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普惠金融概念出发,侧重于探讨普惠金融与能力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调查研究,在大量的实践材料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普惠金融的能力建设,包括需求方、供应方、政府和监管机构的能力建设,及数字化时代的能力建设,以调查数字为依据,证明了金融能力和金融知识对消费者的生产生活方面的影响,以及金融能力对于精准扶贫的重要作用。
本书既可以作为大众了解普惠金融的通俗读物,也可以供金融专业人士的研究资料。
贝多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财政金融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自 1988 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先后任职于国家财政部、中国证监会、中金公司、摩根大通。20世纪90 年代初曾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担任客座研究员。出版专著《宏观金融论》《中国资金流动分析》等,曾获得孙冶方经济学论文奖,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金融、通货膨胀、资本市场,近年开始专注普惠金融研究,并发表相关演讲论述。
莫秀根,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总监,经济学博士,毕业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商学院金融经济系,同时拥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农业、环境与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领域为普惠金融、农村经济、项目及政策效果和影响分析、可持续发展、分配不均和贫困等;擅长板面数据、非实验数据、时间系列和空间数据的建模分析方法;曾经在政府部门、国内和国际NGO组织等机构担任副局长、副处长、研究员、项目和政策总监等职务。第一部分 普惠金融新理念 第一章 普惠金融的传统理念 一、成也金融,败也金融 二、重新认识金融 三、从普惠金融到好社会 第二章 普惠金融新概念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金融能力的大视野 三、数字化时代的机遇 四、能力改变世界 第三章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一、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二、主要普惠金融指标 三、主要制约因素 四、重要特征与不足 第二部分 普惠金融能力建设 第四章 普惠金融需求方的能力建设 一、需求方金融能力界定 二、消费者金融能力建设 三、经营者金融能力建设 第五章 普惠金融供应方的能力建设 一、供应方普惠金融能力界定 二、供应方普惠金融能力建设 三、新型供应商提高普惠金融整体服务能力 第六章 政府和监管机构能力建设 一、政府普惠金融能力界定 二、政府普惠金融能力建设 三、提高普惠金融监管能力 四、提高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能力 五、提高培养公众金融素养的能力 第七章 数字化时代的能力建设 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数字金融创新 二、数字技术的金融普惠效应: 以中国的移动支付为例 三、数字技术面临的多维排斥 第三部分 普惠金融的社会影响力 第八章 金融知识对金融消费者的影响 一、人们应该具备的金融能力 二、如何学到金融知识 三、从哪些渠道学到金融知识多 四、金融知识是否能增加银行服务的使用 五、金融知识是否能增加信贷机会 六、金融知识是否与生活水平相关 七、金融知识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九章 金融能力与精准扶贫 一、贫困地区融资能力较弱 二、缺乏金融能力导致高覆盖度的金融服务使用率低 三、金融能力低是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主要障碍 四、家庭金融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五、金融教育极度短缺 六、金融能力建设是精准扶贫的一条捷径
这本书在探讨普惠金融的创新模式上,触及了我一直以来思考的一个痛点。我们都知道,传统金融服务往往存在门槛高、覆盖面窄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农村地区居民以及低收入人群而言。这本书似乎并没有停留在对这些问题的陈述,而是着重于“超越”二字,这意味着它可能会提出一些更具前瞻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一些成功的案例,比如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来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效率,并精准地识别和服务目标客户。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探讨风险控制的创新方法,毕竟普惠金融的推广离不开有效的风险管理。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或者对未来普惠金融发展方向的深度洞察,那将是极具价值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从封面的材质到印刷的工艺,都透露着一种严谨和专业。封面上“超越普惠金融”几个字,采用了一种低调却又不失力量感的字体,配合着深邃的背景色,仿佛预示着内容将要探讨的是一个宏大而深刻的议题。拿到书的时候,你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这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度,更是知识和思想的厚重。书页的触感也很舒服,纸张质量上乘,即使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惫。合上书,那种仪式感油然而生,让人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对金融领域的发展趋势很感兴趣,尤其是普惠金融,它关乎着社会的公平与发展。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的绝佳机会。从目录来看,它似乎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方方面面,这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解答我心中关于普惠金融的种种疑问,也能为我打开新的视野,看到金融服务如何能够更好地触及和服务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群体。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提升我行业认知深度的读物,这本书的名字“超越普惠金融”引起了我的注意。从名字上来看,它似乎不仅仅是对普惠金融现状的梳理,更是一种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探索和展望。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当前普惠金融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例如信息不对称、信用体系不完善、监管挑战等,并且能否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金融科技如何在普惠金融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的思考,以及如何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让金融服务更有效地触达并惠及更广泛的群体。此外,我对于书中可能涉及到的国际经验借鉴和比较研究也充满了兴趣,看看其他国家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金融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社会进步的书。普惠金融的概念,虽然听起来有些专业,但它的核心在于让每一个人,无论贫富、无论地域,都能享有平等的金融服务机会。这本书似乎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金融如何能够真正地“普惠”到每一个人,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改善生活。我特别喜欢书中的那些故事,那些普通人的奋斗,以及金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它让我看到,金融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可以成为连接梦想与现实的桥梁。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金融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更上升到了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高度。它让我反思,我们如何能够利用金融的力量,去创造一个更公平、更美好的社会。
评分我最近读到了一本关于金融的书,虽然我不是金融专业的,但它深深地吸引了我。书里讲了很多关于金融如何改变普通人生活的故事,有一些案例我以前听都没听过。比如,它提到了一些偏远地区的人们,通过小额贷款,竟然能够发展自己的小生意,从贫困走向小康。这让我觉得金融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复杂的交易,它还可以是一种温暖的力量,一种赋能的工具。我特别喜欢书里对那些创业者们奋斗历程的描述,他们面对困难,但永不放弃的精神,真的非常励志。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金融”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可以成为改变我们命运的催化剂。这本书的语言也很通俗易懂,没有太多专业术语,即使像我这样的门外汉也能轻松理解,这让我觉得非常难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