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镐考古八十年·资料篇

丰镐考古八十年·资料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等 著
图书标签:
  • 考古
  • 丰镐
  • 陕西
  • 历史
  • 文物
  • 西周
  • 发掘报告
  • 资料
  • 文化
  • 古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津安考古文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71649
商品编码:29534057274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 目录
    前言 (i)
    调查与发掘编
    陕西调查古迹报告 徐炳昶 常惠 (3)
    传说中周都的实地考察 石璋如 (16)
    1951年春季陕西考古调查工作简报 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调查发掘团 (44)
    西安附近古文化遗存的类型和分布 苏秉琦 吴汝祚 (54)
    长安张家坡村西周遗址的重要发现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60)
    丰镐一带考古调查简报 考古研究所陕西调查发掘队 (62)
    长安普渡村西周墓的发掘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68)
    《沣西发掘报告》(节选) 中国科学院考古所 (88)
    陕西长安户县调查与试掘简报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 (110)
    1961~1962年陕西长安沣东试掘简报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考古队 (121)
    长安县张家坡西周铜器群的说明 考古研究所沣西工作队 (134)
    陕西长安新旺村、马王村出土的西周铜器 西安市文物管理处 (144)
    1967年长安张家坡西周墓葬的发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 (155)
    陕西长安县新旺村新出西周铜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 (215)
    长安沣西马王村出土“鄦男”铜鼎 珠葆 (220)
    长安沣西早周墓葬发掘记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发掘队 (224)
    长安张家坡西周井叔墓发掘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 (234)
    1984~1985年沣西西周遗址、墓葬发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工作队 (247)
    陕西长安沣西客省庄西周夯土基址发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 (276)
    长安张家坡M183西周洞室墓发掘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 (291)
    镐京西周五号大型宫室建筑基址发掘简报 郑洪春 穆海亭 (301)
    1997年沣西发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工作队 (310)
    西安市长安区冯村北西周时期制骨作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 (373)
    陕西长安沣西出土的盂 陕西省博物馆 (396)
    记陕西长安沣西新发现的两件铜鼎 张长寿 (400)
    2000年长安、户县古遗址调查简报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407)
    学术研究编
    丰镐地区诸水道的踏察——兼论周都丰镐位置 胡谦盈 (423)
    论周都镐京的位置 徐锡台 (435)
    西周丰镐两京考 卢连成 (440)
    论多友鼎的时代及意义 李学勤 (465)
    周都丰镐与金文中的京 黄盛璋 (473)
    西周京地望的再探讨 王玉哲 (492)
    史惠鼎与史学渊源 李学勤 (504)
    长安县张家坡铜器群铭文汇释 郭沫若 (508)
    长甶盉铭文汇释 孙稚雏 (521)
    长安张家坡M170号西周墓出土一组半月形铜件的组合复原 白荣金 (526)
    论井叔铜器——1983~1986年沣西发掘资料之二 张长寿 (534)
    说“王君穴”——1983~1986年沣西发掘资料之四 张长寿 (541)
    墙柳与荒帷——1983~1986年沣西发掘资料之五 张长寿 (545)
    关于井叔家族墓地——1983~1986年沣西发掘资料之一 张长寿 (549)
    达盖铭——1983~1986年沣西发掘资料之三 张长寿 (554)
    张家坡西周洞室墓渊源与族属探讨 梁星彭 (560)
    邢·郑井·丰井刍议 徐良高 (572)
    丰镐遗址内先周文化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徐良高 (581)
    周都选址丰镐的奥妙 徐良高 (590)
    张家坡西周陶瓷烧造地区的探讨 周仁 李家治 郑永圃 (593)
    西周初期王陵的探寻 朱凤瀚 (596)
    西周王陵位置初探 岳连建 (607)
    与西周王陵相关的几个问题 郑红利 (612)
    周公庙西周大墓性质管见—兼谈西周王陵问题 岳连建 (618)
    西周陶器的分期研究——丰镐地区的陶器 ﹝日﹞饭岛武次 著 徐漫晨 译 吉野彩美 校 (621)
    西周式陶器系谱及其形成背景(节译) ﹝日﹞西江清高 著 徐漫晨 译 吉野彩美 校 (641)
    口述史编
    丰镐遗址的文物抢救与保护 西安市周秦都城遗址保护管理中心 (657)
    胡谦盈访谈 朱容嬉 (675)
    杨国忠自述 杨国忠 (682)
    我和沣西考古 梁星彭 (685)
    冯孝堂访谈 付仲杨 (687)
    左崇新访谈 付仲杨 (690)
    石兴邦访谈 岳连建 杨磊 蒋佳妮 罗丹 (693)
    郑洪春访谈 岳连建 杨磊 蒋佳妮 罗丹 (696)
    戴应新访谈 岳连建 杨磊 蒋佳妮 罗丹 (701)
    文保工作编
    1949年以前:大事记 (707)
    丰镐遗址文保工作简史 西安市周秦都城遗址保护管理中心 (713)
    1949年以后:丰镐保管所大事记 西安市周秦都城遗址保护管理中心 (739)
    后记 (747)

