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趙啓光作品:天下之龍(東西方龍文化的比較研究)
定價:38.00元
作者:趙啓光,子禾
齣版社:海豚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1101435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009kg
編輯推薦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龍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擁有無比崇高的地位。但在西方人眼中,龍卻是邪惡的象徵,屠龍者是英雄,是人們崇拜的對象。一正一邪本無可厚非,畢竟東西文化差異使然,然而正因為此,很多中國人不敢理直氣壯地承認龍是中國文化的象徵。更有意思的是,西方近幾年卻齣現瞭很多可愛的龍的形象。在這種文化大背景下,趙啓光教授的《天下之龍:東西方龍的比較研究》應運而生。
趙啓光齣生於書香世傢,又在國外工作生活近三十年,正如錢文忠教授所說:“趙啓光教授所秉承和具備的,是中國傳統的豁然通達之情與西方科學的外在之思。”他對西方文化的熟稔,以及近水樓颱考察的優勢,使得這本東西方龍文化的比較研究,更加深入而具有說服力,這正是國內很多作者難以企及;而他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根基,使得這本論著立足在瞭一個堅實的基礎之上,令讀者迴味無窮。
內容提要
龍仿佛無處不在卻又神秘莫測,恐怕再難有哪個符號能夠如此廣泛而徹底地浸透在人類文明中。本書將龍置於人類文化結晶的高度,對東西方龍的外形和象徵意義進行瞭全麵的探究、比較和分析。書中指齣中國龍的外形相似,但在不同背景下卻有著不同的象徵意義,而西方龍雖形態各異,但代錶的含義卻幾近相同。作為龍學備受矚目的龍學研究成果之一,本書從動物學、心理學和思想意識三個角度,探討瞭龍的起源、形象、象徵意義,以及龍的存在等,觀點新穎,思路獨到。
目錄
章 龍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龍的“起源”與形象
中國分屬發源地的龍
苗龍
日本、朝鮮與不丹龍
印度分屬發源地的龍
中東分屬發源地的龍
第三章 西方龍的象徵意義
西方龍:與猶太—基督教中的惡魔、怪獸和宿敵的區彆
形象的性彆化
龍與火、和死亡的不解之緣
西方龍多種象徵意義的結閤
第四章 神聖化的龍
神話中中國龍的隱含意義:天空
高貴的精神
好運和哲學象徵
王權
中華民族
小結
第五章 東西方的水中之龍
禹的傳說和水利
中國的水中之龍
龍和龍王的不同
西方的水中之龍
泉與火
小結
第六章 屠龍者
人類生活中的龍
西方屠龍者
日本屠龍者
中國屠龍者
屠龍者故事的結構
屠龍與人的“自我衝突”
第七章 龍是什麼?
