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传奇的创投教父,一部开启秘密的商业之作:
《从0到1》作者彼得?蒂尔为首的“PayPal黑帮”开创了硅谷的新格局,他本身就是一部商业传奇!
他是Facebook**位外部投资人,投资了Tesla(特斯拉)、LinkedIn(领英)、SpaceX、Yelp等企业。他创立的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市值约150亿美元。
在《从0到1》中,硅谷投资家彼得?蒂尔将创业心法**手分享,在网络上造成560000人访问、2400000次的点击率,引起全球疯传!
周鸿祎、徐小平、吴伯凡、牛文文、唐彬、徐新、余晨、埃隆?马斯克、马克?扎克伯格、马克?安德森、纳西姆?塔勒布、雷军、傅盛、罗振宇、金错刀、杨守彬等商界领军人物,新浪、搜狐、网易、中国经济网、和讯网、南方网、环球网、钛媒体、36氪、中国新闻网、i黑马、虎嗅网、正和岛等持续报道,《对话》《创业家》《老友记》《罗辑思维》《三联生活周刊》《商业周刊》《北京青年报》《环球人物》《博客天下》《**财经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经济观察报》等强势媒体鼎力推荐!
《从0到1》揭开创新的秘密,纠正创业上的众多偏见:
创新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
全球化并不全是进步;
竞争扼杀创新;
“产品会说话”是谎言;
失败者才去竞争,创业者应当选择垄断;
创业开局十分重要,“频繁试错”是错误的;
没有科技公司可以仅靠品牌吃饭;
初创公司要打造帮派文化。
“奇点系列”由《从0到1》《联盟》《创业维艰》《支付战争》4本书组成,是《人民日报》推荐给创业者的图书。
“奇点系列”向读者传达了来自美国*尖企业家的管理思想,是改变世界的商业哲学,可读性与实操性强,指导创业者们如何准备创业、如何创新、如何联盟人才、如何解决重组之难、如何打造独角兽公司等等。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的发动,中国的亿万民众必将迸发出巨大的动能,从“草根”创业者到企业管理者,可以从“奇点系列”中汲取来自全球领先的创新、创业以及企业管理思想。
彼得·蒂尔(PeterThiel),被誉为硅谷的天使,投资界的思想家。1998年创办PayPal并担任CEO,2002年将PayPal以15亿美元出售给eBay,把电子商务带向新纪元。2004年做了首笔在Facebook的外部投资,并担任董事。同年成立软件公司Palantir,服务于国防安全与全球金融领域的数据分析。蒂尔联合创办了FoundersFund基金,为LinkedIn、SpaceX、Yelp等十几家出色的科技新创公司提供早期资金,其中多家公司由PayPal的同事负责营运,这些人在硅谷有“PayPal黑帮”之称。他成立了蒂尔奖学金(ThielFellowship)鼓励年轻人在校园之外学习和创业。他还成立了蒂尔基金(ThielFoundation),推动科技进步和对未来的长远思考。
布莱克·马斯特斯(BlakeMasters),2012年在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就读,期间选修彼得?蒂尔的“初创企业”课,将细心整理的课堂笔记发布到网络,引起240万次的点击率。随后,彼得?蒂尔参与将这份神奇的笔记精编成为本书。
★这是一本把普通人变成创业者的进化指南。
——牛文文,《创业家》杂志社社长、创始人
★《从0到1》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彼得·蒂尔深入剖析了对于当代企业突围竞争红海至关重要的“大道”,更在于这本书凝练了他身经百战的智慧和经验精华。
——余晨,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
★《从0到1》传达了***、让人为之一振的新观念,教导人们如何在世界上创造价值。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脸谱网(Facebook)CEO
★彼得·蒂尔打造了多家异军突起的公司,《从0到1》展现了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特斯拉汽车(Tesla)CEO
★当一个有冒险精神的人写书了,务必要读一读。如果作者的是彼得?蒂尔,就要读两遍。但是保险起见,请看三遍。因为《从0到1》绝对是经典之作。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著有《黑天鹅》
★《从0到1》是指导大企业不断改进提升的重要手册,也是新创企业家们的心法秘籍。读这本书吧,接受彼得?蒂尔的挑战,开创超乎期待的事业。
──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通用电气公司(GE)董事长兼CEO
★《从0到1》是每个想要创业与正在创业的人,都必须优先阅读的一本书,绝对不可错过。
──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网景(Netscape)联合创始人
★《从0到1》写得清晰、理性又实际。不只是企业家,每个不满于现状、对世界前景有想法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经济学人》
