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樹的秘密生命
定價:32.80元
作者: 彼得·渥雷本,鍾寶珍
齣版社:譯林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44768962
字數:
頁碼:24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動物的精神生活》作者彼得渥雷本的力作
彼得渥雷本將樹木的語言譯成文字,樹木在其筆下綻放光彩。
內容提要
終日在綠色世界的護林人彼得渥雷本,用優美恬靜的筆觸與自身的實際經驗,寫齣三十六篇森林裏不可思議的精彩故事,細細詮釋樹木生命的華麗與蒼涼,字裏行間洋溢著發自樹木靈魂深處的寜靜與睿智。
目錄
作者介紹
彼得渥雷本,1964 年齣生於德國,童年即立誌成為自然資源的守護者。大學 時他選擇攻讀林業經濟學,大學畢業後二十餘年,一直在林業管理局做公務員。為實現用生態平衡體係管理林區的理想,他辭去公職,在德國埃菲爾地區領導並管理著一片環保林區,緻力於恢復這片森林的原始形態,並就森林和環保等主題發錶演說,開設課程,著書立說。已齣版《動物的精神生活》《森林——一場發現之旅》等十餘部作品。
鍾寶珍,颱灣師範大學地理係及地理研究所畢業,曾任中學地理教師及地理教材作者,關注環境議題,喜愛閱讀、旅行和大自然。現定居德國,從事中文教學與翻譯。
文摘
n
樹木的語言
n 根據《杜登德語辭典》(Duden),“語言”是一種人類自我錶達的能力。如此看來,隻有我們人類可以說話,但是如果我們可以知道樹木是否也會自我錶達,這不是很有趣嗎?
但是樹木會如何“說話”呢?我們當然不可能聽得見,因為它們肯定是靜悄悄的,那些強風颳過時枝丫搖擺的嘎嘎聲,以及輕風拂麵時葉片婆娑的簌簌聲,都是被動發齣的,而非由樹木本身引起。不過它們確實以另一種方式引人注目:通過氣味。以氣味作為錶達的工具?這對我們人類其實並不陌生,要不然為什麼止汗劑和香水會如此受歡迎?況且即使不用這些東西,我們自身的體味也同樣在對著他人的意識和潛意識說話。有些人的體味簡直讓人無法忍受,反之有些人的體味卻具有緻命的吸引力,從科學的觀點來看,汗水中的費洛濛(Pheromone)甚至是我們選擇共同孕育下一代的伴侶的決定性因素。
因此,我們其實擁有一種神秘的氣味語言,至少樹木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四十年前,在非洲大陸的莽原上,就有人提齣一項研究課題。在那裏,非洲金閤歡樹是長頸鹿的珍饈,為瞭擺脫這種草食性的龐然大物,金閤歡樹短短幾分鍾內就可以在葉子裏散布毒素。然而,熟知這種把戲的長頸鹿便會轉移到其他樹木那裏。是旁邊的樹嗎?不,它們會避開鄰近的樹木,然後在大約一百米開外的金閤歡樹那裏重新開始大快朵頤。
長頸鹿這麼做的理由令人目瞪口呆:因為被啃食的金閤歡樹會施放一種警示氣體(在這個例子裏是乙烯),嚮鄰近的同伴傳遞不速之客來襲的信息。所有得到警訊的樹木會立即分泌毒素來迴應。長頸鹿因為知道金閤歡樹的這個把戲,所以會走遠一些,以尋找那些尚未知情的樹木。又或者它們會逆風而行,因為氣味信息是順著風嚮其他樹木傳送的,如果逆著風走,在鄰近處就能找到對它們的齣現毫無警覺的金閤歡樹。
類似的戲碼在德國本地的森林裏其實也不斷上演著,不管是山毛櫸、雲杉或橡樹,一旦有東西在其四周到處亂咬,樹木就會立刻感覺到痛。當一隻毛毛蟲津津有味地咬下去,樹木被咬處周圍的組織就會立刻産生變化;此外,如果被咬處受傷瞭,它還會傳送一種電子信號,這幾乎跟人類沒什麼兩樣。不過這種脈衝信號當然不像在我們身體那樣能以毫秒的速度傳送,其速度是每分鍾一厘米,接著它會再花上一小時的時間,纔能把防衛物質送進所有的葉子裏,以破壞食客們的胃口。
樹木的反應本來就慢,為瞭應對危險,這已經是快的速度瞭,不過這樣緩慢的速度卻完全不會妨礙一棵樹不同部位間的協同運作。當根部有瞭睏難,信息不隻會嚮上傳送到整棵樹,甚至會進一步通過葉子的氣味嚮外傳送。而且這不是隨便哪種氣味都行,而是特彆根據某一目的專門配置的氣味。這個屬性及能力在接下來的幾天對其抵禦、攻擊會非常有利,因為它們可以藉此辨識某些昆蟲類彆,知道要對付的是哪種惡棍。
每種昆蟲都有特定的唾液,而這會被樹木分類歸檔,這工作做得如此完善,以至於連昆蟲的天敵們也會被樹木具針對性的引誘氣味召喚而來,然後一麵愉快地混跡昆蟲堆裏大啖一場,同時也幫瞭樹木一個大忙。又譬如榆樹和鬆樹就會求助於小黃蜂,因為小黃蜂會把卵産在嗜吃其葉的毛毛蟲身體裏,當這些幼蟲孵化後,就會把毛毛蟲的身體從裏開始一塊塊地吞噬掉。這當然不是什麼多好看的死法,但樹木卻可因此免於惱人的寄生物的危害,並能健康無恙地繼續生長。
能夠辨識唾液,連帶的也是樹木具有其他能力的例證:它們必定也擁有味覺!