《丰镐考古八十年·资料篇》旨在以翔实的史料、多样的形式,全面呈现周原考古的重要发现与学术成果。本书非故事叙述,而是系统梳理自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今,丰镐地区(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扶风一带)考古工作的历程、方法、出土文物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 内容涵盖: 考古历程梳理: 详细追溯丰镐地区考古工作的开端,介绍早期学者如董作宾、陈梦家等进行的初步勘探与发掘。系统阐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主导的一系列大规模、系统性的考古调查与发掘。重点提及各阶段考古工作的重点区域、发掘单位、主持人以及主要学术目标。 重要遗址概览: 详细介绍丰镐地区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遗址,包括但不限于: 周原遗址: 作为周王朝都城的遗址,本书将重点呈现周原遗址的发掘历程,包括宫殿宗庙区、居住区、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等的发现,以及与之相关的城垣、道路、排水系统等城市布局的揭示。 西周墓葬: 重点介绍如薛家营、苏家村、纸坊村等重要西周墓地的发掘情况,包括墓葬形制、随葬品类别、墓主身份的初步推断等。 其他重要遗址: 包含一些与周原遗址相关的、或能补充周代历史的遗址,如可能与周公东征相关的遗址,以及其他时期的文化遗存。 出土文物详解: 青铜器: 详细介绍在丰镐地区出土的大量珍贵青铜器,包括礼器、兵器、工具等,重点分析其器形、纹饰、铭文内容,以及这些铭文对于研究周代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例如,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铭文青铜器的发现与解读。 甲骨文: 重点介绍在丰镐地区发现的与西周早期或承上启下阶段相关的甲骨文材料,阐释其在文字学、历史学上的意义,以及对周代占卜、记录等社会活动的认知。 玉器、陶器、骨器等: 系统梳理其他各类出土文物,包括礼玉、装饰玉、生活用陶、工具用陶、骨器等,分析其材质、工艺、造型,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审美情趣与技术水平。 建筑遗迹与遗物: 详细描述宫殿、宗庙、城垣、道路、水井、灰坑等建筑遗迹的发掘情况,以及出土的建筑材料(如瓦、砖)和建筑构件,展现周代都城的规模与布局。 考古技术与方法: 介绍在丰镐考古过程中采用的各类考古技术和方法,从早期的地表调查、探沟发掘,到后来的网格化发掘、测绘技术、地层学分析、类型学研究,以及现代的遥感探测、地球物理勘探、年代测定(如碳十四测年)等先进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应用。 学术研究成果汇编: 收集整理历年来针对丰镐考古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专著、报告等,展示考古界在解读这些珍贵遗存、重建周代历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内容将涵盖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代艺术史、古代科技史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 图版与索引: 提供大量珍贵的考古现场照片、出土文物高清图版、遗址平面图、剖面图、器物线图等,直观呈现考古发现。辅以详尽的图版说明、出土文物著录、遗址报告索引、人名地名索引等,方便读者查阅与深入研究。 本书力求客观、全面、系统地呈现丰镐地区八十载考古的“实物证据”与“研究成果”,为学者、学生及对周代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公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这一重要考古遗址的可靠资料库。它不是一篇引人入胜的小说,也不是一本观点鲜明的学术论著,而是以一种严谨、详实的态度,将散落在历年考古报告、学术期刊中的宝贵资料汇集、整理,以最纯粹的“资料”形式,供读者自行解读与思考,从中构建对周代文明的认知。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看到《丰镐考古八十年·资料篇》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几乎毫不犹豫地决定要把它收入我的书架。丰镐,这两个字在中国古代史的地位不言而喻,那是西周王朝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八十年”的时间跨度,则意味着这本书汇集了长达八十年的考古成果,这该是多么丰富和珍贵的资料!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严谨而又不失可读性的方式,向我展示丰镐地区考古发掘的历程和成就。我希望能够看到书中详细介绍历次重要的考古发掘项目,包括发掘的时间、地点、参与的学者、以及最重要的发现。我特别想了解那些关于周朝都城布局、宫殿建筑、王陵墓葬等关键遗迹的考古证据,它们将如何帮助我们重塑当年这座都城的壮丽景象。此外,书中对出土各类文物的详细图录和解读,也是我非常期待的部分,尤其是那些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技术水平的文物。这本书的“资料篇”定位,让我相信它将是了解丰镐考古的权威参考,我迫切希望通过它,能够对西周历史有一个更加具象、更加深入的理解。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周朝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当我看到《丰镐考古八十年·资料篇》这本书名时,内心是无比激动的。丰镐,这两个字承载了太多历史的重量,那是西周王朝的都城,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考古八十年”,更是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时代画卷,无数考古学家、历史学者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才得以让我们今天得以窥见那段辉煌的过往。