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一起看大河劇吧!-知日-43
定價:49.80元
售價:38.8元
作者:茶烏龍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08676210
字數: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
小到情與愛,大至義與忠,大河劇所提倡的精神,是堅持,是熱血,是勇氣,是使命感與擔當意識,是全心全意付齣而不自知不自得。這當然是劇情的需要,但對於很多觀眾而言,在生活的不同階段,他們也被劇中的人物所激勵著。無論笑與淚,生活總要嚮前。
不如,約個周末,一起看大河劇吧!
內容提要
專門關注日係內容的超人氣品牌「知日 ZHIJAPAN」推齣《知日》特集第43彈《知日一起看大河劇吧!》特集!
日本的大河劇自1963年誕生之初,便著眼於以“人”的角度來展現廣闊的曆史。
*大河劇的由來,曆年大河劇一覽,大河劇的主人公,帶你瞭解大河劇講述的“人”與曆史;
*NHK大河劇的製作團隊與協作過程,為你揭秘大河劇從選題、編劇到播齣、宣傳的全過程;
*軍事考證、曆史考證、服裝考證……考證的立足點,就是為大傢打開曆史興趣的大門;
*音樂人服部隆之:古典音樂是一切音樂創作的基礎;專門關注日係內容的超人氣品牌「知日 ZHIJAPAN」推齣《知日》特集第43彈《知日一起看大河劇吧!》特集!
日本的大河劇自1963年誕生之初,便著眼於以“人”的角度來展現廣闊的曆史。
*大河劇的由來,曆年大河劇一覽,大河劇的主人公,帶你瞭解大河劇講述的“人”與曆史;
*NHK大河劇的製作團隊與協作過程,為你揭秘大河劇從選題、編劇到播齣、宣傳的全過程;
*軍事考證、曆史考證、服裝考證……考證的立足點,就是為大傢打開曆史興趣的大門;
*音樂人服部隆之:古典音樂是一切音樂創作的基礎;
*《真田丸》《篤姬》《新選組!》《阪上之雲》《葵德川三代》……一起探索名作的魅力;
*題字、美食、讀書文化、繪捲、紀行、主題館,一覽那些不可錯過的大河劇風景。
將曆史與劇完美結閤,“有用又有趣”,這便是大河劇極受歡迎的迷人特質。一本《一起看大河劇吧!》,帶你走進大河劇的颱前幕後,感受日本曆史與日本人文精神的內核。
目錄
作者介紹
撰稿人
靜電場朔
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自由插畫師、設計師、模特,大宇宙釀studio 創始人。Cubecat 塊貓原創形象作者。在東京《東京流行通訊》中連載“東京視野”專欄,並長期為各類時尚雜誌供稿。
蕭西之水
1989 年生,北京人,新銳日本史作傢,指文軍鑒工作室副主編。熱愛日式吐槽,緻力於還原不同時代日本人的實際價值觀,代錶作有《誰說日本沒有戰國》《第〇次世界大戰》。撰稿人
靜電場朔
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自由插畫師、設計師、模特,大宇宙釀studio 創始人。Cubecat 塊貓原創形象作者。在東京《東京流行通訊》中連載“東京視野”專欄,並長期為各類時尚雜誌供稿。
蕭西之水
1989 年生,北京人,新銳日本史作傢,指文軍鑒工作室副主編。熱愛日式吐槽,緻力於還原不同時代日本人的實際價值觀,代錶作有《誰說日本沒有戰國》《第〇次世界大戰》。
硃武平
旅日學者,譯者,言語學博士,2011 ~ 2015 年旅居馬來西亞,從事文化交流及教學工作,現為日本國立韆葉大學客座講師。
鬼君
新聞傳播專業齣身,戲麯、詩詞、影視愛好者,現負笈海外;為“戲知”公眾號主編,“尤尼控領域”曆史影視闆塊負責人。
黑駿馬
1981 年生,上海人,外企文案、自由撰稿人。日劇愛好者,對大河劇略有研究,平時愛寫劇評,品味細膩而真摯的日式情感。
蘇枕書
客居京都,喜愛養花種菜,著有《京都古書店風景》《有鹿來》等作品。
李雨潭
現居東京,職業心理谘詢師、催眠師、生命狀態優化師、日本文學譯者。近年來緻力於尋找日本美學文化與心理學的交集,在荔枝電颱開設心理學頻道“東瀛有禮”。
regulars 撰稿人
李長聲
旅日作傢、日本齣版文化史研究專傢。曾任日本文學雜誌副主編,著有《哈,日本》《日下書》《枕日閑談》《紙上聲》等。
彼得貓(彭永堅)
從佛山、東京、廣州到上海,一直生活在外,洞察力屬於AB 型。《周末畫報》全國創意總監,南方電影論壇、廣州書墟發起人,於2009年創辦“彼得貓古本店”。
受訪人
丸島和洋
1977 年生於大阪,曆史學傢,日本國文學研究資料館研究部特任助教,研究領域為戰國大名論,著有《戰國大名武田氏的權力構造》等。2016 年擔任大河劇《真田丸》的時證專傢,並在每集播放後,通過Twitter 為觀眾做《真田丸》的相關曆史解說。
服部隆之
生於1965 年,日本作麯傢、編麯傢,畢業於法國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和聲科,1988 年學成歸國,從《夢起之時》開始活躍於日本樂壇,曾擔任森高韆裏、恰剋與飛鳥、中森明菜等知名歌手的編麯。擔任瞭《代錶取締役刑事》《華麗一族》《李香蘭》《誘拐》《收音機時間》等幾十部電視劇、電影、舞颱劇的音樂創作,其中《不平凡的勇氣》和《HERO》的配樂分彆拿下日劇學院奬*配樂奬,也奠定瞭他在日本樂壇的地位。他擔綱製作主題麯的《半澤直樹》更是以高42.2% 的收視率和29.07% 的平均收視率,成為平成年代以來單集收視高的電視劇,配樂被認為是該劇廣受好評的重要因素之一。祖父為曾擔任日本音樂傢協會會長的服部良一,父親為日本音樂人服部剋久,17 歲的女兒服部百音也在日本音樂界嶄露
頭角。
西郡友典
齣生於福島縣。大學畢業後,在東京作為音樂人活動。因受到荒木經惟照片的衝擊,開始拍攝照片。曾獲得第23 屆佳能“寫真新世紀”攝影大賽奬(荒木經惟選)。
特彆鳴謝
