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蒙台梭利早教经典系列: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定价:35.00元
作者:蒙台梭利;海豚传媒;李彦芳
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560134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蒙台梭利早教经典系列》是蒙台梭利博士的儿童教育专著合集,被译成多国文字,是她对自己亲自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是不朽的教育经典。《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的问世,使蒙台梭利成为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有大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该系列是蒙台梭利博士对她所进行的教育创新背后的理论原则的揭示,向父母、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介绍了蒙台梭利方法的指导原则,传授了如何“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学习”。通过《蒙台梭利经典早教系列》所介绍的方法,孩子能培养自己的秩序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千千万万的家庭从中受到经典家庭教育智慧的启蒙。
内容提要
她是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鼻祖之一;她的作品长销数百年,常读常新;她的理念改变了无数儿童的命运;她没有改变世界,她改变了改变世界的人!
随着社会的变迁,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越来越体现出其不可估量的价值。虽然她的教育思想看上去似乎过于理想化,但这只是因为我们千百年来的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且潜藏着太多我们自己无法意识到的错误。她的教育法以实验为依据,科学地揭示了儿童生命成长和精神发展的规律,她向我们指明了方向,如果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必将对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
为了更好地传播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我们策划出版了这套丛书。蒙台梭利的原著深奥难懂,丛书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为适应我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方便读者对蒙氏教育法的理解,我们对原著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梳理和删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展现蒙台梭利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做到即尊重原著内容,又通俗易懂,且更具操作性、可读性及更本土化、实用化。
目录
作者介绍
玛利亚·蒙台梭利,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同时也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蒙台梭利致力于诊断和治疗儿童身心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创办了“儿童之家”,提出“敏感期”“精神胚胎”“有吸收力的心灵”等极富革命性的理念,为我们揭示了儿童发展的奥秘。
蒙台梭利教育法风靡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蒙台梭利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人才基础。她的多部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文摘
序言
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找到一套系统的方法论来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但读完后我发现,它更像是对教师和早期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材料,而非给普通家庭父母的“速成指南”。书中对材料的描述过于专业化,许多自制教具的复杂程度,让我这个手工白痴望而却步,我甚至怀疑,是不是必须购买配套的昂贵教具才能真正实践其精髓。这种对“环境”的极端强调,无形中给那些资源有限的家庭设置了一个极高的门槛。我更倾向于那种强调家长“心性培养”而非“物质堆砌”的书籍,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影响,而不是一套摆放整齐的木头块。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试图将教育的成功完全归因于环境的完美构建,从而忽略了亲子关系中的互动、情感交流和随机应变的幽默感。
评分这本所谓的“经典”,我读完后感觉与其说是手册,不如说是一本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育儿宣言。它描绘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孩子形象,一个在完全遵循特定环境和材料引导下,自然而然发展出惊人自律与专注力的“蒙台梭利天使”。然而,当我试图将书中的理论应用于我那个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到似乎永远停不下来的三岁半孩子身上时,现实的落差感是巨大的。书中反复强调的“敏感期”和“预备环境”固然重要,但对于一个需要处理突发状况、应对日常混乱的普通家长来说,那些精细的教具摆放和严格的时间安排显得过于苛刻和不近人情。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应对孩子发脾气、如何巧妙地将日常家务融入教育过程的“接地气”的实用技巧,而不是一味地推崇一种近乎宗教般的教育仪式感。这本书更像是一份理论蓝图,而非一张实操地图,让人在钦佩其教育理念的同时,也感到一丝力不从心和不知所措。它对家长心性的要求,似乎比对孩子的要求还要高出许多倍。
评分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啃完这本教育手册,老实说,某些章节的叙述方式非常晦涩,充满了早期教育哲学特有的那种绕圈子的论证。它更像是一份学术文献的摘录,而非一本面向大众的“手册”。我理解教育家希望阐述其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但对于我们这些白天忙着工作晚上还要辅导作业的父母而言,我们需要的是清晰、简洁、可以直接套用的步骤指南。比如,关于感官教育的部分,我努力去想象那种“隔离干扰”的理想环境,但家中厨房、客厅、书房三位一体的现实让我只能苦笑。它描绘的那个安静、专注、有序的“工作坊”场景,在我家更像是小型灾难现场的预演。我更欣赏那些直击痛点的书籍,它们会诚恳地告诉你“是的,你会很累,但你可以试试这样做”,而这本书则更像是在高处俯瞰,用一种略带超然的语调解释“你应该这样做,因为这是自然法则”。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恕我直言,实在有些陈旧和刻板。它仿佛是从上个世纪初的欧洲课堂直接翻译过来的,那种对“工作”的推崇,对“自由”的界定,都带着一种强烈的时代烙印。我尝试用书中的语言和孩子交流,比如要求他“专注于你正在进行的工作”,结果孩子茫然地看着我,然后问我“妈妈,我的工作是帮你把地上的乐高捡起来吗?”这种沟通上的障碍让我意识到,教育理念的传递,必须与当代儿童的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相结合。我期待的是一本能与现代生活节奏共振的书,而不是一本需要我反向“穿越”回维多利亚时代才能理解的指南。它在理论上的深度无可厚非,但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和亲和力上,得分偏低。
评分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逻辑跳跃性很大,前一章还在讨论脚部发育与行走的关系,后一章突然就跳转到了心智的形成。虽然作者试图构建一个宏大的教育体系,但对于初读者来说,缺乏清晰的主线和章节间的平滑过渡,让人容易在细节中迷失方向。我发现自己需要不断地回翻前面的章节来确认某个概念的定义,这极大地影响了阅读的流畅性。一本好的手册应该是像一个精密的工具箱,每个工具的摆放都有逻辑可循,让你一目了然。而这本,更像是一个装满了各种精美零件的宝箱,你需要自己去研究每个零件的功能以及它们应该如何组合,这对于急需指导的父母来说,无疑增加了不必要的认知负担。它更适合作为深入研究的参考书,而非日常育儿的案头必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