《资料篇》这个词,预示着这本书并非一般的叙事性读物,而是凝聚了大量一手考古发现、研究成果以及珍贵资料的结晶。我能想象,翻开这本书,就如同打开了一个时间胶囊,里面封存着那些被埋藏了千年的珍宝,那些承载着周朝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的物证,以及对这些物证的深入解读。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那些出土文物的清晰照片、精细的测绘图,以及考古学家们在田野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与惊喜。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相对系统、完整的考古发现梳理,帮助我理解这八十年来,考古学界在丰镐地区究竟发现了什么,这些发现如何改变了我们对周朝历史的认知,又有哪些新的问题被提出,等待着未来的探索。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学术上的严谨与专业,更在于它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跃然纸上的鲜活证据。我会把它当作一本珍贵的工具书,反复研读,从中汲取知识,深化我对周朝历史的理解。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对中国古代文明,尤其是周朝历史有着孜孜不求探索精神的读者来说,《丰镐考古八十年·资料篇》这个书名,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宝库之门。丰镐,这两个承载着厚重历史底蕴的名字,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重要的里程碑。而“八十年”的考古历程,更是预示着这本书将是一份极其详实、极其权威的考古资料汇编。我迫切希望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关于丰镐地区历次重要考古发掘的系统性梳理。我渴望了解,在过去这八十年里,考古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揭开西周都城的神秘面纱,发掘出了哪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遗迹和文物。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包含对那些能够直接反映周朝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活动和宗教信仰的关键证据的详细描述。例如,关于周王室的宗庙建筑、礼制用器、以及与当时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生活用具,这些都将是我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宝贵线索。这本书的“资料篇”性质,让我坚信它将提供海量的第一手考古信息,为我未来的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早期王朝文明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当我看到《丰镐考古八十年·资料篇》这个书名时,我的内心就充满了期待。丰镐,这两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分量,那是西周王朝的辉煌起点,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重要节点。而“八十年”的时间跨度,更暗示着这是一部凝聚了无数考古学家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它将是一份梳理和总结了八十年来在该地区考古工作的宝贵资料。我最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清晰、系统的方式,向我展示八十年间,考古学家们在丰镐地区所取得的重大发现。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关于主要遗址的发掘报告精华、出土文物的详细图录,以及重要的考古数据。我尤其对那些能够反映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物证非常感兴趣。例如,关于周王室的陵墓、宫殿遗址,以及那些精美的青铜礼器和玉器,它们都将是理解那个时代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文字描述、精美的图片和图表,让我能够直观地了解这些珍贵的考古资料。对我来说,这本书将是一扇通往西周真实世界的窗口,它将帮助我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都城遗址情有独钟,而丰镐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都城之一。当我在书店里看到《丰镐考古八十年·资料篇》这本书时,我的目光立刻就被吸引住了。这个书名暗示着这本书将是一部关于丰镐地区考古工作的集大成之作,汇集了过去八十年来的重要发现和研究资料。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视角,让我能够了解到这八十年里,考古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揭开丰镐神秘面纱的。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历次考古发掘的地理范围、发掘的重点,以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我特别想看到关于周朝宫殿、宗庙、以及大型城垣遗址的详细描述和复原图,它们将如何帮助我们想象当年作为西周权力中心的景象。同时,我也非常感兴趣那些出土的、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经济活动、和文化习俗的各类文物,例如,陶器、青铜器、玉器、以及简牍等。我希望书中能够对这些文物进行详细的分类和介绍,并附带精美的图片。这本书的“资料篇”属性,对我来说意味着它将是一本非常宝贵的参考书,我能够从中获得大量的一手信息,并进一步深化我对周朝历史的认识。