然而氣味仍有其缺點——很快就會被風吹散,通常無法散布到一百米以外的地方,即使如此,氣味還是能同時達成其第二個目的:我們已知信息在樹木內部的傳送速度很慢,但經由氣味可以快速地幫助樹木剋服較遠的距離,讓距離樹木軀乾數米外的其他部位盡快得到警訊。所以這些警訊其實經常不是某種嚮外求救以用來召喚其他昆蟲協助防禦的特定信號,而是樹木不同組織部位間傳遞的信息。隻不過許多動物基本上都會記錄樹木釋放齣來的化學信號,因此它們知道那裏正發生某種攻擊,而且攻擊者必定正在行動中。於是對這類小型生物體,有胃口者就會完全無法抗拒地不請自來。
不過樹木當然也能自我防衛。例如,橡樹會把苦澀且具毒性的單寜酸導入樹皮與葉片中,就算不至於使啃噬它的昆蟲一命嗚呼,但已盡力改變瞭原有的味道,讓自己從可口的沙拉變成嗆人的膽汁。柳樹為瞭自我防禦,則會製造齣具有類似功能的水楊酸。不過水楊酸對人類的作用可就大不相同,楊柳樹皮萃取物所泡成的茶,不僅可以減輕頭痛,也可以舒緩發熱癥狀,水楊酸也因此被視為阿司匹林的前身。
這樣的防衛行為自然需要時間,所以早期預警階段的工作如何協調就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對此,樹木當然不能隻仰賴空氣,畢竟並非每棵相鄰的樹木都可以從風中獲取(收到)危險信號。因此,好同時也通過根部來傳送信息,在這個部位不僅所有的個體都連成一氣,還可以不受氣候因素乾擾地進行。令人驚訝的是,樹木的信息不隻以化學甚至也以電子的形式傳遞,雖然速度 每秒鍾隻有一厘米。相較於我們的身體,這似乎非常緩慢,可是即使在動物界裏,也有像水母或蚯蚓這樣的物種,它們的刺激傳導速度與樹木不相上下。於是橡樹就以這種方式,每當有新的狀況,便立刻通過脈管將單寜酸送到全身各處。
一棵樹的根可以蔓延得很廣,其距離大過樹冠寬度的兩倍,也因此在地底下會與周遭樹木的根交錯而産生聯係。但也有偶然情形,因為森林裏也有獨行俠和孤僻鬼,一點也不想與彆人有任何瓜葛。所以有沒有可能因為這些傢夥的不閤群,而導緻警示信息被阻斷呢?幸好不會。樹木為瞭確保信息能夠快速傳遞,多數情況下都會藉助真菌為媒介,其作用就像網絡光縴那樣,縴細的菌絲密布在土壤中,並以我們無法想象的密度交織成網絡,因此一茶匙的森林土壤裏麵就包含瞭相接起來有數公裏長的菌絲。
一株真菌可以在幾百年的時間裏,繁殖並遍及好幾平方公裏的土地,把一整座森林化為網絡聯結起來,藉由其網絡聯機,可以把從某棵樹得到的信號繼續傳遞下去,幫助它們交換害蟲、乾旱或其他危險消息。在學術界裏,甚至還齣現瞭森林裏有另一個無遠弗屆的(Wood-Wide-Web ,即森林信息網)這樣的說法。可惜的是,直到今天,對於這個網絡究竟包含瞭哪些物質,以及如何進行交換,我們頂多隻做瞭基礎性的研究。除此之外,即使是經常被認為具有競爭關係的相異樹種之間,也可能存在某種聯係。真菌依循著自己的生存策略行事,但對樹木而言,這碰巧具有調節與互補的效果。
當樹木日漸虛弱,跟著衰退的或許不隻是抵抗力,還有其錶達能力。否則很難解釋為什麼有些蟲害就是會專門找上衰弱的個體。我們完全可以閤理地想象:這些昆蟲聆聽樹木,收到瞭令人不安的化學警訊,然後在葉片或樹皮上咬一口,以試探某些在整個過程中保持沉默的個體。此外,虛弱樹木的沉默除瞭或許真的是因為生瞭重病,有時也可能是因為在真菌網絡中失聯瞭。如此一來,樹木就會被阻斷在所有的新信息之外,不再能意識到步步逼近的災難,因而淪為毛毛蟲與甲蟲的大餐。同樣容易陷入這種狀況的,還有之前提過的孤僻鬼,它看上去或許健康,但其實一直處在茫然無知的狀態。
序言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獲得瞭一種全新的“感官”。以往我走在路上,看到樹木,不過是背景,是遮陰的工具。但現在,我看著它們,會想象它們在地下延伸的根係,會想象它們之間隱秘的交流,會去留意它們葉片上微小的脈絡,甚至是樹皮上粗糙的紋理。作者的文字具有一種強大的“喚醒”力量,它讓我對身邊最平凡的生命,産生瞭最深切的好奇與尊重。我開始意識到,原來我們生活在一個如此豐富多彩、充滿智慧的生命網絡之中,而我們常常是那麼遲鈍,那麼麻木。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價值,或許就是讓我重新學會“看見”,看見那些曾經被忽略的美麗,看見那些隱藏在沉默中的偉大。它不隻是關於樹木的書,更是關於如何更深刻地去感受生命、去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我瞭。深邃的綠色基調,點綴著若隱若現的光斑,仿佛穿越到瞭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森林深處。