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藏傳佛教在西域和中原的傳播:'大乘要道密集'研究初編 | 
| 定價 | 78.00 | 
| ISBN | 9787303219759 | 
| 齣版社 | 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 
| 作者 | 瀋衛榮 | 
| 編號 | 1201565909 | 
| 齣版日期 | 2017-01-01 | 
| 印刷日期 | 2017-01-01 | 
| 版次 | 1 | 
| 字數 | 350韆字 | 
| 頁數 | 347 | 
| 導論'大乘要道密集'與西夏、元、明三代藏傳密教史研究 一、'大乘要道密集'*初的發現和研究 二、與'大乘要道密集'相關文獻的重新發現 三、文本解讀與曆史重構 四、'大乘要道密集'的主要內容 五、'大乘要道密集'與明代漢譯藏傳密教文獻 六、'大乘要道密集'與濛古文、畏兀兒文譯藏傳密教文獻 D1一章藏傳密教於元明兩代傳播的曆史背景:'大乘要道密集'的成書和流傳 一、'大乘要道密集'首次刊印緣起 二、'大乘要道密集'非元帝師八思巴譯集 三、'大乘要道密集'也非元末作品 四、'大乘要道密集'中的西夏時代作品 五、莎南屹噦之明代譯師身份之確定 六、'大乘要道密集'與'密哩斡巴上師道果捲' D1二章薩思迦道果法之大成:'大乘要道密集'篇目解題 一、概述 二、篇目解題 D1三章釋“*妙上師”和“金剛上師”:論'大乘要道密集'的薩思迦源頭 一、金剛上師膽巴 二、上師、尚師與大寶法王 三、甚深道師觀 四、*妙上師與薩思迦道果法之關聯 五、薩思迦派之果續大手印修法 六、薩思迦派傳統中的“*勝上師” 七、薩思迦派之四種金剛上師釋 D1四章四手印與欲樂定:'依吉祥上樂輪方便智慧雙運道玄義捲'讀解 一、'大乘要道密集'所見西夏時代譯藏密文本 二、'依吉祥上樂輪方便智慧雙運道玄義捲'與道果法 三、“欲樂定”讀解 四、餘論 D1五章上師瑜伽於西域和中原的傳播:八思巴造'觀師要門'對勘及研究 一、作為密教上師的八思巴帝師 二、'觀師要門'對勘與研究 三、結語 D1六章說藏傳密教成就法:以元朝帝師八思巴造'彌勒菩薩求修'為中心 一、略說密教方便道 二、'喜金剛本續'所說“四續” 三、密乘佛教之“本尊禪定” 四、'彌勒菩薩求修'解讀 D1七章造塔儀軌:布思端大師造'大菩提塔樣尺寸法'對勘和研究 一、布思端大師與藏地造塔儀軌 二、見於'大乘要道密集'的'大菩提塔樣尺寸法' 三、見於'布思端輦真竺全集'中的'大菩提塔樣尺寸法'之藏文原文 四、布思端造'大菩提塔樣尺寸法'之依據 五、佛塔之種類和西藏佛塔之樣式 D1八章*與加持:八思巴'略勝住法儀'對勘及研究 一、略說造像、塔儀軌文本 二、'略勝住法儀'對勘 三、印藏佛教傳統中的勝住儀軌 四、釋迦捨利靈通之塔碑文 附錄道果文獻總目錄 '弟子釋' '大眾釋'  | 
| 瀋衛榮 1962年4月20日生於江蘇無锡;南京大學曆史係學士、碩士;德國波恩大學中亞語言文化係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曾任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颱.灣佛光大學、颱.灣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客座教授、哈佛大學南亞係閤作研究員、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2012-2013、柏林高等研究院年度研究員-2014-2015等職。主要學術兼職:北京大學中古史研究中**術委員、中國藏學研究中**術委員、中國藏學齣版社英文總編、西北民族大學、新疆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 
| 普通大眾 | 
| 藏傳佛教自西夏時代就已經開始嚮西域和中原傳播 並在元、明兩代成為中國佛教傳統中一個十分醒目和有影響力的傳統。以往由於缺乏文獻資料 對這段曆史的研究幾乎是空白。近十年來 作者在敦煌藏、漢文文獻 黑水城齣土漢文、西夏文佛教文獻 吐魯番齣土迴鶻文文獻和散見於世界各地的元、明善本文獻中發現瞭大量的漢譯藏傳密教文獻 其中以傳自元、明、清三代宮廷的藏傳密教儀軌集成'大乘要道密集'擁有價值。作者利用這些新發現的漢譯密教文本 發掘其藏文原本 通過對這些文本進行細膩的分析 很終重構11至15世紀藏傳密教在西域和中原傳播的曆史。 | 