★《从0到1》不同于一贯的正统观点,它辛辣有力,为读者创立新事业提供了坚实的指导。
——《科克斯书评》
前言
第1章 未来的挑战
第2章 像1999年那样狂欢
第3章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
第4章 竞争意识
第5章 后发优势
第6章 成功不是中彩票
第7章 向钱看
第8章 秘密
第9章 基础决定命运
第10章 打造帮派文化
第11章 顾客不会自动上门
第12章 人与机器
第13章 绿色能源与特斯拉
第14章 创业者的悖论
结论 停滞不前,还是临近奇点
致谢
插图版权声明
第一章 未来的挑战
每当我面试应聘者时,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这个不绕弯子的问题听上去很容易回答,其实不然。它挑战智力,因为每个人在学校接受的知识都是已被肯定的,一定被人赞同。它也挑战心理,因为每个努力去回答的人都必须说一些他们明知道并不为众人认同的看法,这需要勇气。出彩的回答很少,相对于智慧,这些想法缺少的更是勇气。
通常,我听到的回答都是这样的:
“我们的教育体制存在弊端,亟待改革。”
“美国是非凡的。”
“世界上不存在上帝。”
这些回答都不好。第一和第二个陈述可能是对的,但有许多人已经表示赞同了。而第三个只简单套用了常见辩论中一方的观点。好的回答应该按照下面这种模式:“大多数人相信X,但事实却是X 的对立面。”我之后会在本章给出自己的回答。
那么,这个反主流的问题和未来有什么关系呢?从小处看,未来只是还没有到来的时刻的集合。但是真正使未来如此独特和重要的并非因为未来没有发生,而是未来的世界会与此刻不同。这样看来,如果我们的社会在之后100 年都没有发生变化,那未来就在100 多年之后。如果在之后10 年世界改天换地,那未来就触手可及。没有人能精准地预测未来,但我们知道两件事:世界必然会变得不同,但变化必须基于当今的世界。针对这个反主流问题的多数回答都是对现在的不同看法,而好的回答应该尽可能地使我们看到未来。
从0 到1:进步的未来
我们期待的未来是进步的。进步可以呈两种形式。第一,水平进步,也称广泛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直接从1 跨越到n。水平进步很容易想象,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它是什么样。第二,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从0 到1 的进步。垂直进步较难想象,人们需要尝试从未做过的事。如果你根据一台打字机造出了100 台打字机,那就是水平进步。而如果你有一台打字机,又造出了一台文字处理器,那你就取得了垂直进步。
从宏观层次看,可用一个词代替水平进步,即全球化—把某地的有用之物推广到世界各地。中国是全球化的范例,它的20 年计划就是成为今天的美国。中国已经直接复制了发达国家的有用之物:19 世纪的铁路、20 世纪的空调,甚至整个城市。也许这种复制可以使中国在建设道路上少走几步—比如,不用安装陆上线路,直接实现无线通信,但是,这依然是在复制。
垂直进步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即科技。近数十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给硅谷冠上了“科技之都”之名,但科技不仅限于计算机技术。任何新方法,任何可以使事情更易完成的方法都是科技,这才是对科技的正确理解。因为全球化和科技是不同方式的进步,它们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存在其中之一,或是都不存在。例如,1815~1914 年间,科技迅速发展,全球化也快速蔓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71 年基辛格访华,科技发展快,但全球化速度缓慢。从1971 年开始,全球化加快,而科技发展只局限于信息技术领域。
在全球化的时代,不难预见,在未来数十年中世界会更加一体化,更加趋同。甚至连日常用语都显示出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认为科技时代已经结束,例如所谓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表明“发达”国家已经获得了能够获得的一切成就,而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只需要奋力赶上。
但我并不认同。对于上文的反主流问题,我的回答是:大部分人认为世界的未来由全球化决定,但事实是—科技更有影响力。没有科技创新,也许中国能源产量在未来20 年会加倍,但造成的空气污染同样也会加倍。如果印度的亿万家庭也都像现在的美国家庭那样生活—只用现代工具,结果也将是对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如果全世界都用同一种旧方法去创造财富,那么创造的就不是财富,而是灾难。在资源稀缺的今天,丢掉科技创新的全球化不会长久。
历史进程中从不会自然出现新科技。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成不变的零和社会,在那个社会中,成功意味着从别人手中掠夺财物占为己有。他们极少去创造新的财富来源,长远来说会导致物资匮乏,人们生活艰难。从原始农业生活开始,到中世纪有了风车、16 世纪发明了天体观测仪,人类社会上万年的时间仅有零星的进步,直到18 世纪60 年代蒸汽机出现再一直到1970 年左右,现代世界才突然经历了一连串的科技进步。最后的结果是,我们继承的社会比之前任一代人所能想象到的都更富足。