書名“樹的秘密生命”更是充滿瞭誘惑力,我一直對大自然充滿瞭好奇,特彆是那些沉默而偉岸的生命——樹木。它們究竟有著怎樣的“秘密生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察覺的交流方式?還是隱藏在年輪中的古老記憶?想象著翻開書頁,就像推開瞭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心中充滿瞭期待。我想,這本書一定能帶我進入一個全新的視角,去重新認識我們身邊這些似乎熟悉卻又充滿謎團的植物。它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可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去感受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好與深邃。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些關於樹的秘密,究竟是怎樣的驚人發現,又會如何改變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震撼,是關於樹木之間彼此協作、互助共生的驚人發現。我一直以為樹木是獨立的個體,各自為政,但作者卻揭示瞭一個完全不同的圖景:它們擁有一個龐大而精密的地下通訊網絡,能夠分享養分、傳遞警告信息,甚至保護幼苗。這種群體智慧和集體意識,真的顛覆瞭我過去對植物生命的認知。當我讀到那些關於“母樹”如何通過網絡供給其他樹木能量,或者當一片森林麵臨病蟲害時,其他樹木會如何發齣警報,形成“群體免疫”時,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敬畏。這讓我不得不思考,我們人類社會中的互助與閤作,是否也能從中獲得一些啓示?在這本書中,樹木不再是冰冷的植物,而是擁有情感、懂得關懷的生命,它們的“秘密生命”中,蘊含著深刻的生存哲學和令人動容的溫情。
評分這本書不僅在知識層麵讓我大開眼界,更在情感上引起瞭深刻的共鳴。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瞭不同樹木種類獨特的“個性”和它們在生態係統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寫到古老森林中的參天大樹,仿佛承載著曆史的重量,見證著歲月的變遷;他也寫到脆弱的幼苗,如何在嚴酷的環境中頑強生長,渴望著陽光。每一個生命的故事都充滿瞭張力和詩意,讓我忍不住為它們的堅韌和美麗而動容。尤其是一些關於樹木如何應對環境變化、如何與其它生物和諧共處的章節,讓我深刻體會到生態係統的復雜性與脆弱性,也讓我更加認識到保護自然的重要性。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一位睿智的長者對話,他用他博大的胸懷和深刻的洞察力,引導我們去感受生命最本真的律動,去體會一種超越個體存在的宏大與深沉。
評分讀瞭大概三分之一,我對作者的敘述方式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他不是那種枯燥的、堆砌數據的學者,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探險傢,用充滿畫麵感的語言,把我們帶入瞭一個個生動的場景。比如,他描述樹木根係錯綜復雜的地下網絡時,我仿佛能感受到泥土的濕潤和根須努力生長的力量。他寫到樹木之間通過真菌網絡傳遞信息時,那種“沉默的對話”描繪得既詩意又科學,讓人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幅奇妙的圖景。而且,他非常善於將復雜的科學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解釋清楚,一點也不會讓人感到晦澀難懂。我尤其喜歡他描述那些植物學傢在野外考察的經曆,那些剋服睏難、日夜觀察的細節,讓我看到瞭科學研究背後付齣的艱辛和熱情,也更加體會到這些“秘密生命”來之不易。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們腳下的大地,隱藏著如此豐富的信息和如此精妙的生命運作機製,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我們去驚嘆和學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