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通信原理学习辅导:要点、仿真与习题 | 作者 | 屈代明 |
| 定价 | 33.00元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220295 | 出版日期 | 2008-10-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00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根据黄载禄教授主编的教材《通信原理》(版,科学出版社)编写的辅导用书。全书共13章,内容与教材相对应,包括绪论、*变量与*过程概要、信道、信源编码、信道复用、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数字信号调制、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的信号检测、信道编码、多径衰落信道中的信号检测和分集接收、扩频通信原理和同步原理。每章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本章要点、仿真实验、习题精选与解答。本书的附录提供了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通信原理》期终考试试题题解。本书仿真实验中提到的Matlab代码和Simulink模型都可通过网络下载。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和自考生学习《通信原理》课程的学习辅导材料和复习参考用书及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复习指导书,也可以作为通信原理课程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前言 章 绪论 1.1 本章要点 1.2 仿真实验 1.3 习题精选与解答 第2章 变量与过程概要 2.1 本章要点 2.2 Simulink仿真简介——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响应 2.3 Matlab仿真简介——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响应 2.4 习题精选与解答 第3章 信道 3.1 本章要点 3.2 仿真实验——多径衰落信道 3.3 习题精选与解答 第4章 信源编码 4.1 本章要点 4.2 仿真实验——增量调制 4.3 习题精选与解答 第5章 信道复用 5.1 本章要点 5.2 仿真实验——频分复用和正交频分复用 5.3 习题精选与解答 第6章 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 6.1 本章要点 6.2 仿真实验——信道均衡器 6.3 习题精选与解答 第7章 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7.1 本章要点 7.2 仿真实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 7.3 习题精选与解答 第8章 数字信号调制 8.1 本章要点 8.2 仿真实验——MSK调制与解调 8.3 习题精选与解答 第9章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的信号检测 9.1 本章要点 9.2 仿真实验——QAM符号错误率 9.3 习题精选与解答 0章 信道编码 10.1 本章要点 10.2 仿真实验——卷积编码和维特比译码 10.3 习题精选与解答 1章 多径衰落信道中的信号检测和分集接收 11.1 本章要点 11.2 仿真实验——多径衰落信道信号的分集接收 11.3 习题精选与解答 2章 扩频通信原理 12.1 本章要点 12.2 仿真实验——直接序列扩频 12.3 习题精选与解答 3章 同步原理 13.1 本章要点 13.2 仿真实验——Costas环载波同步 13.3 习题精选与解答 参考文献 附录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作者显然不是一个孤芳自赏的理论家,而是一位深谙教学艺术的教育者。全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流畅、亲切,没有那种生硬的学术腔调,读起来有一种被耐心地引导和陪伴的感觉。例如,在解释傅里叶变换在基带信号传输中的作用时,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将信号的频谱想象成一束光,将滤波器想象成不同颜色的滤镜,瞬间就让一个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这种善解人意的讲解方式,对于那些在自学过程中容易感到挫败感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股强大的精神支持。它不仅教会了我们“是什么”和“怎么算”,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理解了“为什么是这样”,这种对底层逻辑的洞察力,远比死记硬背公式来得宝贵和持久。
评分这本书的习题设计简直是高明之举,它彻底打破了我对传统教材“题海战术”的刻板印象。这里的习题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课本内容,而是真正有层次感的梯度设计。基础的计算题用于巩固基本运算,中等难度的分析题开始要求结合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判断,而最顶级的“思考与拓展”部分,则直接抛出了开放性的、与当前前沿技术相关的挑战性问题。我发现很多习题的设置,其思路都巧妙地指向了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实际工程瓶颈,比如多址干扰、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处理等。我花了一周时间攻克其中几道难题,虽然过程非常烧脑,但最终获得的认知提升是巨大的,它成功地把我从一个“会做题的学生”推向了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工程师”的门槛。
评分作为一名正在备考专业资格考试的工程师,我发现市面上很多参考书要么过于理论化,堆砌了过多的数学模型,让人抓不住重点;要么又过于偏向应用,导致基础概念模糊不清。然而,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却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它非常巧妙地平衡了理论深度和实用性。比如,在讲解信道编码时,它没有停留在仅给出贝尔实验室的经典论文结论,而是用一种非常口语化、由浅入深的叙事方式,逐步引导读者理解Turbo码和LDPC码的内在机制,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建立系统性认知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它对于“关键点”的提炼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些反复出现在历年真题中的核心定义和公式的适用范围,都被用星号或加粗的方式明确标记出来,极大提高了我的复习效率,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确保了时间和精力的最佳投入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选用的那种沉稳的深蓝色,搭配着清晰、有力的白色字体,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学霸气息扑面而来。我特地去书店触摸了一下,那种纸张的质感非常细腻,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完全不像有些教材那种廉价的轻飘感。内页的排版也处理得极其到位,无论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是关键概念的标注,都采用了合理的留白和字体粗细变化,使得阅读的舒适度极高。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涉及一些复杂系统框图时,插图的清晰度和层次感做得非常出色,即便是初次接触数字通信领域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信号流向。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它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艺品,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传播质量的重视。很多时候,一本好书的阅读体验,一半来自于内容,另一半就来自于这种视觉上的享受和触觉上的愉悦,这本书无疑在这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让人愿意长时间地沉浸其中。
评分我特别喜欢这种注重“实践反馈”的编写风格。很多理论书读完后,总有一种“纸上谈兵”的空虚感,理论推导完美,但一到实际仿真就手忙脚乱。这本书在理论讲解的间隙,穿插了大量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案例解析,并且不是那种敷衍的截图了事。它详细展示了如何搭建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模型,从信源到信道编码、调制解调,再到性能评估的全流程。这种“边学边练”的模式,让我立刻能将抽象的数学公式转化为可视化的系统性能曲线,比如误码率(BER)与信噪比(SNR)的关系图,当我亲手跑出和书上一致的曲线时,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这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而是一种主动的探索和验证,极大地增强了我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深度和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