龍是真實存在的動物
龍是心理原型
龍是思想意識的象徵
小結
第八章 東西方關於龍的記載和研究
西方關於龍的記載和研究
中國關於龍的記載
附文(一) 龍:中國具代錶性的形象遺産
附文(二) 龍屬於中國平民百姓
附文(三) 中華文化銘
作者介紹
趙啓光生於北京,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英美文學碩士學位,美國馬薩諸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卡爾頓學院終身教授,同時兼任同濟大學特聘教授、清華大學客座研究員等。
他開創瞭美國卡爾頓學院中國語言文學部,一直從事漢語言文學、比較文學,以及道傢哲學等的教授工作。近三十年來,他一直緻力於傳播中華文化,並成批地將美國學生帶迴國內交流學習,極大地促成瞭中美文化的雙嚮交流。
其中文著作有《古道新理——趙啓光話講》、《的智慧》、《世路心程》、《客舟聽雨》、《康拉德小說選》等;英文著作有《中西方龍的研究》(AStudy of Dragon: East and West)、《無為無不為》(Do Nothing and DoEverything)等。
文摘
序言
初次接觸“趙啓光作品:天下之龍”這個書名,我的腦海中立刻勾勒齣瞭一幅波瀾壯闊的畫麵。想象中,這本書定然如同一條騰雲駕霧的神龍,帶著讀者遨遊於古老東方與神秘西方之間的龍文化海洋。我期待著趙啓光先生能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獨特的視角,為我們揭示隱藏在不同文化符號背後的共通與差異,探討“龍”這一形象在東西方文明進程中扮演的角色。 更具體地說,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比較研究”這一核心命題的。是會從神話傳說的起源入手,追溯不同民族對龍的想象是如何一步步演變,又是如何在曆史長河中被賦予不同的象徵意義?還是會聚焦於藝術、文學、宗教等載體,分析龍的形象在雕塑、繪畫、詩歌、史詩中呈現齣的不同風貌?我設想,書中或許會涉及中國龍的祥瑞、皇權象徵,與西方龍的邪惡、守護寶藏等刻闆印象之間的碰撞與融閤,這種跨文化的對話本身就充滿瞭引人入勝的魅力。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也包含瞭對其敘事方式的期盼。我希望它不隻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論著,更能是一部充滿故事性的文化探索之旅。能否想象,作者帶領我們穿梭於古代巴比倫的泥闆文字、古埃及的金字塔壁畫,再到古希臘的神話傳說,甚至深入中世紀歐洲的騎士故事,最終迴歸到東方古國的龍圖騰崇拜,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次彆開生麵的文化旅行。我期待趙啓光先生能夠以生動流暢的筆觸,將那些古老而神秘的傳說娓娓道來,讓讀者在輕鬆愉悅的閱讀中,獲得知識與啓迪。 “天下之龍”這個書名本身就蘊含著一種宏大的氣魄,仿佛要一網打盡全球的龍文化。我猜想,書中關於龍的形態、能力、起源神話的對比分析會非常詳盡,可能還會涉及到不同文化中龍與人類的關係,是崇拜,是畏懼,還是共存?這種對比研究的深度,決定瞭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同時,我也希望作者能在此基礎上,提齣一些新穎的見解,比如龍的象徵意義是否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東西方龍文化之間是否已經産生瞭新的融閤跡象?這些問題都讓我充滿探索的欲望。 最後,對於“9787511014351”這個ISBN號,雖然它隻是一個數字標識,但它代錶著一本實體書的誕生。我期待它在裝幀設計上也能體現齣“龍”的主題,或許是封麵設計就充滿東方韻味,又或是內頁插圖精美,能夠直觀地展現不同文化的龍形象。這本書的齣版,本身就標誌著一個研究成果的成熟。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感受紙頁間的溫度,讓“天下之龍”在我手中,真正成為連接古今、溝通中西的橋梁,為我打開一扇全新的文化視野。
評分讀到“趙啓光作品:天下之龍”這本書的標題,我腦子裏第一個閃過的念頭是“這不就是我一直想深入瞭解的主題嗎!”。我們都知道龍在中國文化裏是至高無上、吉祥如意的象徵,是民族圖騰,但在西方故事裏,龍卻常常是邪惡的化身,是需要被屠戮的怪物。這種巨大的反差,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好奇。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趙啓光先生是如何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龍文化進行抽絲剝繭式的比較研究的。 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地分析龍在不同文化中的起源傳說。比如,中國的龍是如何從早期對自然力量(如雨水、雷電)的崇拜演變而來?而歐洲的龍又有哪些神話故事和宗教背景支撐著它的形象?是聖經中的蛇?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某些巨獸?我希望作者能為我們梳理齣清晰的譜係,讓我們看到龍的形象是如何在全球範圍內傳播、演變,以及被不同文明所接納和改造的。這種跨越時空的文化溯源,對我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 另外,我也非常關注書中對於龍在藝術錶現上的對比。中國的龍,無論是九龍壁上的蒼勁盤鏇,還是青銅器上的神秘古樸,都帶著一種獨特的東方美學。而西方的龍,在繪畫、雕塑中,往往顯得更為凶猛、具有攻擊性。我希望趙啓光先生能通過對這些視覺元素的深入分析,揭示齣龍的形象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心理和社會價值觀。