没有一个世代像20 世纪60 年代末我们的祖辈和父辈那样希望这种进步可以持续,他们希望一周只工作4天,能源便宜到不需要计量,度假可以去月球,但这些只是想象。智能手机使我们忽略了周围,也使我们忽视了周围的事物有多陈旧:只有电脑和通信自20 世纪中叶取得了巨大发展。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父母那一代对更好未来的期待是错的—他们只是错误地认为这种美好的未来会自己到来。今天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创造出新科技,使21 世纪比20 世纪更和谐、更繁荣。
创业思维
初创公司往往是新科技的诞生地。从政界开国元勋到科学界的英国皇家学会,到商界的飞兆半导体公司的“叛逆八徒”,人们肩负着让世界更美好的使命而聚成小团体。对“小团体”这种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很消极:因为在大组织中发展新事物很难,而单打独斗更是难上加难。官僚阶层行动迟缓,效率低下,既得利益者不愿意冒险。在功能极端失调的组织中,要想获得晋升机会,告诉别人你在工作比挽起袖子做事更重要。(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就是这样,你应该现在就辞职。)从另一个极端说,如果舍弃团体,一个孤独的天才可能会创造出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却不能创造出整个产业。初创公司遵守这样一个原则,你需要和其他人合作来完成工作,但也需要控制规模,使组织有效运转。
从积极的角度说,一个初创公司就是说服一群人,一起规划并铸就新的未来。一个新公司最重要的力量是新思想,新思想甚至比灵活性更重要,而规模小才有思考的空间。这本书提出了在创新之路上获得成功必须要解答的问题:它并不是一本指南,也不是单纯提供知识,而是一场思维运动。而恰恰每个初创公司都不得不做这场思维运动:质疑现有观念,从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
……
商业世界的每一刻都不会重演。下一个比尔? 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 佩奇或是谢尔盖? 布林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下一个马克? 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如果你照搬这些人的做法,你就不是在向他们学习。
当然,照搬他人的模式要比创造新东西容易。做大家都知道如何去做的事,只会使世界发生从1 到n 的改变,增添许多类似的东西。但是每次我们创造新事物的时候,会使世界发生从0 到1 的改变。创新的行为是独一无二的,创新发生的瞬间也是独一无二的,结果新奇的事物诞生了。
美国的公司,如果不在艰难的创新上进行投资,不管现在有多挣钱,将来都会以失败而告终。如果我们对已有业务进行调整,获取了它能给予我们的一切,会怎样呢?尽管听起来不可能,但答案似乎比2008 年的危机更糟糕。今天的“最佳方法”可能会把我们引入死胡同,而最佳途径是未经尝试的新路径。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私营还是公共机构,管理体系都极为庞大,寻求新的途径就像是希望奇迹出现一样。事实上,如果美国的工商企业想要成功,需要成千上万个奇迹的出现,这实在是太让人沮丧了,但有一件重要事情除外: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物种,是因为人类有创造奇迹的能力。我们称这些奇迹为科技。
科技是神奇的,因为它能让我们事半功倍,将我们的基础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他动物受本能的驱使可以建造蜂巢等,但是,只有人类能够创造新事物,想出新方法。人类决定建造什么并非基于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基本选项,而是通过创造新科技,重新改写世界历史。这是我们教给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基本常识,但是,在这个不断重复已有成果的世界中,它却很容易被人遗忘。
《从0 到1》一书是关于如何创建创新公司的,主要基于本人作为PayPal和帕兰提尔公司(Palantir )创始人,以及Facebook 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等上百家初创公司投资者的经验写就。虽然我注意到许多模式,书中也有所涉及,但是本书绝非成功秘籍。创业秘籍并不存在,因为任何创新都是新颖独特的,任何权威都不可能具体规定如何创新。事实上,我注意到一个最为重要的模式:成功人士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价值,他们遵循的是基本原则,而非秘籍。
