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光斑定位技术
定价:56.00元
售价:44.8元
作者:易亚星,李忠科,白东颖,何鸣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118114003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光斑定位技术》围绕基于光斑位置检测的激光检测技术展开,详细论述了光电测量的分支——光斑定位技术及其应用。全书共分为两篇:篇重点阐述光斑位置检测技术的原理及相关器件;第二篇详细论述了光斑定位技术在同轴度测量、倾角测量、表面三维形态监测、牙颌局部变形及咬合运动虚拟再现等方面的应用。
《光斑定位技术》内容涉及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等诸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以军事、医学和水电领域的实际需求为背景,以光斑位置测量技术为基础,是光电测量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
《光斑定位技术》可以作为计算机测量、激光检测等专业的高校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辅导教材,还可作为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篇 光斑定位技术
第1章 光电测量技术
1.1 引言
1.2 光电测量技术特点与分类
1.2.1 光电测量技术特点
1.2.2 光电测量技术分类
第2章 光斑位置检测技术
2.1 光斑位置测量技术
2.1.1 光斑位置测量概述
2.1.2 光斑位置测量技术
2.2 光斑位置测量技术应用
2.2.1 同轴度测量技术
2.2.2 建筑变形测量技术
2.2.3 光学三维面形测量技术
2.2.4 激光三维面形测量技术
2.2.5 运动测量技术
2.3 光斑位置测量中的数据处理
第3章 光斑位置检测器件
3.1 实现光斑位置检测的器件
3.1.1 CCD器件
3,1.2 CMOS图像传感器
3.1.3 PSD器件
3.2 半导体激光准直光源
3.2.1 激光二极管(LD)
3.2.2 准直透镜
3.2.3 整形棱镜
3.2.4 驱动电路
3.3 PSD器件
3.3.1 横向光电效应简介
3.3.2 PSD性能指标
3.3.3 影响PSD测量精度的因素
3.4 PSD光斑定位技术
3.4.1 PSD应用的原则
3.4.2 光斑定位算法
3.4.3 与光斑定位有关的二维表快速检索算法
3.4.4 PSD器件非线性误差的神经网络修正方法
3.4.5 一维光斑位置传感器非线性误差修正
3.5 环境光的影响与消除
3.5.1 环境光的影响模式
3.5.2 消除环境光影响的方法
3.5.3 试验结果
3.6 用一维PSD实现二维检测
3.6.1 扩大PSD量程的方法
3.6.2 用一维PSD实现二维检测
3.7 光线定位技术
3.8 CMOS图像传感器用作光斑位置传感器的研究
3.8.1 结构形式及物镜几何畸变的校正
3.8.2 基于OV9120的光斑位置传感器设计
3.9 大相对孔径半导体激光准直镜的设计
3.9.1 半导体激光束经圆孔的耦合效率
3.9.2 三片式大相对孔径激光准直物镜的设计
……
第二篇 光斑定位技术应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篇 光斑定位技术
第1章 光电测量技术
1.1 引言
1.2 光电测量技术特点与分类
1.2.1 光电测量技术特点
1.2.2 光电测量技术分类
第2章 光斑位置检测技术
2.1 光斑位置测量技术
2.1.1 光斑位置测量概述
2.1.2 光斑位置测量技术
2.2 光斑位置测量技术应用
2.2.1 同轴度测量技术
2.2.2 建筑变形测量技术
2.2.3 光学三维面形测量技术
2.2.4 激光三维面形测量技术
2.2.5 运动测量技术
2.3 光斑位置测量中的数据处理
第3章 光斑位置检测器件
3.1 实现光斑位置检测的器件
3.1.1 CCD器件
3,1.2 CMOS图像传感器
3.1.3 PSD器件
3.2 半导体激光准直光源
3.2.1 激光二极管(LD)
3.2.2 准直透镜
3.2.3 整形棱镜
3.2.4 驱动电路
3.3 PSD器件
3.3.1 横向光电效应简介
3.3.2 PSD性能指标
3.3.3 影响PSD测量精度的因素
3.4 PSD光斑定位技术
3.4.1 PSD应用的原则
3.4.2 光斑定位算法
3.4.3 与光斑定位有关的二维表快速检索算法
3.4.4 PSD器件非线性误差的神经网络修正方法
3.4.5 一维光斑位置传感器非线性误差修正
3.5 环境光的影响与消除
3.5.1 环境光的影响模式
3.5.2 消除环境光影响的方法
3.5.3 试验结果
3.6 用一维PSD实现二维检测
3.6.1 扩大PSD量程的方法
3.6.2 用一维PSD实现二维检测
3.7 光线定位技术
3.8 CMOS图像传感器用作光斑位置传感器的研究
3.8.1 结构形式及物镜几何畸变的校正
3.8.2 基于OV9120的光斑位置传感器设计
3.9 大相对孔径半导体激光准直镜的设计
3.9.1 半导体激光束经圆孔的耦合效率
3.9.2 三片式大相对孔径激光准直物镜的设计
……
第二篇 光斑定位技术应用
翻开这本书,我被一种扑面而来的严谨感所包裹。虽然我不是这本书的直接目标读者,但其目录和章节标题所展现出的深度让我略感敬畏。从“光斑形成机理”到“定位算法优化”,再到“实际应用场景分析”,每一个词汇都透露着专业性。我尤其对“定位算法优化”的部分感到好奇,我想象着其中一定包含了大量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用于处理各种环境下的光斑信号。这本书是否会介绍一些鲜为人知的定位技术?比如,在恶劣天气、复杂地形或者强电磁干扰下,光斑定位技术是如何保持其稳定性和精确性的?我想,对于实际操作者而言,这些细节至关重要。这本书会提供具体的代码示例或者实验数据来佐证其理论吗?抑或更多地侧重于原理性的阐述?即便我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技术细节,但我相信,通过这本书,我能大致勾勒出光斑定位技术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图景,例如,它是否能帮助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精准着陆?