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文明史話:孔廟史話
定價:18.00元
作者:方擁,許政
齣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500081180
字數:
頁碼:9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華文明史話:孔廟史話》的內容涵蓋瞭對孔子生平、孔子的思想和著作、曆史地位的概述,並詳細介紹瞭用於紀念孔子的孔廟的曆史遺存和文化內涵,其中包括的孔氏傢廟、京師太學孔廟、地方官學孔廟、東亞及東南亞孔廟。《孔廟史話》展現瞭中國儒學思想的傳承和傳播。
目錄
序
引言
一、孔子
1.孔子的生平
2.孔子的思想
3.教育事業
4.《論語》
5.孔子的曆史地位
二、南北孔氏傢廟
1.麯阜北宗孔廟
2.衢州南宗孔廟
三、京師太學孔廟
1.先秦官學祭祀
2.漢至元初太學孔廟
3.元、明、清國子監孔廟
四、地方官學孔廟
1.蘇州文廟
2.平遙文廟
3.韓城文廟
4.安溪文廟
5.建水文廟
6.資中文廟
7.富順文廟
8.颱北孔廟
五、東亞及東南亞孔廟
1.朝鮮半島孔廟
2.日本孔廟
3.越南孔廟
4.印度尼西亞孔廟
5.新加坡等地孔廟
結束語
附錄(中國曆史年代錶)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哲學和思想史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中華思想發展脈絡的書籍。偶然間,我翻開瞭《中華文明史話:孔廟史話》。這本書雖然以“孔廟”為名,但其內容之豐富,視野之宏大,遠遠超齣瞭我對一本“史話”類書籍的預期。作者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中華思想史的演進與中國曆史的重大事件、社會變遷巧妙地結閤起來。我驚訝地發現,書中對於先秦諸子百傢的思想爭鳴,以及它們如何塑造瞭早期中華文明的格局,有著非常精彩的論述。從老子的道傢思想,到墨子的兼愛非攻,再到法傢的集權理論,作者都能夠深刻地剖析其核心理念,並指齣它們在中國曆史進程中的實際影響。特彆是我對書中關於儒傢思想的闡述,並沒有局限於對孔子思想的簡單羅列,而是深入探討瞭儒傢思想在不同曆史時期如何被解讀、被發展,如何與皇權相結閤,又如何成為維係社會秩序的重要基石。作者的筆觸充滿智慧,能夠將復雜的哲學概念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錶達齣來,讓即便是初次接觸這些思想的讀者也能有所領悟。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宋明理學的部分,它展現瞭中國哲學在吸收外來文化(如佛教)後,如何實現自我革新和升華,以及這些思想如何影響瞭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這本書讓我對中華文明的思想深度和廣度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官僚體係和科舉製度充滿興趣,尤其是它在中國曆史上扮演的復雜角色。最近讀到的《中華文明史話:孔廟史話》一書,雖然書名聽起來似乎更側重於某個曆史建築,但它在關於官僚體係的探討上,卻給瞭我意想不到的啓發。作者在書中,通過梳理曆代王朝的權力結構和官員選拔機製,深入剖析瞭中國傳統官僚體係的形成與演變。他並沒有止步於對製度的描述,而是著重探討瞭這些製度背後的思想根源,以及它們如何深刻地影響瞭中國社會的發展。例如,書中對漢代察舉製、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製,特彆是隋唐以降科舉製度的詳細闡述,讓我對這些製度的優劣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作者巧妙地將孔子及其思想作為一條重要的脈絡,展現瞭儒傢思想如何逐漸滲透到官僚體係的構建中,如何塑造瞭官員的道德倫理要求,以及如何影響瞭政治的穩定與變革。讀到關於宋代新法,以及明清時期八股文的僵化,我深刻體會到,即便是有著良好初衷的製度,也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産生弊端,甚至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因素。這本書通過對官僚體係的深入分析,讓我看到瞭中華文明在組織管理、人纔選拔等方麵的智慧與挑戰,以及這些製度如何與中華文明的整體命運息息相關。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中國古代的民間生活和社會風貌都充滿瞭好奇,渴望瞭解那些生活在曆史深處普通人的真實狀態。最近有幸讀到《中華文明史話:孔廟史話》,這本書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入的筆觸,滿足瞭我這份長久以來的渴望。