并剪下零件讲起,详细讲解了战车模型素组、改造、笔涂、喷漆、旧化的制作技法。基础篇详述了作者的模型家成长心得和“虎王”坦克的素组技法;进阶篇通过笔涂、旧化38(t)20mm底盘自行防空炮和喷涂、旧化“公羊”C1主战坦克两个案例细致讲解了战车模型笔涂、喷涂上色两大技法的基础要点;高手篇通过5个精彩的涂装、旧化案例详细介绍了3位战车模型制作达人的“独门秘技”。
《战车模型制作超级教程》提供了顺序学习目录、工具索引、TIPS索引和视频索引,方便读者随时按需查阅各种模型制作方法和技巧。
CHAPTER 01 基础篇 解构战车模型的形、色、效
1.1 初识模型——引人入胜的“玩具”
1.2 模型制作的技、术、法、道
1.3 基础——模型创作的形、色、效三极
1.4 进阶——模型作品的神与意
1.5 战车模型的“形”
1.6 战车模型的“色”
1.7 战车模型的“效”
1.8 总结
CHAPTER 02 基础篇 素组“虎王”重型坦克
2.1 模型板件简介
2.2 工具及辅料介绍
2.3 基础素组
2.3.1 了解板件
2.3.2 车轮的制作
2.3.3 底部的制作
2.3.4 后板的制作
2.3.5 车面的制作
2.3.6 履带的制作
2.3.7 底部、车面和后板的组装
2.3.8 炮塔的制作
2.4 模型总装及完成效果
CHAPTER 03 进阶篇 笔涂38(t)底盘20mm自行防空炮
3.1 模型板件简介
3.2 工具及辅料介绍
3.3 笔涂上色
3.3.1 车内部件的涂装
3.3.2 车体内部的涂装
3.3.3 车体外部的涂装
CHAPTER 04 进阶篇 旧化38(t)底盘20mm自行防空炮
4.1 旧化前的进阶涂装
4.1.1 迷彩涂装
4.1.2 车轮的涂装
4.1.3 履带的涂装
4.1.4 随车工具的涂装
4.2 模型旧化
4.2.1 行走部分的泥土效果制作
4.2.2 掉漆效果的制作
4.2.3 迷彩边缘的柔化
4.2.4 行走单元的旧化
4.2.5 局部渍洗
4.2.6 水贴纸的使用
4.2.7 战斗室的旧化
4.2.8 车体的旧化
4.2.9 战车尾部的泥土效果制作
4.2.10 油渍效果的制作
4.2.11 垂纹效果的制作
4.2.12 溅泥效果的制作
4.2.13 防空炮的制作
4.3 模型总装
4.4 完成效果
CHAPTER 05 进阶篇“公羊”C1主战坦克的基础喷涂
5.1 模型板件简介
5.2 工具及辅料介绍
5.3 进阶素组
5.3.1 车轮的制作
5.3.2 炮管的粘接和处理
5.3.3 战车把手的处理
5.3.4 车载机枪的处理
5.3.5 蚀刻片的处理
5.3.6 车体的粘接
5.3.7 不规则零件的处理
5.3.8 钢缆的处理
5.4 喷笔和气泵
5.4.1 喷笔概况
5.4.2 喷笔的使用
5.4.3 气泵概况
5.5 喷涂前的准备
5.5.1 调色
5.5.2 试喷涂色
5.5.3 喷涂练习
5.6 模型的喷涂
5.6.1 “公羊”C1主战坦克的涂装
5.6.2 底色的涂装
5.6.3 调色
5.6.4 遮盖胶带的使用
5.6.5 笔涂细节
5.7 喷笔的清理
CHAPTER 06 进阶篇 “公羊”C1主战坦克的基础旧化及细节追加
6.1 工具及辅料介绍
6.2 滤镜
6.3 基础旧化
6.3.1 炮塔的旧化
6.3.2 底盘的旧化
6.3.3 车轮的旧化
6.3.4 车体侧甲和裙板的旧化
6.3.5 履带的旧化
6.4 细节的追加
6.4.1 观察窗的制作
6.4.2 钢缆的制作
6.4.3 炮口的制作
6.4.4 zui 后的修饰
6.5 完成效果
CHAPTER 07 高手篇 用罩染旧化法制作T34/85中型坦克
7.1 模型板件简介
7.2 工具及辅料介绍
7.3 解读罩染法
7.4 高 级素组——为T34/85增添生动的细节
7.4.1 考证
7.4.2 车体及附件的素组改造
7.4.3 兵人附件的改造
7.5 还原“真实”——用罩染法旧化T34/85中型坦克
7.5.1 罩染法的由来
7.5.2 罩染前的准备
7.5.3 罩染过程
7.6 罩染完成
7.7 回味罩染法
7.8 完成效果
CHAPTER 08 高手篇 用体积强化法制作M4谢尔曼中型坦克
8.1 模型板件简介
8.2 无色差单色模型的制作
8.3 体积强化法的基本原理
8.4 VW技法制作范例
8.4.1 体积感塑造第 1要点:厚度对比
8.4.2 体积感塑造第 2要点:用不同冷暖的颜色覆盖模型,暖色的体积感普遍强于冷色
8.4.3 体积感塑造第3要点:通过渍洗棱角突出块面的转折
8.4.4 体积感塑造第4要点:不同深浅的颜色覆盖能让块面产生明度对比,从而获得体积感
8.5 回味VW技法
8.6 完成效果
CHAPTER 09 高手篇 用体积强化法制作LAV25轮式步兵战车
9.1 模型板件简介
9.2 突破迷彩重围,重塑体积感
9.3 用VW技法制作迷彩战车
9.4 完成效果
9.5 总结VW技法
CHAPTER 10 高手篇 BTR80A步兵战车的旧化
10.1 模型板件简介
10.2 开始制作
10.2.1 模型的素组
10.2.2 涂装的制作
10.2.3 掉漆的制作
10.2.4 镂空字母的喷涂
10.2.5 油画颜料的使用
10.2.6 尘土的制作
10.2.7 轮胎的旧化
10.2.8 随车工具的制作
10.2.9 zui 后的修饰
10.3 总结
10.4 完成效果
CHAPTER 011 高手篇 BM21“冰雹”自行火箭炮的旧化
11.1 模型板件简介
11.2 开始制作
11.2.1 车身的喷涂
11.2.2 发射架的制作
11.2.3 排气管的制作
11.2.4 轮胎的制作
11.2.5 污垢和尘土的制作
11.2.6 油布的制作
11.2.7 细节的调整
