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传统礼仪民俗万年历
定价:42元
作者:王作楫,王臻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02960025
字数:260000
页码:31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传统礼仪民俗万年历》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礼仪民俗,包括诞生礼俗、成年礼俗、寿诞礼俗、婚嫁礼俗、家庭礼俗和丧葬礼俗,附2015-2050年日历。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行文严谨,对于人们了解并传承中华传统礼仪民俗文化之精华具有参考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三、抓周礼抓周,又称“试周”“周啐”“试啐”。啐(zui,音),是古代对婴儿满百日或周岁的称呼。有关抓周礼俗的记载,早见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在《红楼梦》第二回里,贾宝玉尚未出场,先通过古董商冷子兴的介绍,来了个奇特的亮相:“那周岁时,政老爷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与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之徒,因此不甚爱惜。”这就是《红楼梦》中贾政给儿子宝玉搞的抓周仪式,想以此来预测其性情、志趣或前途。此俗至今犹存。
序言
拿到《传统礼仪民俗万年历》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它的“厚重感”,这种厚重感不仅体现在书的装帧设计上,更体现在其内容的丰富和深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日历,它更像是一部活的“中华文化辞典”。我喜欢它将抽象的民俗概念,具象化到具体的日期和节令中。比如,在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到来之时,它会详细解释每个节气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在此时节的农事活动、饮食习俗和养生之道。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时间”和“自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的。它让我明白,古人是如何通过观察自然、顺应自然来安排自己的生活的,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尤为珍贵。而且,书中对许多民俗活动的起源和演变也有着细致的考证,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从中汲取智慧,也让我对中华文明的悠久和博大有了更深的敬畏之情。
评分这本《传统礼仪民俗万年历》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一直以来,我对老祖宗留下的那些规矩和习俗都充满了好奇,但总觉得零散,不成体系。收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发现它简直就像一个宝藏。首先,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很多民俗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将传统礼仪和民俗知识巧妙地融入到了万年历的框架中。每一页都标注着日期,但更重要的是,它会在你翻到对应日期时,给你讲解当天相关的传统节日、节气,以及与这些日子息息相关的礼仪习俗。比如,在春节的某一天,它会详细解释拜年、压岁钱的由来和讲究;在清明节,则会介绍祭扫的规矩和扫墓的禁忌;在端午节,关于吃粽子、赛龙舟的民俗演变也会被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小众节日和地方习俗的介绍,这些内容常常是我们现代生活中容易忽略的,但它们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而且,书中的插图也非常精美,生动地还原了许多古代的生活场景和礼仪动作,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那些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传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查询日期的工具,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民俗百科全书,让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又深刻了几分。
评分这本书《传统礼仪民俗万年历》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是它成功地将古老而严肃的“礼仪”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民俗”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以如此便捷实用的万年历形式呈现。我一直觉得,了解传统礼仪是认识一个民族文化根基的关键,但市面上很多这方面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碎片化。这本书则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以日期为主线,将那些散落在不同典籍、不同地域的礼仪习俗,按照时间顺序,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在介绍某个传统节日时,它不仅会讲这个节日的由来、吃什么、做什么,还会详细说明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之间应该如何进行礼仪性的互动,包括称谓、拜访的讲究、送礼的禁忌等等。这种“仪式感”的呈现,让我觉得非常有用,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有个节日,却不知道在那个特殊的日子里,怎样才能更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敬意。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孝道”、“诚信”、“仁爱”等核心传统价值观在民俗活动中的体现,让我觉得这些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真实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实践中。这本书让我觉得,传统礼仪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触手可及,并且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有温度的智慧。
评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了解到《传统礼仪民俗万年历》的,当时就被它的书名吸引了。作为一名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书能够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的礼仪和民俗,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很多传统的元素似乎正在逐渐淡化,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种“重拾”的感觉。它的内容非常详实,从古老的节日庆典,到日常的待人接物,再到婚丧嫁娶的规矩,几乎涵盖了传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礼”的阐释,它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的德行和修养的体现。例如,关于“敬老”的礼仪,书中不仅介绍了具体的问候方式,还深入分析了背后尊老爱幼的儒家思想;关于“待客”的礼仪,则详细讲解了从迎接到送别的每一个环节,以及主人和客人各自的责任和分寸。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最真诚的态度,引导我们去理解和传承那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它让我意识到,很多看似繁琐的礼仪,其实都蕴含着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智慧。
评分不得不说,《传统礼仪民俗万年历》这本书的设计实在是太贴心了!我一直觉得,礼仪和民俗看似是陈旧的,但实际上它们是渗透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这本书的万年历形式,恰恰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它不会让你觉得是在“学习”知识,而是更像在“体验”生活。比如,当你准备规划下个月的活动时,翻开日历,突然看到某个特殊的日子,它会告诉你这个日子在传统中的意义,以及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遵循哪些礼仪。我试着按照书上的建议,在某些特定的节日里,尝试做一些以前只听说过但从未真正实践过的习俗,比如“立蛋”或者在某个节气“吃当季的食物”。这种体验让我觉得与自然、与传统建立了一种更深的连接。书里对不同地区的习俗差异也有所提及,这让我意识到,我们看似统一的“中国传统”,其实是如此多元和丰富。而且,它的讲解语言非常通俗易懂,即使是没有相关基础的人,也能轻松理解。我常常会在吃饭的时候,随手翻到一页,和家人一起讨论书里讲到的某个习俗,感觉像是把古人的智慧带进了我们的现代生活,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有仪式感,也更有味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