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三十六大
:29.00元
作者:馮唐 著
齣版社:天津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1085166
頁碼:19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三十六大》可謂馮唐寫作生涯的裏程碑,正是這部作品,使他走齣小眾文藝圈,成為一綫暢銷作傢。
《三十六大》裏的文章都誠懇,大有用,可流傳。齣瞭這本書,馮唐也算青年導師瞭。雜文這東西,拼兩點,一是見識,二是文筆:如果你情竇初開,讀“大欲”,可以知道姑娘是用來做什麼的;如果你受睏於職場,讀“大行”,學學麥肯锡式的生涯規劃;如果你常常不快樂,讀“大喜”,沒準就樂瞭;如果你很有錢或者很沒錢,讀讀“大錢”,能看到錢沒什麼瞭不起,以及錢的瞭不起。
人的一生總會遇到一些躲也躲不開的問題,比如,情是何物,性是何物,錢是什麼東西,為什麼倫理道德長成這幅模樣。所有這些躲也躲不開的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你能多理解一種新的說法,你的小宇宙就能更強悍一些。
《三十六大》計36封公開信,每一篇的標題都以大字開頭,故稱“三十六大”:寫給的外甥、小師弟、90後、韓寒以及廣大文藝男女青年同誌們;也緻司馬遷、馬拉多納、唐玄奘並梁思成;甚至也寫給自己的公文包。在這部作品裏,馮唐就世間有所感悟的人、事、物們,談論四十不惑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傳授“金綫”之上的俗世生活。
大欲/我的外甥
大年/90後兄弟們
大路/在路上的兄弟姐妹們
大男/我的外甥
大行/小師弟們
大雄/梁思成兄
大錢/小陶硃公子
大偶/司馬遷
大包/我的公文包
大佬/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三先生
大寫/文藝男女青年同誌們
大畫/石濤
大城/上海
大波/馬拉多納
大乘/王鋒主編
大酒/古龍
大器/我的神器
大錄/新買的B5本子
大好/丹丹
大眼/夜郎侯
大壽/四十歲
大誌/金聖嘆老哥
大奔/範陶硃公蠡
大喜/蘇東坡、金聖嘆、梁實鞦並林語堂
大勢/2029年《GQ》簡體中文9月刊
大醫/希波剋拉底
大定/唐僧玄奘
大閑/李漁
大鬼/我身體裏的大毛怪
大國/英國
大同/2084年
大戲/我的下一本書
大老/大哥
大作/李銀河
大是/韓寒
大綫/“金綫”
跋:我讀馮唐路金波/文
馮唐,男,作傢,古器物愛好者。1971年生於北京。
1998年,獲婦科醫學博士學位,協和醫科大學。
2004年,獲MBA學位,美國EMORY大學。
2005-2008年,全球董事閤夥人,麥肯锡谘詢公司。
2012年,任大型國企CEO。
已齣版著作:長篇小說《歡喜》、長篇小說《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長篇小說《萬物生長》、長篇小說《北京,北京》、隨筆集《活著活著就老瞭》、詩集《馮唐詩百首》、長篇小說《不二》、中短篇小說集《天下卵》、隨筆集《三十六大》。
2005年,第三屆“茅颱杯”人民文學奬,《浩浩蕩蕩的北京》榮獲佳散文奬。
2005年,憑藉當年的新作《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榮獲第四屆“青年作傢批評傢論壇”年度青年作傢。
2011年1月18日,第六屆風尚中國榜揭曉瞭23個奬項結果。年度風尚作傢。
2011年7月,在香港齣版《不二》,成為暢銷榜首。
2011年9月2日,《智族GQ》“年度人物MENOFTHEYEAR”頒奬典禮在京舉行,榮獲GQ年度專欄作傢。
2011年12月12日,《人民文學》“未來20大傢”評選中,位居榜首。
2012年4月,創造文學“金綫論”,引起廣泛爭議,“金綫”成為年度熱詞。
大年
90後兄弟們:
見信好。
2010年的春天短到幾乎沒有,槐樹花兒開的時候,我迴瞭趟北大,理由是入學二十年聚會。不是傷春,不是裝蒜,次明確意識到,自己真老瞭,滿街、滿校園、滿眼已經是你們90後瞭。
北大校園基本沒變。西門外還是有小販在賣木質座右銘牌牌:上善若水、靜水深流、天道酬勤、壽比南山、為學日益等等。西門內保安依舊明強,問我什麼身份以及有沒有相關身份證明以及為什麼偏偏用這個身份在這個時刻來到北大,眉眼約略史泰龍和鮑小強。塞剋勒博物館周圍,還是一樹樹的花開:碧桃、紫薇、連翹、梨花、丁香、棣棠。燕南園還是冷清,我沒時間走進去,遠遠看到一個全身坐像,穿瞭個風衣,不知道是不是王力,坐像的西麵是二月蘭和夕陽。勺園食堂擺瞭五十桌,還是宮保雞丁、涼拌西紅柿、水煮花生、不涼的大瓶啤酒。走在麵前路上的小女生們還是拉拉似的手拉手,清湯掛麵頭,牛仔褲,瘦的好看,胖的也好看,乳豬無肥肉。小女生們還是在戀愛,在暢想未來,在無意識地說話:“你說那個香港來的學生多大歲數?長得好像張國榮。估計花心,要不就是gay,要不可能有自殺傾嚮,反正不可靠。你說可靠嗎?”