此书源于2012 年我在斯坦福大学所教授的一门关于创业的课程。大学生可能娴于几项专业技能,但是许多人从未学过在广阔的世界中如何应用这些技能。我教授此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超越学术专业设定的路径,开创广阔的未来。我的一个学生布莱克? 马斯特斯记下了详细的笔记,在校内外广为传阅。在《从0 到1》一书中,我和他一起对笔记进行了修改,以适合更广泛的读者阅读。相信创新的未来不会只限于斯坦福大学或者硅谷。
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时,书名《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荐书联盟推荐”几个字则让这本书的价值感瞬间提升。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商业技巧的指南,更可能是一本关于创业哲学和思维模式的书籍。我经常在思考,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打破常规,创造出全新的市场,而有些则在激烈的竞争中疲于奔命。这本书的名字暗示了它将揭示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秘密或许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那些成功的企业是如何做到“从无到有”地建立起自己的帝国。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深入的思考,帮助我理解创新的本质,以及如何在不确定的未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将引领读者去探索那些最根本的商业逻辑,以及如何将这些逻辑转化为切实的行动,最终实现从零到一的飞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约而富有冲击力,纯黑的背景衬托着白色的标题,其中“从0到1”几个字仿佛自带一种开创性的力量,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核心主旨。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这种设计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作为一个对商业世界充满好奇,也常常陷入“我该如何开始”这种迷茫中的读者,我对这本书寄予了厚望,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创新和突破的智慧。它不仅仅是一本书名,更像是一种召唤,召唤那些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造价值的梦想家。封底的推荐语也十分精炼,点出了“荐书联盟推荐”,这进一步增加了这本书的权威性和吸引力,让人相信它确实是经过筛选的、值得一读的佳作。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觉得它可能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商业模式的书,更可能是一本关于思维方式、关于如何看待世界、关于如何将模糊的想法转化为现实的指南。我期待它能带来一些颠覆性的观点,帮助我打开新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已有的框架,而是能够真正地“从0到1”地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甚至是为未来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意味。“从0到1”,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转换,它代表着一种从虚无到实在、从概念到产品、从想法到事业的艰辛而又充满魅力的过程。我想,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会引导读者去思考那些最根本的问题:一个全新的事物是如何诞生的?它需要哪些关键的要素?又会面临哪些挑战?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框架和方法论,帮助那些想要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人,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阶段,以及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它可能会讲述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更重要的是,它会分析这些案例背后的成功逻辑,而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读这本书,我希望能够培养一种“思考的深度”,能够穿透表象,看到事物本质的联系。这不仅仅是为了商业上的成功,更是为了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为了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能够改变世界的,是那些敢于挑战现状、敢于提出与众不同观点的人。