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傳統禮儀民俗萬年曆
定價:42元
作者:王作楫,王臻
齣版社:氣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02960025
字數:260000
頁碼:31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傳統禮儀民俗萬年曆》主要介紹瞭中國傳統禮儀民俗,包括誕生禮俗、成年禮俗、壽誕禮俗、婚嫁禮俗、傢庭禮俗和喪葬禮俗,附2015-2050年日曆。本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行文嚴謹,對於人們瞭解並傳承中華傳統禮儀民俗文化之精華具有參考價值。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三、抓周禮抓周,又稱“試周”“周啐”“試啐”。啐(zui,音),是古代對嬰兒滿百日或周歲的稱呼。有關抓周禮俗的記載,早見於北齊顔之推《顔氏傢訓·風操》:“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製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智愚,名之為試兒。”在《紅樓夢》第二迴裏,賈寶玉尚未齣場,先通過古董商冷子興的介紹,來瞭個奇特的亮相:“那周歲時,政老爺試他將來的誌嚮,便將世上所有的東西,擺瞭無數與他抓,誰知他一概不取,伸手隻把些脂粉釵環抓來玩弄。那政老爺便不喜歡,說將來不過之徒,因此不甚愛惜。”這就是《紅樓夢》中賈政給兒子寶玉搞的抓周儀式,想以此來預測其性情、誌趣或前途。此俗至今猶存。
序言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瞭解到《傳統禮儀民俗萬年曆》的,當時就被它的書名吸引瞭。作為一名對曆史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書能夠係統地瞭解中國傳統的禮儀和民俗,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很多傳統的元素似乎正在逐漸淡化,而這本書卻給瞭我一種“重拾”的感覺。它的內容非常詳實,從古老的節日慶典,到日常的待人接物,再到婚喪嫁娶的規矩,幾乎涵蓋瞭傳統生活中的方方麵麵。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禮”的闡釋,它不僅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內在的德行和修養的體現。例如,關於“敬老”的禮儀,書中不僅介紹瞭具體的問候方式,還深入分析瞭背後尊老愛幼的儒傢思想;關於“待客”的禮儀,則詳細講解瞭從迎接到送彆的每一個環節,以及主人和客人各自的責任和分寸。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用最真誠的態度,引導我們去理解和傳承那些寶貴的文化遺産。它讓我意識到,很多看似繁瑣的禮儀,其實都蘊含著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和諧相處的智慧。
評分這本《傳統禮儀民俗萬年曆》真是讓我眼前一亮!一直以來,我對老祖宗留下的那些規矩和習俗都充滿瞭好奇,但總覺得零散,不成體係。收到這本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發現它簡直就像一個寶藏。首先,它不像我之前看過的很多民俗書籍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將傳統禮儀和民俗知識巧妙地融入到瞭萬年曆的框架中。每一頁都標注著日期,但更重要的是,它會在你翻到對應日期時,給你講解當天相關的傳統節日、節氣,以及與這些日子息息相關的禮儀習俗。比如,在春節的某一天,它會詳細解釋拜年、壓歲錢的由來和講究;在清明節,則會介紹祭掃的規矩和掃墓的禁忌;在端午節,關於吃粽子、賽龍舟的民俗演變也會被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它對一些小眾節日和地方習俗的介紹,這些內容常常是我們現代生活中容易忽略的,但它們卻承載著豐富的曆史文化信息。而且,書中的插圖也非常精美,生動地還原瞭許多古代的生活場景和禮儀動作,讓我仿佛穿越時空,親身感受到瞭那些古老而又充滿智慧的傳統。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查詢日期的工具,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民俗百科全書,讓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又深刻瞭幾分。
評分這本書《傳統禮儀民俗萬年曆》給我帶來的最大驚喜,是它成功地將古老而嚴肅的“禮儀”和充滿生活氣息的“民俗”有機地結閤起來,而且以如此便捷實用的萬年曆形式呈現。我一直覺得,瞭解傳統禮儀是認識一個民族文化根基的關鍵,但市麵上很多這方麵的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碎片化。這本書則恰恰填補瞭這一空白。它以日期為主綫,將那些散落在不同典籍、不同地域的禮儀習俗,按照時間順序,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麵前。比如,在介紹某個傳統節日時,它不僅會講這個節日的由來、吃什麼、做什麼,還會詳細說明在這個節日裏,人們之間應該如何進行禮儀性的互動,包括稱謂、拜訪的講究、送禮的禁忌等等。這種“儀式感”的呈現,讓我覺得非常有用,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知道有個節日,卻不知道在那個特殊的日子裏,怎樣纔能更恰當地錶達自己的情感和敬意。書中還穿插瞭許多關於“孝道”、“誠信”、“仁愛”等核心傳統價值觀在民俗活動中的體現,讓我覺得這些並非空洞的口號,而是真實地融入到人們的生活實踐中。這本書讓我覺得,傳統禮儀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觸手可及,並且是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有溫度的智慧。
評分不得不說,《傳統禮儀民俗萬年曆》這本書的設計實在是太貼心瞭!我一直覺得,禮儀和民俗看似是陳舊的,但實際上它們是滲透在我們生活方方麵麵的。這本書的萬年曆形式,恰恰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它不會讓你覺得是在“學習”知識,而是更像在“體驗”生活。比如,當你準備規劃下個月的活動時,翻開日曆,突然看到某個特殊的日子,它會告訴你這個日子在傳統中的意義,以及在這一天人們通常會遵循哪些禮儀。我試著按照書上的建議,在某些特定的節日裏,嘗試做一些以前隻聽說過但從未真正實踐過的習俗,比如“立蛋”或者在某個節氣“吃當季的食物”。這種體驗讓我覺得與自然、與傳統建立瞭一種更深的連接。書裏對不同地區的習俗差異也有所提及,這讓我意識到,我們看似統一的“中國傳統”,其實是如此多元和豐富。而且,它的講解語言非常通俗易懂,即使是沒有相關基礎的人,也能輕鬆理解。我常常會在吃飯的時候,隨手翻到一頁,和傢人一起討論書裏講到的某個習俗,感覺像是把古人的智慧帶進瞭我們的現代生活,讓我們的日子過得更有儀式感,也更有味道。
評分拿到《傳統禮儀民俗萬年曆》這本書,我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它的“厚重感”,這種厚重感不僅體現在書的裝幀設計上,更體現在其內容的豐富和深邃。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日曆,它更像是一部活的“中華文化辭典”。我喜歡它將抽象的民俗概念,具象化到具體的日期和節令中。比如,在農曆的二十四節氣到來之時,它會詳細解釋每個節氣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在此時節的農事活動、飲食習俗和養生之道。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時間”和“自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瞭“天人閤一”的哲學思想是如何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的。它讓我明白,古人是如何通過觀察自然、順應自然來安排自己的生活的,這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態度,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尤為珍貴。而且,書中對許多民俗活動的起源和演變也有著細緻的考證,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這些習俗背後的曆史脈絡和文化內涵,從中汲取智慧,也讓我對中華文明的悠久和博大有瞭更深的敬畏之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