變的是我們。二十年不見之後的聚會是非常殘忍的活動,五十桌周圍五百多個熟悉的陌生的中年發福發呆發暗男女,啤酒和黃酒和長城乾紅之後,看完二十年前在石傢莊陸軍學院和信陽陸軍學院軍訓一年的錄像之後,仔細相互辨認,本僵直的眼睛裏漸漸閃齣熟悉的光亮來。隨便聊聊,發現這群人有掙瞭些錢退休的,有掙瞭些錢進監獄又跑齣來的,有心髒放瞭四個支架的,也有極個彆的棟梁,有很多律師,沒得諾貝爾科學奬的。一個美國迴來報效祖國的律師一直嘮叨,祖國強大瞭,祖國真的強大瞭。然後他問我乾什麼呢,我說我寫詩。他接著問,就是登在雜誌上掙稿費啊,一行詩很多錢吧。我說,是啊。
是啊,看著校園裏的大學生仿佛小學生,看著來的大學同學仿佛地下幾韆米挖齣來的過去,忽然明白,自己已經不是大學生很多年瞭,自己是真的老瞭。
我問一個要去美國退休生子的中國律師,要不要和俄文樓前的一樹大大的海棠照相。他說,真不好意思和花照相瞭。他想瞭想,又說,還是照吧,以後就更不好意思瞭。
看著鏡頭裏的海棠和我一笑臉褶子一笑臉牙齒的老同學,背景中的幾個90後走過,幾朵海棠花隨風落下,我忽然悲哀,墜樓人尤似落花,在富士康跳下的,有90後的吧?
時代不同瞭,我們過去的日子比你們將要過的日子好像好很多。
,我們那時候,雖然比現在物質貧乏,但是平均,多是彆的男生比自己多一雙牛逼的耐剋鞋,沒有iPhone,沒有iPad,計算機是碩大的稀罕物件,需要在規定時間和規定地點去撫摸。物欲無從起,心隨他人平。第二,我們那時候東西便宜。顧景舟一把提梁紫砂壺200元,1990年北京東直門批商品房開盤每平米2000元。2000年剛迴國,咬牙狠心買瞭燕莎附近的房子,心裏罵,奸商,北京的房子還能賣到接近一萬!我老媽補瞭一句,奸商,生孩子沒屁眼。第三,我們那時候機會多。多數50後和相當部分60後,因為那的日子,或者算不清楚數,或者說不清楚中英文,或者沒念過商,或者沒在國外待過,或者沒在大型現代企業做過,基本寫文章都是大字報,基本都沒心氣兒學習新東西。世無英雄,竪子成名,70後會穿個西裝打個領帶就當經理瞭,在中國銀行某支行復印過幾天文件就在簡曆上說深諳中國金融體係,就進瞭哈佛商學院瞭。第四,我們通常都有兄弟姐妹,他們能幫助我們分擔父母釋放齣的負能量,兩具肉身和四隻眼睛不會探照燈似的飽含著所有的期望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
對於未來,我知道很多,比如中國經濟之後二十年一定好,比如鐵匠、木匠、泥瓦匠、醫生、歌手、詩人等等手藝人的愉快勞作必然快速減少甚至消失,比如中國GDP一定能美國,占世界GDP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份額,再現乾隆盛世。但是我不知道,90後如何纔能過得更好。忽然一夜風雨,欲望之門打開,韆樓萬樓,門前長齣個CBD來。在無解中挑揀半解,我能想到的包括:在老路上血戰90後同輩、血戰80後,希望70後身心加速摺舊早日退休,鬆下悟道看穿名利生死,移居到地廣人稀的新西蘭或者澳大利亞。
遙祝夏安。
馮唐
這本馮唐的隨筆集,光是名字就透著一股子漫不經心和老饕式的慵懶勁兒,讓人忍不住想翻開看看他筆下那些看似信手拈來卻字字珠璣的片段。我得說,初讀時,我確實被他那種肆意揮灑的文字節奏給勾住瞭。他描繪的那些生活場景,無論是煙火氣的市井百態,還是那些遊走在精英階層邊緣的微妙關係,都帶著一種獨特的“馮唐式”的疏離感和洞察力。比如他寫起自己年輕時在異鄉的漂泊,那種孤獨感不是那種矯揉造作的“傷春悲鞦”,而是一種帶著自我調侃和堅韌的勁兒。你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著的廉價煙草味,看到窗外霓虹燈下模糊的街景。他總能用最精煉的詞語,精準地勾勒齣一個時代側影中,個體精神世界的掙紮與自洽。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不提供標準答案,它隻負責呈現一個極度清醒的觀察者,如何用他那近乎殘酷的坦誠,剖開我們那些不願麵對的欲望和虛妄。讀完閤上書本,心裏留下的是一種混雜著清醒與迷醉的復雜情緒,像喝瞭一口烈酒,後勁兒十足,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評分閱讀這些隨筆,我産生瞭一種奇特的連接感,仿佛我正在和一個非常坦誠的老友對話,這個老友見識廣博,經曆豐富,卻從不倚老賣老。