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间应用帖牍笺注
定价:128.00元
作者:张焕瑞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13328920
字数:85000
页码:424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繁体竖排,上下两册,约一百七十种帖式文牍的样例和注解。对于还在延续传统仪式与礼节的民间婚丧嫁娶和社交应酬活动,本书是较为系统、全面的应用参考;对有兴趣关注民间习俗的年轻读者,本书可以作为了解帖牍文化和传统世俗的入门读物。 常言说“私凭文书官凭印”,从古至今,官家、的行政、执法,及公文、告示等,其信用和凭的是官印、关防;而民间的私人往来、礼仪和经济活动,其信用保证和礼仪往来则凭借各种应用帖牍文书。 本书辑录约一百七十例帖式文牍,分为社交应酬帖式、婚嫁应用帖式、丧葬应用帖式、庆生祝寿帖式、其他文牍帖式五个部分。每例帖式都用专页展示用语和格式的样例,并对疑难字词的读音和义项,以及所涉的典故给出注解——这也正是本书书名“笺注”二字的由来。《更作品请进入新星出版社旗舰店》点击进入
内容提要
全书还附有“常见词语浅释”,对“五服”“六”“七巧”“五花八门”等民间常用词语进行了考证和解说。
本书作者张焕瑞先生生于一九四五年,河北省赵县人,曾任赵县文物保管所所长、县文化馆馆长、县文联副主席,长期致力于古赵历史文化及民俗研究。
书中所涉民俗礼仪等内容主要为河北赵县一带所流行,与其他区域可能有所出入,但各类帖牍对应的实用和礼仪功能在各地应该是相通的。
长期以来,在被网络连接的之外,似乎还存在着另一个民间,另一个中国。那里的山川还回荡着喧天的锣鼓与唢呐声,那里的红白喜事、祝寿庆生,甚至买卖借贷等活动之中,还延续着祖辈流传下来的各种仪式和帖牍。
希望本书能让你注意到这些虽已承继千年、但依然鲜活的传统,以及虽然平常处于我们视野之外、但其实一直存在的另一个民间。
目录
前言
凡例
社交应酬帖式
应酬佳话 二
人际称谓 三
请师帖 四
入校与拜节帖 六
门生帖 七
饯行帖 送行馈赠帖 八
先生辞馆帖 东家挽留先生帖 一〇
春宴帖 一一
请梨园子弟帖 请人看戏帖 一二
请拳术杂技帖 请会帖 一四
请喜酒帖 酬谢医生帖 一六
中秋节请客帖 重阳节请客帖 一八
元旦请客帖 二〇
接风洗尘请帖 二一
结义帖式 二二
金兰谱帖式(一) 金兰谱帖式(二)二三
礼物全不收帖 礼物收一半帖 礼物全收帖二五
请僧道帖 布施僧道帖 二八
婚嫁应用帖式(一)
媒人用帖 三一
请媒人帖(定前用) 请媒人帖(定後用)三五
求男家用小帖式(一) 允女家用小帖式(一)三七
求男家用小帖式(二) 允女家用小帖式(二)三九
男家求婚书(大帖)(一) 女家允婚书(大帖)(一)四一
男家求婚书(大帖)(二) 女家允婚书(大帖)(二)四七
男家送彩礼帖 套内礼单 四八
年庚帖 五〇
择吉帖式 五一
女家于归帖式 五二
祖母、母送饭帖 五三
外祖母送饭帖 姨母送饭帖 五四
妗母送饭帖 乾娘送饭帖 伯、婶母送饭帖姑母送饭帖 五六
姐姐送饭帖 表嫂、姐送饭帖 五八
母送饭帖 谢送饭帖 六〇
婚嫁应用帖式(二)
对月帖式(一) 女家回对月帖式(一)对月帖式(二)
女家回对月帖式(二) 对月帖式(三)(亦称娶帖)六三
结婚报吉帖 六六
预订花轿帖 租赁食盒帖 男家送食盒帖(一)男家送食盒帖(二) 女家谢送食盒帖 六八
嫁女请陪宴席帖 七一
请贺喜帖式 随时请人帖式 七二
娶落脚帖 七三
娶投帖式 投帖回帖式 七四
丈人送新郎花红帖 新郎谢花红帖七六
领家谢帖 新郎谢帖 女家回帖男家请送嫁帖 七八
女家妆奁帖 男家领谢妆奁帖 八一
女家叩喜帖 八二
结婚贺幛式 贺喜送花红帖(乡朋友用)八三
请总理帖 酬谢送贺礼帖 喜事送礼谢帖八五
请新客帖 新宾回门请陪客帖 新婚夫妇回门帖新客谢帖 八七
招赘帖式(一)(女家用) 命子入赘帖式(一)(男家用)入赘帖式(二) 女家招婿入门请婿帖 新婿入赘回上帖 九〇
招婿请客帖 九四
纳宠帖式 九五
娶孤女帖式 娶乾骨帖式 九七
娶孤女请帖 九九
丧葬应用帖式
男阳状 女阳状 一〇一
男灵牌 女灵牌 一〇二
恳总理启帖 一〇四
男丧幛式 女丧幛式 一〇六
祭单式(一) 祭单式(二) 一〇八
丧父、母讣闻帖式 一〇九
丧祖父、母讣闻帖式 一一三
丧兄、第讣闻帖式 一一六
丧子媳讣闻帖式 一一七
丧孙媳讣闻帖式 一一八
丧妻不要子讣闻帖式 一一九
葬父带母随葬帖 一二〇
丧父讣闻帖 一二二
丧子帖 丧弟引状 一二三
无後之从堂叔丧帖 父神主(外函)父神主(内函)