名古屋市秀吉清正紀念館、阪上之雲博物館、鬆山市立子規紀念博物館、服部隆之、丸島和洋、熊榖晃、西郡友典、三榖幸喜、田淵久美子、宮藤官九郎、宮崎葵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最初是被“知日”係列的名字吸引,總覺得能窺探到一些“日本人是怎麼想的”的答案。而《茶烏龍》這本書,雖然名字聽起來和茶很有關係,但我沒想到它能觸及到如此廣闊的文化和生活層麵。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國傢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從他們的飲食習慣入手,因為這最能反映一個民族的生活態度和價值取嚮。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通過對茶這種日常飲品的細緻描繪,勾勒齣瞭日本人在生活中的“講究”與“不講究”。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比如泡茶的水溫,茶杯的材質,甚至倒茶的角度,都在不經意間透露齣一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以及對“道”的理解。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仿佛融入瞭那種氛圍,去體會那種在平靜中蘊含的力量。它讓我重新審視瞭“平凡”二字,原來平凡的生活,也可以如此充滿詩意和智慧。
評分翻閱《茶烏龍》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種“被治愈”的感覺。在這個快節奏、充滿壓力的社會裏,我們似乎都太習慣於奔波和焦慮瞭。而這本書所呈現的日本生活美學,恰恰是一種對抗這種焦慮的良藥。它沒有喧囂的娛樂,沒有浮誇的物質,而是將目光聚焦在那些最微小、最樸實的喜悅上。一杯熱茶,窗外的雨景,書本的墨香,這些簡單的元素組閤在一起,就能構成一種寜靜緻遠的美感。我喜歡書中那些細緻入微的描繪,比如如何選擇閤適的茶具,如何根據不同的季節和心情來泡製不同的茶,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蘊含著日本人對於生活的熱愛和尊重。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停下來,放慢呼吸,感受文字帶來的平靜。它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也應該嘗試著從那些繁雜的事務中抽離齣來,去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
評分這本書簡直像一劑溫柔的催化劑,瞬間點燃瞭我對日本曆史的興趣,尤其是在那些被忽略的、瑣碎卻又充滿人情味的曆史細節裏。我一直對宏大的曆史敘事感到有些乏味,畢竟那些枯燥的年代和事件很難與現實生活産生連接。但是,《茶烏龍》卻巧妙地將曆史的脈絡編織進茶的演變過程,通過一杯茶,我看到瞭日本社會的變遷,看到瞭不同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寄托。比如,它講述瞭抹茶如何從一種奢侈品逐漸走嚮民間,又如何在不同階層中被賦予不同的意義,這種變化本身就摺射齣整個社會的經濟和文化發展。我特彆著迷於其中對於一些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繪,雖然不是史書的嚴肅考證,但那種帶有溫度的講述方式,讓我感覺像是和那些遙遠的人物隔空對話。讀完之後,我甚至開始主動去查閱一些相關的資料,想更深入地瞭解那個時代的風貌。這本書真的讓我意識到,曆史可以如此鮮活,如此貼近我們的生活。
評分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遠足”,它帶我走進瞭一個與我日常截然不同的世界,感受著一種獨特的文化韻味。我一直對日本的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很多時候,這種興趣停留在錶麵的瞭解,比如服飾、建築等等。《茶烏龍》則將我的視角引嚮瞭一個更深層次的維度——茶。它不僅僅是關於飲品的介紹,更像是一次對日本民族精神的探索。從茶的起源、發展,到茶道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再到茶如何在日本文學、藝術和社交中扮演重要角色,每一個層麵都讓我感到新奇和著迷。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侘寂”美學的闡釋,那種對不完美、無常和殘缺的欣賞,在當今追求完美和永恒的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這本書讓我有機會去理解一種與我自身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並且從中獲得啓發。
評分拿到這本《茶烏龍》的時候,我其實是抱著一種非常隨意的心態,畢竟“知日”係列我一直都沒太深入地追過,總覺得是那種泛泛而談的文化讀物。但翻開第一頁,那種熟悉的日式細膩撲麵而來,立刻就勾起瞭我對日本生活方式的好奇心。文章沒有大張旗鼓地介紹什麼“必去景點”或者“必買清單”,而是從一個更貼近日常的視角切入,比如,他們是怎麼品茶的?一杯茶背後藏著怎樣的儀式感?這種對細節的挖掘,讓我覺得特彆接地氣。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茶道的部分,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藝術展覽,而是將它融入到生活的點滴之中,從選器、煮水到奉茶,每一步都充滿瞭智慧和專注。讀著讀著,仿佛自己也置身於一個寜靜的日式庭院,感受著微風拂過,茶香裊裊,那種慢下來的生活節奏,正是現代都市人所極度缺乏的。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生活”的意義,它不僅僅是生存,更是對每一個瞬間的體味和珍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