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手性農藥與農藥殘留分析新方法
定價:280.0元
作者:周誌強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030436344
字數:125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手性農藥與農藥殘留分析新方法》可供農藥、環境化學和分析化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參考。
內容提要
《手性農藥與農藥殘留分析新方法》介紹瞭多種手性農藥的分離分析方法及環境行為。利用色譜技術建立瞭不同環境樣本中手性農藥對映異構體的分離分析方法,係統地總結瞭手性農藥對映異構體在土壤、水體、動物和植物等樣本中的選擇,較為詳細地描述瞭手性農藥對映異構體在分布、殘留、歸趨、毒性等環境行為方麵的差異。另外,還詳細介紹瞭幾種農藥和其他藥物殘留分析的新方法。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章前處理方法
1.1土壤和水
1.1.1土壤
以乳氟禾草靈在土壤中的選擇性降解行為為例。
1.1.1.1供試樣品
供試土壤采集自不同地區未施用過乳氟禾草靈的農田10cm),風乾;利用濃-重鉻酸鉀消化法測定土壤有機質含量,電位計法測定土壤pH,利用激光粒徑分析儀測定土壤顆含量,采用國際製土壤質地分級標準確定土壤質地,具體結果見錶1-1。
錶1-1供試土壤來源與理化性質
a.土壤:水=1:2.5(w4w);b.中國城市
1.1.1.2實驗設備和條件
JASCO高效液相色譜儀(JASCO公司,日本)、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譜(HPLC))CD-2095圓二色檢測器、手性色譜柱250mmX4.6mmI.D.(CDMPC,實驗室自製),流動相為正己烷4異丙醇(9842)、流速1.0mL4min、進樣量20pL、檢測波長230nm。
1.1.1.3實驗設計與方法
1)有氧條件下土壤培養
稱取100g土壤樣品(乾重)於250mL錐形瓶中(土壤性質見錶1-1),瓶口用棉塞封口。為瞭將農藥均勻加入到土壤中,先稱取10g土壤於錐形瓶中,嚮其中加入0.1mL外消鏇農藥母液(1X104μg/mL,配製),攪勻振蕩5min,風乾10min,然後再將剩下的90g土壤加到錐形瓶中,充分攪勻、振蕩10min,使加藥濃度達到10μg/g。後嚮其中加入20!36g去離子水,調整土壤含水量達到60%田間持水量(每天通過稱重法補充培養過程中損失的水分),於25°C下在恒溫培養箱中避光培養。每隔時間取樣測定,實驗平行設置2組,同時做空白對照。取齣的樣品如果不能及時提取,應放入-20C冰箱中。
2)無氧條件下土壤培養
選取四種土壤於無氧條件下培養,分彆是soil2#、4#、5#、8#(土壤性質見錶1-1)。稱取20g土壤樣品(乾重)於直徑為9cm玻璃培養皿中(每種土壤設置5個取樣點,實驗平行設置2組,即每種土壤用15個培養皿),然後將培養皿放入到真空乾燥器中(每個取樣點對應一個乾燥器)。在土壤樣品放入乾燥器前,嚮其中加入20!L外消鏇農藥母液(加藥濃度10μg/g)和適量煮沸過的去離子水(除氧)使之形成1cm左右的水層,然後蓋上培養皿蓋子,後將其放入真空乾燥器內。待土壤樣品放置好後,對真空乾燥器抽真空,隨後充入氮氣,該步驟重復三次後,將乾燥器於25C下恒溫避光培養。
3)條件下土壤培養
選取三種土壤於條件下培養,分彆是soil2#、5#、8#(土壤性質見錶1-1)。稱取20g土壤樣品於150mL錐形瓶中,於120C下在高壓鍋中加壓2h、24h後進行第二次。然後,在無菌操作颱中嚮錐形瓶中準確加入體積的外消鏇農藥,混閤均勻,使加藥濃度達到10μg/g,然後加入6mL水,瓶口用無菌容器封口膜封口(通過稱重法補充培養過程中損失的水分,每次操作均在無菌條件下進行)。25C下避光培養,每隔時間取樣,實驗平行設置2組,同時做空白對照。未能及時提取的樣品,儲存於-20C冰箱中。
4)光學純單體(S-(+)、R-(-)乳氟禾草靈)有氧、無氧條件下土壤培養
為瞭觀察外消鏇乳氟禾草靈在土壤中是否存在對映體之間的相互轉化,選取三種土壤進行單體實驗,分彆是soil2#、5#、8#(土壤性質見錶1-1)。這三種土壤的光學純單體加藥濃度同樣達到10μg/g,其餘過程操作與有氧和無氧條件下的土壤培養相同。
5)樣品前處理
取5g乾重的土壤樣品,置於50mL聚離心管中,加入20mL甲醇渦鏇提取,4000r4min離心5min,上清液轉入150mL分液漏鬥中,另用20mL甲醇提取殘留物,閤並提取液。40C水浴下減壓鏇轉蒸發近乾,再用3X20mL乙酸乙酯和20mLNaCl飽和溶液進行液液分配,閤並有機相,過無水鈉乾燥,40C水浴下減壓濃縮至乾,1mL異丙醇定容。
1.1.1.4綫性範圍與方法確證
1)標準麯綫製備
稱取0.1g乳氟禾草靈外消鏇體標樣於10mL容量瓶中,用異丙醇溶解並定容,得到含酬映體各1X104μg/mL外消鏇體標準儲備溶液,逐級稀釋得到一係列外消鏇(0.3-120.0μg/mL)的標準溶液。以每個對映體標準溶液濃度對每個對映體的峰麵積進行綫性迴歸。綫性迴歸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軟件。
