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
定价:80.00元
作者:魏励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32649877
字数:
页码:64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初版曾荣获第14届(2010年度)华东地区古籍图书奖二等奖。此次修订重版,能更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一、系统收录汉字古字形,展示形体演变源流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录了4438个汉字的古字形。所选字形可靠性较高,甲骨文、金文、简帛文、石刻等选自可信度高的拓本;籀文、古文、小篆基本依据北宋校本《说文》汲古阁藏版;隶书以秦代、汉代为主,个别缺失者酌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字形。同时,每个汉字按时代顺序罗列古字形,形象直观地展示汉字的形体演变源流,便于读者了解汉字形体演变的来龙去脉。
二、解读汉字造字方法,探索汉字本来意义
汉字是表意的文字,往往通过字形可以推知汉字的意义。《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对汉字的构造方法、简化方法进行分析解读,从源头探究汉字zui早表示的意义,揭示汉字的构造规律和意义,使读者能够“见字知义”。
三、辨析汉字不同用法,展示古今义项脉络
在简单解释汉字本义的同时,本书还对汉字的不同用法进行辨析,分析了简化字与繁体字、正体字与异体字、大陆规范字形与旧字形、台湾字形的差异等,梳理出汉字意义的演变脉络,帮助读者了解本义与引申义、假借义之间的关系。
四、普及汉字文化知识,推进汉字学术研究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较为系统地展示了汉字的形体,对汉字构造及形体的解读,揭示出汉字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汉字文化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本书的出版吸收了新的学术成果,是对汉字形体及意义演变的一次系统梳理,也为汉字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有利于汉字研究工作的推进。
五、帮助学生正确快速掌握汉字,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形象生动地揭示汉字的形体与构造规律,适合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各界读者,能让读者在学习汉字时不但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了汉字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是学生学习汉字或教师进行汉字教学的有益参考。此外,本书可以为美术设计者和广告设计者提供素材,丰富设计内涵。
内容提要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是一部讲解汉字来源与构字方法的古代汉语工具书。初版以来,作者在此基础上吸收古文字学研究的新成果等大幅度修订重编,优选更换了大部分古文字字形,补充了许多新内容,编成《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出版。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字头4438个,以通行规范字为字头,加注拼音、笔画、部首等信息,附列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传统旧字形、我国台湾地区“正体字字形”等。为字源分析的需要,本书按时代次序形象直观地列出甲骨文、金文、诅楚文、简帛文、古陶文、古玺文、石刻、籀文、古文、小篆、隶书等多种字形。释义精当而又有侧重,除了从汉字的本义、引申义角度对汉字进行解释外,还对其来源及造字方法、简化方法、正体字与异体字的关系、新旧字形及海峡两岸的字形差异等做了分析,帮助读者详细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
为了增加读者的汉字、汉语文化知识,给阅读本书提供方便,《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正文后还附有《新旧字形对照表》 《汉字生僻部件读音表》《语言文字名词术语简释》《古文字出处年代表》。
目录
前言 1
凡例 3
字头笔画索引 7
字头音节索引 28
正文 1-589附录
新旧字形对照表 590
汉字生僻部件读音表 591
语言文字名词术语简释 592
古文字出处年代表 598
补白插图
小屯南地甲骨 93
春平相邦葛得鼎 117
大盂鼎铭文 171
新泰田齐陶文 234
鄂君启舟节 293
齐国货币 307
北大秦简 400
秦封泥 440
作者介绍
魏励,商务印书馆编审。中国文字学会理事。著作主要有:
1.《常用汉字源流字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2.《甲金篆隶字典》(第1作者)商务印书馆2013年
3.《中华大字典》(主编)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年
4.《海峡两岸汉字对照表》 商务印书馆2015年
5.《汉字规范字典》(主编) 商务印书馆2016年
文摘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配送
序言
新图文轩 正版现货 配送
对于我这种非专业的古汉语学习者来说,学习汉字的演变路径往往是最令人望而生畏的部分,因为它涉及太多的专业术语和晦涩的理论。然而,这本《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在构建知识体系时,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层级结构。它首先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示字形的演变,然后才是深入到语源学的探讨。这种由浅入深的引导,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难度。我发现自己不再需要频繁地去查阅其他辅助书籍来理解它的解释,因为作者已经把必要的背景知识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了主体的解析之中。这种全方位的知识覆盖和周到的教学设计,使得原本枯燥的字源学习变成了一种充满探索乐趣的旅程。它就像一位耐心的向导,始终牵着初学者的手,稳健地带领我们走进汉字深邃的历史殿堂。
评分坦白讲,我是一个对“学问”本身没那么执着,但对“美感”有很高要求的人。这本字典在视觉设计上做到了极致的优雅。它的字体选择非常考究,兼顾了易读性和历史韵味,那种古朴而不失清晰的排版,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翻阅它的时候,我总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气氛,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而且,它在细节处理上非常到位,比如页眉页脚的设计,目录的索引系统,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让人查找起来效率极高,几乎没有“迷路”的感觉。对比市面上那些排版密密麻麻、恨不得把所有信息塞进一页的工具书,这本字典在“留白”上的艺术处理,体现了出版者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尊重。这种高品质的阅读体验,是很多纯粹的知识堆砌型书籍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工具书的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每一个字的解析都井井有条,布局清晰得就像是精心设计的园林。我尤其欣赏它在字形演变上的处理方式,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每一步过渡都展示得非常直观,不像有些字典只给个结果,让人不得其解。特别是那些生僻字的源流追溯,作者似乎花了不少功夫去考证,引用的文献和例证都非常扎实可靠。对于一个对汉字历史感兴趣的普通爱好者来说,这种深度的挖掘简直是宝藏。每当我对某个字的结构感到困惑时,翻开它,很快就能找到那个“Aha!”的瞬间。这种既有学术严谨性,又不失阅读趣味的平衡感,是很多专业工具书难以达到的。它的印刷质量也很棒,纸张的质感和油墨的清晰度都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查阅的字典来说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真正为读者着想的典籍。
评分我主要是在研究中国古代文献,所以对字书的严谨性要求极高。这本字典在处理那些容易混淆的形近字时,显示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它不是简单地给出部首和笔画数,而是深入到造字理据层面进行区分,这种精微的差别辨析,对于准确理解古代文本至关重要。很多其他工具书为了图省事,对这些边缘情况往往处理得含糊其辞,但这本字典却敢于直面这些复杂性,并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当然,作为一本学术参考书,它也保持了必要的客观性,不妄加揣测,而是基于可靠的考古发现和语言学研究成果。这使得它在我的案头工具中,拥有了无可替代的地位。它不是那种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需要随时恭候的“案头常备良师”。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的,因为市面上同类型的字典实在太多了,大多是换汤不换药的旧瓶装新酒。但拿到手后,我立刻意识到这本“第二版”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它的收录标准似乎比我之前用的那本要更贴合现代汉语的使用习惯,很多常用字在解释上做了精细的调整和更新,使其更符合当代读者的认知基础。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局限于字形,对于某些字的意义在历史长河中的微妙漂移也有所探讨,这种语境的变迁分析,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词汇的理解深度。我记得有一次查一个古已有之的词语,它不仅解释了本义,还引用了不同朝代文学作品中的用法作为佐证,那种层层递进的论述方式,让人感觉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老师娓娓道来,而不是冷冰冰地罗列数据。这种人性化的编撰风格,让学习过程变得不再枯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