或者在工业生产线上实现高精度的产品检测?这本书的厚度也暗示了其内容的丰富性,我相信,对于真正需要这项技术的读者来说,它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评分刚拿到这本《BF:光斑定位技术》,就被它厚重的封面和严谨的标题吸引住了。虽然我不是业内专家,对“光斑定位技术”的理解也仅限于一些科幻电影中的描绘,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扎实。封面设计简洁而不失科技感,国防工业出版社的印章也增添了一份权威。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找到一些关于光如何被“看见”并“定位”的原理,或许还能了解到这项技术在现代军事、工业或者科研领域是如何应用的。我猜测,对于那些需要精确测量、跟踪或识别目标的场景,光斑定位技术一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否涉及激光、光学传感器,还是更复杂的成像系统?这本书又会从哪个角度切入,是理论基础、算法模型,还是实际应用案例?我对作者易亚星、李忠科、白东颖、何鸣的背景不太了解,但从书名和出版社来看,他们必定在该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对这个领域的认知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即便我只是一个好奇的读者,也希望能从中汲取一些科普性的知识,理解这项“光斑”背后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出版社让我预感到它的内容必然是严肃且具有一定门槛的。我虽然不是一名光学或者电子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光斑定位技术”这个词汇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好奇这本书会从哪个角度切入,是偏向理论研究,还是侧重于工程实践?我猜测,它可能会深入探讨光斑的形成机理,比如不同光源、不同介质对光斑特性的影响。同时,在“定位”方面,我期待它能讲解各种定位算法的原理和优劣,比如,如何利用光斑的几何特征、强度分布或者时间信息来确定目标的位置。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比如在安防监控、精准农业、还是航空航天领域?我猜想,对于需要高精度、实时性强的定位场景,这项技术一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否会介绍一些先进的传感器或者成像技术?亦或者是一些数据处理和融合的算法?这本书就像一本通往某个科技领域的“秘籍”,即便我无法完全领悟其中的奥义,但我相信,通过它的指引,我能对“光斑定位技术”这个概念有一个更深刻、更系统的理解,发现它背后隐藏着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可能。
评分我是一个对视觉技术和空间感知原理充满兴趣的普通读者。当我看到《BF:光斑定位技术》这本书的标题时,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各种与“光”和“位置”相关的画面。这本书是否会从基础的光学原理讲起,解释光斑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为什么它能够被用来确定某个物体的具体位置?我猜想,这可能涉及到光的衍射、反射、折射等现象,并且需要非常精密的仪器来捕捉这些微小的光信号。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经典的或者最新的光斑定位算法?例如,是不是有基于三角测量、多点定位,甚至是更先进的机器学习方法?我特别想知道,在不同光照条件、不同背景干扰下,这些定位技术的效果如何,以及作者们是如何解决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各种挑战的。这本书的篇幅看上去很可观,这让我期待它能够包含丰富的案例分析,比如,在自动驾驶汽车中,光斑定位技术是如何辅助车辆感知周围环境的?或者在天文学领域,它是否被用于追踪遥远的天体?这本书就像一个充满未知宝藏的探险地图,我虽然无法完全解读所有的标记,但它已经足够激发我对这个领域的无限遐想。
评分作为一名对前沿科技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深知“定位”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而“光斑定位技术”这个名词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总能在各种科技新闻中听到关于定位技术的突破,陌生的是,我对“光斑”这个具体媒介在定位中的作用缺乏深入的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向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介绍光斑定位技术的核心原理。它是否会从基础的光学知识入手,逐步讲解光斑的形成、传播以及探测过程?我特别好奇,作者们会分享哪些关于提高定位精度和鲁棒性的方法?例如,是否会涉及到滤波技术、特征提取,或者多传感器融合?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直观的图示或者模拟动画来帮助理解这些复杂的技术概念?我设想,光斑定位技术或许在机器人导航、增强现实(AR)、甚至是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理解这些尖端技术背后逻辑的希望,即便我无法完全掌握所有技术细节,但至少能对这项技术有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理解它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