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定价:148.00元
作者:陈小明,张杰鹏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1222928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综述性专著,由陈小明院士组织编写,参与编写的人员均为该领域的成果比较突出的学者,选择性地介绍了目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研究比较热门的内容,包括很多发表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期刊上的研究成果。
内容提要
本书依据作者研究团队以及外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功能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金属-有机框架的吸附与分离材料、异相超分子催化材料、荧光与传感材料、手性结构与功能材料、膜分离与膜催化材料、离子导电功能材料以及无机纳米粒子/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复合材料,并阐述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潜力。本书可供从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参考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陈小明,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IUPAC会士,中山大学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功能配位化学与晶体工程研究,主要涉及功能配合物、尤其是配位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晶体结构分析和性质(气体吸附、光电磁及传感功能等)研究。已在包括Nature Commun.、JACS、Angew. Chem.、Adv. Mater.、Acc. Chem. Res.、Chem. Rev.和Chem. Soc. Rev.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80多篇;SCI引用次数累计超过2万6千次,H指数高达85。曾获得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7年)和3项广东省科技成果奖一等奖。还先后获得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1999年)、TWAS化学奖(2012年),以及Thomson Reuters高被引用学者奖(2014年)等学术奖励。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实用性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非常关注,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恰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书中的应用篇部分,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作者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MOFs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而且每个案例都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和图表支持。例如,在气体吸附与分离方面,书中详细讲解了MOFs如何利用其独特的孔道结构和化学性质,高效地吸附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这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储存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在催化领域,MOFs作为多相催化剂的载体或主体,其高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孔道结构,使得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得到了显著提升。更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到了MOFs在药物递送、化学传感、质子传导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这些应用场景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读完这些,我仿佛看到了MOFs在不久的将来,会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让我对材料科学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惊艳!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纳米材料的书籍,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不是泛泛地介绍概念,而是深入到MOFs的本质——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将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编织成具有特定孔道结构的晶体材料。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合成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从溶液法到固相法,再到一些更复杂的微波辅助、超声辅助合成技术,每一种方法都配有详细的步骤和机理分析。读到这里,我才真正理解到,制备高性能MOFs并非易事,需要对化学反应的控制、溶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优化有深入的理解。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介绍了MOFs的表征技术,从X射线衍射(XRD)来确定其晶体结构,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其形貌,再到BET吸附仪测量其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最后是光谱分析(IR, Raman, NMR, UV-Vis)来研究其化学组成和电子结构。这些详实的介绍,让我对如何评价和理解MOFs的性能有了系统性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本专业研究的入门指南。
评分这是一本充满启发性的读物,让我对材料科学的前沿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性书籍,更像是一次深度探索之旅。作者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MOFs这个复杂而迷人的材料家族展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喜欢书中对MOFs“设计自由度”的强调,它就像是一个无限可能的“分子积木”,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创造出无数种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MOFs,从最经典的HKUST-1、MOF-5,到近年来涌现出的高性能MOFs,每一种都配有清晰的结构图和性能数据。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还探讨了MOFs的长期稳定性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改性来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鲁棒性,这对于任何想要将MOFs从实验室推向市场的研究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MOFs的科学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对材料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无疑是激励我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宝贵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读起来非常流畅。从MOFs的定义、结构基础,到合成方法、表征技术,再到性能优化和应用前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专业,但又避免了过于晦涩的学术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图示和化学结构式,形象地展示了MOFs的微观世界,这对于我这样的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MOFs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它不仅仅是罗列各种MOFs的性质,而是从分子层面解释了为什么某种结构会表现出特定的性能。例如,如何通过改变有机配体的长度和刚性来调控孔道大小,如何通过引入不同的金属中心来改变MOFs的催化活性,以及如何通过后修饰来提高MOFs的稳定性。这种深入的分析,让我对MOFs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触及到其核心原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MOFs的认识得到了质的飞跃,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更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材料科学世界的新视角!我一直对各种新材料的应用前景很感兴趣,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这个概念对我来说却有些模糊。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MOFs到底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构建的,以及它们那令人惊叹的多样性。作者的讲解非常清晰,从最基本的分子结构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不同合成方法、表征手段,再到其在气体吸附、催化、传感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MOFs结构多样性的描述,就像是在欣赏一座座由原子和分子搭建的精美艺术品,每一种结构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应用潜力。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影响MOFs性能的关键因素,比如孔径大小、表面化学性质、金属中心和有机配体的选择等等。这让我意识到,MOFs的开发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需要精密的分子设计和合成策略。看完这些,我简直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更多关于MOFs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它们未来可能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在碳捕获、药物递送、能源存储等领域,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前沿科学的大门,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