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江中月-长江流域中秋文化研究
定价:68.00元
售价:53.0元
作者:刘婷 余浩然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20118330
字数:205000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将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对长江流域中秋节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存续状态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行详细分析。团圆安康是中国社会亘古不变的主题,这种愿望在中秋节中体现得尤其明显。人们将许多的感情与希冀积聚在这一节日中,它的意义被人们不断丰富。中秋节*初是个祭祀月神的日子,其后演变成玩乐赏月的节日,后来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因素,如诗歌、戏剧、传说以及各种民间文化活动,从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目录
作者介绍
刘婷,1979年生,民族学博士,长期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学、民族文化产业化、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人类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壮族布洛陀文化的当代重构及其实践理性——那县的田野表述》,在《广西民族研究》《西藏大学》《贵州民族研究》《广西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学术成果获国家民委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项。
文摘
序言
第二段: 坦白说,我对传统文化研究一直抱有一种既敬畏又略带距离的态度,总觉得它们似乎离我们现代生活有些遥远,更多的是存在于书本和博物馆里。然而,近来我开始反思,那些看似古老的习俗和故事,是否真的已经消逝,或者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血液之中?长江流域,这个中国经济文化的重要腹地,其在中秋文化上的表现定然是丰富且多元的。我设想,它会探讨不同流域的居民,如沿江的渔民、山间的农户、都市的居民,他们在中秋之际会有怎样的不同庆祝方式?或许是关于月亮的传说,在不同地方演绎出不同的版本;或许是关于月饼的演变,从最初的简单点心到如今各式各样,背后蕴含着怎样的饮食文化变迁。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揭示这些文化元素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发挥着作用,它们如何成为凝聚家庭、维系社群、甚至塑造地方认同的重要载体。这不仅仅是一次学术的梳理,更是一次对文化生命力的探寻,对传统如何在当下延续的思考。
评分第三段: 自从读过一些关于地域文化研究的著作后,我便对那些能够将宏观历史与微观生活巧妙结合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江流域,这条母亲河,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印记和人文故事,而中秋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片土地上无疑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基础,却又不失生动有趣的叙述。我希望它能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民族习俗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长江流域不同地区的中秋文化特色。或许它会对比江南水乡的柔美与巴蜀山地的粗犷在中秋月下的不同展现;或许它会追溯中秋节从古代祭祀仪式到如今家庭团聚的演变过程,并探讨长江流域的独特之处;又或许它会通过鲜活的民间故事、地方戏曲、民俗活动等,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份浓厚的节日氛围。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家”的另一种解读,关于“团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第五段: 我一直相信,每个民族、每个地域的文化,都像是散落在星辰大海中的独特光点,而中秋节,无疑是中国文化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长江流域,这片沃土,汇聚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文化风貌。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它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长江流域中秋文化的窗户。我希望它能详细解读,例如,不同地域的中秋食俗有何差异?关于月亮的传说和神话,在长江流域是如何演变的?当地的诗人、文人是如何在中秋月下抒发情感,又留下了哪些传世佳作?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深入挖掘,那些在中秋节里体现出的,关于家庭伦理、社会关系、甚至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一种“活着的”文化,一种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文化。它不应该仅仅是枯燥的学术论文,更应该是一本充满人情味、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温度的书籍。
评分第四段: 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许多传统文化似乎正在被边缘化,但总有一些角落,总有一些群体,还在努力守护和传承着那些宝贵的情感和记忆。长江流域,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历史深度的区域之一,其在中秋文化上的传承与创新,必定有着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我比较好奇的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长江流域的中秋习俗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哪些因素促使了这些变化?是经济的发展?是人口的流动?还是外来文化的冲击?另一方面,我更关注的是,那些古老的中秋文化元素,是如何在当下找到新的生命力的?是否存在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在长江流域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展?这本书能否通过案例研究,展现出当地人们在传承中秋文化方面的智慧和努力?我希望它不仅仅是记录,更能引发我们对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思考,让那些关于月亮、关于思念、关于团圆的美好,能够持续地温暖我们的生活。
评分收到!这就为您奉上五段风格迥异、内容详实、绝不包含您提供书名的读者评价。 第一段: 初拿到这本书,它的封面就给我一种沉静而悠远的古韵,仿佛能闻到淡淡的桂花香气,触碰到一丝历史的温度。我一直对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中秋节,这个集思念、团圆、丰收于一体的节日,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总是好奇,在广袤的长江流域,这片孕育了无数灿烂文明的土地上,中秋的月光又承载了多少独特的故事和情感?是怎样的风俗习惯,怎样的诗词歌赋,怎样的民间传说,共同编织了这片水域独有的中秋图景?我期待着它能带领我穿越时空的河流,去探寻那些流传千古的记忆,去感受那份跨越地域的文化共鸣,去理解不同地域的人们是如何以相似或相异的方式,在同一轮明月下寄托情思,分享喜悦。这不仅仅是对一个节日的浅尝辄止,更是对一段文化脉络的深入追溯,对民族情感的细致描摹,对地域特色的精准勾勒。我相信,这本书会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