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文化館藍皮書-中國文化館全民藝術普及發展報告 2015-2016 |
| 作者: | 李宏,李國新主編 |
| 定價: | 68.0 |
| 齣版社: | 人民日報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8-01-01 |
| ISBN: | 9787511550859 |
| 印次: | |
| 版次: | |
| 裝幀: | |
| 開本: | 小16開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是一本學術文集,以“全民藝術普及:文化館的責任與使命”為主題,梳理總結瞭我國全民藝術普及的成就、經驗,介紹分析瞭各地開展全民藝術普及的舉措、案例,展望瞭我國全民藝術普及發展的方嚮、路徑。 |
說實話,一開始拿到《文化館藍皮書》時,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待。畢竟“報告”這類東西,往往容易顯得生硬而枯燥。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在這本書的內容中時,我纔發現,我之前的想法有多麼片麵。2015-2016年,中國文化館在全民藝術普及的道路上,究竟走瞭多遠,這本書給齣瞭一個相當全麵而細緻的答案。它不像那種“點到為止”的淺層介紹,而是深入到瞭每一個環節,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實踐,從政策導嚮到具體執行,都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和分析。我看到瞭國傢層麵對文化館工作的重視和投入,也看到瞭各地文化館因地製宜、因勢利導的創新舉措。書中的一些篇章,讓我對“藝術普及”的內涵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能傳授,更是提升公民審美素養、豐富精神世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閱讀一幅波瀾壯闊的中國文化發展畫捲,雖然描繪的是過去兩年,但其中蘊含的經驗和智慧,對於當下和未來,都具有極強的啓示意義。
評分《文化館藍皮書:中國文化館全民藝術普及發展報告 2015-2016》這本書,從我一個普通讀者拿到它開始,就帶給我一種沉甸甸的厚重感。雖然我平時並沒有特彆深入地研究文化館的運作,但這本書的標題和年份,就足夠引發我的好奇心。2015-2016年,那是個怎樣的中國文化圖景?全民藝術普及,這個聽起來既宏大又親切的命題,在當時又是如何展開的?我翻開第一頁,就被其中詳實的案例和數據吸引。它不像一本枯燥的學術論文,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展現瞭各地文化館在推廣藝術、豐富百姓文化生活方麵所做的努力。我看到瞭小鄉村裏,農民們在文化館裏學習書法、繪畫,體驗傳統戲麯的喜悅;也看到瞭大城市裏,文化館如何通過組織各類展覽、講座、工作坊,為市民提供接觸高雅藝術、激發創造力的平颱。這本書讓我對“文化館”這個概念有瞭更立體的認識,它不再隻是一個冰冷的建築,而是承載著文化傳承、藝術啓濛、社區凝聚力建設的重要載體。它讓我思考,藝術普及究竟能給普通人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這種改變又是如何匯聚成一股股涓涓細流,滋養著整個社會的文化生態。
評分這本《文化館藍皮書》簡直就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我之前總覺得文化館離我有點遠,大概就是辦辦展覽、看看戲的地方。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它扮演的角色遠不止於此。它就像是中國文化藝術的“萬花筒”,用2015-2016這兩年的時間跨度,為我們展現瞭全國各地文化館在全民藝術普及方麵所做的那些令人驚嘆的探索和實踐。書中那些詳盡的統計數據,比如參與人數、活動類型、受益人群等等,讓我對“全民”這兩個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字堆砌,而是實實在在的人們因為藝術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的證明。我尤其喜歡裏麵那些具體到地方、具體到人的故事,比如某個山區縣的文化館如何剋服資源匱乏,組織村民學習剪紙,讓瀕臨失傳的技藝得以傳承;又比如某個城市的文化館如何創新模式,吸引年輕人參與到話劇、音樂等藝術活動中來。這些故事讓我感受到,藝術普及的力量是如此強大,它能夠跨越年齡、地域、階層的界限,真正地觸及到每一個普通人的心靈,讓他們在忙碌的生活之餘,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精神慰藉和藝術享受。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對藝術充滿好奇卻又不知從何下手的人來說,《文化館藍皮書:中國文化館全民藝術普及發展報告 2015-2016》簡直就是一份寶藏。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為我揭示瞭中國各地文化館如何努力將藝術的種子播撒到韆傢萬戶。這本書不僅僅是冷冰冰的數據和報告,更充滿瞭溫暖的人文關懷。我看到瞭無數基層文化工作者,他們默默奉獻,用自己的熱情和汗水,為普通大眾搭建起接觸藝術的橋梁。書中那些生動的案例,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個熱鬧的文化活動現場,感受到參與者們的快樂和滿足。我瞭解瞭不同地區在文化藝術普及上所麵臨的挑戰,以及他們如何積極應對,創新方式。例如,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如何利用當地特色文化資源,發展齣獨具魅力藝術普及項目;又或者,一些大城市,如何通過科技手段,讓藝術觸達更多人群。這本書讓我對“全民藝術普及”有瞭更直觀、更深刻的理解,它讓我看到瞭藝術的生命力,也看到瞭普通人對美好生活的熱切追求。
評分當我翻閱《文化館藍皮書-中國文化館全民藝術普及發展報告 2015-2016》時,我被書中呈現的中國文化生態的活力深深吸引。2015-2016這兩年,雖然看似短暫,但在全民藝術普及的進程中,卻是意義非凡的時期。這本書不僅是簡單地羅列數字,它更像是一個精心編織的故事集,講述著無數個文化館如何努力打破藝術的壁壘,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學習和享受藝術。我看到瞭文化館在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方麵發揮的巨大作用,例如通過舉辦各類民俗技藝的學習班,讓古老的技藝得以延續;我也看到瞭文化館在推動當代藝術發展中的貢獻,通過組織青年藝術傢展覽、音樂會等活動,為城市注入新的文化活力。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全民藝術普及並非一句空洞的口號,它體現在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活動,每一個參與者的笑臉上。它讓我對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充滿瞭信心,也讓我對未來藝術在社會生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