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现代汉语字词典 |
| 定价 | 69.90 |
| ISBN | 9787806829608 |
| 出版社 | 四川辞书出版社 |
| 作者 | |
| 编号 | 1201096648 |
| 出版日期 | 2015-06-01 |
| 印刷日期 | 2015-06-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无 |
| 页数 | 1103 |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这本工具书简直是我的语言学习救星!我最近在啃一些比较早期的文学作品,里面的用词和表达方式总让我一头雾水。拿着我手头的几本普通词典查起来,很多生僻的、带有时代烙印的词语要么查不到,要么解释得极其简单,根本无法满足我深入理解文本的需求。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的收录范围显然比一般的流行词典要广泛得多,很多我以为只有在专业文献里才能找到的词汇,在这里都有详尽的解释和例证。更让我惊喜的是,对于一些多义词,它不仅罗列了所有的义项,还贴心地标注了不同语境下的侧重点,甚至还区分了现代常用义和现已不再使用的古义。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方式,让我在阅读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本意,避免了望文生义的尴尬。那种“啊,原来是这个意思!”的顿悟感,是其他工具书带给不了的深度体验。每当我遇到一个拿不准的词,翻开它,总能找到最权威、最可靠的解释,那种踏实感无可替代。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手感”和“阅读体验”的人,对工具书的外观和排版也有一定的要求。市面上很多工具书为了追求大容量,印得跟砖头一样厚,字体小得像蚂蚁,查一个词累得我眼镜都要掉了。但这本词典在厚重感和易用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虽然它内容翔实,但纸张的质地和印刷的清晰度都非常优秀,即便是长时间对着查阅,眼睛的疲劳感也相对较低。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版式设计。栏目的划分清晰明了,首行词条的字体和加粗处理非常到位,使得在快速检索时,目光能迅速锁定目标。而且,它在特定词条后标注的一些“辨析提示”或“用法禁忌”,简直是强迫症读者的福音。这些小小的标注,避免了我因为用法错误而在正式场合出洋相的风险。一本好的词典,不仅要内容扎实,更要让你愿意打开它,而这本在用户体验上下足了功夫。
评分说真的,我买过不少所谓的“权威”词典,但很多用着用着就束之高阁了。原因很简单:要么是内容更新太慢,跟不上语言的快速发展;要么是编纂理念过于保守,对新出现的语言现象避而不谈。但这本词典在保持核心严谨性的同时,展现出了一种令人欣慰的包容性和前瞻性。它对于一些虽然相对较新但已广为接受的词汇,处理得非常得体,既没有草率地收录进来,也没有傲慢地将其拒之门外,而是经过了审慎的考量和准确的界定。这让我感觉它是一个“活的”工具,而不是一本停留在过去时代的记录本。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和语言打一辈子交道的人来说,拥有这样一本既尊重传统又不排斥创新的工具,无疑是极大的幸运。它是我书架上那本被翻阅次数最多、也最有安全感的“定海神针”。
评分自从我开始接触一些专业的学术写作后,发现通用词典在处理专业术语和特定领域词汇时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很多我自以为通用的词,在特定的学科语境下,其内涵发生了微妙的偏移或特化。这本词典的广博性,让我对很多看似日常的词汇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对某些具有时代背景或地域色彩的词汇的收录和释义,体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考证精神。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带有文化内涵的词语的解释,那种描述仿佛带着油墨的香气,能让你感受到词汇背后沉淀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它不是冷冰冰的定义堆砌,而更像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你进入词汇的世界。对于任何追求语言深度和准确性的学习者来说,它提供的参照系是极其稳固可靠的。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对词典的挑剔程度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我追求的不是简单地“知道”一个词的意思,而是要“精确地理解”其在特定语境下的“语感”和“份量”。这本词典在这一点上做得极其出色。它的释义往往不是简单的同义词替换,而是深入到词源和演变脉络的剖析。比如,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双音节词或固定搭配,它会拆解其构词成分,然后结合历史用法来解释当前的主流含义。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编纂思路,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汉语词汇体系的整体认知。我发现,很多我以为是约定俗成的用法,其实背后有着非常讲究的语言学依据。对于需要精确表达的场合,我越来越依赖它提供的参考,因为它的例句选取非常考究,既有经典的文学范例,也有贴近现代生活但又不失规范的表达。这让我的文字表达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感觉自己的“词库”一下子变得立体而丰满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