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貨幣政策效果解析——非對稱效應的成因和機製
定價:25.00元
作者:曹永琴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10008436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目錄
1緒論
1.1 研究主題
1.2研究背景與問題
1.3 研究目的與意義
1.4研究方法
1.5核心概念界定
1.6 本書創新與局限
2貨幣政策非對稱性效應:相關文獻與研究進展
2.1 貨幣政策非對稱效應的理論淵源
2.2 貨幣政策非對稱效應的實證研究和證據
2.3 貨幣政策非對稱效應的形成機理
2.4應對貨幣政策非對稱性的政策建議
2.5本章小結
3 中國緊縮性和擴張性貨幣政策的非對稱效應
3.1 中國貨幣政策非對稱效應的研究現狀
3.2 變量選擇和數據說明
3.3計量模型和檢驗方法
3.4實證檢驗結果及分析
3.5 貨幣政策非對稱性效應的證據
3.6本章小結
4貨幣政策非對稱效應的直接形成機製
4.1 貨幣政策非對稱效應形成機理初探
4.2 名義價格的非對稱調整機製
4.3 非對稱菜單成本在貨幣政策非對稱效應形成中的作用
4.4 貨幣政策非對稱效應直接形成機製的實證檢驗
4.5本章小結
5貨幣政策非對稱效應的間接形成機製
5.1 貨幣政策在不同維度上均錶現齣瞭非對稱效應
5.2 貨幣政策非對稱效應形成機理的研究脈絡
5.3 價格粘性機製與貨幣政策非對稱效應
5.4 不確定環境中的金融加速器模型
5.5 經濟係統中的部門優策略
5.6經濟係統的一般均衡
5.7 金融加速器對貨幣政策非對稱效應的放大機製
5.8 貨幣政策非對稱效應放大機製的仿真試驗
5.9本章小結
6 中國貨幣政策區域非對稱效應的實證研究
6.1 貨幣政策區域非對稱性研究現狀
6.2八大經濟區劃分的由來
6.3數據來源與分類說明
6.4模型構建和實證檢驗
6.5 貨幣政策效應區域非對稱性成因分析
6.6本章小結
7 中國貨幣政策産業非對稱效應的實證研究
7.I 貨幣政策産業非對稱效應研究現狀
7.2指標和研究方法說明
7.3實證結果及分析
7.4 貨幣政策産業非對稱效應原因分析
7.5本章小結
8結論、啓示及展望
8.1全書主要結論
8.2政策啓示
8.3未來研究方嚮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標題——《貨幣政策效果解析——非對稱效應的成因和機製》,光是聽上去就帶著一種深入骨髓的研究氣息,仿佛要揭開經濟學領域裏一個隱藏許久的秘密。我一直對宏觀經濟學中的一些“潛規則”非常著迷,尤其是那些在教科書裏看似簡單明瞭的貨幣政策,在現實世界中卻總是錶現齣各種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或者“滯後性”。比如,明明央行降息瞭,為什麼市場反應平平?或者,為什麼同樣是寬鬆貨幣政策,對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的影響卻天差地彆?這些“非對稱效應”究竟是怎麼産生的?是市場參與者的預期不同,還是金融傳導機製本身存在某些“梗阻”?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解答這些疑惑的希望。我預想它不會停留在對現象的描述,而是會像偵探一樣,一點點剖析齣這些非對稱效應背後的深層邏輯,挖掘齣導緻它們産生的具體原因,並且詳細闡述這些原因是如何在復雜的經濟環境中運作,最終影響到政策效果的。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有嚴謹的理論框架,結閤紮實的實證分析,來支持其核心論點。當然,如果能有一些現實中的案例分析,來佐證其理論的普適性和解釋力,那就更完美瞭。總而言之,這本書的目標讀者群似乎很明確,就是那些對貨幣政策的實際運行效果有著深刻好奇心,並且願意深入探究其背後機製的讀者。
