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七日談:來自民間的中日對話錄
定價:22.00元
作者:山奇,(日)加藤嘉一
齣版社:新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501180509
字數:109000
頁碼:16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七日談》的中國對話者是諸多頒奬典禮總導演、音樂人、導演山奇,來自日本伊豆的對話者加藤嘉一是一個日本八零後的年輕人,也是前任北京大學日本人協會會長,在短短的四年裏,作為策劃人、組織者、主持人參與瞭“京論壇”等四十多個中日交流活動。他們是中日兩國樂於將自己所體驗的人生感悟、經驗和思想與更多人分享的青年的代錶。
正如兩位作者所說,“七日談,實際上我們要錶達的是七種思想的碎片,每一天會有一個覺悟,也許每一日裏的覺悟都並不完整,但是它從不同的側麵錶達瞭中日民間共同在思考的一些東西。”
《七日談》是一本能夠滿足讀圖時代視覺需求的圖文並茂、深入淺齣的對話錄,內容由點及麵,從曆史到今天、從生活到文化、從經濟到政治,可以說是無所不談,體現瞭對彼此社會文化的尊重和價值的守護。
與早兩年暢銷的《菊與刀》等解讀日本的圖書不同,《七日談》是真正來自內容雙方的中日作者以自己成長生活的感受來講述和剖析兩國的文化曆史社會狀態,其精巧的視角,獨創的漫談實錄形式開創瞭這一類圖書的先河,同時也將深度、廣泛地把中日話題的討論推嚮大眾。
中日之間需要一種“信任文化”,需要形成“信任激發信任”良性循環的交往環境,需要以兩個負責任的大國站在建設“和諧世界”的前端。
交流不隻是為瞭保持近韆年文化互通的傳統。該發生的總會發生,該結束的已然結束,曆史的情與債,完全可以交給每一個直麵曆史的來者,一段不堪的記憶並不能真正造成漠視。
來自民間的聲音山奇與加藤嘉一兩個北大學子的中日對話錄《七日談》,的是普通意義上朋友之間司空見慣的溝通,而是直接反映瞭兩個近鄰大國人民個體之間彼此和睦相處樸素、真誠的願望。能有這樣的意識就已經很好瞭,能將對話編撰成書,更是非常好的事。不管他們說瞭什麼、談論瞭什麼,那就象一次行為藝術,關鍵是在交流。
目錄
序一:溝通:和閤之橋
序二:兩位“勇士”
Day1 覺悟 有
Day2 覺悟 情
Day3 覺悟 真
Day4 覺悟 生
Day5 覺悟 善
Day6 覺悟 美
Day7 覺悟 無
尾聲
後記一:杯中餘香
後記二:感謝北京
作者介紹
山奇:·音樂人;·導演;·北京大學哲學係美學碩士研究生;·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和社會學學院美學在讀博士研究生;·製作瞭CHANNEL《非常中國》、鳳凰衛視《音樂無限》、MTV《天籟村》《光榮榜》;·導演瞭屆一第六屆CCTV-MTV音樂盛典、2002MTV-LYCRA風尚大典
文摘
序言
這是一次關於文化交融與理解的嘗試,聽起來就充滿瞭學術的嚴謹和人文的關懷。雖然我不是研究中日文化交流的專傢,但作為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我總覺得,真正的理解始於最基層的對話。這本書的書名“七日談”暗示著一種短時間內密集而深入的交流,而“來自民間”則保證瞭其真實性和代錶性。我猜測,書中收錄的對話,可能涵蓋瞭從飲食、服爾、傢庭關係,到節慶習俗、審美觀念,甚至是對曆史和未來的看法等方方麵麵。我非常好奇,在這些平實的交流中,會展現齣哪些令人驚喜的相似性?又會在哪些意想不到的地方,流露齣文化差異帶來的獨特魅力?這本書會不會像一麵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文化中不曾察覺的側麵,同時也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對方?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紮實的案例和生動的細節,讓“文化交流”這個宏大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觸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七日談:來自民間的中日對話錄》本身就透露著一種深刻的人文關懷和對文化交流的重視。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文化理解,並非來自於官方的聲明或是媒體的報道,而是源於個體之間最真誠、最樸素的交流。這本書將目光投嚮瞭“民間”,這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潛力的切入點。我猜測,書中可能會收錄一些關於兩國普通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的對話,這些對話或許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深刻的理論,但卻最能反映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嚮以及情感錶達。我期待看到書中能夠呈現齣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或者是一些打破刻闆印象的細節。比如,在對待傢庭、朋友、鄰裏關係上,兩國人民的真實想法是什麼?在麵對一些社會現象時,他們的看法又會有何不同?我相信,通過這些生動鮮活的對話,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中日兩國人民的內心世界,看到文化差異中的共性,以及共性中的差異,從而增進對彼此的認識。
評分讀到這本書的名字,我立刻被它吸引住瞭。“七日談”,聽起來就有一種深入探討、抽絲剝繭的意味,而“來自民間的中日對話錄”,更是精準地描繪瞭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它是關於普通人之間,關於生活中最真實的交流。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瞭解一個國傢,瞭解一個民族,不能僅僅依靠官方的聲音或者刻闆的印象,而必須深入到他們最真實的生活肌理中去。這本書正是提供瞭一個這樣的機會。我非常好奇,書中那些來自民間的對話,會展現齣怎樣的細節和溫度?會不會有關於兩國人民在對待美食、對待鄰裏、對待傳統節日時,有哪些共通的喜悅和感悟?又或者,在某些價值觀上,會有怎樣有趣的碰撞和討論?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部電影,用鮮活的場景和真實的對話,為我描繪齣一幅幅生動的中日民間交流圖景,讓我能夠放下預設的偏見,以一種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理解這兩個近鄰。
評分光是書名就足以讓我心生嚮往。“七日談”,這個詞語自帶一種神秘感和故事感,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而“來自民間的中日對話錄”,則一下子將這種想象落地,告訴我這將是一場真實發生在普通人之間的交流。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關於中日兩國之間誤解和隔閡的討論,但很多時候,這些討論都停留在宏觀層麵,缺乏微觀的細節。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這一空白。想象一下,書中會不會記錄下,中國大媽在廣場上跳舞,日本老人晨練的場景對比?會不會有關於兩國年輕人對流行文化的不同解讀?或者,關於兩國民間對於“孝道”的理解有何微妙差異?這些瑣碎而真實的生活片段,或許纔是理解一個民族最真實的鑰匙。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共同的情感和生活邏輯,在細微之處找到連接彼此的橋梁。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非常有意思,七日談,讓人聯想到那個經典的文學作品,而“來自民間的中日對話錄”更是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對民間文化和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非常感興趣,總覺得那些未經修飾、最真實的聲音往往蘊藏著最深刻的智慧和情感。想象一下,通過這本書,我或許能窺見普通中國人和日本人之間,在日常生活、風俗習慣、甚至是一些細微的情感錶達上,有哪些異同之處?是充滿理解與共鳴,還是存在著有趣的誤解和碰撞?這本書會不會像一個窗口,讓我看到電視、新聞裏那些被放大或被過濾的形象背後,最鮮活、最接地氣的人們?我尤其期待書中那些沒有被官方話語體係塑造過的對話,它們會不會像一杯清茶,雖然平淡,卻迴味悠長,能夠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打破刻闆印象的視角,讓我更深入地理解這兩個近鄰國傢人民的內心世界,也許,還能從中找到一些關於溝通與理解的普適性原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