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一個植物醫生的斷病手跡
定價:99.00元
售價:75.2元,便宜23.8元,摺扣75
作者:李明遠
齣版社:中國林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0389343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一個植物醫生的斷病手跡》是有關設施蔬菜和花卉病蟲害的診斷和防治方麵的文章。涉及葡萄水罐子病、小麥腥黑穗病、黃瓜枯萎病、甜椒白粉病、韭菜疫病、番茄晚疫病、番茄臍腐病、生菜乾燒心病、甘藍枯萎病、在北京發生的蔬菜菌核病、北京番茄黃化麯葉病毒的發現等一係列設施蔬菜、花卉作物達70餘種。幾乎每一篇文章都以講故事的形式娓娓道來,內容豐富,包含知識點全麵、科學。
目錄
序
前言
1.診斷葡萄水罐子病
2.頤和園裏的白粉菌新種
3.小麥腥黑穗病
4.疑似黃瓜霜黴病菌卵孢子的觀察
5.鑒定黃瓜枯萎病
6.診斷甜椒、辣椒白粉病
7.診斷獨腳金
8.韭菜疫病的診斷
9.番茄晚疫病的診斷與防治
10.在北京發生的蔬菜菌核病
11.北京的蔬菜根結綫蟲病
12.在北京發現的番茄潰瘍病
13.早年在北京見到的“西瓜果斑病”
14.八十年代北京郊區發生的蔬菜灰黴病
15.番茄和辣椒的臍腐病
16.北京發現韭菜及小蔥灰黴病
17.北京發現黃瓜黑星病紀實
18.未定種名的茴香霜黴病
19.認知茄子絨菌斑病
20.鏈黴素和新植黴素對大白菜的藥害
21.北京鼕瓜枯萎病的發現
22.初識甘藍枯萎病
23.生菜乾燒心病
24.北京番茄黃化麯葉病毒的發現
25.新定植的黃瓜苗遭遇低溫障害
26.韭蔥病害的診斷
27.黃瓜的小斑與大斑
28.是玉米絲黑穗還是瘤黑粉
29.北京的十字花科根腫病
30.北京市萬壽菊黑斑病考察紀實
31.菊花白色銹病的診斷紀實
32.嫁接苗為何不長?
33.菜豆葉上齣現白綫是怎麼迴事兒?
34.茭白和黑粉菌是什麼關係
35.真有“紅花黃瓜”嗎?
36.難防的二斑葉蟎
37.原來是番茄斑枯病
38.“難分離”的萬壽菊黑斑病菌
39.雨季菜園斷病
40.原來是西花薊馬
41.西瓜茶黃蟎的診斷
42.哪裏有閤格的防蟲紗網?
43.生菜褐腐病的現場鑒定
44.這都是冷害造成的
45.西瓜漚根現場培訓記
46.大溫室裏的番茄枯萎病
47.西瓜心葉變黃是什麼病?
48.菊花葉片上長瘤子是什麼病?
49.病害鑒定也需要智能裝備
50.原來是地膜齣氣口引起的茄子死秧
51.萬壽菊遭遇茶黃蟎危害
52.蕈蚊也會危害小油菜
53.診斷蘿蔔苗病
54.我的羊角脆到底是怎麼迴事兒?
55.要搞準病原再進行防治
56.萬壽菊黑斑病是如何流行起來的
57.誤診番茄灰葉斑
58.紫甘藍上的煙薊馬
59.蚜蟲春來早
60.鑒定黃瓜黑星病牽齣瞭黃瓜紅粉病
61.鑒定茄子死秧
62.是綫蟲病還是根腫病
63.診斷萬壽菊白絹病
64.原來是豇豆炭疽病
65.萬壽菊製種田中的病害鑒定
66.北京發現番茄棒孢葉斑病
67.不是大白菜軟腐病,而是乾燒心病
68.連陰天斷病
69.菊花上的三種蚜蟲
70.芹菜黑心病和軟腐病的鑒彆與防治
71.鑒定月季、玫瑰黑斑病
72.菊花立枯病的診斷
73.淺談芹菜葉斑病
74.鑒定菊花猝倒病
75.原來這裏發生的都是菊花白色銹病
76.辨認瓜類蔓枯病
77.鑒定菊花菌核病
78.鑒定菊花霜黴病
79.菊花兩種類病毒的鑒定
80.鑒定玫瑰多孢銹病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初讀此書,我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專業科普讀物,但事實遠非如此。作者李明遠先生的筆觸,帶著一種老醫者般的沉穩與智慧,將原本晦澀難懂的植物病理知識,化作一個個引人入勝的“病例”。他並沒有簡單羅列癥狀和治療方法,而是將每一次“斷病”的過程,描繪得如同一場偵探小說般的推理。從微小的病斑,到葉片的枯黃,再到根係的腐爛,每一個細微的跡象,在作者眼中都成瞭重要的綫索。他會講述自己是如何通過觀察、聯想、實驗,一步步接近病因真相的。其中不乏一些麯摺和反復,甚至是一些令人沮喪的失敗,但這反而讓整個過程顯得更加真實和可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一些疑難雜癥時,不僅僅關注植物本身,還會追溯到環境、土壤、氣候等外部因素,展現齣一種 holistic(整體性)的醫學觀。這讓我聯想到,其實我們人類的健康,也同樣受到多方麵因素的影響。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開始重新認識身邊的植物,發現它們身上隱藏的“故事”,也讓我對“生命”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那種能讓你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知識的書,但它會在你心中種下一顆種子,讓你在未來的日子裏,以更敏銳的目光去觀察和思考。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植物的書,更像是一本關於生命、耐心和智慧的哲學讀物。作者李明遠先生,以他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感悟,將“斷病”這個過程,升華為一種對生命狀態的深刻洞察。我被他描述的每一個案例所吸引,不僅僅是那些植物所患的“病”,更是作者在麵對這些“病”時所展現齣的態度和思考。他不會輕易放棄,會用盡一切可能去嘗試,去理解,去治愈。而當生命走到盡頭時,他也會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接受,去從中汲取教訓。這種對待生命的態度,無疑是對我們人類自身生活方式的一種啓示。書中的語言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充滿瞭生活氣息和智慧的光芒。我能感受到作者對這份“植物醫生”事業的熱愛,以及他對生命萬物的敬畏之心。這本書讓我學會瞭用更廣闊的視野去看待生命,去理解生命中的脆弱與堅韌,也讓我對那些默默奉獻在自然界的“無名英雄”們,多瞭一份深深的敬意。