坦白說,我對瀋衛榮先生的研究領域早有耳聞,他總能在看似陳舊的議題中挖掘齣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這次將焦點放在“西域和中原的傳播”這個宏大背景下,並通過一部具體的佛典進行切入,無疑是一次極具挑戰性的學術整閤。我的期待在於,這本書能否超越單純的文本翻譯或曆史敘述,而是能深入探討這種跨文化傳播背後的社會心理動因和政治需求。例如,當時的統治者齣於何種目的而推廣或限製某種教義?民間信仰是如何吸納和改造這些外來的知識體係的?我希望作者能提供一個多維度的分析框架,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佛教學理的層麵。如果它能展現齣曆史的“人味”和復雜的權力博弈,那這本書的價值將遠超一般的宗教史著作。
評分每次接觸到關於絲綢之路沿綫文化交流的著作,我總會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震撼。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構成瞭一幅流動的曆史畫捲。我關注的不僅是教義的傳播軌跡,更是那些在傳播過程中扮演瞭關鍵角色的無名人物——那些翻譯傢、行腳僧、贊助者。他們是如何剋服語言的障礙、地理的險阻,將復雜的哲學概念轉化為能被不同文化群體理解的語言和儀式?我熱切盼望這本書能夠捕捉到這些“中間環節”的細節。同時,我對“初編”這個定性也抱有一種開放的心態,這意味著它可能是一係列研究的開端,是一個持續探索的信號。一本好的學術著作,應該像引人入勝的偵探小說,每揭開一頁,都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個謎團的答案,並為未來的深入研究指明方嚮。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齣版信息(9787303219759)傳遞齣一種官方和學術的正式感。這通常意味著內容經過瞭嚴格的同行審閱和編輯把關,保證瞭學術水準。我個人傾嚮於閱讀由正規齣版社齣版的嚴肅學術著作,因為它們在史料的準確性和論證的邏輯性上更有保障。我的閱讀習慣是偏愛那種引用詳實、注釋完備的作品,這樣我可以在閱讀過程中隨時查驗作者的論據來源,形成自己的判斷。從書名透露齣的信息來看,它必然包含瞭對大量梵文、藏文乃至古漢語文獻的梳理和比對。僅僅是想象作者在浩如煙海的檔案中穿梭,試圖重建曆史的片段,就足以讓我對這部作品産生敬意。我期待它能像一把精密的刻刀,細緻入微地雕刻齣曆史的紋理。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非常吸引人,一下子就把我帶入瞭一個充滿神秘色彩和深厚曆史底蘊的領域。我一直對佛教,特彆是藏傳佛教的曆史脈絡和地域性發展很感興趣,而“西域和中原的傳播”這個視角恰好擊中瞭我求知的點。這本書的作者是瀋衛榮,這個名字本身就帶有一種學者的嚴謹氣質。光是看到書名,我就能想象到作者在梳理不同地域文化交融時所付齣的巨大努力。西域,那片古老的絲綢之路上的樞紐,佛教文化在這裏經曆瞭怎樣的碰撞與融閤?而中原,作為中華文明的核心地帶,又是如何接納並消化這些異域的佛法精髓的?僅僅是想象這些畫麵,就足以讓人心馳神往。這種跨越地域、連接古今的研究,絕非易事,需要紮實的文獻功底和敏銳的曆史洞察力。我期待著這本書能為我們揭開藏傳佛教在這兩大重要區域傳播過程中的那些麯摺與輝煌,那種知識的厚重感,讓我對它充滿期待。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地理和宗教人類學抱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總是在尋找那些能夠提供新穎視角的學術作品。這本書的副標題“《大乘要道密集》研究初編”更是點睛之筆。這錶明它並非泛泛而談,而是聚焦於一部具體的、具有代錶性的文本。研究特定文本是深入理解一個宗教體係內部思想流變的最佳途徑。我好奇這部“要道密集”在傳播過程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它是不是像一座橋梁,將遙遠的雪域智慧有效地引介給瞭中原的僧侶和信眾?初編二字也透露齣一種探求的姿態,作者似乎在謙遜地邀請我們一同踏上這段學術探索的旅程,而不是一股腦地拋齣結論。這種嚴謹的、由小見大的研究方法,往往能帶來更深刻、更可靠的見解,比起那些大而無當的通史論述,這種專注於特定文本的剖析更能滿足我對知識深度挖掘的渴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