2)準確度、檢測限及迴收率
方法的精密度與準確度是通過比較標準麯綫上得到的預測濃度與實際添加到空白樣本中濃度得到的。計算在標準麯綫範圍內的標準偏差(standarddeviation,S.D.)與變異係數(coefficientofvariation,CV=S.D.4mean)。
檢測限(limitofdetection,LOD):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4N)的3倍計算低檢測濃度;定量限(limitofquantification,LOQ):實際添加可達到定量檢測的小水平。
在空白土壤樣品中加入適量標準溶液得含兩對映體不同濃度的樣品(0.5μg/g、2.5μg/g、5.0μg/g)進行迴收率測定,通過比較從土壤樣品中提取齣的對映體峰麵積與相應標準溶液中對映體的峰麵積計算迴收率。每個水平重復六次。
1.1.1.5數據處理
1)降解動力學分析
乳氟禾草靈對映體在土壤中的降解符閤一級反應動力學規律,整個降解過程分為快速降解的初期階段和相對平緩的後期階段。根據試驗結果用指數迴歸方程求降解半衰期,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C。為樣品中乳氟禾草靈(或代謝物)對映體的大濃度(μg/g)C為樣品中乳氟禾草靈(或代謝物)對映體的濃度(為達到大濃度(C)的時間(為處理時間;為降解速率常數42為農藥的半衰期。
2)對映體選擇性比值的計算
采用對映體分數ER雛為外消鏇化閤物選擇性變化的指標:
式中,^錶示色譜圖上個峰的峰麵積,E2錶示色譜圖上第二個峰的峰麵積。樣本中外消鏇化閤物的ER值偏離外消鏇體標樣的ER值越遠,錶明外消鏇化閤物在樣本中的選擇越明顯。
為瞭更好地比較手性農細映體選擇性,采用Es參數:
式中,分彆為對映體的降解速率常數;Es範圍在-1-1之間,Es值越大,錶明對映體選擇性越明顯。Es值為。時則錶明兩對映體降解速率相同,沒有對映體活性,Es值為1時則錶明隻一個對映體有降解,具有選擇性。
1.1.1.6結果與分析
1)乳氟禾草靈的圓二色檢測結果
圖1-1為乳氟禾草靈兩對映體在22~42nm範圍內的CD吸收隨波長的變化麯綫。在22~25nm內先流齣對映體為CD(+),後流齣為CD(-),但酬映體的CD吸收隨波長的變化有兩處翻轉現象,先後流齣對映體分彆用實、虛綫錶示,230m是其中一個較為閤適的波長,用來標識對映體的圓二色信息。
圖1-1乳氟禾草靈對映體的CD掃描圖
乳氟禾草靈的CD與UV對照色譜圖如圖1-2所示,先流齣對映體顯示(十#CD信號,後流齣對映體顯示(-)CD信號。通過閤成得到的光學純化閤物與外消鏇化閤物的比較得知,在230nm的波長下,使用CDMPC進行拆分的乳氟禾草靈的色譜圖上個峰是S-(+)-乳氟禾草靈,第二個峰是隻-(-)-乳氟禾草靈,因此可以說在230nm的波長下下S-乳氟禾草靈具有(+)的CD信號,隻-乳氟禾草靈具有(-)的CD信號。
圖1-2(a)乳氟禾草靈UV-230nm色譜圖和(b)乳氟禾草靈CD130nm色譜圖
2.方法有效性確證
如錶1-2所示,單一對映體的綫性範圍為0.1560.00μg/mL,兩個對映體的綫性相關係數均大於0.99,檢齣限為0.10μg/g,定量限為0.15μg/g。錶1-3為三個濃度下連續進樣6次和連續6天進樣,得到的兩對映體峰麵積的精密度數據,所有參數三個濃度的變異係數(CV)都小於9)。
3)土壤樣本中對映體分析方法的建立
土壤中添加瞭三個對映體濃度水平(單一映體濃度0.5μg/g、1.5μg/g、5.0μg/g),結果如錶1-4,三個添加濃度水平下,兩對映體的迴收率均在93.68%101.73%之間,變異係數小於5%。
綜閤上述方法檢驗結果錶月,本釀:建立立前處理方法0收率高,方法的密度和準確度符閤殘留分析的要求,可以滿足待測組分在各供試土壤中降解行為的研究需要。
圖1-3為各土樣的空白對照和空白土樣的外消鏇乳氟禾草靈標樣添加圖譜。
1.1.2土壤沉積物
以乳氟禾草靈及其代謝物在土壤沉積物中的選擇性降解行為為例。
1.1.2.1供試樣品
供試沉積物樣品取自遼河水係。該沉積物利用濃-重鉻酸鉀消化法測定土壤有機質含量,電位計法測定土壤pH,利用激光粒徑分析儀測定土壤顆粒含量,采用國際製土壤質地分級標準確定土壤質地,具體結果如下:
1.1.2.2實驗設備和條件
JASCO高效液相色譜儀(JASCO公司,日本)、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譜(HPLC)、CD-2095圓二色檢測器、手性色譜柱250mmX4.6mmI.D.(CDMPC,實驗室自製),流動相為正己烷4異丙醇4三氟乙酸(984240.1)、流速1.0mL4min、進樣量20pL、檢測波長230nm。
……
序言
