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胡杨抗旱生理及分子基础研究
定价:25.00元
作者:杨永青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111037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18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1 研究概述
1.1盐碱及千旱环境
1.2盐碱及干旱胁迫的发生机制
1.3植物对盐(NaCl)碱及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
1.4胡杨抗逆机制的研究进展
1.5展望
2 胡杨抗旱耐盐碱生理生态学研究
2.1材料与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3小结
3 利用悬浮细胞研究胡杨抗旱耐盐碱的生理及分子机制
3.1材料与方法
3.2结果与分析
3.3小结
4 杨树质膜H -ATPase,质膜Na -ATPase,质膜Na、/H antiporter基因序列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4.1资源与方法
4.2杨树质膜H -ATPase基因序列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主芝弓卜本斥
4.3杨树质膜Na -ATPase基因序列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4.4杨树质膜Na /H antiporter基因序列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5 质膜H -ATPase依赖的Na、跨质膜转运测定方法的建立
5.1材料与方法
5.2结果与分析
5.3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符号、缩略词与术语注释表
附录
作者介绍
杨永青 1978年1o月生。2001-2006年在北京林业大学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2010年,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工作,讲师。目前已在《7hePlantCell》、《Biochimica et Biohysica Acta》等期刊发表论文9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胡杨抗旱生理及分子基础研究》让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那种坚韧不拔、傲然挺立在戈壁荒漠的胡杨树。虽然我对于书中具体的研究内容,比如那些复杂的生理指标和深奥的分子机制,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但我作为一个对自然和生命充满好奇的读者,总是会被那些能够在极端环境下生存下来的生命所吸引。我想这本书一定深入剖析了胡杨之所以能够抵御严酷干旱的秘密,或许是通过研究它的根系如何深扎地下,吸收仅有的水分;又或者是它叶片是如何在高温和缺水的双重打击下,依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个关于胡杨的画面,它们在风沙中摇曳,却从未屈服,这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力的赞歌。我猜测这本书的作者们,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用严谨的科学方法去解构这种生命奇迹,去揭示隐藏在胡杨肌体深处的生存智慧。对于我来说,即使不理解那些专业术语,仅仅是阅读关于胡杨生命力强盛的叙述,也足以让我感受到一种震撼和启发。这种对生命力的探索,本身就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性,我期待能够从书中感受到这种顽强的生命力量。
评分读到《胡杨抗旱生理及分子基础研究》这个书名,我立刻就被胡杨那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壮丽景象所打动。虽然我不是一个生物学家,对于“生理”和“分子基础”这些词汇可能并不熟悉,但“胡杨”这两个字本身就承载着一种独特的意境。它象征着在贫瘠土地上的坚韧、在极端环境下不屈不挠的精神。我想象中的这本书,大概会描绘出胡杨在烈日炙烤、黄沙漫卷的环境下,如何用它粗壮的根系紧紧抓住大地,如何用它那略显沧桑的叶片尽可能地捕捉每一缕阳光。也许书中还会讲述一些关于胡杨的传说故事,或是它在当地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我渴望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胡杨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繁衍,甚至成为一方水土的守护者。这不仅仅是科学层面的探索,更是一种对生命意志的解读。这本书,对我而言,可能是一次关于生命力与适应性的哲学思考,让我重新审视那些看似平凡却蕴含着巨大能量的存在。
评分《胡杨抗旱生理及分子基础研究》这个书名,给我一种探索未知奥秘的感觉。胡杨,一种我只在书中或纪录片里见过的植物,它生活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我总觉得它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我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生理”机制,让它能够在缺水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活力?这本书的“分子基础研究”听起来就好高深,我猜想它可能会深入到细胞层面,去解析那些看不见的微观世界里,胡杨是如何进行能量转换,如何应对压力,如何修复损伤的。也许书中会用到一些我不太懂的专业术语,比如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之类的,但即便如此,我也愿意去尝试理解,去感受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揭开生命面纱的。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探究,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次寻宝之旅,每一点发现都可能带来惊喜。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对那些在科学前沿默默耕耘的学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胡杨抗旱生理及分子基础研究》虽然听起来有些学术化,但它触及了我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思考。我们知道,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像胡杨这样能够顽强生存的植物,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我猜测,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胡杨本身的研究,更可能是在探索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的生态恢复和治理中。例如,了解胡杨的抗旱机制,是否能帮助我们培育出更耐旱的农作物,从而缓解粮食危机?或者,在荒漠化地区推广种植类似胡杨的植物,能否有效地阻止土地退化,构建起一道生态屏障?这些都是我对于这本书潜在价值的想象。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智慧的导师,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上,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尤其是那些身处困境却展现出强大生命力的物种。它的研究,或许能为我们应对未来的生态挑战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方向,这让我感到非常期待。
评分当我看到《胡杨抗旱生理及分子基础研究》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画面:一棵棵胡杨,如同坚毅的哨兵,屹立在茫茫戈壁,迎接着漫天的黄沙和炙烤的烈日。虽然我对“抗旱生理”和“分子基础”这些概念并不十分熟悉,但“胡杨”二字本身就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顽强的象征意义。我想这本书一定深入地描绘了胡杨如何在极端缺水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奇迹。我好奇它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是通过极其发达的根系去深扎地下,汲取每一丝宝贵的水分?还是它独特的叶片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蒸发?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会细致地讲述胡杨细胞内部发生的微妙变化,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是如何协同工作,共同支撑起它强大的生命力。对于我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科学报告,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命坚韧不拔、积极适应环境的史诗。我期待它能让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生命张力,并从中汲取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与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