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林达作品系列 |
| 作者 | 林达 |
| 定价 | 26.00元 |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ISBN | 9787108043931 |
| 出版日期 | 2013-07-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3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32开 |
| 商品重量 | 0.381Kg |
| 内容简介 | |
《历史深处的忧虑》讲述的是美国的面积和中国差不多。和大多数留学生及新移民一样,当我们一脚踏上这块广袤的陌生土地时,初落脚点的选择是十分偶然的。我们落在了一个普通的地方,居住的环境平常而宁静。周围的美国人老老少少都在辛勤劳作,过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要想谋出一番好的光景,对他们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还来不及作任何思索,新移民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就立即把我们投入了同样的辛勤劳作之中。这样,我们和周围的普通美国人之间,自然就有了共同谋生而产生的共同语言,也有了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喜怒哀乐。不少美国人还成了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无形中发现,美国已经渐渐地从一堆抽象的概念中走出来,变成了脚下实实在在的土地,变成了一片片森林牧场,变成了一个一个美国人。我们也有过被称之为“边缘人”的苦闷。我们显然不可能在进入这一块国土的同时,就在一瞬间也进入它的文化,而原来的文化背景又由于天长地远而渐显陌生。在实际生活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会经常骤然直率地在我们面前相遇碰撞,一开始真有无所适从亦无可躲避的窘迫。然而,时间长了,我们开始对“边缘人”的处境逐渐坦然,甚至悟出了些什么。冷静下来,我们发现自己次能够这样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同时和两个文化保持一个不远也不近的距离,它们不仅开始有可能化为一片风景,而且次向我们呈现出的意义。“边缘人”的苦恼在新移民中十分普遍,它只是两个强势文化聚焦在一个小人物身上而产生的悲剧性效应。我们庆幸自己能够脱身出来。但是,我们的处境使我们不可能不想到,作为一个夹缝中的移民,尚且感受到矛盾与压力,那么,当这两种文化两个大国真的正面遭遇,彼此实际上是多么陌生和困惑,说是危机四伏似乎也并不过分。我们所处的位置,使我们有可能更多地看到它们的差异。我们发现,它们不仅有各自圆满的价值体系,甚至有各自不同的语汇、语境和逻辑。有时,从一个大前提出发,顺着各自的逻辑走去,竟会走出风马牛不相及的结果来。在这样的基础上,对话只可能显得痛苦而吃力。 |
| 作者简介 | |
| 林达为两名作者合用的笔名。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现居美国。作品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如彗星划过夜空》、《带一本书去巴黎》、《西班牙旅行笔记》、《像自由一样美丽》等。译著有《汉娜的手提箱》、《克拉拉的战争》、《盖比橱柜的秘密》等。 |
| 目录 | |
| 序言 |
| 编辑推荐 | |
| 《历史深处的忧虑》讲的是美国不是一个善于遮羞的国家,它投出一片阳光,就落下一片阴影。它的阴影都毫无遮掩地暴露在所有的人面前,哪怕你是一个陌生人。所以,即使是我们这样的平常外来者,也会一眼就看出一大堆毛病来。本书以信件的形式讲述了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 作者以信件的形式讲述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美国法律、政治制度的思想原则,建立与发展过程,操作方式,历史价值以及为实行这套制度已付了的和将要付出的代价。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之前对美国历史的认知,大多来源于电影、电视剧,或者是零散的新闻报道,总感觉隔着一层纱,模糊不清。但《历史深处的忧虑》这本书,就像一把锋利的刀,毫不留情地剖开了那层纱,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也更加复杂的美利坚。林达并没有回避历史中的阴暗面,反而以一种冷静而深刻的视角,去审视那些令人不安的真相。比如,她笔下的奴隶制,不仅仅是历史书上的一个章节,而是通过对那个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思想观念的细致描绘,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那种制度的残酷和对人性的压迫。她对于种族歧视的探讨,也并非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其历史根源和社会成因,让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特别欣赏她那种不带偏见的态度,她不是在评判,而是在呈现,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反思。这种“近距离”的观察,让我看到了美国历史进程中的矛盾与张力,看到了它光辉与阴影并存的另一面。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问题,那些关于国家认同、社会公正、以及个体自由与集体利益的权衡,即便放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评分读完《历史深处的忧虑》,我才真正明白,“历史”并非只是帝王将相的功过是非,而是渗透到每一个普通人生活中的脉络。林达的叙事,就像一面哈哈镜,将美国历史的某些侧面放大,也将其某些侧面收缩,最终呈现出一个让我既熟悉又陌生的美国。她对一些制度的形成和演变,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比如,她对美国宪法和法律体系的介绍,不是生硬地罗列条文,而是通过讲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让我明白这些制度是如何在现实的冲突与妥协中逐渐形成的。她对“自由”的探讨,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以为“自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林达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的描绘,让我看到了“自由”在实践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她让我明白,自由从来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不断地争取和守护。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引发思考的启发,它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与自己已有的认知进行碰撞,从而形成新的理解。
评分林达的写作风格,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你穿梭在美国历史的长廊里,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深入到每一个展厅,细细品味每一件展品的来龙去脉。《历史深处的忧虑》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亲切”和“深刻”。她不似那些枯燥的历史著作,充斥着晦涩的理论和繁杂的年份,而是用一种生动、幽默,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将历史的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我尤其喜欢她对细节的捕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片段,却往往是理解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变迁的关键。比如,她会详细描述当时人们的穿着打扮、饮食习惯、娱乐方式,甚至是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这些“小事”,在她笔下,就成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我仿佛能亲身经历那个时代,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温度。她对于一些历史人物的解读,也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没有神化,也没有妖魔化,而是将其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展现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所处的时代局限。阅读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大事记”,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体共同书写的故事。
评分这本《历史深处的忧虑》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林达的笔触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将那些看似遥远的美国历史事件,用一种极其“近距离”的方式呈现在我面前。我一直以为历史是博物馆里尘封的卷轴,是教科书上冰冷的大字,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历史原来是如此鲜活,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她没有那种宏大叙事的磅礴气势,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友,娓娓道来,从一些细微之处入手,比如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的生活习惯、甚至是一些被遗忘的小人物的故事。这些碎片化的细节,却像一滴滴水珠,最终汇聚成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我尤其喜欢她对美国建国初期的描绘,那些充满理想与挣扎的时刻,那些关于自由、民主、平等的辩论,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仿佛能听到当时人们激昂的声音,看到他们坚定的眼神。她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习以为常的很多概念,并非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和实践。读这本书,与其说是在阅读历史,不如说是在与历史对话,与那些曾经塑造了今天的美国的人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林达的叙事方式有一种魔力,能将我从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抽离出来,沉浸在那个变革的时代,去感受、去思考。
评分《历史深处的忧虑》这本书,像一本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的钥匙,让我对美国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林达的写作,有着一种独特的“散文式”的历史解读,不拘泥于传统的史学体例,而是以一种更具个人化、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去打量和审视美国历史。她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结论,而是通过多角度的呈现,让读者自己去形成判断。我尤其喜欢她对于一些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的分析,比如她对美国精神的探讨,就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通过具体的例子,去展现美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理解和实践这种精神的。她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处理,也极具匠心,总能在看似偶然的事件中,挖掘出其背后深刻的历史逻辑。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博学而有趣的朋友聊天,她会和你分享她的见闻,也会让你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一起去寻找答案。她让我看到了历史的连续性,也看到了历史的断裂性,更让我看到了历史的活力和韧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