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编 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编 商务印书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词典
  • 汉语
  • 语言学
  • 参考工具书
  • 现代汉语
  • 商务印书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第六版
  • 工具书
  • 辞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虎彩图书POD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84673
商品编码:28962753851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9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守正拓新与时共进
◎增加单字600多个,共收各类单字13000多个;
◎增收词语3000多条,共收条目69000余条;
◎增补新义400多项,检查修订了有关条目的释义;
◎根据学理和语言使用的实际,调整了一批异形词的主副条;
◎在保持原有词类标注体系的基础上,对少数词的词类标注做了修订;
◎配合释义增补近百幅古代器物方面的插图。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在哪儿
◎第6版新增词语
增加新词语
住房出行:产权证、房贷、房卡、群租、房改房、二手房、廉租房、两限房、经济适用房;摆渡车、接驳、动车、屏蔽门、高铁、轨道交通、减速带、车贷、车险、交强险、代驾、酒驾、醉驾、爆堵。
新式生活:付、扫货、拼车、拼购、拼客、团购、网购、网聊、美甲、瘦身、塑身、餐叙、茶叙、陪餐、陪聊;自驾游、自由行、自助游、背包客、移动办公、裸婚、闪婚、闪离。
社会群体:北漂、草根、社工、达人、独董、愤青、名嘴、蚁族、月光族。
网络世界:播客、博客、菜鸟、晒客、闪客、炫客、媒体、电子政务、内联网、物联网、网瘾、微博、云计算。
环境保护:厨余垃圾、低碳、光伏效应、减耗、减排、碳汇、碳源。
经济领域:产能、产业链、客服、环比、负资产、存款准备金、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后工业化、文化产业;爆仓、挂单、老鼠仓、期权、权证、权重股、升水、私募、托收。
社会管理:三险、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医保、医改、非政府组织、维稳、民调、问制、述廉、征信、调峰、限行、摇号、调节税。
增加新义项
【宅】动待在家里不出门(多指沉迷于上网或玩电子游戏等室内活动):~男|~女|你也出去走走,别总是~在家里。
【雷】〈口〉动使震惊:~人|他的荒唐建议~倒了在座的专家。
【挺】动支持:力~|你好好儿干吧,我们全力~你。
【奴】称失去某种自由的人,特指为了偿还贷款而不得不辛苦劳作的人(含贬义或戏谑意):洋~|守财~|车~|房~。
【门】借指引起公众关注的消事件:贿赂~|考试~。
【纠结】形思绪纷乱,心情烦闷:生活的压力让我很~。
【山寨】形属性词。仿造的;非正牌的:~货|~手机。形属性词。非主流的;民间性质的:~文化|~足球队。

◎第6版词语和读音记录社会生活
词语
(1)源自西方的“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情人节”等词语,反映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洋插队、落地签证、申根协定”等条目是众多国民走出国门的写照;
(3)“低碳、减耗、减排、减碳、新能源、光伏效应、电子污染、二手烟”等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社会管理更趋开放性和科学化,环保意识也大大增强;
读音
【拜拜】的“拜”,第5版注音bài,第6版注音bái。
【的士】的“的”,第5版注音dí,第6版注音dī。
“啫”和【啫喱】第5版未收条,第6版收条,“啫”注音为zhě。

◎不同版本词语反映时代变迁
经济
1978年第1版收录“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至1996年第3版增收“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至2012年第6版增收“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展示了我国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住房
1978年第1版收录“公房、私房、民房、平房”,至1996年第3版增收“商品房、套房、危房、塔楼、筒子楼”,至2012年第6版增收“房改房、炒房、单元房、二手房、
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两限房、毛坯房、期房、尾房、现房、样板房、样板间、板楼、写字楼、尾楼”。反映出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进程:从福利分房到自购商品房,到房地产的置换买卖,再到政府改善民生、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的各类安置住房等。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修订坚持以学术研究为先导,注重修订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从收字、收词、释义、配例等各个环节设立了相关的十几个专题,并逐一进行调查研究。修订时充分利用各类语料库选收或检验新词、新义和新的用法,力求反映近些年来词汇发展的新面貌和相关研究的新成果。遵循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的一贯宗旨,除全面正确贯彻以往国家有关语言文字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外,还注意吸收和反映近些年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制定、修订的有关字形、字音等方面的规范标准的成果。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修订,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哲学学部主任江蓝生主持修订。由商务印书馆2012年6月出版。



总目
凡例
音节表
新旧字形对照表
部检字表
(一)部目录
(二)检字表
(三)难检字笔画索引
词典正文
(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附录
我国历代纪元表
计量单位表
汉字偏旁名称表
汉语拼音方案
元素周期表
中国地图



