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女孩,你要学会保护自己:好父母送给女儿的“安全手册”
定价:29.8元
作者:周舒予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68212274
字数:203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女儿,你要学会保护自己,你的人生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遭遇校园暴力、坐黑车失联、见网友被、误搭被、暑假找工作被拐卖……女孩社会阅历比较少、经验不足,或者是青春性意识萌动、思想比较单纯,所以就容易轻信他人,从而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遭遇意外状况。
◆本书是父母送给女孩的“安全手册”!让女孩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各种技巧,远离伤害!
内容提要
遭遇校园暴力、坐黑车失联、见网友被、误搭被、暑假找工作被拐卖……*近一段时间,时不时就有女孩失联、被甚至被害等意外状况的发生。女孩因为社会阅历少、思想单纯,以及自身的特殊性,很容易成为受害者。
本书是一本父母送给女儿的“安全手册”。针对于当下高发的女孩安全事件,本书着重培养女孩安全意识以及应急、应变能力,从而学会保护自己的各种技巧,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目录
作者介绍
周舒予,知名青少年教育研究者,家庭教育畅销书作者。做过一线教师,长期从事教育心理方面的研究,创作。代表作有如《读懂孩子成长心理》《好妈妈改变孩子一生》《你是*棒的女孩》等。其理念独特、成熟,对当今家庭教育、青少年成长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
文摘
保护自己的意识比技巧更重要
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小颜对新学校颇有兴趣,一天放学后,她见时间还早,便背着书包在学校里转了起来。
此时学校里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只是楼道里还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在走动。小颜刚走到教学楼深处一间办公室门口,就听见有老师叫住了她,原来是一位陌生的男老师想让她帮忙把办公室里散乱的卷子整理一下。小颜站在办公室门口,向屋子里看了看,发现只有男老师一个人,便没直接进去,而是站在门口说:“对不起啊,老师,我是新生,不懂得太多的规矩。而且,也不早了,我得赶紧走了,妈妈还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要是还不出去她该着急了。老师,下次有机会我再帮您好吗?”
那位男老师看了看站在办公室门口不肯进来的小颜,笑着摆了摆手:“知道了,小姑娘防范意识还挺强,不过做得没错,值得表扬。好啦,也真的不早了,赶紧回家吧,别一个人在校园里晃荡了啊,省得妈妈着急。”
小颜调皮地吐了吐舌头,跟老师说了再见,背着书包赶紧向校门口跑去。
从表面看似乎是小颜误解了这位男老师,因为老师只不过是想让她帮个忙而已,但却被拒绝了。
不过,我们却不能认为小颜这样做是错的,恰恰相反,她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与参考的,这是因为她展现了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其实,她的这种做法,理应是我们该借鉴、学习并能在日后真正运用到实践中的。
大家感到疑惑不解吗?那我们就来一起仔细分析一下吧。
首先,在听到陌生男老师的请求时,小颜没有立刻就走进陌生的办公室中,而是先观察了一下环境:办公室里只有一位男老师,但楼道里却还有一些高年级的同学,小颜选择的是“站在人多的地方,不去人少的地方”。显然,这种让自己始终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做法是正确的,这能保证她始终在众人的视线范围之内,一旦有什么事情发生,她也能在**时间让周围的人发现。这种判断对女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弱势群体,我们不能将自己推到更加无助的境地,而是要寻求可以让我们依靠的环境,人越多,对我们来说就会越安全。
其次,面对老师提出来的要求,小颜没有表现得言听计从,虽然老师的要求合情合理,而且也并没有别的意思,但小颜还是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拒绝。这种拒绝,可以让小颜避免与陌生男老师独处一室,接下来的潜在危险(哪怕是万分之一)自然也就避开了。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样太过小心了,会伤害老师或者其他同学、同伴的感情,但有的时候,不能单单地讲感情。作为女孩,要意识到在自己身上可能会发生的危险,不管对方是不是有那样的企图,都应该首先有保护自己的意识,防人之心要有,感情问题之后再说。
*后,小颜表现得很机智,用“妈妈正在等”来给他人制造错觉,一句话就将自己推托的理由讲得很明白。虽然老师一下子就感觉到了她话中的意思,但也肯定了她的表达与做法,这就说明小颜的机智反应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说谎不是不好吗?当然不好,但也分什么时候说。只要能保全我们自己的健康与安全,那就无所谓。在遇到危险时,我们的脑子也该转一转,别只顾着喊、只顾着哭,而是应想尽办法让自己摆脱危险的情况,才是*该做的。
总的来说,先不说小颜在应对老师求助这件事的处理技巧上是不是真的非常高明,但仅就她在这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就足以让人夸赞。