母神主(外函) 母神主(内函)一二五
男铭旌(行旌) 女铭旌(行旌)男铭旌(二) 女铭旌(二) 一二八
谢孝帖式(戚用) 谢孝帖式(乡用)一三〇
庆生祝寿帖式
生子报喜帖式(一) 生子报喜帖式(二)生子报喜帖式(三)
生子报喜帖式(四) 生女报喜帖式(一)生女报喜帖式(二)
生女报喜帖式(三) 一三四
贺生子喜幛式 贺生孙喜幛式 一三九
贺生男帖式 贺生女帖式 一四〇
贺生子三朝帖 贺生子满月帖 生子满月男家请客帖
生子周岁请酒帖 一四二
男寿贺幛式 女寿贺幛式 一四四
父母双寿请人帖 庆寿贺匾请客帖一四六
贺男子生新鬚帖 回帖 一四八
其他文牍帖式
借钱帖式 借钱质契帖式 一五一
典当田地契式 典当庄窠契式 一五二
绝卖田契 绝卖房产契 一五四
集股经商立合同单式 借钱保单式保证书式 立继嗣证书 出嗣证书 一五五
父立分单式 母立分单式 兄弟立分单式立养老单式 一五八
共立字据帖式 设立牲口市启事帖寻人启事 遗失声明 失契作废声明 一六四
附:
常见词语浅释
五福五服三媒六证三教九流三长两短三姑六婆六顺六身怀六甲门当户对
吃醋五魁首四喜七巧三星高照五花八门三百六十行十八般兵器三军三皇五帝
社稷二十四史四书五经两袖清风泰山天伦之乐姓氏女儿墙
后记
作者介绍
张焕瑞
生于一九四五年,河北省赵县人,曾任赵县文物保管所所长、县文化馆馆长、县文联副主席,长期致力于古赵历史文化及民俗研究,退休后写作尤勤。二〇〇八年出版《赵州揽胜》一书,另在期刊和研究文集上发表文章数十篇。
文摘
序言
我注意到《民间应用帖牍笺注》在许多细节之处都展现出了非凡的用心。例如,它在印刷字体上似乎经过了精心的选择,既保证了清晰易读,又保留了古籍特有的风骨。书中的注释部分,尤其是那些繁体字和一些罕见的字词,都做了详尽的解释,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指南。我尤其欣赏它在区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文书风格上的严谨性。试想一下,在古代,一份简单的书信、一份契约、一份公告,都蕴含着当时的社会风貌、人情世故,以及法律条文的影子。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这些细节的大门。我还在思考,书中对于“笺注”的处理,是否仅仅是字面上的解释,还是包含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解读,比如作者对当时社会习俗、礼仪规范的考证,或是对文书背后所承载的历史事件的推测。这种探究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和意义,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与古人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我对《民间应用帖牍笺注》的期待,更多地来自于它所蕴含的“应用”二字。我一直觉得,学习历史,最有趣的部分在于看到那些古老的知识和文化是如何在当时社会中发挥作用的,而这本书恰恰聚焦于此。我想象,书中所记录的帖牍,很可能涵盖了古代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需求,从一份简单的借据,到一份复杂的土地转让协议,再到一份具有约束力的契约,它们都承载着当时人们的意愿和约定,并成为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纠纷的重要工具。而“笺注”的存在,则更是为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希望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那些晦涩难懂的古语,还原那些已经消失的社会习俗,甚至提供一些有趣的考证和推测。这种细致入微的解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本书是如何将那些沉寂的古老文书,转化为生动鲜活的历史故事,让我们得以从中学习、借鉴,并从中获得启迪。