他談論閱讀、談論商業、談論女性、談論藝術,每一個話題都能從他的視角裏摺射齣全新的光芒。這種坦誠並非毫無保留的自曝隱私,而是一種對自身思想軌跡的誠實記錄。比如,他對於傳統文化的汲取和轉化,處理得非常巧妙,既沒有陷入復古主義的泥潭,也沒有盲目追捧西方的一切。他似乎找到瞭一個中正的平衡點,用一種現代人的視角去重新激活瞭那些沉睡已久的經典智慧。這本書的結構,更像是一組精美的照片集,每一張都有其獨立的美學價值,但將它們並置在一起時,又共同描繪齣瞭一個復雜而迷人的精神肖像。它教會我的最重要的一課,或許是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清醒和對美的永恒追求,即便這種追求可能帶著一絲不閤時宜的浪漫主義色彩。
評分購買這套書,很大程度上是衝著“馮唐”這個名字所代錶的一種文化現象去的。他近些年來在公眾視野中的形象,常常被簡化為某種“成功人士”的符號,但我更關注的是他作為文字工作者的功力。從文學技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展現瞭他語言駕馭能力的精湛一麵。他的句式變化多端,時而長句如大江東去,一瀉韆裏,充滿瞭信息量和情緒張力;時而又是短促有力的斷句,如同刀鋒劃過,直擊要害。這種節奏感,在閱讀時提供瞭一種極佳的沉浸體驗。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對“幽默”的運用,那是一種建立在高智商之上的幽默,它不是為瞭逗樂而逗樂,而是用一種反諷和自嘲的方式,來解構嚴肅,讓讀者在會心一笑中,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對於一個追求文字美感和思想深度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次高水準的閱讀盛宴,它在市場上流行的背後,確實有著紮實的文學底蘊支撐,並非浪得虛名。
評分天津這個地理概念在馮唐的文字裏,似乎不僅僅是一個地名,它更像是一種氣味,一種骨子裏的江湖氣和市井智慧的融閤體。這本書中的散文片段,明顯帶著那種北方城市特有的“實在”感。他很少用那種過於虛無縹緲的比喻,更多的是紮根於具體的物象——一塊舊木頭、一碗熱氣騰騰的麵、一趟擁擠的公交車。這些細節的堆砌,構建齣瞭一個立體可感的精神世界。我尤其喜歡他描述那些童年記憶的部分,那種帶著時代烙印的物件和場景,在今天的數字洪流中顯得尤為珍貴。他捕捉到瞭“逝去”的質感,不是傷感地哀悼,而是以一種擁有的姿態去記錄,仿佛時間在他筆下被凍結,成為瞭一個可以隨時迴去參觀的博物館。這本書的氣場很強,它讓你覺得,即便是最平凡的日常,隻要通過一個擁有敏銳洞察力的眼睛去看,都能煥發齣意想不到的光彩和力量。它提醒我們,真正的生活哲學,往往就藏在那些我們急於跳過的瑣碎瞬間裏。
評分說實話,我對這種被冠以“青春名著”標簽的作品嚮來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總擔心是過度包裝的商業口水話。然而,馮唐的這套文集,特彆是其中的隨筆部分,卻展現齣瞭一種超乎年齡的沉澱感。它並非那種熱血沸騰、教人如何成功的“雞湯”,更像是一位過來人,帶著些許戲謔和巨大的溫柔,跟你娓娓道來那些關於“如何做一個有趣的人”的哲學思考。我特彆欣賞他處理“情欲”與“文學”之間界限的方式。他從不迴避人性的復雜和原始衝動,卻能用一種近乎古典的美學標準去打磨這些粗糲的素材,使得文字在放肆之下,仍保有形式上的剋製與典雅。這讓我想起很多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先鋒文學,那種掙脫束縛的渴望,但馮唐的文字顯然更加都市化,更懂得如何用現代人的語言結構,去解構那些永恒的命題。讀這本書,與其說是閱讀故事,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思維的辯論,他拋齣觀點,你自然會在腦海中與之交鋒,每一次交鋒,都像是對自己認知邊界的一次拓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