其实说得通俗一些,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因为“应付不了危险”而遇险,恰恰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那是危险”而自己走进了危险之中,而这种无意识的自我涉险才是*危险的。
相较男孩,女孩真的很柔弱,再加上身为学生,很多时候我们对某些危险就会束手无策。也就是说,如果真的需要我们去应对不法之徒,可能我们还真没有足够的能力,所以与其等到涉险之后再想办法应对,倒不如在涉险之前就先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样就能避免我们走入危险之中。就像是小颜所做的那样,心中始终有一个“保护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的行动自然也就不会显得鲁莽。
所以,我们也该纠正一下之前的那些比较偏激的认知了,别等着危险临头了才想起来要学习各种技巧去应对,而是要在危险降临之前就先在心中给自己拉响警报。不过,这也不是说不必去学习那些技巧,意识先要培养起来,技巧也同样要好好学习,毕竟世事难料,我们不去接近危险,但危险却可能在不经意间悄悄找上我们。所以,重要的自我保护意识要有,而重要的自我保护技巧也要抓紧学起来。
有了意识,又有技巧,让每个女孩都能成为一个懂得保护自己的“超能女孩”吧!
……
序言
女孩保护自己,踏好青春脚步
每个人都应该有强大的安全意识,都应该尽**努力保护好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所以从小就应接受足够的安全教育。而女孩,就更要懂得努力保护自己。
女孩都有阳光般的笑脸,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女孩也都有远大的理想,想拥有精彩的人生前程;女孩还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期待……但由于其身心还不太成熟,或者是社会阅历比较少、经验不足,或者是青春性意识萌动、思想比较单纯,所以就容易轻信他人,从而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遭遇意外状况,而在面对这些突发的意外状况时,一般会处于被动地位,或者因为害怕而不知所措,甚至还会因“硬拼”“蛮干”而激怒坏人,*终让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所以,女孩要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尤其是*近这两年,时不时就有女孩被、被、失联甚至被害等意外状况发生。
2013年3月16日,江苏一个女孩到河南见网友,结果被财色,几天后在火车站又被一名中年男子。
2013年7月24日,黑龙江一个女孩送一位孕妇回家,结果被,惨遭孕妇丈夫并被。
2014年8月9日,重庆一个女孩阴差阳错地上了陌生人的轿车,随后和家里失去联系。10天后,警方发布消息称,女孩因为途中跟司机发生争执,*终被司机。
2014年8月21日,一个女孩在山东某火车站上了一辆“黑车”,被一五旬男子到偏僻处,之后女孩又被至男子住处遭囚禁、殴打、恐吓、、待。
2014年9月25日,北京某小学一名男老师被警方抓获,其在3个月的时间里带着一名12岁女孩开房9次。
……
这些女孩遭遇害甚至被害事件不得不让人陷入沉思:女孩应该怎样加强自己的安全保护意识?怎样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现在,女孩的安全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空前关注。所以,女孩在接受常规的安全教育之外,还应该针对自身的特殊性,接受更进一步的自我保护教育,从而在**限度上保障自己的安全。
身为女孩,在任何环境中、任何情形下,都要提高保护自己的意识,在平时更要注意培养应急、应变能力,学习保护自己的各种技巧,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还要把“生命**”记心间……做到这些,女孩才会享受舒心的校园生活,才能轻松应对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才会在享受青春的同时,也能踏对青春的步点,从而让生命之花开得更美。
学会保护自己,让自己身心健康地成长,不仅是每个女孩的责任,也是每个女孩的义务。做好这件事,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爱我们的父母、亲人。
后,衷心希望天下的女孩都能保护好自己,学有所成,拥有幸福的人生。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书名本身就很有冲击力,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责任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关于“安全”的话题层出不穷,但很多都停留在宏观的理论层面,缺乏那种直击人心的实操性和针对性。我当初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书名中“好父母送给女儿的‘安全手册’”这种定位所吸引。它不像那些冰冷的法律条文或者泛泛而谈的鸡汤文,而是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坐在你身边,用最真诚的语气,为你梳理那些至关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生存法则”。