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62441793 通信與信號係統實驗教程 重慶大學齣版社 羅中華,吳振庚

9787562441793 通信與信號係統實驗教程 重慶大學齣版社 羅中華,吳振庚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羅中華,吳振庚 著
圖書標籤:
  • 通信原理
  • 信號與係統
  • 實驗教程
  • 通信係統
  • 信號處理
  • 重慶大學
  • 高等教育
  • 電子工程
  • 通信工程
  • 羅中華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聚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重慶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2441793
商品編碼:29528991844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07-07-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通信與信號係統實驗教程

定價:24.00元

作者:羅中華,吳振庚

齣版社:重慶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56244179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分三部分,部分為信號與係統實驗,第二部分為通信原理實驗,第三部分為移動通信實驗,實驗內容非常豐富,實驗較為獨立,由淺人深,具有很強的層次感和時代性,是一本很適閤大專院校在校生學習和相關人員參考的實驗指導書。

目錄


部分 信號與係統 實驗
使用說明
實驗一 階躍響應與衝激響應
實驗二 濾波器(有源、無源)
實驗三 鋸齒波信號的分解
實驗四 方波信號的分解
實驗五 鋸齒波信號的閤成
實驗六 方波信號的閤成
實驗七 相位、幅度對波形閤成的影響
實驗八 二階網絡狀態軌跡
實驗九 非綫性係統的混沌現象
實驗十 高階巴特沃思濾波器
第二部分 通信原理 實驗
實驗一 各種模擬信號源 實驗
實驗二 CPLD可編程數字信號發生器 實驗
實驗三 活路終端發送和接收濾波 實驗
實驗四 抽樣定理與PALM調製解調 實驗
實驗五 增量調製編譯碼係統 實驗
實驗六 脈衝編碼調製PCM
實驗七 時分多路復用PCM
實驗八 VCO鎖相環電路 實驗
實驗九 二相BPSK(DPSK)調製解調 實驗
實驗十 數字同步技術
實驗十一 FSK調製解調 實驗
實驗十二 AMI/HDB3編譯碼過程 實驗
實驗十三 通信信道誤碼測試 實驗
實驗十四 通信係統綜閤 實驗
實驗十五 計算機串口通信 實驗
第三部分 移動通信 實驗
實驗一 M序列發生 實驗
實驗二 Gold序列發生 實驗
實驗三 白噪聲特性 實驗
實驗四 CPLD數字頻率閤成器 實驗
實驗五 正交載波發生器 實驗
實驗六 GMSK調製 實驗
實驗七 GMSK解調 實驗
實驗八 正交中頻調製 實驗
實驗九 正交中頻解調 實驗
實驗十 CDMA擴頻發射 實驗
實驗十一 CDMA解擴接收 實驗
實驗十二 漢明編解碼 實驗
實驗十三 多徑衰落信道特徵 實驗
實驗十四 CDMA擴頻通信的抗深度衰落 實驗
實驗十五 CDMA通信係統在白噪聲信道通信 實驗
實驗十六 CDMA擴頻通信中地址碼的搜索與捕獲 實驗
實驗十七 計算機擴頻通信係統 實驗
實驗十八 數字頻率閤成及跳頻 實驗
實驗十九 QPSK調製與解調 實驗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現代通信網絡技術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現代通信網絡技術視角,從基礎原理到前沿應用,涵蓋瞭當前通信領域的核心知識與關鍵技術。本書重點在於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閤,通過詳實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導,幫助讀者構建紮實的專業基礎,並能獨立解決實際工程問題。 第一部分:通信網絡基礎理論 本部分將深入探討通信網絡的基本構成、工作原理及關鍵性能指標。 第一章:通信網絡概述 1.1 通信網絡的演進與發展 從早期電報、電話網絡到現代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絡的曆史脈絡梳理。 關鍵技術節點,如分組交換、光縴通信、無綫通信等的發展對網絡架構和功能的影響。 未來通信網絡的發展趨勢展望,包括5G/6G、物聯網、人工智能在通信中的作用。 1.2 通信網絡的基本組成 用戶設備 (UE): 智能手機、電腦、IoT終端等,及其在網絡中的功能和接口。 接入網絡: 無綫接入技術(Wi-Fi, LTE, 5G NR)、有綫接入技術(DSL, 光縴到戶FTTH)的原理與比較。 核心網絡: 骨乾網、移動核心網(EPC, 5GC)、數據中心網絡的架構、功能與互聯互通。 傳輸網絡: 光縴傳輸係統(DWDM, OTN)、微波傳輸、衛星通信等技術,及其在承載業務中的作用。 網絡節點與設備: 路由器、交換機、基站、服務器、防火牆等設備的功能、分類及工作原理。 1.3 網絡協議與分層模型 OSI參考模型: 七層模型的詳細介紹,各層的功能、協議棧及互操作性。 TCP/IP協議族: TCP/IP四層(或五層)模型的介紹,TCP、UDP、IP、HTTP、FTP等核心協議的原理、工作流程及應用。 網絡協議的設計原則: 簡潔性、靈活性、可擴展性、健壯性等。 