评分最近有幸接触到《民间应用帖牍笺注》,我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古代文书的读物,更像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口。我一直认为,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真实面貌的,往往是那些被历史洪流所忽略的、最贴近寻常百姓生活的细节。《民间应用帖牍笺注》恰恰捕捉到了这一点,它深入挖掘了“民间应用”的帖牍,这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期待。我设想,书中收录的或许不乏一些看似琐碎却极具研究价值的文书,比如邻里之间的纠纷解决,小商贩之间的交易凭证,或是普通家庭的婚丧嫁娶的通知。这些看似微小的片段,却能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人情冷暖、道德观念,甚至法律的执行情况。而“笺注”部分,更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它不仅是对文字的解释,更是对背后历史、文化、习俗的解读。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解读这些古老的文字,理解它们在当时社会的功能,以及它们所承载的丰富信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那些尘封的文字重新焕发生机,让我们得以触摸那个遥远的时代。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意外的惊喜,它填补了我知识结构中的一个空白。我一直对古代的民间生活和实用文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缺乏一个权威且易懂的入门指引。《民间应用帖牍笺注》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从书名上看,它聚焦于“民间应用”,这意味着它并非只关注官方文书的严谨格式,而是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更真实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人际交往、经济活动以及法律纠纷是如何通过书面形式来解决的。我很好奇,书中会收录哪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文书类型?是那些记录家长里短的信札,还是涉及土地买卖的契约,亦或是官府下发的告示?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都能让我们窥见那个时代的一角。我对这本书的“笺注”部分充满了好奇,它是否会如同考古发掘一般,层层剥开文书背后的历史信息,为我们还原出当时的情景,甚至推测出文书的作者和收件人的身份,以及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抽丝剥茧的解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阅读体验。
评分最近翻阅一本名为《民间应用帖牍笺注》的古籍,虽然还没有深入研究,但仅从其装帧和初步浏览,便已勾起我浓厚的兴趣。书页泛黄,纸张厚实,透着一股古朴的韵味,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无数双手翻阅过的经典。封面设计简洁大方,标题的字体古色古香,仿佛直接从古代的案牍之中跃然而出。我最喜欢的是它那一种低调却沉甸甸的质感,拿在手中,便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学术的严谨性。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读者,对古籍的研究并不精通,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绝非哗众取宠之作,而是沉下心来,认真做学问的产物。从目录的排布来看,内容涵盖了相当广泛的帖牍应用,这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究竟收录了哪些珍贵的古代文书,它们又是如何在民间得以应用,并被细致地解读和注释的。这种期待,如同即将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人心潮澎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