第6版说明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自2005年出版至今,已经过去了7年。其间,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日新月异。与此相应,群众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语言特别是其中的词}〔更是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另一方面,语言学研究特别是词汇学和辞书编纂理论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国家有关部门近年来陆续推出了一些新的规范标准。这些都使我们感到有必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词典》进行一次系统的修订,使这部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语文词典与时俱进,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本次修订坚持以学术研究为先导,注重修订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我们从收字、收词、释义、配例等各个环节设立了相关的十几个研究专题,由修订组和所内研究人员逐一进行调查研究。本次修订充分利用各类语料库选收或检验新词、新义和新的用法,力求反映近些年来词汇发展的新面貌和相关研究的新成果。遵循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的一贯宗旨,本词典除全面正确贯彻以往国家有关语言文字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外,还注意吸收和反映近些年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制定、修订的有关字形、字音等方面的规范标准的新成果。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1)依照规范标准审慎确定字形、字音;对字头的简繁、正异关系进行了梳理;增加单字600多个(以地名、姓氏人名及科技用字为主),共收各类单字13000多个。
(2)增收新词语和其他词语近3000条,增补新义400多项,删除少量陈旧的词语和词义,共收条目69000余条。
(3)参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修订课题组和《普通话轻声词儿化词规范》课题组的意见,对条目的注音做了修订。
(4)以意义为主要标准,对同形同音条目的分合做了调整;根据学理和语言使用的实际,调整了一批异形词的主副条。
(5)按类别(如“口语词、方言词、文言词、专科词、外来词、西文字母词”等)对释义进行全面的检查修订,对释义提示词(如“比喻、形容、借指”等)也做了统一的修订。
(6)复查了词类标注,在保持原有词类标注体系的基础上,对少数词的词类标注做了修订。
(7)本着更好地配合释义、体现用法以及扩大词汇信息量的原则,对例词、例句做了相应的增删和修改。
(8)配合释义增补了近百幅古代器物方面的插图。
(9)根据有关标准和新的研究成果对检字表和附录做了修订。
这次修订工作得到语言研究所领导和研究人员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高校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帮助;商务印书馆的领导和编辑部、出版部的同志们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和配合,责任编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来自广大读者的意见、建议对提高本词典的质量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写和修订词典是一项十分繁难复杂的工作,永远没有止境,总会留下一些疏漏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期待广大读者不吝指教,继续提出宝贵意见,使《现代汉语词典》的质量不断提高,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年3月


辞海(第7版) 权威、全面、与时俱进的综合性语文工具书 编纂单位: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主编: 钱乃镛、吴正耀 等 出版时间: 2015年(纸质版首版) 页数: 约3500页(不同版本略有差异) 字数: 约2500万字 --- 内容概述与编纂特色 《辞海》(第7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多学科性语文工具书之一,它不仅是一部详尽的汉语词典,更是一部浓缩的百科全书。本版历经数年精心修订与编纂,旨在全面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文化、语言发展的最新成果,同时系统梳理和阐释中华文明的经典知识体系。 一、 宏大的收录范围与结构体系 《辞海》以释义为主,兼顾知识性、工具性和学术性。本版收录单字、词语、成语、专科名词、历史人名、地名、典故、科学术语等条目总数超过37万条,相较于前几版有显著增加,尤其在当代新词、新概念以及新兴学科领域进行了大量补充和修订。 全书采用“字、词、名、地、事、术”相结合的结构体系,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核心板块: 1. 汉语词汇部分: 涵盖常用语、熟语、成语、典故,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语进行规范释义、溯源和用法标注。 2. 自然科学部分: 涵盖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基础学科的基础概念、定律、单位、重要发现和代表人物。 3. 社会科学部分: 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艺术、教育学等领域的核心理论、重要流派、历史事件和代表作品。 4. 人文与文化部分: 重点收录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地理实体、重要文献典籍及其主要内容。 5. 当代新知部分: 集中收录20世纪末以来迅速发展的新兴技术(如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前沿)、新社会思潮、国际新组织和新概念。 二、 严谨的释义规范与学术标准 《辞海》的编纂严格遵循“准确性、权威性、规范性、时效性”的原则。 1. 释义的准确与精炼: 每个条目的释义力求精准到位,既能反映其核心含义,又能涵盖其主要引申义和特定语境下的用法。例如,对于多义词,采用清晰的序号区分不同的义项,并配以例句或出处加以佐证。 2. 科学术语的标准化: 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本版紧密结合国家标准和国际通用规范。对于物理、化学、医学等领域的术语,采用了最新的国家标准计量单位和命名法,确保工具书的科学前沿性。 3. 历史与文化的溯源: 在涉及历史、文学、哲学类条目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例如,对某个古代官职的解释,会简明介绍其起源、演变及主要职责;对文学流派的阐述,则会明确其时间段、核心主张和代表人物。 三、 突出的“工具书”属性 作为综合性工具书,《辞海》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读者的查阅便利性,强化了其工具属性: 多维检索辅助: 书后附有详尽的部首索引、音序索引以及若干学科分类索引,方便使用者快速定位所需信息。 规范的体例结构: 条目后通常会标注拼音(针对人名、地名、外来词)和出处或相关条目交叉引用,极大地提高了查阅效率和知识的连贯性。例如,解释某个历史事件时,会指引读者查阅相关的历史人物或地名条目。 兼顾古今的语言处理: 对于具有文言色彩的词汇,在解释现代含义的同时,保留了其古义的简要说明,服务于古籍阅读和文史研究的需求。 四、 核心价值体现:服务于当代知识体系的构建 《辞海》(第7版)的编纂工作,正值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知识爆炸性增长的时期。因此,本版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填补知识空白: 大力吸收了近年来在信息技术(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基础概念)、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如基因编辑相关术语)等领域的最新词汇,确保工具书的“新鲜度”。 纠正认知偏差: 对一些长期存在争议或被误用的概念、人名、地名进行了权威性的订正和澄清,维护了知识的准确性。 弘扬中华文化精髓: 强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词条的梳理和释义力度,体现了国家级辞书的文化担当。 总而言之,《辞海》(第7版)是一部集大成之作,它以其浩瀚的知识容量、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清晰的编排体系,成为广大学生、教师、科研人员、政府工作人员乃至所有对知识有渴求的读者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参考书。它不仅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汉语,更引导读者系统地构建起对世界、对历史、对现代科技的全面认知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雅致的蓝色调,搭配烫金的书名和作者信息,拿在手里就有一种踏实感。纸张的质地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笔画繁复的异体字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装订得也非常结实,侧边平整得像一块精密的砖石,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特别是那种新书特有的油墨和纸张混合的清香,每次打开都像是一次小小的仪式,让人对接下来的查阅充满了期待。这种对手感和视觉体验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社在细节上的一贯匠心,绝对是市面上众多词典中,在“颜值”和“质感”上都名列前茅的佼佼者,让人忍不住想多摩挲几下。

