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水产生物种质资源与利用(第2卷)
定价:180.00元
作者:王清印,李杰人,杨宁生著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5027772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80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水产生物种质资源与利用(第2卷)》是2005年出版的《中国水产生物种质资源与利用》(卷)的续集,共收录了66种我国重要水产生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学术成果,其中淡水鱼类16种,海水鱼类15种,甲壳类5种,贝类11种,藻类18种,两栖类1种。详细介绍了各种生物的基本档案,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和遗传学特征,养殖技术,目前种质保存状况等。书中收集的大量有关数据资料,对科学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水产生物种质资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水产生物种质资源与利用(第2卷)》可供从事水产生物学研究、水产养殖、遗传育种、野生动物保护等学科领域的科技人员、研究生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部分 淡水鱼类
赤眼鳟
异育银鲫
淇河鲫
散鳞镜鲤
剑尾鱼(RR-B系)
异育银鲫品系A
鲫
大眼鳜
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
鳊(长春鳊)
太湖新银鱼
黄鳝
荷那龙罗非鱼
青海湖裸鲤
暗纹东方纯
金鳟
第二部分 海水鱼类
赤点石斑鱼
浅色黄姑鱼
条斑星鲽
黑鲷
军曹鱼
青石斑鱼
钝吻黄盖鲽
漠斑牙鲆
带鱼
小黄鱼
卵形鲳鲹
半滑舌鳎
美国红鱼(眼斑拟石首鱼)
中华鲟
日本鳗鲡
第三部分 甲壳类
斑节对虾
三疣梭子蟹
凡纳滨对虾
刀额新对虾
日本对虾
第四部分 贝类
翡翠贻贝
大珠母贝
企鹅珍珠贝
缢蛏
泥蚶
珠母贝
文蛤
“中科红”海湾扇贝
虾夷扇贝
长牡蛎
方斑东风螺
第五部分 藻类
钝顶螺旋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
长海带
裙带菜
日本真海带
海带
条斑紫菜
坛紫菜
鼠尾藻
角叉菜
孔石莼
浒苔
肠浒苔
裂叶马尾藻
海蒿子
海黍子
中肋骨条藻
龙须菜
第六部分 两栖类
大鲵
附录
中文种名索引
英文种名索引
拉丁文种名索引
分类地位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绝对是为那些对中国水产行业抱有浓厚兴趣的专业人士准备的。从它的装帧设计就可以看出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厚实的内容,清晰的图表,以及严谨的学术语言,都表明这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真正深入到技术细节和理论研究的深度之作。我作为一个旁观者,虽然无法完全理解其中所有的专业术语和复杂模型,但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巨大信息量和科学价值。书中对于水产生物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估以及开发利用的策略分析,展现了极高的学术水平。我尝试着去理解其中关于“分子标记技术在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的章节,虽然吃力,但依然能感受到其前沿性和重要性。这本书让我明白,一个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离不开对核心种质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它就像一本字典,一本百科全书,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对水产种质资源的认知需求,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宝典。
评分读完《中国水产生物种质资源与利用(第2卷)》,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的水下探索之旅。这本书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将我们日常餐桌上的鱼虾蟹,追溯到了它们最根本的源头——种质资源。我一直以为,我们吃到的水产品都是自然繁育,然后捕捞上岸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复杂而精妙的体系。书中对于不同水产生物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以及潜在利用价值的介绍,让我对“中国有多少种水产”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地方特色水产种质资源的挖掘与开发”的内容非常感兴趣,这些隐藏在民间、地域性极强的物种,竟然有着如此重要的价值,而且还在经历着消失的风险。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是否应该更加重视这些“土特产”,它们不仅是美味,更是宝贵的基因财富。这本书让我对“吃”有了更深的敬畏,也更加理解了“利用”背后的智慧和责任。
评分《中国水产生物种质资源与利用(第2卷)》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厚重”。它不仅仅是内容的厚重,更是知识积累的厚重,是作者团队多年心血的结晶。我个人非常关注农业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本书恰恰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书中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水域特有水产生物种质资源的分类和梳理,其严谨性和系统性令我印象深刻。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基因多样性保护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丰富水产资源,并非理所当然,而是需要我们去珍惜和守护的。书中提到的那些关于“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和“建立种质资源库”的案例,让我看到了国家在保障水产种质资源安全方面的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读完之后,我更加坚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研究是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国在水产种质资源研究和保护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不得不说,《中国水产生物种质资源与利用(第2卷)》给我带来了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它不像很多科技书籍那样枯燥乏味,反而处处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书中对于每一个水产生物种质资源的介绍,都充满了故事感。作者们仿佛在娓娓道来,讲述着这些生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如何演化,如何适应,又如何被人类发掘和利用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古老水产种质资源”的章节,那些在亿万年前就存在的物种,如今依然活跃在我们身边,它们的基因里承载着生命演化的密码,这让我感到无比的惊奇和震撼。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所研究和利用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活生生的历史,是地球生命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它让我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自然宝藏,也更加期待未来科技能够为这些古老生命赋予新的活力和价值。
评分这次有幸读到了《中国水产生物种质资源与利用(第2卷)》,实在是惊喜连连。虽然我并非生物学专业出身,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言,抽丝剥茧般地向我展示了一个我从未深入了解过的神奇世界。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了中国广袤的水域,从北方寒冷的冰湖到南方湿热的鱼塘,细致地介绍了各种水产生物。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特定鱼类繁育和养殖技术的描述所吸引,那些听起来复杂的术语,在作者的讲解下变得清晰易懂。举例来说,书中对于某种珍稀淡水虾的繁殖周期、饵料选择以及疾病预防的详尽阐述,让我深刻体会到养殖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性。我甚至开始想象,如果我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小鱼缸里,那该是多么有趣的事情!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生命,也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和科学的奥秘。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资源的书,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智慧、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教材,让我对“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