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词典(第3版,单色插图本)

中华成语词典(第3版,单色插图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成语词典》编委会编 著
图书标签:
  • 成语词典
  • 中华成语词典
  • 语言文字
  • 词汇
  • 成语
  • 工具书
  • 参考书
  • 汉语
  • 单色插图
  • 第3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今古传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ISBN:9787801038111
商品编码:28738046855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成语词典(第3版,单色插图本)

定价:45.00元

售价:31.5元,便宜13.5元,折扣70

作者:《中华成语词典》编委会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801038111

字数

页码

版次: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适合广大师生和普通读者使用的中型成语词典,条目齐备,功能丰富,图文并茂。全面修订后的* 新修订版,更好地满足了读者查考的需求。上一版本product../23286004.html中华成语词典(*修订版·单色本)

内容提要

★共收成语10000余条,酌情收列少量熟语。
★对每条成语进行全方位的解释和说明,包括注音、释义、出处、例句、近义、反义、辨析、提示、用法、连用等。
★通过援引古代和近现代的经典著作,揭示成语的本源,阐释成语的含义、用法及流变,提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范例。
★配有500余幅诠释成语内涵的精美插图,具有的欣赏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中华成语词典》编委会由语言学、辞书学的专家学者和语文教师组成,他们参与过多部辞书的编写,有较丰富的辞书编纂经验。