评分

说实话,初次翻阅时,我对它厚度带来的“查阅效率”有些担忧,毕竟字典越厚,翻起来越费劲。然而,实际使用体验却出乎意料地流畅。它的部首检字法设计得极其科学合理,部首的划分清晰明确,即便是面对生僻的偏旁部首,也能通过清晰的索引页快速定位到大致范围。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同一个字条下的不同词义排列逻辑非常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最常用的义项总是被放在最前面,避免了用户在冗长的条目中进行不必要的筛选。这种人性化的编排理念,大大缩短了查找时间,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查词过程,变成了一种高效且愉快的探索。这套逻辑体系,无疑是编辑室集体智慧的体现,让工具真正做到了“为使用者服务”。

评分

这本词典在例句的选取上,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绝非那种敷衍了事的“样板句”。很多例句本身就像是微型的语境片段,生动地展示了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我特别留意了几组近义词的辨析部分,它们通过并列的例句,巧妙地揭示了“形近而神远”的微妙之处。例如,某几个表示“赞许”的词语,通过它们各自的例句,我立刻能感受到它们在程度、对象和场合上的差异,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效果,远胜过单纯的定义罗列。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不仅仅在“告诉”我词语的意思,更在“教导”我如何恰当地使用它们,这对于提升我的表达精准度,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我最看重的自然是它收录词条的广度和深度,而这本厚重的词典在这方面展现出了令人信服的权威性。它对新出现的网络热词和新兴概念的收录速度和解释的准确度,远超我以往使用的任何版本。比如对于一些科技前沿术语的解释,它能迅速抓住核心含义,并用最精炼的语言勾勒出其发展脉络,这一点对于保持语言同步性至关重要。更难得的是,对于一些历史悠久但用法已经发生微妙变化的词语,它能清晰地标注出不同时期的语义侧重,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极大地帮助我避免了在正式写作中出现时代错位的尴尬。每一次检索,都感觉像是在与一位知识渊博、思维严谨的语言学家进行对话,其专业性毋庸置疑,是构建扎实语言基础的必备良器。

评分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工具书往往意味着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堆砌。然而,这本书在保持其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在对解释的阐述上却做到了令人赞叹的“可读性”。它很少使用只有语言学家才能理解的循环定义,而是尽可能地采用大众化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语言学概念。即便是那些涉及音变、词源追溯等深奥内容,也总能配上一两句通俗易懂的引导性说明,让普通读者也能窥见词语背后的演变历史。这种平衡专业性与普及性的高超技巧,让它不仅是专家案头的必备,也成为了我这个普通爱好者也能安心依靠的语言伙伴,每次翻阅都能带着一种“我正在学习顶尖知识”的满足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