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將“手性”這一在有機化學中至關重要的概念,巧妙地融入到農藥研究的宏大背景中。我一直對分子結構與生物活性的關係感到著迷,而手性分子恰恰是這種關係的典型代錶。就像同一把鎖,隻能用一把鑰匙打開,手性農藥分子的兩種對映異構體,在與生物靶標相互作用時,往往錶現齣截然不同的效果——一種可能高效殺滅害蟲,而另一種可能對作物無害甚至有益,或者反之。書中對這種“差異化”的深入探討,讓我看到瞭精準農業的無限可能。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如何通過化學閤成或生物技術,定嚮閤成具有特定手性的農藥分子,以及這些手性農藥在實際應用中相對於外消鏇混閤物的優越性。同時,我也好奇書中關於手性農藥的毒理學和環境行為的論述,這對於評估其整體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那種深邃的藍色背景,配閤著略帶科技感的字體,仿佛預示著一場關於精密化學與農業未來的探索之旅。雖然我對“手性”這個概念初聽起來有些陌生,但聯想到它在藥物和香料領域的重要性,便對它在農藥研發中的應用充滿瞭好奇。我設想,這本書一定能帶我領略到如何通過精妙的分子設計,創造齣既高效又低毒的新型農藥,解決當前農業生産中病蟲害防治的難題,同時又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和他生物的影響。尤其是“新方法”這個關鍵詞,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期待。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講解理論知識,更能提供一些前沿的實驗技術和分析手段,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手性農藥是如何被檢測和量化的,這對於確保農産品安全、保障食品鏈的健康至關重要。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拓展我知識邊界的讀物,而這本書似乎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通往未來農業科學的大門。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體驗,簡直就像是在一場精密測量和分子識彆的盛宴中遨遊。我被書中關於“農藥殘留分析新方法”的部分深深吸引。想象一下,那些微量的、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的農藥分子,如何在復雜的生物基質中被精準捕捉,又如何通過創新的分析技術,如同偵探破案般被一一識彆和量化。我一直在思考,現有的檢測方法在效率和靈敏度上是否還有提升的空間,而這本書似乎給齣瞭答案。我尤其關注的是那些能夠實現更快、更準確、更低成本檢測的技術,這對於大規模的食品安全篩查以及進齣口貿易的閤規性都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書中可能涵蓋瞭諸如色譜-質譜聯用、光譜分析、生物傳感器等多種先進技術,它們之間的原理、優勢以及實際應用場景的對比分析,一定能夠讓我對農藥殘留的分析手段有一個全麵的認識,並為未來的研究方嚮提供新的思路。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我看來,更多地體現在它對“創新”的聚焦。在當前全球農業麵臨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下,傳統農藥的局限性日益凸顯,尋找更高效、更環保、更具針對性的替代方案迫在眉睫。而“手性農藥”和“農藥殘留分析新方法”這兩個主題的結閤,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我設想,書中會詳細闡述如何利用手性技術,設計齣隻針對害蟲特定生理過程的農藥,從而極大地降低對非靶標生物的毒性,保護生態環境。同時,針對農藥殘留的分析新方法,則能夠為這些新型農藥的推廣應用保駕護航,確保從田間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都安全可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農藥科學的最新前沿,揭示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潛在的挑戰,並為我提供切實可行的研究思路。
評分這本著作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科學的嚴謹性和前瞻性。當我看到“周誌強”這個名字,我聯想到的是一位在農藥化學領域深耕多年的專傢,他的研究一定充滿瞭深度和洞察力。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關於“農藥殘留分析新方法”的論述,這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關乎公共健康和食品安全的社會性問題。我想瞭解,作者是如何通過創新性的分析手段,剋服現有技術的瓶頸,實現對痕量農藥殘留的精準檢測。這可能涉及到新的分離技術、新的檢測原理,甚至是全新的儀器設備。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實驗方案和數據分析方法,讓我能夠理解這些新方法是如何被驗證和應用的。同時,我對書中可能探討的“手性農藥”與“農藥殘留”之間的內在聯係也充滿好奇,手性農藥的齣現是否會給殘留分析帶來新的挑戰,或者說,新的分析方法又將如何助力手性農藥的研發和應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