評分“一個植物醫生的斷病手跡”——光是這個書名,就足夠讓人浮想聯翩。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充斥著專業術語和枯燥論證的學術著作,但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被深深地打動瞭。作者李明遠先生,並非用冷冰冰的醫學名詞堆砌,而是以一種充滿人情味的敘事方式,將植物的“病情”化解成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他筆下的植物,不再是冰冷的標本,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有憂的生命體。他描述的“斷病”過程,如同剝洋蔥般,一層層地揭示植物生命力背後所遭遇的睏境。有時候,是病菌的侵襲,有時候,是環境的惡劣,有時候,甚至是我們人類不經意的疏忽。作者對每一個細節的捕捉都極為精準,從葉片上細微的斑點,到根係顔色的變化,都成瞭他診斷的依據。他展現齣的不僅僅是高超的診斷技巧,更是一種對生命的耐心、細緻和尊重。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所生存的世界,是一個多麼復雜而精妙的生態係統,而植物,作為這個係統中最基礎卻又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承載著我們無法想象的生命力。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猶如一次與一位經驗豐富的植物“老中醫”的私下交流。作者李明遠先生的語言風格,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而是充滿瞭質樸和真誠。他像一位和藹的長輩,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他與植物打交道的點點滴滴。我能感受到他對每一株植物都懷揣著一份深厚的感情,無論是珍稀的品種,還是路邊常見的野草,在他眼中,它們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他分享的每一個“斷病”案例,都像是他用心記錄下來的日記,裏麵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懊悔,更有對生命頑強不息的深深贊嘆。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帶有哲理的思考,例如,當植物無法治愈時,作者會如何麵對?他會如何理解生命的終結?這些問題,雖然是關於植物,但卻觸及瞭生命的本質,引發瞭我許多關於人生意義的思考。這本書讓我體會到,真正的專業,往往建立在深厚的實踐和對事物深刻的理解之上。它不是那種炫耀知識的書,而是分享經驗、傳遞智慧的書。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次心靈的旅行,在寜靜的綠意中,收獲一份對生命更深的感悟。
評分這是一本帶著溫度的書。書名“一個植物醫生的斷病手跡”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似乎預示著一場關於生命、疾病與治愈的深刻探索。翻開書頁,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寜靜的園圃,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芬芳和植物特有的清香。作者以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講述著那些在綠色世界中默默發生的,卻又關乎生死的“病癥”。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沒有跌宕起伏的敘事,但字裏行間流淌著的是對生命的尊重,對自然的敬畏。每一次“診斷”,每一次“治療”,都飽含著作者對植物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深厚的專業知識。我能感受到他每一次觸摸葉片時的輕柔,每一次凝視根係時的專注,仿佛在與一個脆弱而頑強的生命進行著無聲的對話。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植物的病理學,更是一種生活哲學的體現。它教會我,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小生命,也值得我們用心地去嗬護,去理解。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瞭身邊那些悄然存在的生靈,而這本書,則像一劑溫和的良藥,喚醒瞭我內心深處對自然的感知,讓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每一次閱讀,都像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感到平靜而充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