例如,龍的顔色、鱗片、爪牙,甚至吐息的火焰,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下,是否傳遞著截然不同的象徵意義? “天下之龍”這個名字,不僅僅是關於龍本身,更象徵著一種包羅萬象的文化視野。我猜想,這本書可能還會探討龍在文學作品中的具體錶現。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中,龍常常與帝王、英雄聯係在一起,是一種宏偉的意象。而在西方的童話故事、奇幻小說裏,龍又是如何成為主角或反派的?我希望作者能舉齣一些具體的文學案例,讓我們更直觀地理解龍在不同敘事傳統中的功能和意義。這種文化符號的跨文本解讀,將極大地豐富我們對龍的認識。 總而言之,對於趙啓光先生的這部《天下之龍》,我的期待是它能夠成為一座連接東方與西方的文化橋梁,用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生動的敘事風格,為我們呈現一幅關於龍文化的壯麗圖捲。我希望在讀完這本書後,我對“龍”這個概念的理解能變得更加立體和深刻,不再局限於單一的文化認知,而是能夠欣賞到它在全球文明中韆姿百態的魅力。
評分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趙啓光作品:天下之龍(東西方龍文化的比較研究)”這個書名,如同一個古老而神秘的符號,立刻吸引瞭我的目光。龍,這個在東西方文化中都占據著舉足輕重地位的意象,其差異性與共通性本身就充滿瞭研究的價值。我期待趙啓光先生能在這本書中,為我們打開一扇深入瞭解這兩種截然不同龍文化視角的大門。 我特彆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作者如何精妙地將中國的祥瑞之龍與西方的邪惡巨龍進行對照。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深入分析其背後的文化根源。例如,中國的龍為何與水、雨、天象緊密相連,象徵著生命、繁衍和帝王權威?而西方的龍又為何常常與火焰、貪婪、破壞聯係在一起,成為騎士冒險故事中的終極反派?我希望作者能從神話學、宗教史、民俗學的角度,為我們解讀這些深層的原因。 furthermore, the book's subtitl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astern and Western Dragon Cultures," implies a rigorous academic approach. I anticipate that Zhao Qiguang will not just present superficial observations but will delve into the 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s of these different dragon archetypes. Are there universal human anxieties or aspirations that manifest in these distinct yet related mythic creatures? How have these cultural interpretations evolved over time and in response to societal changes? This analytical depth is what I seek. Additionally, I am eager to discover how the visual representations of dragons differ across cultures. China boasts a rich tradition of dragon art, from intricate carvings to dynamic ink paintings, all conveying a sense of majesty and power. Western depictions, on the other hand, often emphasize the fearsome, reptilian nature of dragons, as seen in medieval bestiaries and modern fantasy illustrations. I hope the book will feature examples of these artistic expressions, allowing readers to visually grasp the cultural nuances and aesthetic preferences associated with each tradition. Ultimately, my anticipation for "Zhao Qiguang's Works: Dragons of the World" stems from a desire for a comprehensive and insightful exploration of a fascinating cultural phenomenon. I believe that understanding the diverse interpretations of dragons can offer profound insights into the values, beliefs, and worldviews of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This book promises to be a journey that transcends borders, enriching my understanding of both Eastern and Western heritage.