協議分析工具: Wireshark等抓包工具的使用介紹,用於理解協議交互過程。 1.4 通信網絡性能指標 帶寬 (Bandwidth): 定義、測量方法及對通信速率的影響。 延遲 (Latency): 定義、産生原因(傳播延遲、處理延遲、排隊延遲)及對實時應用的影響。 吞吐量 (Throughput): 定義、測量方法及與帶寬的區彆。 丟包率 (Packet Loss Rate): 定義、産生原因及對數據傳輸可靠性的影響。 抖動 (Jitter): 定義、産生原因及對音視頻流的影響。 可靠性 (Reliability): 定義、度量方法及網絡容錯設計。 可用性 (Availability): 定義、度量方法及服務質量 (QoS) 的概念。 第二章:數據通信技術 2.1 數據傳輸介質與編碼 傳輸介質: 雙絞綫、同軸電纜、光縴(單模、多模)、無綫電波(頻譜利用、頻段劃分)。 信號編碼: 綫路編碼(NRZ, Manchester)、信源編碼(PCM, DPCM)、信道編碼(Hamming, Reed-Solomon)的基本原理及應用。 調製解調技術: AM, FM, PSK, QAM等模擬調製與數字調製技術,及其在不同通信場景下的選擇。 2.2 交換技術 電路交換: 原理、特點、優缺點(如時分復用TDM、頻分復用FDM),適用的場景。 報文交換: 原理、特點、優缺點,與電路交換的對比。 分組交換: 原理、特點、優缺點(如統計時分復用STDM),現代網絡的主要交換方式。 交換設備的實現: 交換機(二層、三層)、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及功能。 2.3 路由技術 路由算法: 距離嚮量路由算法(RIP)、鏈路狀態路由算法(OSPF)、路徑嚮量路由算法(BGP)的原理、特點及適用範圍。 路由錶維護與更新: 動態路由與靜態路由。 流量工程: 路由策略對網絡流量分布的影響,以及優化流量路徑的方法。 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原理、功能及在IPv4地址枯竭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現代通信網絡架構與關鍵技術 本部分將聚焦於當前主流的通信網絡架構,如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絡、無綫局域網等,並深入探討支撐這些網絡的關鍵技術。 第三章:互聯網技術與應用 3.1 IP網絡架構 IP地址規劃與分配: IPv4與IPv6的區彆、地址結構、子網劃分、CIDR。 域名係統 (DNS): 工作原理、域名解析過程、DNS服務器的類型與作用。 互聯網路由體係: AS (Autonomous System) 概念,BGP協議在互聯網骨乾網中的作用。 3.2 TCP/IP協議詳解 TCP協議: 連接建立(三次握手)、數據傳輸(擁塞控製、流量控製)、連接釋放(四次揮手)。 UDP協議: 無連接、不可靠傳輸的特點,適用場景(DNS, VoIP)。 HTTP/HTTPS協議: Web訪問的核心協議,請求/響應模型,HTTPS的安全機製。 FTP/SFTP協議: 文件傳輸協議,安全傳輸機製。 DHCP協議: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自動分配IP地址。 3.3 網絡服務與應用 Web服務: WWW、Web服務器(Apache, Nginx)的部署與配置。 電子郵件服務: SMTP, POP3, IMAP協議。 文件共享與存儲: FTP, NFS, SMB協議。 遠程訪問: SSH協議。 流媒體技術: RTSP, RTMP等。 3.4 網絡安全基礎 防火牆: 分類、工作原理、配置策略。 入侵檢測/防禦係統 (IDS/IPS): 工作原理及部署。 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原理、類型(IPsec VPN, SSL VPN)、應用場景。 加密技術: 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數字簽名。 第四章:移動通信網絡技術 4.1 移動通信係統演進 1G, 2G, 3G, 4G, 5G/6G: 各代技術的關鍵特徵、技術突破與應用場景的演進。 關鍵技術: FDMA, TDMA, CDMA, OFDMA, MIMO, Beamforming, Network Slicing等。 4.2 4G LTE網絡架構 終端 (UE): 核心網和接入網的接口。 E-UTRAN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NodeB的功能與部署。 EPC (Evolved Packet Core): MME, SGW, PGW, HSS等核心網網元的功能。 移動性管理: 小區切換、越區切換的機製。 4.3 5G NR網絡架構 5G NR (New Radio): 核心技術(毫米波、大規模MIMO、網絡切片)。 5GC (5G Core): 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 (SBA), CUPS, UA C/U P的功能。 RAN (Radio Access Network): gNB的功能,CU/DU分離。 網絡切片: 實現不同業務的服務質量保證。 4.4 移動通信中的關鍵技術 OFDMA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原理、優勢及在LTE/5G中的應用。 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天綫技術,提高頻譜效率和鏈路可靠性。 Beamforming: 波束賦形技術,定嚮傳輸,提高信號質量和覆蓋範圍。 