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图示综合解析 | ||
| 定价 | 49.00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5月 | |
| 开本 | 4开 | |
| 作者 | 张庆顺 | |
| 装帧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12216130 | |
本书结合建筑学专业特点,以图解及案例综合分析的方式阐述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整体框架和主要知识节点,旨在以民用建筑为纲,以建筑设计为本,以设计实例为鉴,以火灾实例为证,从建筑设计角度来诠释建筑防火设计,并按建筑设计程序逐步展开:先从建筑定性、分类着手,再阐述总体布局、防火分区、安全疏散、耐火构造、木结构建筑防火设计,以及消防设施和电气、性能化防火设计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建筑学专业学生及职业建筑师建筑设计的参考和借鉴。
Part 1绪言
1.1本书适用范围及民用建筑分类
1.2民用建筑层数、高度的计算
1.3坡地民用建筑高度及其类别的认定
Part 2总体布局
2.1城市消防规划
2.2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2.3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的放宽情形
2.4消防车道
2.5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
2.6群体高层建筑的典型布局方式
2.7总体布局案例解析
Part 3防火分区
3.1防火分区的面积规定
3.2水平防火分区
3.3垂直防火分区
3.4大型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分区
3.5汽车库防火分区
3.6空间设置结合防火分区
3.7防火分区案例解析
Part4安全疏散
4.1安全疏散的原则
4.2疏散楼梯间和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4.3消防电梯及其他疏散设施
4.4疏散时间的要求
4.5住宅建筑的安全疏散
4.6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
4.7超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及避难
Part 5耐火构造设计
5.1主体结构的耐火要求
5.2建筑构件的耐火要求
5.3节点耐火构造设计
5.4钢结构耐火构造设计
5.5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
5.6保温系统的防火设计
Part 6木结构建筑防火设计
6.1木结构建筑的防火间距
6.2木结构建筑的允许层数及高度
6.3木结构建筑的允许长度及面积
6.4木结构建筑的安全疏散
6.5木结构建筑的耐火构造设计
Part 7消防设施和电气
7.1防烟、排烟设施设计
7.2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7.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7.4室内消火栓系统
7.5自动灭火系统
Part 8性能化防火设计
8.1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内容及策略
8.2性能化防火设计案例解析
图表来源
参考文献
我一直对民用建筑的防火安全领域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真正提升建筑安全性能的创新性设计。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的标题吸引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在“性能化防火设计”这一部分的内容尤其出色。它没有停留在对传统防火规范的简单解读,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运用更科学、更经济的方式来实现建筑的安全目标。比如,书中对火灾动力学模型在性能化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让我看到了未来防火设计的发展方向。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案例分析,将抽象的性能化指标转化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设计措施。我曾经认为性能化防火设计是只存在于理论研究中的概念,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它已经能够并且正在被实际应用于工程实践中,而且能够带来显著的效益。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许多从事建筑设计、消防设计和消防审验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考。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是抱着一种“学习一本工具书”的心态来翻阅这本书的,想着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消防规范解释。但越看越发现,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此。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惊喜,它在消防设施方面,对各种灭火系统、报警系统、排烟系统的原理和应用都做了非常详尽的阐述,并且每一个部分都配有清晰的图例,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反复对照图纸来理解理论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更让我赞叹的是,书中对电气防火设计部分的讲解,它没有把电气安全和建筑防火割裂开来,而是非常巧妙地将两者融合,分析了电气火灾的发生机理,以及如何在设计源头就杜绝隐患。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防火间距”的分析,它不仅仅是罗列几个数字,而是通过模拟火势蔓延的场景,让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间距下的风险差异。这本书真的让我对建筑安全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部关于如何守护生命安全的“百科全书”,充满了匠心和专业精神。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原本以为它会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专业技术手册,但实际阅读下来,却发现它更像是一本深入浅出的“故事书”,只不过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建筑和安全。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防火分区和疏散通道时,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作者并非直接抛出规范条文,而是先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火灾发生时,不同设计决策可能带来的巨大差异,有时候一句“如果这里多一道防火墙……”的假设,就能立刻点醒我之前未能想到的细节。然后,再结合图示,将抽象的规范概念具体化,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个节点的意义。我曾以为消防设计只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字和表格,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对生命的尊重。它不只是告诉“怎么做”,更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这样做”。尤其是在性能化防火设计的部分,它挑战了我固有的思维模式,让我开始思考如何超越传统的基于规则的设计,而是根据实际的火灾风险来制定更灵活、更有效的安全策略。这种视角的变化,对我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答案”,更关键的是它教会了我“思考”防火设计。我是一个在工程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总能在恰当的时候给我启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在讨论“消防电气的安全管理”时,并非简单地列举几个注意事项,而是从火灾发生的根本原因出发,分析了电气系统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并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项目,就是因为对消防电源的冗余设计考虑不足,在一次意外停电中差点酿成大祸,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让我对消防电源的配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极端情况。而且,书中关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介绍,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打破了我对传统防火设计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用更灵活、更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内容结构真是太用心了!我之前也看过一些消防设计相关的书籍,但很多都显得非常零散,要么就是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过于注重条文的堆砌。而这本书,将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各个方面,从最基础的防火分区、疏散通道,到复杂的消防设施配置,再到前沿的性能化设计理念,都梳理得井井有条,逻辑清晰。我尤其欣赏它在图示方面的处理,每一张图都经过精心设计,不仅准确地传达了设计要点,而且还兼具美观性,让人一看就懂,过目不忘。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防火卷帘、防火门等被动防火构件时,如何与主动消防系统(如喷淋、报警)相互配合,形成一道道坚实的防火屏障。这种系统性的讲解,让我对整个建筑的防火体系有了更全面的把握。即使是对消防设计不太熟悉的新手,也能通过这本书快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并且能够深入理解其中的关键要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