評分當我看到“趙啓光作品:天下之龍(東西方龍文化的比較研究)”這個書名時,內心湧起一股探索的衝動。龍,這個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具有非凡意義的意象,在東方與西方卻呈現齣截然不同的風貌,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富魅力的研究課題。我非常期待趙啓光先生能在這部作品中,為我們揭示隱藏在這些差異背後的文化基因。 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對龍在東西方文化中的具體象徵意義進行深入的剖析。在中國,龍是祥瑞、力量、權力的象徵,與水、雲、天象緊密相連,是民族精神的圖騰。而在西方,龍往往是凶惡、貪婪、邪惡的代名詞,是騎士們必須戰勝的挑戰。我期待作者能夠從曆史、哲學、宗教等多個維度,深入解讀這些象徵意義的形成過程,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瞭不同文明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Moreover, the subtitl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astern and Western Dragon Cultures" suggests a scholarly approach that goes beyond mere description. I am eager to see how Zhao Qiguang synthesizes information from diverse sources to draw meaningful comparisons and contrasts. This could involve examining the evolution of dragon myths, their variations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 and their impact on artistic expressions, literary works, and even popular folklore. The depth of this comparative analysis is a key factor in my anticipation. "Dragons of the World" is a title that promises a broad and encompassing perspective. I wonder if the book will touch upon the dragon's role in rituals, festivals, and social customs in different cultures. For example, how has the dragon been incorporated into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s, and what parallels or differences exist in Western societies' engagement with dragon lore, perhaps through medieval tournaments or modern fantasy conventions? Exploring these cultural manifestations will undoubtedly enrich our understanding. Finally, the ISBN number 9787511014351 signifies the existence of this work. My ultimate hope is that "Zhao Qiguang's Works: Dragons of the World" will not only serve as an academic resource but also as an engaging narrative that sparks curiosity and fosters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I anticipate a book that challenges preconceived notions, broadens horizons, and ultimately deepens our appreciation for the universal fascination with the mythical dragon.
評分當我第一次瞥見“趙啓光作品:天下之龍”這個書名,腦海中便湧現齣一種對神秘與力量的聯想。龍,在中國是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的神獸,是帝王的象徵,是吉祥的化身;而在西方,龍卻常常是口吐烈焰、守護寶藏的邪惡巨獸,是屠龍勇士挑戰的終極目標。這種巨大的文化差異,讓我對這本書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迫切想知道趙啓光先生是如何進行這項“東西方龍文化的比較研究”的。 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龍在不同文化中的起源神話。中國的龍,是神話傳說中的集大成者,融閤瞭多種動物的特徵,象徵著天象、水係的力量。而西方的龍,又與哪些古老的傳說、宗教教義有關聯?是與古希臘神話中的提豐、與聖經中的巨蛇有關?我希望作者能夠帶領讀者追溯這些古老的敘事,理解龍形象的根源是如何在地緣、曆史和信仰的土壤中生根發芽的。這種跨文化的神話學分析,對我來說極具吸引力。 Furthermore, I am keen to understand the symbolic meanings attributed to dragons in various Eastern and Western traditions. In China, the dragon embodies imperial authority, benevolent power, and auspiciousness. In contrast, Western dragons often represent chaos, greed, and the untamed forces of nature that must be overcome. I hope Zhao Qiguang's research will illuminate how these contrasting symbolic interpretations have shaped societal perceptions and cultural narratives throughout history. Thi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ymbolism promises to be intellectually stimulating. The sheer scope suggested by "Dragons of the World" also makes me curious about the book's coverage. Will it explore the dragon's presence in literature, art, and even popular culture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 I imagine sections dedicated to the depiction of dragons in Chinese calligraphy, scroll paintings, and imperial regalia, juxtaposed with their portrayal in European medieval tapestries, Renaissance paintings, and modern fantasy literature. Understanding these visual and textual manifestations will provide a richer, more nuanced appreciation of the dragon's multifaceted identity. In conclusion, my anticipation for "Zhao Qiguang's Works: Dragons of the World" is rooted in the expect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insightful, and engaging exploration of a universally recognized yet culturally diverse mythic creature. I am eager to delve into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astern and Western dragon cultures, hoping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imagination, cultural values, and historical trajectories that have shaped these powerful symbols.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