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學是大乘佛教法相宗的宗義,其內容在闡釋萬法唯識的妙理,探討我人內心深處之實態,以尋迴人們真實的自我。本書為學者進入唯識學門戶之津梁,書中分論五位百法、五蘊、四大、八識、種子……等等唯識學上的基本觀念,期能以深入淺齣的手法,引領讀者一窺此韆年絕學之奧祕。
於淩波
河南洛陽人,1927年生。國防醫學院畢業,公務員特考甲種衛生行政人員及格。1963年與李炳南、硃斐居士等創辦佛教菩提醫院,任院長;創辦菩提救濟院,任常務董事。1969年創設普濟聯閤醫院,任院長。1970年創辦開明高級中學,任董事長。1961年,納贄拜雪廬老人李炳南居士門下學佛,並皈依懺雲法師,成為一名在傢清信士。
晚年退休後,摒絕世務,專心投入佛學研究及弘法事業,在臺北、臺中多處講堂開佛學講座,在南北多處佛學院所任教。曾任紐約世界宗教研究院研究員,現任李炳南居士紀念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佛學著作三十餘種,以佛門人物傳記及唯識學相關講記為主。如《改變歷史的佛教高僧》、《釋迦牟尼與原始佛教》、《唯識三論今註》等。
自從開始接觸一些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的書籍後,我越來越覺得,唯識學對於探討意識和心智活動規律的深度,是現代科學體係短期內難以企及的。因此,我把這本《綱要》視為一座溝通古代智慧與現代思辨的橋梁。我希望它能提供足夠多的例子和類比,將那些抽象的“轉依”、“現行”、“種子”等概念具象化。例如,如果作者能用現代人更容易理解的日常情境,來比喻“染汙的識”如何逐步轉化為“清淨的智”,那將極大地提升閱讀體驗和知識留存率。我不是一個純粹的佛教學者,更多的是一個對人類心智運作機製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所以,我對那種能將晦澀理論“翻譯”成普適性知識的讀物有著天然的好感。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它就超越瞭單純的宗教研究範疇,成為瞭一部有益於所有關注心性修持者的工具書。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名字給我一種非常內斂、不事張揚的感覺,這反而更容易讓人信賴其內容的紮實程度。我一直認為,真正有價值的知識往往不需要過度喧嘩來吸引注意力。我關注的重點在於“綱要”二字的實際執行力度——它是否能幫助讀者在浩如煙海的唯識學分支中,快速定位到主乾和脈絡,避免在支流上耗費過多精力。特彆是關於“唯識三十頌”或相關重要論著的精要提煉,我希望作者能提供獨到的見解,而非簡單的逐句翻譯或注釋。如果作者能巧妙地穿插一些對不同流派(例如法相宗內部的不同解釋)的簡要對比,這將極大地豐富內容的層次感。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綱要》能夠成為一本既能滿足嚴肅研究者對準確性的要求,又能讓初學者獲得清晰方嚮感的“導航儀”。
評分我最近在尋找能有效梳理印度佛教,特彆是大乘後期思潮的係統性讀物,手上已經積瞭幾本,但總感覺它們要麼過於側重曆史背景而忽略瞭核心概念的辨析,要麼就是概念闡述得過於碎片化,缺乏一個宏大的框架來統攝全局。《[A333] 唯識學綱要》這個標題,讓我嗅到瞭一絲久違的“全景式”梳理的可能。我更看重的是結構的力量,比如它如何安排“三界唯識”、“五蘊皆空”以及“轉識成智”這些關鍵環節的邏輯遞進關係。如果這本書能夠像一張精密的地圖一樣,清晰地標示齣唯識學派與其他重要學派,如中觀學派,在認識論上的分歧與交匯點,那它對深化理解佛教哲學體係的價值就無可估量瞭。我希望它不是那種把所有東西都堆砌在一起的“百科全書”,而是經過作者精心提煉、富有洞見的“路綫圖”。這種對結構和邏輯的執著,是我衡量一部優秀學術入門書的重要標準,希望它能在這方麵帶來驚喜。
評分坦白說,我對宗教哲學的書籍一嚮是帶著十二萬分的小心去挑選的,因為市麵上太多打著“揭秘”或“速成”旗號的讀物,實則內容空洞,隻是用一些華麗的辭藻包裝陳詞濫調。我期待的唯識學綱要,必須建立在對原典文本的深刻理解之上,而不是依賴於現代人的臆測和個人化的詮釋。我個人非常看重作者的學術背景和在相關領域的積纍,這直接決定瞭其闡釋的深度與準確性。如果這本書能夠清晰地界定“阿賴耶識”的運作機製,並且不迴避其在心識活動中扮演的“種子庫”角色所帶來的哲學難題,那它就成功瞭一半。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處理“境由心生”這一核心命題,究竟是通過描述性的方式,還是引入瞭更具批判性的分析視角。這種對根本性問題的直麵態度,遠比羅列名詞術語要重要得多。
評分這部關於唯識學的著作,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光是衝著這精煉的書名和封麵設計,就讓人對它充滿瞭期待。我通常對這種看似深奧的哲學議題抱持著審慎的樂觀態度,因為很多同類書籍往往在開頭就用大量復雜的術語把人繞暈,讓人望而卻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真正地做到“綱要”,也就是能用清晰的脈絡和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初學者搭建起一座通往唯識世界的大門。如果它能巧妙地平衡學術的嚴謹性和普及性的需求,那它無疑是值得五星推薦的。我特彆關注它如何闡釋“萬法唯識”的核心思想,以及如何將這個理論與我們日常的感知經驗聯係起來。許多人認為唯識學過於形而上,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紮實的、可操作的理解路徑,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的空中樓閣。封麵那種沉穩的色調,也暗示瞭作者在內容組織上的嚴謹和條理分明,讓人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入門書,更是一份值得反復研讀的案頭參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