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象的生活艺术
定价:68.00元
作者: 米歇尔·丹尼斯-霍特,克丽丝汀·丹尼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40766115
字数:
页码:24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风靡欧洲各国,译成英、法、德、意等多国语言,受到全球千万读者喜爱。
大象专家参考上千种相关资料,倾尽30年心血研究大象之作。
全面、鲜活的大象百科全书,大象爱好者众口推荐的超读本。
数百张极富生活气息的精美照片,锁定大象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读过沈石溪《后一头战象》《给大象拔刺》《象母怨》等虚拟作品的读者,不要错过这部关于真实的大象的精彩作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亲善大使李冰冰亲临肯尼亚与这群大象亲密接触,曾为它们的遭遇落泪,并发起全世界'对象牙消费说不'的公益活动。
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一致强烈推荐!保护大象,请先了解它们!
超级典藏版,用料,装帧精美,品位高端,既适合收藏,也是适宜赠送他人的高档礼品书。
内容提要
《大象的生活艺术》是大象研究专家丹尼斯-霍特夫妇倾尽30年心血研究大象的结晶。翻开本书,如同展开一幅充满生活和艺术气息的大象画卷,你能找到你想要了解的大象的每一个时期的每一个细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象群,去感受这群可爱动物的无穷魅力吧!
目录
前言
n象牙之痛
n适者生存
n母系氏族社会
n n年轻一代
n进食
n饮水
作者介绍
米歇尔·丹尼斯-霍特(Michel Denis-Huot,1953-)与克丽丝汀·丹尼斯-霍特(Christine Denis-Huot,1954-)夫妇,大象研究专家和保护者。为了写作本书,近30年以来,他们每年都会在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园待6个月以上,与大象朝夕相处,研究和记录其日常生活;他们研究的大象相关资料塞满了家里的所有房间。他们还著有多部有关非洲动物志的专著,如《大象》、《壮丽的肯尼亚》和《野生动物王国》等,并曾获'世界新闻摄影奖'。
文摘
象牙之痛
1750 年,启蒙运动时期有影响力的法国博物学家布封写道:'目前,相较于亚洲,非洲的大象数量更多,也更为可见;它们也多些野性,少些不信任感与孤独感;看起来在那个世界里,它们似乎很熟悉它们必须面对的人类,知道他们无能,缺乏威慑。它们每天都不经意地路过人类的房屋;它们看待人类就像看待其他动物一样自然、提不起任何兴趣。它们并不认为这些人类有多么强大、多么吓人,而认为他们只是一个知道如何设置陷阱的物种,是一个不敢直面它们,也没有学会把它们沦为奴隶的物种而已。'总之,非洲象还不知道其亚洲同胞的悲惨命运。它们的亚洲同胞被人类强制劳动,被当作战争机器战死沙场。令人欣喜的是,沦为殖民地前的黑非洲俨然一个盛世中的大象王国,有不计其数的小型部落都归统于这个王国。大象队伍常常穿越森林,横跨热带稀树草原,辗转于海洋之间,对人类的边界熟视无睹。据布封的观察研究,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危险可以对统治非洲的大象构成威胁。尽管猎人如此狡,但他们的武器简陋至极,终只能收获极少的战利品。狩猎者捕捉大象用的是古老也常用的方法,即设置陷阱。他们在大象饮水常路过的途中挖一个深坑,然后用树木枝叶小心翼翼地把深坑隐蔽起来,便开始守株待兔;迟早会有一只倒霉的大象掉入陷阱,到那个时候猎手们将用箭和矛将其杀死。狩猎者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悄悄靠近正在进食的象群,看准猎物(一般是肥的那只),然后用毒箭射击。虽然伤口不大,但却会刺激大象,使它跑离象群。几个小时后,毒性发作,猎手只需循着大象的踪迹即可找到战利品。猎捕大象初是为果腹,因为大象堆成山似的肉可以喂饱整个村子的人。大象的皮和犀牛皮一样,常被用来制成盾,而大象尾毛一般用于制作女性手镯。在某些部落里,去断野象的尾巴成为检验勇士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挑战一般会以检验者的死亡告终,大象往往用长鼻子将其一阵重击后抛出十多码远,或用粗壮的象腿将其践踏至死。作为战利品的长牙则被用来装饰部落的棚屋和酋长的墓地。
1855 年,大卫·利文斯敦沿赞比西河而下时,在一座岛上,他看见一位地位显赫的酋长的坟头团团围绕着70 根巨大的象牙。象牙在地上,朝下。坟墓上覆盖着约30 颗大象牙齿,那是酋长的家人所放。早些年,利文斯敦曾在同一地区见过带有象牙的完整的大象骨架。毋庸置疑,象牙贸易还没有渗入这些区域。但仅过了10 年,的象牙搜寻者鲍德温先生循着利文斯敦的足迹来到这个区域,却看不到一只大象的踪影,留存于这片土地的野生动物物种就是鸟类。非洲动物大屠杀这时俨然已经开始,而大象成为值得追逐的战利品。象牙是导致大象衰落的'罪魁祸首'。大象的长牙-大自然赋予大象防御用的武器,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竞相追逐的对象-导致其主人在某些区域的灭绝。
早发生在近东,数千年这里曾是大象的栖息地之一。此外,伦德·伍利爵士发现的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500 年的阿拉勒遗址中,有许多文字资料证明,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存在过大象。例如我们知道的,的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501 年-前1447 年在位)在征服叙利亚后曾外出狩猎大象。当时埃及人惊奇地发现有一支象群正在饮水,数量约有120 只。图特摩斯三世立即以其在战役中表现的英勇无畏对大象进行攻击,不料却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要不是侍臣及时断那牢牢抓住法老的'手臂',即大象的长鼻子,法老恐怕早已经没命了。亚述人也有文字记载提到皇家狩猎。提格拉·帕拉萨一世(公元前1115 年-前1060 年在位)曾猎杀过10 只公象。而据推测,大约在公元前840 年,亚述巴尼拔二世也曾猎杀了30 只大象。200 年后,美索不达米亚的亚洲象灭绝了,这与其说是各路猎人捕杀的结果,不如说是职业象牙搜寻者的狩猎活动导致的。当时的象牙贸易正处于繁荣时期,腓尼基商人正在大肆出口象牙。