評分當我看到《貨幣政策效果解析——非對稱效應的成因和機製》這個書名時,立刻被它所吸引。我對那些看似簡單,實則蘊含深意的經濟現象格外感興趣。貨幣政策,這個宏觀經濟調控的重頭戲,其作用的有效性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且常常錶現齣“意料之外”的反應。特彆是“非對稱效應”這個概念,觸及到瞭問題的核心。它意味著,同一種貨幣政策,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經濟主體、不同的資産上,可能會産生截然不同的影響。為什麼會這樣?是金融體係的結構性因素在作怪?還是市場參與者的行為模式存在係統性的偏差?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些問題,用嚴謹的邏輯和豐富的數據,去揭示貨幣政策非對稱性的根源。或許,書中會涉及一些關於金融摩擦、信息不對稱、代理成本等理論,來解釋為什麼某些主體更能從政策中受益,而另一些主體則可能被邊緣化。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們提供一種更細緻、更具現實意義的視角來理解貨幣政策。
評分讀到這本書的名字,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無數關於經濟周期、金融市場波動以及政策有效性爭論的場景。標題中的“非對稱效應”四個字,簡直像一道閃電,擊中瞭我的敏感點。我一直覺得,經濟學模型固然重要,但現實世界的復雜性往往超齣瞭模型的範疇。貨幣政策,這個聽起來像是國傢宏觀調控的“利器”,在實際應用中卻常常展現齣“雙刃劍”的特性。有時它能精準地刺中目標,有時卻會誤傷一片,甚至作用的方嚮都可能齣現偏差。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不同的市場主體對政策信號的解讀不同?還是因為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資産類彆對貨幣流動性的反應存在差異?這本書恰恰瞄準瞭這一點,試圖去闡釋這種“非對稱”現象的根源和運作方式。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種新的視角,讓我們超越傳統教科書式的“單嚮傳導”思維,去理解貨幣政策在現實中是如何在不同維度、不同主體之間産生分化的。或許,書中會引入一些前沿的計量經濟學方法,或者藉鑒一些行為經濟學的理論,來解釋這些復雜的互動。我希望它能夠不落俗套,提供一些真正具有洞察力的見解,而不是簡單的重復已知。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就給我一種“硬核”的感覺。它不像一些經濟學普及讀物那樣淺嘗輒止,而是直指“貨幣政策效果”這個核心問題,並且著重強調瞭“非對稱效應”這個關鍵點。這讓我聯想到,在經濟實踐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令人費解的現象。比如,當央行放鬆銀根時,股市可能不漲反跌,而房地産市場卻異常火爆;或者,在緊縮周期,某些行業受到的衝擊遠大於其他行業。這些都屬於非對稱效應的錶現。那麼,這些效應究竟是如何産生的?是金融市場結構的問題?是信息不對稱?還是不同主體的風險偏好和藉貸能力差異?這本書的齣現,似乎就是為瞭解答這些疑問。我預計書中會深入剖析貨幣政策傳導到不同經濟部門、不同金融市場、不同類型企業和傢庭的路徑差異,揭示導緻這些差異的根本原因。可能會涉及到利率渠道、信貸渠道、資産價格渠道等傳統渠道的細微差彆,也可能會探索一些新興的傳導機製。讀完這本書,我希望自己能夠對貨幣政策的實際作用有一個更深刻、更具辨識度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貨幣政策效果解析——非對稱效應的成因和機製》,瞬間激起瞭我對經濟學深層奧秘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經濟學研究的魅力在於它能解釋我們身邊發生的種種現象,尤其是那些看似偶然,實則有其內在邏輯的事件。貨幣政策,作為國傢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其影響力的廣度和深度常常超齣我們的想象,而“非對稱效應”這個詞,更是點齣瞭其中的復雜性。我常常在想,為什麼同樣的降息,對大企業來說可能是雪中送炭,對小微企業卻可能隻是杯水車薪?為什麼同樣的量化寬鬆,有的資産價格飛漲,有的卻紋絲不動?這本書的標題告訴我,它將緻力於解開這些“謎團”。我預感書中會從多個角度去分析,比如金融市場的結構性問題,不同主體的藉貸約束差異,以及信息傳播的偏差等等,並詳細闡述這些因素是如何交織在一起,最終導緻貨幣政策效果的“分化”和“錯位”。讀完這本書,我希望能獲得一種全新的思維框架,能夠更清晰、更深刻地理解貨幣政策在現實經濟運行中的真實麵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