评分

自从对周朝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来,我就一直渴望能有一本能够系统梳理丰镐地区考古发现的书籍。《丰镐考古八十年·资料篇》这个书名,无疑正是我苦苦寻觅的宝藏。我理解“资料篇”意味着它将侧重于呈现原始的考古资料、发掘报告的精华,以及经过整理和分类的研究成果,而非通俗的普及读物。这对我来说,恰恰是极具吸引力的。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如同一个详尽的档案库,将八十年来在丰镐地区进行的每一次重要考古发掘,其出土的器物、建筑遗迹、墓葬等,都以翔实的数据和清晰的图文形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好奇那些关于周王陵墓、宫殿遗址、大型城墙等重要遗迹的详细测绘和复原图,它们将如何帮助我们重构当年雄伟壮丽的都城景象。此外,书中对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各类文物的详细描述和分类,以及它们所蕴含的铭文解读,对我而言是无价之宝。我希望能够从中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等级的器物特征,以及它们在当时的社会生活、礼仪制度、工艺水平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将极大地填补我在理解丰镐考古全貌上的空白,让我能够以更加深入和专业的视角,去认识和研究这座辉煌的古代都城。

评分

《丰镐考古八十年·资料篇》这个书名,瞬间就勾起了我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周朝历史的浓厚兴趣。丰镐,这两个字本身就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个辉煌的王朝。而“八十年”的漫长岁月,更是勾勒出了几代考古学者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壮丽图景。我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丰镐考古的窗口。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出土的文物,而是能够以一种更加深入、更具学术性的方式,呈现这八十年来考古工作的全貌。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重要遗址的详细介绍,比如周朝的宫殿、宗庙、城墙等,以及它们是如何被考古学家们发掘和辨识的。我更期待的是,书中能够收录大量的出土文物照片,并且对这些文物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它们的材质、工艺、纹饰、以及可能的用途。特别是那些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我希望能够看到清晰的铭文拓片和译文,因为这些铭文往往是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直接证据。这本书的“资料篇”性质,预示着它将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考古信息,这对于任何一个对周朝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极其宝贵的财富。

评分

说实话,我对于考古学这个领域并不是十分精通,但《丰镐考古八十年·资料篇》这个书名,还是牢牢地抓住了我的注意力。丰镐,这两个字就自带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源头,是多少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梦寐以求的探寻之地。而“八十年”,更是一个漫长而辉煌的时间跨度,想象一下,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发掘出多少秘密,又解开了多少谜团。我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想要看到的是,这本书如何将这些年的考古成果,以一种清晰、有条理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希望书中不只是简单的罗列出土文物,而是能有详细的文字介绍,解释这些文物的年代、用途、材质,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中的意义。比如,那些出土的陶片,它们是如何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制陶工艺和生活习俗?那些散落在地下的建筑基址,它们又如何让我们还原出当年的宫殿、庙宇和民居?我更期待的是,书中能够包含一些考古学家们在发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这些故事,往往比单纯的文物描述更加生动,也更能让我体会到考古工作的艰辛与伟大。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能够窥探到那段遥远的历史,感受考古的魅力。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古代史的爱好者,《丰镐考古八十年·资料篇》这个书名,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丰镐,作为西周王朝的核心区域,其考古发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八十年”的跨度,更是意味着这本书将集结了数十年来最重要、最权威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本详尽的考古报告集锦,为我提供最直接、最原始的考古信息。我希望看到书中能够清晰地展示历次重要考古发掘的地理位置、发掘过程的简述、以及最重要的发掘成果。我尤其关注的是那些能够直接反映周朝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文化信仰的物证。例如,关于周王室的祭祀遗址、宗庙建筑、以及与王权象征相关的青铜礼器,这些都将是理解西周统治核心的关键。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这些关键文物的详细图录,包括高清的实物照片、结构图、以及可能的复原图。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收录一些重要的铭文资料,并附带清晰的拓片和释文,因为这些铭文往往是直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的宝贵线索。这本书的“资料篇”性质,意味着它将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让我能够对丰镐地区的考古学研究有更深入的了解。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周朝文明有着深深着迷的普通读者,《丰镐考古八十年·资料篇》这个书名,瞬间点燃了我内心的学术热情。丰镐,这两个字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分量无需赘述,那是西周王朝的根基,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而“八十年”的考古历程,更是预示着本书将是一部汇集了数代考古学家心血的宝贵资料集。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以一种严谨、客观的态度,向我呈现八十年间在丰镐地区进行考古发掘所取得的各项重大成果。我希望看到书中能够提供关于重要遗址的详细介绍,例如周朝的都城布局、宫殿建筑、宗庙祭祀场所等,并且附带精美的复原图。我更看重的是书中对出土文物的详尽图录和解读,尤其是那些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的器物。我希望能够看到清晰的文物照片、详细的材质分析、以及对文物铭文的释读。这本书的“资料篇”属性,预示着它将是一本极具学术价值的参考书,它将帮助我以一种更加深入、更加科学的方式,去认识和理解西周王朝的辉煌与神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