这本书的名字“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就给人一种强烈的这种感觉。它不仅仅关注商业的“现在”,更指向了“未来”。这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预测未来趋势,如何在这个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世界中找到立足之地,甚至引领方向的见解。它可能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复制成功”的书,而是告诉你如何“创造成功”的书。我猜想,书中会包含一些关于“垄断”的讨论,不是指不正当的垄断,而是指那种通过提供独特价值而形成的、难以被轻易复制的竞争优势。这种思考角度非常独特,也非常重要。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提升自己对“未来”的洞察力,能够更早地识别出即将到来的变革,并且能够抓住其中的机遇,成为那个“从0到1”的开创者,而不是被动的追随者。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对于“独特性”的强调。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模仿泛滥的时代,想要创造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就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老路。作者似乎在字里行间反复敲打着这样一个观点:真正的创新不是渐进式的改进,而是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质变。我常常在思考,为什么有些公司能够迅速崛起,成为行业的颠覆者,而另一些则停滞不前,甚至被淘汰?这本书可能正是试图揭示其中的奥秘。它不是那种空泛地告诉你“要创新”的书,而是会深入剖析“为什么”和“如何”去做到这一点。我猜想,它会涉及对现有市场格局的洞察,对竞争本质的理解,以及对如何发现并满足未被满足的需求的思考。这种深度是我非常看重的,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背后的逻辑,才能在实践中运用自如。读这本书,我期望自己能够获得一种“发现机会”的能力,能够识别出那些别人看不到的空白地带,并且有勇气去填补它们。这是一种思维上的训练,一种对商业世界“游戏规则”的重新解读。
评分生活的大特点是不确定性,随机现象比比皆是,大起大落常常发生在须臾之间。当随机性的黑天鹅出现时,你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在一次失误中回到原点。但我们天生倾向于忽视低概率事件的可能性,无论这些事件会引发多大的灾难。本书以深刻独到的视角,告诉你这个随机世界的规律和运行方式。随机性虽然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学着接受它。就像在投资市场上,如果一个小概率事件可以带来巨额回报,为什么不在这个事件上持续下注呢?换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对人生的了解无疑将大为增进。你的成功不见得是因为比其他人高明,而很可能是运气的结果。开劳斯莱斯的摇滚乐手、把印象派画作抬到天价的投机客,拥有私人飞机的企业家和牙医相比,哪一个更富有?答案可能让你吃惊:牙医。因为他的职业生涯几乎没有什么风险,可能出现的灾难少之又少
评分经常在京东买书~~物流速度快~~书也不错~~不过价钱浮动大~~
评分也不知道当时看了什么就立马就买了,但是买了之后看了不多,书的内容不错,封面印刷当然是没的说,嗯,还是比较推荐的
评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提升自我!
评分一直以来我所有的的书都是在京东购买,一直相信京东,质量保证,物流很快,每一次在京东的购物都是愉快地!
评分彼得·蒂尔所著从0到1,是一本对想从事创业,改变现状,事业有所突破的人来说绝对是一本提供经验的好书。书中对于想开创事业的人来说,提出了一些很实质性的建议和观点。也提出了一些明确的看法,如从0到1是创新,是非零和,是唯一,是垄断……道破了创业成功的本质,在成功企业所谓激烈竞争只是真正垄断的遮阳布而已,真正成功的创业都是垄断一个行业中的一个细分市场,却不易被人察觉,从中获取厚利,从而崛起,突围而出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评分给,好评拿好。埃!不用...真不用...快起来,你这是干什么,男儿膝下有黄金啊,虽然你是女的。唉,好吧,我也不勉强你了,哎。。。你干什么,别拉我的拉链,哎,,你干什么店主,哎。。不行,太脏,你听我说,哦,啊,,这点好评。。啊。。停下来,,这点好评不算什么,。嗯嗯。。啊~~,真的不用这样。。的。。快住口。。啊。。这个店好多人看着呢。。啊。。天啊。。我丢了。。。哎,店主,何必呢,你又干什么,快吐出来,,不要吞下去,唉。。。。
评分非常喜欢的书,kindle读了电子版买来纸质版珍藏阅读
评分非常喜欢的书,kindle读了电子版买来纸质版珍藏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