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系统化的、可操作的指南,帮助我在面对各种潜在风险时,能够从容不迫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尤其是在当下社会环境下,对于年轻女性而言,建立清晰的自我保护意识是构建内心强大的基石。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它的价值就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珍贵的“精神盔甲”。我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识别危险信号,如何建立健康的边界感,以及如何在关键时刻勇敢地说“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要小心”这种模糊的提醒上。那种深入骨髓的、代际传承的安全智慧,才是真正无价的。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安排上做得非常巧妙,它并非简单地罗列章节,而是遵循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内而外的逻辑链条。开篇往往是建立基础的“自我认知”,明确“我是谁,我拥有什么权利”,这为后续的外部防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它开始逐步拓展到家庭内部的沟通模式、学校和社交圈的隐性规则,最后才是对更广阔社会环境的风险预判。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得读者在接收信息时不会感到压力过大,而是能够随着书页的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安全雷达”的灵敏度。我个人认为,它在处理“求助”与“独立”之间的平衡关系上,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切入点。它既鼓励独立思考和自我保护,同时也强调了在真正遇到无法解决的困境时,如何得体、有效地向外界求助,并且知道“谁是真正可以信任的盟友”。这种对人际支持系统的构建指导,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提升了一个层次,避免了“孤军奋战”的偏激倾向。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更像是一次与作者的深度“对话”。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展现出的那种克制而有力的语气,没有过度煽情,也没有故作高深,而是完全站在一个陪跑者的角度,分享那些她认为女儿必须知道的生存智慧。这种真实感是很多教育类书籍所缺乏的。举个例子,书中对于“人际关系中的潜在陷阱”这一部分的论述,就非常精妙。它没有简单地将所有人脸谱化为“好人”或“坏人”,而是细致地剖析了“好意”背后的“控制欲”以及“过度依赖”的危害。这种对复杂人性的洞察,远比那些单一的安全警示要深刻得多。我发现,很多我过去认为是“小事”或者“性格使然”的行为模式,在书中得到了全新的解读,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处理方式。这种自我校正和观念更新的过程,比被动接受知识要有效得多。它教会我的,更多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即如何建立一个坚不可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安全阀”。
评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那就是“细思极恐,幸未晚矣”。有些章节读起来确实让人心头一紧,因为它揭示了一些社会中真实存在的、但我们习惯性选择性忽视的灰色地带。比如,关于网络社交和信息安全的章节,我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书中提到的一些新型的诈骗和心理操纵手段,让我意识到信息迭代的速度远超我的想象。作者并没有用耸人听闻的语言来制造焦虑,而是用一种冷静、结构化的方式,将风险点一一列出,并给出针对性的防御策略。这种“预警”机制建立得非常有效。我特别赞赏它对“心理边界”的强调,这在传统的安全教育中常常被忽略。健康的身体固然重要,但一个受损的内心,其修复难度往往更大。这本书非常清晰地指出了,真正的安全感来源于对自己情绪和选择权的绝对掌控,而非依赖于外界环境的绝对安全。这种由内而外的赋权,才是最有力的保护。
评分从文学性和可读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也超越了传统“手册”的刻板印象。作者的文笔是流畅且富有感染力的,她善于运用贴近生活的比喻和真实的案例(当然,是经过处理的匿名案例),让那些原本可能显得严肃或枯燥的议题变得生动起来。阅读过程中,我很少出现阅读疲劳感,反而常常因为某个观点的犀利而被吸引,忍不住停下来反复咀嚼。它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更多的是一种“我们一起面对”的伙伴姿态。对我而言,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积极应对恐惧的视角。它不是教你如何躲避世界,而是教你如何更清醒、更有力量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中。它将“安全”这个略显沉重的词汇,转化成了一种积极的“能力建设”,鼓励我们主动去学习、去设定界限、去捍卫自己的价值。这份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自信和笃定,远胜过任何物质上的保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