野生状态的大象消失了;在500 年之后的近东,大象以驯养动物和军用动物的形象重新出现。在推翻波斯帝国的高加米拉战役中,亚历山大大帝和他的马其顿军次在敌军的阵容中看到了战象。几年之后,当这位征服者挺进旁遮普时,也遭遇印度王公波罗斯率领200 只战象正面迎击。英勇的战象面对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也不得不败下阵来。大象的表现并不出色,但亚历山大对大象却赞赏有加,此后也为自己的军队配备了一些大象。公元前323 年,亚历山大去世,他的将军们发生内讧,欲瓜分大帝国而置大象于自相残杀的境地。当时马其顿王国的统治者佩尔狄卡斯,用战象骑兵部队入侵埃及,欲击败其敌人托勒密,却因自己人叛变而惨遭,从而为埃及提供了支战象队伍。托勒密也认为大象是绝好的武器,之后他的继任者托勒密二世亦英雄所见略同。托勒密二世并不满足于所拥有的大象数量,于是排除万难,从印度进口了一批大象,开始尝试驯养野生非洲象-这在当时是闻所未闻的。他派远征队伍沿着尼罗河到努比亚尽可能地搜寻大象,把它们运到红海各港口,然后装进特制的船只。他的第二步计划则是从印度招募一批驯象师。他们的工作是驯服大象,并训练将来驾驭这些大象的希腊人和埃及人。终托勒密二世配备了一支拥有400只战象的军队。
……
序言
读到《大象的生活艺术》这本书,我感觉就像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深度SPA。作者并没有生硬地灌输道理,而是通过描绘大象的日常行为、社会结构和情感表达,将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娓娓道来。尤其是关于“群体”的部分,大象那种强大的家族纽带,相互扶持,共同抵御危险,以及悲伤时彼此的慰藉,让我深受触动。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似乎变得越来越脆弱,疏离感似乎成了常态。而大象的故事,提醒着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往往就来源于最亲近的家人和朋友。书中对大象群体中长幼尊卑、经验传承的描述,也让我看到了另一种秩序和智慧,一种不依赖于强制和规训,而是源于自然本能和社会情感的和谐共处。
评分这本【XH】 大象的生活艺术 简直是我近期阅读中最令人惊喜的一本书!我本来对这类题材的书籍没有太多期待,总觉得它们可能流于表面,充斥着一些空泛的鸡汤。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非常沉静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深入剖析了“大象”这种生物所蕴含的独特生活哲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慢”的解读,它不是懒惰,也不是效率低下,而是一种对当下全然投入、细致观察的状态。我联想到自己生活中总是匆匆忙忙,似乎总是在追赶下一个目标,却忽略了沿途的风景。书里关于大象如何在一个缓慢的节奏中完成复杂而精妙的生存策略,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节奏,是不是可以适当地放缓脚步,去感受生活本身的质感。
评分不得不承认,《大象的生活艺术》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对“生命”本身的理解。它没有刻意去宣扬某种人生观,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对生命最根本的尊重和敬畏。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存在”的描绘,大象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尊严,即便是最朴素的行为,也蕴含着一种深刻的生命意义。它让我想起,很多时候我们过于追求外在的成就和表面的光鲜,却忘记了生命本身最原始、最纯粹的美好。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活着的意义”,它不是关于“做什么”,而是关于“如何存在”,以及如何在存在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
评分我得说,《大象的生活艺术》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超我之前的任何一次阅读体验。我原本以为它可能只会讲一些动物习性,但没想到它触及到了如此多的人生议题。书中关于“记忆”的篇章,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大象惊人的记忆力,不仅仅是简单地记住水源地,更是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失去的亲人以及重要的经验教训。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的记忆又是什么?是零散的片段,还是构成我们自我认同的基石?作者通过大象的故事,暗示了过去对于现在和未来的重要影响,也让我们反思,我们是否足够重视我们自身的“记忆”,以及如何去传承和珍视那些构成我们生命意义的宝贵经历。
评分《大象的生活艺术》这本书,真的像是一场心灵的漫游。我被作者细腻的观察力所折服,他能够捕捉到大象身上那些微小而又极富哲理的瞬间。比如,大象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的那种沉着和韧性,并不是盲目的坚持,而是对局势的准确判断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这让我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时,往往容易陷入焦虑和恐慌,而大象的例子,则是一种无声的教导,告诉我们要学会冷静地分析问题,然后以一种坚韧不拔但又不失灵活的方式去解决。书中的一些描写,甚至带着一种诗意的色彩,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仿佛也能感受到非洲大草原的广袤和宁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