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思想與佛教》
作者: 荒木見悟 譯者: 廖肇亨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6/10/0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0830620
規格:精裝 / 13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明末清初的思想與佛教》:“荒木先生的學問以華嚴學、禪學、朱子學、陽明學四支為中心,研究儒、釋、道三教互相的影響關系,拋棄以儒教為優先的敎條主義,特別重視由高度理論與心理來探求儒佛間的對應和交涉,並由此壹新角度看宋明理學,致力於發掘被埋沒的思想家。本書中,荒木先生對明末清初的佛教與儒學,甚至當今學界的研究方法與趨勢,都提出獨到的見解。既能對思想觀念內涵的厘清與演變有清晰的勾勒,亦能對當時的歷史情境脈絡有完整的掌握,跳脫儒佛優劣的論爭,同時給予儒家與佛教兩種思想傳統深富同情的理解,可謂深具啟發、別開生面之作。”(引封底介紹)
本書共收錄論文8篇,分為三大主題:
(一)明末清初儒學思想史的再省思、
(二)晚明狂禪評價的再檢討,如趙大洲與鄧豁渠、
(三)佛教在明末清初時期的發展。
全書目次:
劉(述先)序
作者中文版序
導論(廖肇亨)
氣學商兌—以王廷相為中心
郝敬的立場—兼論其氣學結構
趙大洲的思想
李通玄在明代
毛稚黃的格去物欲說
中國佛教基本性格的演變
覺浪道盛初探
我的學問觀(張文朝譯)
荒木見悟教授年表
荒木見悟教授著作目錄
譯後記
明代中後期儒家士人與佛教的關系,尤其禪宗和凈土宗,都非常密切。當時的晚明四大師與士人交往非常頻繁,而不只是這四大師(雲棲袾宏就是四大師之壹),壹些僧人也與士人有非常多交往,影響的層面不只是思想了,就連社會、生活等方面都互有糾葛。當時佛教壹度繁盛,有人認為晚明是佛教復興的時期,我認為這與士大夫參與有關。
由此可知荒木見悟的眼光是如何地準確了,他的學術重心壹開始就放在儒教與佛教的關系上,時段則是晚明到清初,幾十年來不曾改變,把畢生的精力都放上去,而荒本的重要不只是花了時間,更要緊的是他的學說的確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現在他有關晚明儒佛思想史的著作陸續譯成中文,是很讓人高興的事,樂於推薦給大家。
作者簡介
荒木見悟
日本的中國思想史學者,明代思想史名家。廣島縣人,九州大學文學博士。歷任福岡學藝大學小倉分校副教授,北九州大學文學院教授,九州大學中國哲學系主任等職。
氏以明代思想史之研究成果,馳名於世。生性謹嚴,行事壹絲不茍,頗有古代理學家之風範。1980年代之後,曾數次到臺灣作短期講學。主要著作有《佛教只儒教》、《佛教只陽明學》、《大慧書》、《明代思想研究》等書。
说实话,选择一本港台原版书,有时候也是对学术严谨性的一种信任投票。相较于一些快速出版的市场读物,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由专业出版社引进或出版的译作或研究,往往在史料的考证和论证的逻辑链条上更为扎实可靠。我个人习惯于阅读带有大量注释和引文的版本,这样可以方便我进行交叉比对和进一步的文献追溯。这本书的学术背景和作者的声誉,已经给我打下了很好的心理基础。我期待它不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而是能深入到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层面,去解析当时的思想家们是如何在“旧有秩序崩塌”和“未来图景模糊”之间构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的。这种对底层逻辑的探求,才是学术阅读的终极乐趣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联经出版的港台原版,纸张的选择和触感都透露着一股沉稳的学术气息,拿在手里很有分量,那种油墨的香气混合着纸张特有的陈旧感,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封面设计简洁而不失深度,那种留白的处理方式,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了主题的厚重感。对于一个爱书之人来说,实体书的质感是阅读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人有珍藏的欲望。我甚至会花时间去研究一下扉页和版权页上的那些细微的排版细节,这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虽然内容尚未深入,但仅仅是翻阅和触摸,就已经感受到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时所倾注的匠心,这对于研究这类严肃历史课题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加分项。
评分从排版和字体上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应该是非常舒适的。虽然是严肃的历史研究,但如果阅读体验不佳,也会大大降低阅读的持续性。清晰的字体、合理的行距以及分栏的布局(如果采用),都直接影响到长时间沉浸其中的专注度。我个人对于阅读学术著作有较高的要求,既要内容深奥,外在形式也不能粗糙。这本书的出版规格看起来是走“精装学术”路线的,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过程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可以毫无障碍地跟随作者的思路,穿梭于复杂的历史概念和哲学思辨之中。好的书籍设计,本身就是对读者时间和智力投入的一种尊重和体贴。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文化史脉络的爱好者,我对特定历史时期的“士人精神面貌”抱有极大的兴趣。明末清初,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一方面是旧王朝的衰亡带来的巨大失落感,另一方面又是新秩序建立过程中的激烈冲突与融合。这种压力下,思想的活性是被激发到了极致的。我很好奇,在面对异族统治的心理冲击时,本土的知识精英是如何在哲学和宗教层面寻求安顿的。例如,禅宗思想在那个时期的传播和应用,是否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慰藉,或者相反,是激化了他们对“入世”与“出世”的辩论?这种在绝境中产生的思想火花,往往最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与复杂,希望这本书能帮我捕捉到这些稍纵即逝的“心之所向”。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尝试拓宽我对明末清初这一动荡时期的理解范围,以往的阅读大多集中在政治和军事层面,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立刻意识到它触及了一个被我长期忽略但至关重要的领域——思想和宗教的变迁。历史的巨变,往往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深植于社会精神土壤之中的。我非常期待作者荒木见悟教授能如何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内心的挣扎、信仰的重塑,与外部的社会剧变联系起来。特别是“佛教”这个面向,在那个儒家正统受到巨大冲击的时期,佛教的复兴、流派间的互动,乃至它如何为士人提供了一种新的出路或解释框架,绝对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宝藏。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全新的、细腻的观察视角,让我能更立体地理解那个“天翻地覆”的年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