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东道国监管权与外国投资者应享有的利益为视角,通过对投资仲裁庭裁决的梳理总结,对公平与公正待遇的溯源、性质、内涵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总体而言,视角新颖,反映了当前公平与公正待遇的理论与实践,体现了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与把握学术前沿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国际投资法的研究,是一部难得的学术专著。
目录
缩写列表
案例列表
条约和公约列表
导论
第一章公平与公正待遇的演进及性质
第一节公平与公正待遇的历史
第二节公平与公正待遇在国际投资协定中的表述方式
第三节公平与公正待遇与其他待遇的关系
第二章公平与公正待遇在国际法上的地位
第一节国际法在公平与公正待遇构建中的作用
第二节公平与公正待遇和国际低待遇标准
第三节公平与公正待遇与习惯国际法
第三章公平与公正待遇的内容
第一节公平与公正待遇:一项法律标准
第二节公平与公正待遇的客观及主观要素
第三节公平与公正待遇的具体适用
第四章公平与公正待遇下的利益失衡
第一节“投资者合理期待”的宽泛适用
第二节公平与公正待遇与间接征收
第三节公平与公正待遇与东道国的管理职能
第五章公平与公正待遇下的利益再平衡
第一节国际投资协定中公平与公正待遇条款的改革
第二节比例原则在公平与公正待遇中的适用
第三节投资者的行为在公平与公正待遇诉求中的权重
第六章公平与公正待遇的中国实践及立场
第一节中国国际投资协定中公平与公正待遇条款的模式和特征
第二节中国国际投资协定中公平与公正待遇条款的不足与风险
第三节中国国际投资协定中公平与公正待遇条款的路径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一2000~2014年涉及公平与公正待遇条款的案件仲裁结果表
附件二2000~2014年仲裁庭裁定东道国违反公平与公正待遇条款的具体情形表
附件三2000~2014年涉及投资者合理期待的案件仲裁结果表
附件四中国签订的BITs对公平与公正待遇条款的规定表
附件五中国签订的BITs中公平与公正待遇条款的分类表
后记
这是一本让我对国际投资协定中“公平与公正待遇”(Fair and Equitable Treatment, FET)这一核心概念有了全新认识的书。作者邓婷婷在书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罗列和理论的阐述,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FET在实践中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从早期的“国家待遇”原则演变而来,到如今成为一个涵盖保护投资者合法期待、禁止任意性行为、要求透明度和正当程序等诸多层面的综合性概念,FET的内涵随着国际投资关系的发展和案例的积累不断丰富和深化。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梳理大量国际仲裁案例时所展现出的严谨逻辑和独到见解。她不仅仅是引用判例,更是通过对判例背后理由的细致分析,揭示了不同仲裁庭在解释和适用FET原则时存在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投资保护所产生的具体影响。书中的一些章节,例如关于“合理期待”的界定,以及“国家行为”和“准国家行为”的区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通过翔实的论证,让我理解到FET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僵化条款,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需要结合具体事实情境来判断的原则。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国际投资法,特别是FET这一关键性条款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提供了理论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教会读者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去解读和分析复杂的国际投资法律实践。
评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国际投资协定中“公平与公正待遇”的复杂性展现在读者面前。邓婷婷教授的语言风格非常易于理解,即使是对于非法律专业人士,也能通过她的讲解,逐步领会FET原则的精髓。我个人最受启发的是书中对于“投资者合理期待”的阐释。以往我总是觉得,只要不被直接没收资产,或者不受明显歧视,就已经是“公平与公正”了。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投资者在投资前的合理期待,包括东道国政府通过政策、承诺或行为所营造的稳定、可预测的营商环境,都是FET保护的应有之义。书中通过对诸多案例的分析,比如东道国突然改变政策、出台新的监管规定,或者在审批过程中存在严重拖延和不透明,是如何被仲裁庭认定为违反FET的,这让我对“公平与公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者还特别强调了“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在FET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维护投资者信心和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基础。这本书的书写方式,大量的案例分析,使得理论变得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现实意义。它鼓励我去思考,在国际投资活动中,不仅仅是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法律精神的实践。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一种知识的“洗礼”,它极大地拓展了我对国际投资法律框架的认知边界,尤其是对于“公平与公正待遇”这一概念的理解。邓婷婷教授的写作风格非常学术化,但又不失清晰流畅,她以严谨的态度,系统地梳理了FET原则的理论渊源、发展演变以及其在不同国际投资协定中的具体体现。我特别欣赏书中对FET原则的“实质性”和“程序性”两个维度进行细致区分的分析。实质性方面,作者深入探讨了投资者合法期待、国家行为的合法性、透明度和可预测性等要素,并结合大量案例说明了这些要素是如何被仲裁庭用来判断是否构成FET违反的。程序性方面,则侧重于对正当程序、司法救济渠道的可获得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书中对一些国际投资协定文本的比较分析也很有价值,比如不同协定在FET条文措辞上的微小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导致不同的解释和适用。此外,作者对于FET原则在中国投资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对于理解中国在国际投资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面临的挑战非常有帮助。这本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案例研究,每一个案例都被作者深刻地解读,使得读者能够理解FET原则在实际纠纷解决中的具体应用。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就像一部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层层剥茧,将国际投资协定中“公平与公正待遇”这一晦涩的概念变得生动立体。邓婷婷教授的叙述风格非常吸引人,她善于将抽象的法律理论与具体的投资争端案例巧妙地结合起来,仿佛带领读者亲临仲裁庭,感受当事人如何围绕FET展开唇枪舌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国家行为”的论述,作者详细梳理了主权国家及其下属各级行政部门、国有企业,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被授予了行使部分国家权力的私人实体,它们在实施可能损害投资者权益的行为时,如何受到FET原则的约束。书中对一些争议性判例的解读尤为精彩,比如关于“间接征收”与FET之间微妙关系的探讨,以及如何平衡东道国主权管理权与投资者合法权益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我曾以为FET只是一个简单的“反歧视”或“反掠夺”条款,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它远不止于此,它包含了一种更为深层的、对投资者在东道国经营环境进行全面保护的要求,这种保护既包括实体上的,也包括程序上的。作者在阐述时,大量引用了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投资仲裁案例,使得理论分析更具说服力,也更容易让读者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为法律专业人士提供了深度研究的材料,也为非法律背景但对国际投资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切入点。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国际投资协定中的“公平与公正待遇”(FET)这一概念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刻的理解。作者邓婷婷在书中并没有仅仅局限于理论的探讨,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现了FET原则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的实际应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FET原则的“演进性”和“适应性”的阐述。FET并非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在不断发展的国际投资实践中,通过仲裁庭的判决和解释,逐渐被赋予了更丰富、更动态的内涵。书中的一些章节,比如关于“合法期待”的界定,以及如何识别和评估东道国行为的“任意性”和“不合理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仲裁庭判决的梳理和比较,让我看到了FET原则在不同背景下的侧重点和变化。同时,我也了解到,FET原则的适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结合投资协定的具体条款、投资的性质、东道国的法律环境以及双方的行为等多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认识到,在国际投资领域,仅仅遵守最基本的法律规范是不够的,更需要致力于创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可预测的营商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投资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