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原道》第25輯(創刊20周年紀念專號)
定價:52.00元
作者:陳明
齣版社:東方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0608172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原道》是當代儒學重鎮,收錄儒門眾多學者論文。第25輯是創刊20周年紀念專輯,收錄瞭該刊20周年研討會紀要,以及20位儒學研究者有關儒學思想、倫理、法律、行政、禮儀等各方麵的論文。作者陣容龐大豪華,文章選擇精審。
內容提要
本專號收入的20篇論文,分為三大闆塊:“儒學與公共領域”專題、思想與學術、讀書與評論。
目錄
“儒學與公共領域”專題【11篇】
陳 明 硃漢民 鞦 風 等 “儒學與公共領域”暨《原道》20周年研討會紀要
宋大琦 學派的標準與大陸新儒學流派分析
楊萬江 《原道》的曆程和大陸新儒學的崛起
王忠燦 宋代法律與風俗的衝突及其化解——以“士庶喪葬法”為中心
喬惠全 世變與衛道:宋代“造祅書祅言”罪的演變與士大夫的司法應對
陸 娓 必也使無訟乎:清代鄉裏調解中的理性與經驗——以巴縣檔案為素材
張 敏 “中體西用”:儒傢憲政思想的中國敘事——以康有為為考察中心
徐 辰 儒學與憲法三題
吳 歡 法治中國化、治理現代化與儒傢治道
劉興鈞 陳 強 中國古代禮儀禁忌的性質、功能及當代價值
王奇昌 對“世界需要孔子拯救”傳言的考察及反思
思想與學術【7篇】
汲 喆 尚友方外:莊子之反軸心突破
鄧夢軍 《論語》語錄中的矛盾及其解釋
鬍 芮 先秦“聖人”道德形態嬗變的倫理意蘊
宋 健 “王霸之辨”的推進與異化:以《荀子.仲尼》為中心的考察
王效良 硃熹《大學章句》中的責任倫理
劉麗斌 顔元論“儒”
曾小明 劉恒影視劇作中的倫理道德意蘊
讀書與評論【4篇】
謝文鬱 隨手寄陳明
鄒曉東 儒門和一,根基何在?
鞦 風 大陸儒學之新氣象——《天府新論.儒學捲》(2013-2014年)序言
喬 飛 呼喚憲政的靈魂——門中敬《政治寬容論》述評
編後記
陳 明 《原道》20年“道”與“路”
附錄
《原道》-25輯總目錄
《原道》輯刊徵稿啓事與格式體例
作者介紹
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副教授,哲學博士,《原道》主編, “原道文叢”主編,“原道”網站站長。著有《儒學的曆史文化功能》、《儒者之維》、《浮生論學》(與李澤厚閤著)等。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副教授,哲學博士,《原道》主編, “原道文叢”主編,“原道”網站站長。著有《儒學的曆史文化功能》、《儒者之維》、《浮生論學》(與李澤厚閤著)等。
文摘
序言
《原道》25輯,創刊20周年紀念專號,陳明主編。這本厚重的書,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分量感,仿佛承載瞭二十年的思想積澱和文化迴響。我早就聽聞《原道》的大名,它在中國思想界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在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復興和思想創新方麵,更是無人能齣其右。這次的20周年紀念專號,更是萬眾矚目。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細品讀其中的每一篇文章,但從目錄上就能窺見一斑。陳明主編的眼光和魄力,毋庸置疑。每一個議題的設置,每一位作者的選擇,都顯得精心策劃,且充滿瞭對當下中國思想文化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我知道這裏麵一定匯聚瞭許多頂尖學者的智慧,他們將圍繞著“原道”這一永恒的主題,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探討曆史的傳承與創新,哲學的根基與未來。僅僅是想到這一點,就足以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這不僅僅是一本雜誌,更像是一扇窗,透過它,我可以看到中國思想界最前沿的動態,感受到最深刻的思考。
評分《原道》25輯,陳明主編,創刊20周年。這個名字本身就帶有一種莊重感和曆史感。作為一名長期的關注者,我深知《原道》一直以來在思想界的獨特位置,它如同燈塔,照亮瞭許多人在探索中國思想根源時的迷茫。這次的20周年特刊,更像是對過往輝煌的迴顧,以及對未來徵程的展望。陳明先生作為主編,其選文的眼光和對思想潮流的把握,一直是我非常欣賞的。他總能敏銳地捕捉到當下中國思想界最活躍、最深刻的聲音,並將它們匯聚在一起,形成一場思想的盛宴。每一期的《原道》都像是一次深度的思想按摩,它不僅僅提供知識,更引導思考,激發你對許多習以為常的觀念進行反思。我尤其好奇這一期的紀念特刊,在20年這個節點上,他們會以怎樣的視角來審視“原道”這一概念,又會探討哪些新的議題,來迴應這個時代提齣的挑戰。
評分拿到《原道》25輯,第一感覺就是它的“厚度”。這不僅僅是紙張層疊的厚,更是內容分量的厚。作為創刊20周年的紀念專號,它承載的不僅僅是過去二十年的印記,更是對未來中國思想發展方嚮的叩問。我一直認為,《原道》之所以能在當下喧囂的文化環境中保持其獨立的品格和深刻的洞見,離不開其主編陳明先生的堅持與引領。他對於“原道”的理解,並非是簡單的復古,而是如何在現代語境下,重新發掘和激活中國傳統思想的精髓,並與當代的挑戰和機遇進行對話。這次的專號,想必更是將這種理念推嚮瞭一個新的高度。從目錄上看,涉及的議題非常廣泛,從中國哲學的根本問題,到現實社會的反思,再到東西方思想的交流互鑒,幾乎涵蓋瞭當代中國思想界最熱門、最核心的討論。我尤其期待其中關於“創新”與“傳統”之間關係的探討,這是我們當下社會最需要解答的命題之一。
評分《原道》25輯,陳明主編,創刊20周年紀念專號。我一直認為,《原道》是中國思想界一股不可忽視的清流。它不追逐潮流,不迎閤市場,始終保持著獨立而深刻的思考。陳明主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他的學養和眼界,確保瞭《原道》的學術品質和思想深度。這次的20周年紀念,我想這絕對不是簡單的迴顧,而更像是一次對中國思想未來走嚮的深層探索。我翻閱目錄時,就被其中幾個專題深深吸引。它們觸及的不僅僅是抽象的哲學概念,更是與我們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比如,我看到瞭一些關於“傳承與創新”的討論,這恰恰是我近來思考最多的問題。如何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既保留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能夠與時俱進,形成新的文化生命力,這是個巨大的挑戰。《原道》25輯,我相信一定能提供給我許多啓發和思考的火花。
評分《原道》25輯,創刊20周年,陳明主編。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厚重”與“前瞻”。作為一本長期關注中國思想發展的刊物,《原道》始終保持著對本土文化根脈的深切關懷,同時又敢於與西方思想對話,不斷開拓新的思想疆域。陳明先生的編輯理念,我一直深以為然。他並非鼓吹復古,而是緻力於在傳統中尋找智慧,並在當代的語境下賦予其新的生命力。20周年這個裏程碑,無疑是一個審視過往、展望未來的絕佳契機。從這份目錄來看,這次的紀念專號涵蓋瞭多個極具深度和廣度的議題。我特彆留意到其中關於“文化自覺”和“主體性”的討論,這在我看來,是中國思想界現階段最為關鍵的議題之一。我們不能僅僅是被動地接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而必須積極地建構自己的思想體係,發齣自己的聲音。《原道》25輯,我相信定能成為這場思想探索中的重要一環,為我們提供寶貴的思考資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