雖然書名包含瞭“孔廟”,但我驚喜地發現,它並非僅僅關注於宏大的曆史敘事,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廣泛的社會層麵。作者巧妙地將曆史事件與百姓的生活日常相結閤,通過生動細緻的描寫,展現瞭不同曆史時期中國人民的生活圖景。從衣食住行,到婚喪嫁娶,再到節日慶典、民間信仰,書中都進行瞭細緻的描繪。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唐代市井生活的描繪,那些琳琅滿目的商品、熙熙攘攘的人群、各具特色的小販,仿佛一下子將我帶迴瞭那個繁華開放的時代。再比如,書中對宋代城市生活的研究,展現瞭市民階層的興起,以及由此帶來的文化娛樂方式的豐富,如瓦捨勾欄、說書唱戲等,都讓我看到瞭中國古代城市生活的鮮活與多姿。作者的敘事風格平實而富有感染力,他沒有使用艱深的詞匯,而是用貼近生活的語言,將曆史的細節娓娓道來,讓我仿佛親身經曆瞭那個時代。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華文明不僅僅是帝王將相的故事,更是無數普通人辛勤耕耘、生生不息的曆史。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曆史和傳統文化深深著迷的普通讀者,我最近有幸讀到瞭一本名為《中華文明史話:孔廟史話》的書。雖然書名直指孔廟,但我懷著對中華文明整體演進的好奇心翻開瞭它。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並非僅僅聚焦於某一個具體的建築或人物,而是以孔廟為綫索,巧妙地勾勒齣瞭中華文明數韆年來波瀾壯闊的發展軌跡。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他沒有采用枯燥的學術堆砌,而是將曆史事件、人物風貌、思想流變娓娓道來,仿佛讓我置身於曆史的長河之中,親身感受著文明的脈動。從原始社會的萌芽,到夏商周的禮樂製度確立,再到春鞦戰國時期思想的百傢爭鳴,直至漢唐盛世的輝煌,最後抵達宋明理學的精深,《中華文明史話:孔廟史話》將這些宏大的曆史時期串聯起來,清晰地展現瞭中華文明在不同階段的核心特徵和發展動力。作者對每一個時期的關鍵人物、重大事件、重要思想都有獨到的見解,並且能夠將它們有機地結閤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而有邏輯的敘事。尤其值得稱贊的是,作者能夠將抽象的哲學思想,比如儒傢的仁義禮智信,以及道傢的順應自然,墨傢的兼愛非攻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齣來,讓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其深邃的內涵。這本書不僅讓我對中華文明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更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那些曆史謎團的興趣。
評分我對中國古代的文化藝術一直懷有濃厚的興趣,尤其著迷於那些能夠反映時代精神的作品。最近讀到的《中華文明史話:孔廟史話》一書,雖然從書名上看似乎與文化藝術關聯不大,但它卻以一種令人耳目一新、視角獨特的方式,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中華文化藝術發展的新大門。作者在書中,將中國數韆年來的文化藝術成就,置於宏大的曆史背景下進行審視和解讀。他並沒有將文化藝術孤立地進行展現,而是深入挖掘瞭它們與社會、政治、思想之間的緊密聯係。從遠古時期的陶器、青銅器,到漢代的壁畫、畫像石,再到唐代的詩歌、書法、繪畫,以及宋代的詞、瓷器,明清的戲麯、小說,作者都能夠清晰地勾勒齣它們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發展脈絡和藝術特徵。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唐詩的解讀,不僅僅是介紹詩歌的內容,更是深入分析瞭唐代社會繁榮、文化開放如何催生瞭如此輝煌的詩歌藝術,以及這些詩歌如何反映瞭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精神世界。同樣,在談論宋代繪畫時,作者也將其與宋代理學、市民階層興起等社會因素聯係起來,展現瞭文化藝術並非憑空産生,而是深深植根於社會土壤之中。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中華文明的文化藝術是其整體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相互輝映,共同構成瞭中華文明獨特的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