QoS (Quality of Service) 管理: 在移動網絡中如何保證不同業務的服務質量。 第五章:無綫局域網 (WLAN) 技術 5.1 WLAN標準與協議 IEEE 802.11係列標準: 802.11a/b/g/n/ac/ax (Wi-Fi 6), 各標準的特點、頻段、速率和技術差異。 CSMA/C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WLAN中的介質訪問控製機製。 WPA/WPA2/WPA3: 無綫安全協議,加密方式和認證機製。 5.2 WLAN網絡設計與部署 AP (Access Point) 的選型與部署: 覆蓋範圍、信道規劃、乾擾管理。 無綫覆蓋與漫遊: 移動終端在AP之間的無縫切換。 WLAN安全策略: SSID隱藏、MAC地址過濾、用戶認證。 5.3 WLAN的擴展應用 Mesh網絡: 無綫自組網技術。 PoE (Power over Ethernet): 供電和數據傳輸的融閤。 Wi-Fi Direct: 點對點通信技術。 第三部分:新興通信技術與實踐 本部分將介紹當前通信領域的前沿技術,以及在實際工程中需要掌握的工具和方法。 第六章:物聯網 (IoT) 通信技術 6.1 物聯網概述與架構 IoT的概念、應用場景: 智能傢居、智慧城市、工業自動化、醫療健康。 IoT體係架構: 感知層、網絡層、平颱層、應用層。 6.2 典型IoT通信協議 低功耗廣域網 (LPWAN): LoRa, NB-IoT, Sigfox。 短距離無綫通信: Bluetooth (BLE), Zigbee。 消息隊列遙測傳輸 (MQTT): 輕量級發布/訂閱協議,適用於IoT設備之間的通信。 CoAP (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 適用於資源受限設備的HTTP替代協議。 6.3 邊緣計算與IoT 邊緣計算的優勢: 降低延遲、減少帶寬消耗、提升數據隱私。 邊緣計算在IoT中的應用: 數據預處理、實時分析、智能決策。 第七章:軟件定義網絡 (SDN) 與網絡功能虛擬化 (NFV) 7.1 SDN原理與架構 控製平麵與數據平麵的分離: 開放的南嚮接口(如OpenFlow)和北嚮接口。 SDN控製器: central management, intelligence. SDN的應用: 網絡自動化、靈活性、集中管理。 7.2 NFV原理與架構 網絡功能虛擬化: 將硬件網絡功能(如防火牆、負載均衡器)轉化為軟件,運行在通用硬件上。 VNF (Virtualized Network Function): 虛擬網絡功能。 NFVI (NFV Infrastructure): 虛擬化基礎設施。 MANO (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 管理與編排係統。 NFV的應用: 降低成本、加速業務部署、提高靈活性。 7.3 SDN/NFV的結閤應用 SD-WAN (Software-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 基於SDN和NFV技術實現的企業廣域網優化。 第八章:通信網絡安全與管理 8.1 網絡攻擊與防禦技術 常見的網絡攻擊: DDoS攻擊、SQL注入、XSS攻擊、釣魚攻擊。 網絡安全策略: 訪問控製、身份認證、數據加密、漏洞掃描與修復。 安全審計與監控: 日誌分析、入侵檢測係統。 8.2 網絡管理體係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網絡管理協議,用於監控和控製網絡設備。 網絡監控工具: Zabbix, Nagios等。 自動化運維: 腳本化管理、配置管理工具(Ansible, Puppet)。 故障排除與優化: 常見的網絡故障及其解決思路。 實踐指導 本書的每一章節都將穿插相關的實踐案例和指導,例如: 使用Wireshark分析網絡流量 配置路由器和交換機實現互聯互通 搭建簡單的Web服務器和DNS服務器 模擬移動通信網絡中的切換過程 部署和管理無綫局域網 利用MQTT協議實現簡單的IoT設備通信 使用Mininet等工具模擬SDN網絡環境 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閤,讀者將能夠深刻理解現代通信網絡的復雜性與精妙之處,並為未來在通信工程、網絡技術、係統集成等領域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一本真正意義上的“硬核”教材,對於我這種非科班齣身,但又想深入瞭解通信和信號係統原理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救星。這本書沒有像很多入門讀物那樣,上來就給你一堆抽象的概念和公式,而是通過大量的實驗設計,讓你在動手實踐中理解理論。我尤其喜歡它關於傅裏葉變換的實驗部分,不同於以往照本宣科的講解,這裏提供瞭非常直觀的演示,通過調整信號參數,你可以清晰地看到頻譜的變化,這種“眼見為實”的學習方式,極大地加深瞭我對傅裏葉變換在信號分析中重要性的認識。 更棒的是,書中的實驗設備和軟件的介紹非常詳盡,甚至提供瞭源代碼參考。雖然我初期對一些復雜的實驗步驟感到有些畏懼,但跟著書裏的指導一步步操作,最終都能順利完成。每次成功運行一個實驗,都能獲得巨大的成就感,這也激勵我繼續深入下去。對於那些希望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或者正在為相關專業課程頭疼的同學,我強烈推薦這本教材。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個通往通信與信號係統世界的實踐指南,幫助你真正掌握這個領域的“十八般武藝”。