文摘










序言



好的,为您撰写一份关于另一本图书的详细简介,该书与《中华成语词典(第3版,单色插图本)》内容无关。 --- 《唐宋词鉴赏辞典》 导言:穿越时空的诗意之旅 《唐宋词鉴赏辞典》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深入解读唐、五代、宋代文学瑰宝——唐宋词的权威性工具书与鉴赏指南。它旨在为广大学者、文学爱好者以及普通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启发性的平台,以便领略这一文学黄金时期词作的艺术魅力、思想深度与历史价值。本书不仅收录了唐宋时期最重要词人的代表作品,更辅以精炼而独到的鉴赏性文字,力求让读者在阅读词作的同时,能够理解其时代背景、艺术手法及其深远影响。 一、编纂体例与内容结构 本书的编纂严格遵循学术严谨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原则,旨在打造一本既可供专业研究参考,又适合大众阅读欣赏的词典。 1. 收录范围与经典性: 本书的收录范围精准聚焦于唐、五代、宋三个朝代,涵盖了从晚唐温庭筠、韦庄,到五代十国时期(如后蜀、南唐的词人),再到宋代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周邦彦等核心词人。所有选目均为文学史上公认的经典名篇,保证了词选的权威性与代表性。 2. 词条组织结构: 每一词条的结构都经过精心设计,力求信息完备且脉络清晰: 【词牌名】与【作者】: 明确标注词牌名称及其创作者,并附注作者的生卒年份(如可考者)。 【原文】(工整排版): 采用通行无讹的底本进行全文录入,注重文字的准确性与格式的规范性,确保阅读体验的流畅。 【注释与译文】: 针对词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典故、典故、历史人物、地名以及当时特有的文化现象进行详尽注释。译文力求贴近原文意境,避免过度直译或意译,以帮助现代读者跨越时空障碍,准确把握词作的字面含义。 【鉴赏赏析】: 这是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鉴赏部分通常由资深词学专家撰写,着重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风格流派: 归属豪放、婉约、清丽、沉郁等主要风格,并指出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艺术特色: 深入剖析其炼字、造句、句法节奏(长短句的运用)、意象的选取与组合、情景交融的手法等。 主题思想: 阐释词作所表达的爱国情怀、怀古伤今、咏物抒情、闺怨相思等核心情感与主题。 影响评述: 简要提及该词对后世词风或特定词人的启发与影响。 3. 索引与检索系统: 为方便读者快速定位,本书附带了多维度索引: 按作者姓氏笔划排序索引: 便于按人查阅。 按词牌名首字音序排列索引: 方便熟悉词牌名称的读者检索。 重点意象主题索引: 设立如“边塞”、“月”、“柳”、“离别”等主题词条,方便读者按主题进行专题阅读。 二、唐宋词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深度 唐宋词的兴盛,是特定历史、社会、文化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唐宋词鉴赏辞典》在内容组织中,始终贯穿着对时代背景的考量。 1. 晚唐与五代的奠基: 本书详细梳理了晚唐“花间派”的精致与颓靡,如何将词从“艳科”推向文学正统,并记录了五代诸国词坛的独立发展,为宋词的全面爆发积累了语言和形式上的经验。 2. 宋词的巅峰与分野: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其内容和风格的广度远超前代。本书清晰地划分了婉约与豪放两大主流,并对中间流派如“姜派”、“苏派”、“辛派”进行了细致的区分与阐释。读者将通过本书了解到,词不再仅仅是宴饮歌咏的“小道”,而是能够承载家国忧患、哲学思考的“大道”。例如,在解读苏轼的词时,将侧重分析其旷达的哲学观如何融入山水描写,而在鉴赏辛弃疾的作品时,则着重解析其“以诗为词”的力矫时弊与报国无门的悲愤。 三、艺术手法与鉴赏的“眼光” 词的鉴赏,关键在于把握其音乐性和抒情性。 1. 音乐美学: 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歌词,其句式长短错落、平仄韵脚的运用,都带有强烈的音乐性。本书的注释和鉴赏部分,会提醒读者注意词牌格律对词意表达的制约与强化,例如“仄收”的收尾如何营造出顿挫或悠长的韵味。 2. 意象与情感的张力: 唐宋词人擅长运用高度凝练的意象来表达复杂情感。本书通过对“春水东流”、“落日”、“寒蝉”、“杨柳”等经典意象的辨析,揭示出这些意象在不同词人心中的情感负载差异。例如,李清照笔下的“绿肥红瘦”与柳永笔下的“今宵酒醒何处”所体现的闺怨,其侧重点和表现力是截然不同的。 3. 叙事与抒情模式的创新: 词体相对于诗歌,更便于叙事或描绘场景。本书特别关注那些具有小小说性质的宋词,如秦观的《鹊桥仙》或周邦彦的叙事性作品,分析词人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构建起完整的情节片段与人物刻画。 结语 《唐宋词鉴赏辞典》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扇通往盛唐气象与两宋风骨的窗户。通过其严谨的选目、详尽的注释和富有洞察力的鉴赏,读者将能够跨越时空,与苏、辛、李、柳等千古词人进行一场深刻而美好的心灵对话,真正领略“一代之文学”的无穷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众多工具书中,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的“生命力”。它不仅仅是静止地记录语言,更像是活的,与时俱进地反映着语言的演变。虽然是经典的汇编,但其中对一些新出现的、或在现代语境下被重新赋予意义的成语也有所关注和注释,这展现了编纂者与时俱进的学术视野。阅读这本书,你会感受到一种跨越时代的对话感。它既承载了古代汉语的精髓,又积极拥抱了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这种对传统和创新的完美融合,使得这本书在同类书籍中显得格外鲜活和耐读,即便是多年以后重温,也不会感到过时,反而会有新的体悟。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化繁为简的大师之作。通常的词典在检索时总会因为结构复杂而感到头疼,但这本书似乎完全洞悉了读者的使用习惯。它不仅仅是按照笔画或拼音排列,更在细节处体现了对读者便利性的关怀。例如,某些相关联的成语或近义词的提示设计得非常巧妙,常常能引导我发现一些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知识网络。这种非线性的、更符合人类思维习惯的组织方式,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我甚至发现自己不再是单纯地“查词”,而是在“浏览”和“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构建起一个庞大的成语知识体系。它让枯燥的查阅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式的探索。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读起来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它巧妙地平衡了知识的深度和可读性,即便是对成语文化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和典故。作者在阐述每个成语时,不仅给出了准确的释义,还融入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让每一个词语都鲜活了起来。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我常常在阅读某个词条时,不知不觉就沉浸在那个时代的场景中,仿佛亲历了那些历史瞬间。这种将知识点与人文情怀完美结合的处理手法,是许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也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工具书范畴。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编辑团队的匠心独运。从纸张的选择到字体的设计,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和现代阅读体验的深刻理解。我特别欣赏它在结构上的严谨性,清晰的索引系统让查找过程如丝般顺滑,即便是初次使用者也能迅速上手。装帧的设计也颇具品味,那种沉稳又不失典雅的气质,使得它在书架上独树一帜。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历史和智慧的对话,文字的布局、篇幅的控制都恰到好处,让人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不会感到迷失,反而能享受探索的乐趣。这本书的实用性毋庸置疑,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无论是用于学术研究还是日常品味,都能带来极佳的阅读感受。

评分

初次拿到这本书时,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并非指物理重量,而是内容上的扎实与可靠。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辨别信息的真伪和权威性变得尤为重要。这本词典在收录和释义上的严谨态度,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它似乎经过了反复的考证和校对,每一个引用的出处都清晰可循,这对于追求准确性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曾尝试用它来验证一些流传已久的“伪成语”,结果发现它总能给出最权威的判断。这种近乎苛刻的准确性,使得它成为了我工作和学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知识锚点,避免了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因误用成语而带来的尴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