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詞麯概論
定價:26.00元
售價:20.8元
作者:龍榆生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101127881
字數: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編輯推薦
龍先生將詞、麯打通串講,是有其內在理路的。他認為麯是詞的發展,並希望藉由考察這一發展過程,為新時代的韻文創作找到方嚮。因而此次新版,我們特彆設計增加瞭兩種附錄。一為龍榆生本人創作的新體歌詞三首,均選自《龍七歌麯集》,將這樣融匯古典與現代的創作實踐,與正文的理論闡釋結閤起來,或可獲得更深刻的理解。二為《創製新體樂歌之途徑》,原載《真知學報》,直接闡釋瞭龍氏希望“造成一種新國樂”之理念。這樣,正文由詞到麯依次講述,附錄兼及現代創作,真正將這韆年氣脈貫通。而龍榆生著作的極大特色,即將極高明的道理講得極切實易懂、可操作,在本書中仍得到瞭鮮明的體現。
內容提要
《詞麯概論》為《詞學十講》姐妹篇,亦為龍先生在大學授課時所撰教材,是一部少見的貫通詞麯,由韻文本質齣發探討其發展規律,指示創作、欣賞方法的經典著作。此書上編論源流,首先概述詞、麯特性及二者異同,隨後依次介紹自唐至明清各時期的代錶韻文體裁,從小令到慢麯,從諸宮調到散麯、雜劇、傳奇,結閤名傢名作,使讀者對詞麯之關係和各種不同麵目獲得通盤的理解。下編論法式,分析平仄四聲、韻位疏密等在詞麯創作中的運用,是極細緻而切實的教學。作者以自身深厚的學識功底為基礎,旁徵博引,深入淺齣,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目錄
上編論源流
章詞麯的特性和兩者的差彆 / 3
第二章唐代民間詞和詩人的嘗試寫作 / 15
第三章令詞在五代北宋間的發展 / 26
第四章論唐宋大麯和轉踏 / 37
第五章慢麯盛行和柳永在歌詞發展史上的地位 / 49
第六章宋詞的兩股潮流 / 56
第七章論諸宮調 / 69
第八章論元人散麯 / 82
第九章論元雜劇 / 94
第十章論明清傳奇 / 114
下編論法式
章論平仄四聲在詞麯結構上的安排和作用 / 135
第二章陰陽上去在北麯南麯中的搭配 / 158
第三章韻位疏密與錶情的關係 / 165
第四章韻位的平仄轉換與錶情的關係 / 188
第五章宋詞長調的結構和聲韻安排 / 197
第六章論適用入聲韻和上去聲韻的長調 / 219
附錄
龍榆生新體歌詞選 / 235
創製新體樂歌之途徑 / 238
作者介紹
龍榆生(1902—1966),我國的詞學傢,民國四大詞人之一。本名沐勛,又名元亮,晚年以字行,彆號忍寒居士、風雨龍吟室主、怨紅詞客等,又以兄弟行七而自稱龍七,江西萬載人。他一生緻力於詞學研究,被稱為中國詞學學科的奠基人,曾主編《詞學季刊》《同聲月刊》等刊物,在詞學界産生極大的影響。撰著有《詞學十講》《詞麯概論》《唐宋詞格律》等多部經典著作和大量詞學論文,編選有《唐宋名傢詞選》《近三百年名傢詞選》等,均為詞學研究者、愛好者的案頭典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熱情的學習者,尤其鍾愛那些能夠觸及靈魂深處的古典藝術形式。詞,對我來說,就像是宋朝的低語,帶著淡淡的憂傷和深深的思念,又或是江邊飲酒的豪情,與月光一同灑下。龍榆生先生的《詞麯概論》,我早就有所耳聞,知道它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學術著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瞭解詞學的窗口,讓我能夠係統地學習詞的各種知識。我對外在的文學形式和內在的情感錶達之間的關係很感興趣,尤其想知道詞是如何在有限的字數和格律中,承載如此豐富的情感和意境的。這本書應該會深入淺齣地講解這些原理,幫助我理解詞的魅力所在。讀完這本書,我希望能更好地欣賞和理解我喜歡的那些詞人作品。
評分這本書我還沒有來得及仔細研讀,但僅從它精美的裝幀和嚴謹的齣版信息來看,就足以讓人感受到其分量。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門藝術,就必須瞭解它的曆史淵源和發展規律。詞作為中國文學中獨具特色的一個部分,它的形成和演變過程必然與當時的社會文化、音樂發展息息相關。龍榆生先生的名字,在詞學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相信他的這本《詞麯概論》一定能夠撥開迷霧,為我們梳理清楚詞與麯在中國古代是如何交織在一起,共同發展的。我尤其好奇的是,書中會如何論述詞的音樂性,它與當時的樂麯之間有著怎樣的聯係?是詞為麯而填,還是麯為詞而譜?抑或是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這些問題一直是我在閱讀一些零散資料時想要深入探究的,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評分我個人對古典音樂和文學的跨界研究一直很感興趣,總覺得文字與鏇律的結閤能夠産生一種更加打動人心的力量。龍榆生先生在這方麵的名聲如雷貫耳,他的學術成就一直是我仰望的對象。這本書的齣版,對我來說無疑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瞭解詞是如何從早期的歌唱性文本演變成獨立的文學體裁的,其中有哪些重要的轉摺點和人物。我對詞牌的演變、填詞的技巧,以及不同朝代詞風的差異都充滿瞭好奇。例如,從溫庭筠的綺麗到蘇軾的豪放,再到李清照的婉約,這其中的變化是如何形成的?它們又各自體現瞭怎樣的時代精神和文人情懷?這本書作為一本“概論”,我想應該會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幫助我理清這些脈絡,建立起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係。能夠有這樣一本由權威學者撰寫的入門讀物,對我而言是莫大的幸運。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中國古代音樂與文學的緊密聯係都充滿瞭好奇。詞,作為一種以音樂為載體的詩歌形式,其發展過程必然離不開音樂的演進。龍榆生先生在詞學研究領域的聲望,使得這本書成為我關注的焦點。我期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清晰地瞭解到詞在曆史長河中是如何從詩經、楚辭等早期歌唱性文本中脫胎而齣,又如何與唐代的樂麯相結閤,最終發展成為宋詞這一輝煌篇章的。我也對“麯”的部分非常感興趣,想知道它與詞的關係究竟是如何界定的,在曆史發展中它們是如何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全麵的視角,讓我對詞麯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文字層麵,更能感受到其背後的音樂律動和時代迴響。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素雅,紙張的質感也很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有一種厚重感。我一直對中國古典詩詞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詞,覺得它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婉約而深情。龍榆生先生的名字,在我接觸一些詞學研究的著作時就時常看到,知道他在這方麵有著極高的造詣。所以,當看到這本書時,我毫不猶豫地入手瞭。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深入瞭解詞的起源、發展,以及不同時期、不同流派詞人的創作特色。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理解詞的格律、聲韻,以及它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畢竟,詞不僅僅是文字的排列組閤,它承載著豐富的情感,反映著時代的風貌,是中華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一位良師益友,能夠開闊視野,提升修養。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這樣的體驗,讓我對中國傳統音樂與文學的結閤有更深刻的認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