評分

作為一名初學者,當我拿到這本《通信與信號係統實驗教程》時,內心是充滿忐忑的。我擔心書中充斥著我無法理解的數學公式和復雜的工程術語。然而,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這本書以一種非常友好的方式,將通信與信號係統這兩個龐大而復雜的領域,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可操作的實驗項目。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噪聲和失真處理的部分。在實際通信過程中,噪聲和失真是不可避免的,而這本書通過實驗,讓我直觀地感受到瞭它們對信號質量的影響,並教會瞭我一些基本的去噪和信號恢復技術。通過調整噪聲的參數,我可以看到信號的形態如何變化,以及如何通過濾波等方法來改善信號質量。這種親身體驗,遠比單純閱讀理論要深刻得多。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在復雜的信號世界中,找到清晰的路徑。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個“實戰模擬器”。它非常注重將抽象的通信與信號係統理論,轉化為可以親手操作的實驗項目。我以前學習信號處理時,總是對一些概念感到模糊不清,比如捲積、相關性等。但通過書中的實驗,我能夠通過實際操作,直觀地理解這些概念的物理意義和實際應用。 我尤其喜歡關於誤碼率(BER)測試的章節。在實際通信係統中,誤碼率是衡量係統性能的重要指標。這本書提供瞭詳細的實驗步驟,讓我能夠搭建一個簡易的通信鏈路,並測量不同調製方式和信道條件下的誤碼率。通過對比實驗結果,我能夠清晰地瞭解到哪些因素會影響誤碼率,以及如何通過優化設計來提高係統的魯棒性。這種“用數據說話”的學習方式,讓我對通信係統的性能評估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對於長期在理論海洋中遨遊,卻缺乏實踐經驗的信號處理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一場及時雨。它擺脫瞭傳統實驗教材的刻闆印象,更注重培養讀者的工程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各種通信係統模型搭建的講解,從最基礎的調製解調到復雜的信道編碼,每一個環節都提供瞭可操作的實驗步驟和清晰的理論解釋。 我曾經嘗試過自己搭建一個簡單的ASK調製解調係統,但總是遇到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這本書提供的實驗指導,讓我豁然開朗,原來很多問題齣在對基本原理的理解不夠透徹,以及缺乏規範的實驗流程。通過書中的實驗,我不僅學會瞭如何搭建,更理解瞭每個模塊的設計思路和優化方法。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方式,讓我對通信係統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也為我將來從事相關工作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

這本《通信與信號係統實驗教程》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像一本純粹的學術書籍,反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循循善誘地引導你探索未知的領域。書中並沒有迴避那些復雜的理論,但它巧妙地將這些理論融入到一係列精心設計的實驗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濾波器設計的章節,我以前總是對各種濾波器類型感到睏惑,但通過書中提供的實驗,我能夠親手搭建一個低通濾波器,觀察其頻率響應麯綫,並理解不同參數對濾波效果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講解實驗原理時,語言非常清晰易懂,避免瞭生澀難懂的術語堆砌。即使是一些相對抽象的概念,比如采樣定理,也能通過生動的例子和實驗來解釋。我曾經因為對這個定理理解不清而苦惱,但通過書中的實驗,我能夠直觀地看到欠采樣和過采樣的區彆,以及它們對重建信號的影響。這本教材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教你“是什麼”,更教你“為什麼”和“怎麼做”,這種能力培養對於未來的學習和工作都至關重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