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奠基》句讀(上下)
定價:118.00元
作者:鄧曉芒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01010872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1.28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奠基:句讀(套裝上下冊)》寫於1785年,是在完成《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判》之間寫成的小冊子,譯成中文隻有六萬餘字,共三章,分彆介紹瞭從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識過渡到哲學的道德理性知識,從大眾道德哲學過渡到道德形而上學以及從道德形而上學過渡到對純粹實踐理性的批判性考察。
  本句讀是鄧曉芒教授兩年多來講解《道德形而上學奠基》的錄音整理,依舊是用10句話來解釋原文的1句話,詳細闡述瞭康德構建的道德哲學大廈從普通知識進展到高原則,然後綜閤地從對這一原則及其來源的考察返迴到原則所適用的普通知識基本脈絡。
  全書分為28講,約80萬字。
目錄
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奠基》句讀(上)
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奠基》句讀(下)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份量感,絕非僅僅體現在物理層麵。初次捧讀,我便被其行文的嚴謹性所震懾。那些密集的論證鏈條,環環相扣,絲毫不給人喘息的機會。仿佛作者在構建一座精密的數學模型,每一步推理都必須符閤既定的公理和法則。閱讀過程,更像是一場智力上的馬拉鬆,需要持續的高度集中力來追蹤作者思想的脈絡。我發現自己不得不時常停下來,不是因為晦澀難懂,而是因為思考的深度被極大地激發瞭。我開始審視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習以為常的道德判斷,試圖用書中的標準去重新校準。這種自我審視的過程是痛苦而又令人興奮的,它剝去瞭許多習俗和情感的僞裝,直抵那純粹的理性內核。對於那些追求思想的深度和體係完整性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巍峨的燈塔,它指引著探尋普遍道德法則的艱難航程。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磨礪”大於“愉悅”的,但這種磨礪的價值卻無法用簡單的“開心”來衡量。它更像是一次對心智的係統性重塑工程。我尤其被其中那種近乎冷酷的、不容置疑的邏輯力量所摺服。作者似乎毫不留情地剔除瞭一切可能影響判斷的情感因素,試圖建立一個完全基於純粹意誌的道德王國。這種徹底的理性化傾嚮,在現代社會背景下顯得尤為珍貴,它提醒著我們,真正的自由和尊嚴,或許並不建立在隨波逐流的感受之上,而是根植於一種自律的、普遍有效的律令。書中的語言風格也極具特色,那種德式的、層層推進的句子結構,初讀時或許會感到一絲笨拙,但一旦適應,便會發現其中蘊含的強大張力,如同高壓鍋內不斷積聚的蒸汽,最終爆發為清晰而有力的結論。
評分翻開這本厚重的讀物,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種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仿佛置身於一間堆滿古籍的圖書館,空氣中彌漫著舊紙張特有的、略帶黴味的芬芳。書的裝幀樸實而經典,沒有過多花哨的裝飾,這恰恰符閤其內在內容的嚴肅性。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符號,都像是經過瞭無數次的推敲和打磨,纔能最終定格於紙麵。閱讀它,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更需要一種沉浸式的精神投入。我總感覺,每一次翻頁,都是在與一位跨越時空的思想巨匠進行深度對話,那種感覺是任何快餐式閱讀都無法比擬的。它要求讀者放下日常的喧囂與浮躁,專注於文本的內在邏輯和精妙結構。書中的排版清晰,注釋詳盡,這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它就像一位耐心而又淵博的嚮導,引導我們逐步深入那座宏偉的哲學迷宮。我特彆欣賞這種對經典的尊重和呈現方式,它讓厚重的思想變得觸手可及,盡管理解的深度仍有待個人修為的提升。
評分這部作品的句讀處理,無疑是為現代讀者搭建的一座至關重要的橋梁。我們不再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去反復揣摩古老文本的斷句和結構,而是可以直接聚焦於思想本身。這種清晰的劃分,使得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卻步的經典變得更加平易近人。我個人體驗下來,這種精心的結構處理,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但絲毫沒有削弱原著的學術價值。它像是一個精密的手術刀,將復雜的概念進行瞭解剖和重組,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每一塊邏輯基石的擺放位置。這種對閱讀便利性的考量,體現瞭齣版者對學術普及的深切關注。它讓我體會到,即便是最宏大、最抽象的哲學體係,也可以通過恰當的呈現方式,與更廣泛的讀者群體進行有效的對話和交流。這是一次成功的思想傳承實踐。
評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哲學著作,它更像是一份對人類理性的莊嚴宣誓。從文本的觸感來看,紙張的質地和油墨的質量都非常上乘,這讓人在閱讀時能感受到一種被珍視的體驗。每一次將書本平放在書桌上,都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重量,這重量不僅僅是紙張的堆砌,更是思想的重量。我常常在閱讀某些段落時,會情不自禁地停下來,望嚮窗外,思考這些抽象的概念在現實世界中的投射。這本書成功地將形而上的思辨帶入到瞭最日常的倫理睏境之中,迫使讀者去思考:我的行為,是否可以成為一條普遍的法則?這種追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者的自我要求。它要求我們不僅要做一個“好人”,更要做一個“理性的主體”,這中間的界限和努力方嚮,被這本書刻畫得淋灕盡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