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漫步农博习古诗 |
| 作者 | 中国农业博物馆 |
| 定价 | 48.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09235113 |
| 出版日期 | 2018-04-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中国农业博物馆编,李建萍主编的《漫步农博习古诗》以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华农业文明陈列”、“中国传统农具陈列”为主线,围绕陈列内容、馆陈文物、复原场景,精心选编了近200首从先秦至清代以农业为题材的经典古诗词,内容分:传说农业、原始农业、沟洫农业、旱地农业、水田农业、生态农业、茶文化、水利工程与水力利用、畜牧水产养殖业、纺织起源与传播、传统农具、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共十三个章节,贯穿中华农业起源、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诗文配有汉语拼音、注释、译文、赏析、作者简介,并加注小贴士对古诗词蕴含的农业历史和文化加以诠释解读,便于青少年读者在漫步农博观看陈列之余,能够按书索引、按图索骥,从经典的古诗词中了解古老的中华农业历史,感知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能从经典的古诗文中获得文学和艺术的熏陶和修养,进一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人文始祖文明曙光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对古诗的喜爱由来已久,但一直觉得那些描绘农事、田园生活的诗歌,总有些遥不可及,像是书本上的文字,缺乏真实感。直到读了《漫步农博习古诗》,我才豁然开朗。这本书太神奇了,它就像一位导游,带着我走进中国农业博物馆,然后用古诗词为我解读眼前的每一件展品。以前看博物馆里的农具,觉得它们只是历史遗迹,现在在书中诗句的映衬下,我仿佛能听到铁器碰撞的声音,闻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农人挥汗如雨的辛劳。比如,书中引用了描写插秧的诗句,然后介绍博物馆里展示的各种插秧工具,那种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农夫在田埂上劳作的景象。还有那些描绘丰收场景的诗,搭配博物馆里展示的各种谷物、水果模型,以及古代庆典活动的图文,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深刻内涵。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古诗词不仅仅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工具,它们更是记录了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是中华民族最朴素、最真实的写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更进了一层,也对中国的农耕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体验。”
评分“这本《漫步农博习古诗》真是太有趣了!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科普读物,没想到作者竟然能把古诗词和农业博物馆的展览巧妙地结合起来。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情有独钟,但对于那些描绘农耕场景的诗句,总觉得隔着一层纱,不够真切。然而,当我走进农业博物馆,看到那些古老的农具、熟悉的作物模型,再对照书中那些生动的诗句,仿佛一下子就穿越了时空,亲身感受到了祖先们辛勤劳作的场景。比如,书中提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不仅引用了诗句,还配上了博物馆里展示的各种锄头,甚至还有复原的农田场景,让我深刻体会到诗句背后那种朴实而伟大的劳动人民精神。还有那些描绘田园风光的诗,在博物馆里那些精美的山水画和植物标本的映衬下,更显意境悠远。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与农业相关的古诗词的解读,它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分析,更是结合了博物馆的实物和展陈,让抽象的诗句变得具体可感,让晦涩的典故变得通俗易懂。这让我对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也让我重新审视了古诗词的魅力,原来它们不仅仅是风花雪月,更是对生活最真实的写照。读完这本书,我仿佛在农博馆里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诗意盎然,知识充盈。”
评分“我一直认为,艺术与科学并非孤立的存在,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漫步农博习古诗》这本书,正是这种联系的绝佳体现。它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农业文明,通过中国农业博物馆丰富的展陈,以及流传千古的诗歌,以一种独特而迷人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被书中作者的想象力所折服,能够将那些看似普通的农具、作物,与那些优美的诗句一一对应,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和更深的意义。比如,书中在介绍古代灌溉系统时,不仅展示了相关的模型,还引用了描绘引水、蓄水的诗句,让我不仅看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也感受到了他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丰收的渴望。又或者,书中对描绘四季更迭、农时变化的诗句的解读,结合博物馆里展示的与不同季节相关的农事活动场景,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农业与自然周期紧密相连的特点。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和文学鉴赏,更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让我们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不忘本源,不忘那些养育了我们民族的土地和智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诗歌的另一种可能,也让我对农业博物馆的参观增添了更多人文色彩和深度。”
评分“作为一名农业从业者,我一直致力于在实践中学习和传承农业知识。偶然间翻开《漫步农博习古诗》,我被其独到的视角深深吸引。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我们常常专注于技术和效率,却容易忽略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千年历史和文化积淀。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农业智慧的大门。它巧妙地将中国农业博物馆的丰富藏品与中华古典诗词中的农耕意象相结合,让我看到了那些古老的农具、栽培技术,在诗人的笔下是如何被描绘得如此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比如,书中对《齐民要术》等古代农学典籍的引用,再结合博物馆里展示的相关的农具模型,让我对古代农业的精细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那些描绘不同地域、不同季节农事的诗句的解读,它让我了解到,即使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非常丰富的农业知识和经验,并且能够用如此优美的文字将其记录下来,传承至今。这本书不仅是一次文学的熏陶,更是一次关于农业文化传承的深刻启迪。它让我更加敬畏这片土地,更加珍视那些世代相传的农业智慧,也激励我在未来的农业实践中,能够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文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最近一次参观中国农业博物馆,却让我感到有些意犹未尽。直到我读到《漫步农博习古诗》,才意识到原来我可以这样深入地探索博物馆的奥秘。这本书的构思非常新颖,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农博馆的展品,而是将每一件展品都与一首古诗巧妙地联系起来,让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文物,瞬间充满了人文的温度和历史的韵味。我跟着书中的文字,仿佛再次漫步在农博馆的展厅里,只是这次,我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例如,书中关于古代水利设施的介绍,搭配了相关的诗句,让我不仅看到了工程的宏伟,也体会到了古人对水资源的智慧利用以及对风调雨顺的祈盼。又比如,书中对古代节日习俗与农业生产的关联的解读,让那些展出的祭祀用品和节日庆典的描绘,不再只是静止的文物,而是鲜活的生活场景的再现。这本书让我明白,文物不仅仅是冰冷的物质载体,它们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深厚的情感。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仿佛与历史对话,与古人交流,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农耕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更真切的体验。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