11.3 总结及完成效果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模型爱好者社群的介绍。作者在开篇就表达了对模型爱好者之间交流与分享的重视,并分享了一些他参与过的模型展会和交流活动的经历。这部分内容虽然不是直接的制作技巧,但它营造了一种温暖、包容的社群氛围,让我感觉自己并非孤军奋战,而是融入了一个充满热情和共同爱好的大家庭。我尤其喜欢作者在书中分享的一些与其他模型爱好者之间的故事,他们的经验交流和作品展示,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参考。通过这些故事,我了解到了模型制作的乐趣不仅仅在于完成一件作品,更在于与其他同好分享、交流,共同进步的过程。虽然我对具体的制作步骤还不太熟悉,但这种社区文化的介绍,让我对未来投身模型制作充满了期待,也让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这部分内容让我感到,模型制作是一项充满人情味和社交性的爱好。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整体色调偏暗,但又在战车的模型细节上用了高光处理,让模型看起来栩栩如生,仿佛即将冲出书页。我当初就是被这封面深深吸引,才毫不犹豫地将它收入囊中。翻开书,我首先被其精美的排版和高质量的纸张所打动,触感细腻,印刷清晰,每一张图片都色彩饱满,细节锐利。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战车历史背景的介绍,虽然不是教程的核心内容,但它让我对这些钢铁巨兽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为后续的模型制作增添了一层历史的厚重感。作者在引言部分也花费了不少笔墨,讲述了他与战车模型的不解之缘,以及创作这本书的初衷,这种真挚的情感流露,让我感觉仿佛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而不是在阅读一本技术书籍。虽然我对模型制作本身还处于初学者阶段,但书中的一些理论知识,比如不同时代战车的设计理念差异,以及战车在战争中的作用,都让我大开眼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述时,并没有一味地堆砌专业术语,而是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一些复杂的概念解释清楚。这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无疑是莫大的福音,让我能够更轻松地理解模型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评分令我惊喜的是,书中在制作教程开始之前,花了不少篇幅来探讨模型收藏的乐趣与心得。作者分享了他自己多年来收藏各类战车模型的经历,从初期的盲目收集,到后来的有选择、有侧重地收藏,他的经验教训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非常有价值。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如何鉴别模型品质、如何保存模型以及如何通过收藏来学习战车历史的讲解。这部分内容让我对“收藏”这个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简单地堆积模型,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情怀的文化活动。通过作者的分享,我了解到,每一个模型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段故事,而收藏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过程。这为我今后的模型爱好者之路,指明了一个更广阔的方向。虽然我还没有开始制作,但光是阅读这些关于收藏的趣事,就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单纯的制作教程。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中对战车模型发展史的回顾。作者在前言中,不仅分享了自己与模型结缘的个人经历,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战车模型在不同年代的演变,从早期的简单复刻,到如今精细入微的还原。这种历史的纵深感,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部关于战车模型艺术的编年史。书中的一些早期模型照片,虽然可能在今天看来有些粗糙,但它们见证了模型爱好者们的初心和热情,让我倍感亲切。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一些经典战车模型发展历程的梳理,比如从最初的二战时期模型,到现代主战坦克的精细模型,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作和技术突破,作者都做了详尽的介绍。这部分内容让我对战车模型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宏观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去了解更多不同年代的战车模型。虽然这些内容与制作技法本身关系不大,但它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理解到我所热爱的模型背后,有着如此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它严谨的结构和详实的资料。作者在开篇就用大量的篇幅,对不同类型战车的基础构造和设计理念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这对于理解模型制作的精髓至关重要。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对战车各个部件的拆解和介绍,从履带的连接方式到炮塔的转动机制,都做了细致的阐述,让我对战车有了前所未有的立体认知。此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战车在不同历史时期战役中的应用案例,这些真实的历史场景描述,为我学习模型制作注入了更多灵感,让我知道我所制作的每一个模型,都承载着一段真实的历史。我反复阅读了关于战车伪装和涂装的早期理论部分,尽管这些内容可能与实际操作有一定距离,但它为理解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的逻辑打下了坚实基础。作者在这一部分的内容,更多的是在探讨不同地理环境和战场条件下,战车为了规避侦测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这种理论层面的深度,是我在其他模型书中很少见到的。它让我明白,涂装不仅仅是“好看”,更是“有用”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