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应用文写作
定价:38.00元
售价:25.8元,便宜12.2元,折扣67
作者:陈子典,胡欣育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303130917
字数:600000
页码:41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81kg
陈子典、胡欣育主编的《应用文写作》在内容上,紧跟形势,追求新意,吸取学科研究新成果,选用新例文,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应用文写作的规律的同时又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并将理论知识、例文评析、能力训练三部分内容融为一体,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能力培养。在体例上,按照应用文写作概述、行政公文、事务文书、规章文书、经济文书、司法文书、生活文书、传播文书、礼仪文书的顺序进行安排。在教学方法上,特别注意引用正、反事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不仅知道该怎样写,而且知道不该怎样写,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每章节都有学习要求、文种概述、结构与写法、写作要求、例文评析、思考练习等内容。“思考与练习”的题目多种多样,如解释概念、填空、选择、改错、判断、分析、问答、拟写等题型,既方便老师讲授,又方便学生联系实际,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我得承认,我花了不少时间只是单纯地欣赏它的布局。不同于许多教材的呆板,它在版式上进行了大胆而有效的创新。比如,关键定义和核心公式被用醒目的色块或不同字体突出显示,使得重点一目了然,即便在快速浏览时也不会错过要害。更绝的是,它在需要进行比较或对比的知识点处理上,使用了精美的图表和结构图,这些图示不仅美观,而且极大地简化了信息的复杂性,让人一眼就能抓住不同概念之间的微妙差异。对于我这种偏好视觉学习的读者来说,这种用心良苦的版式安排,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减少了阅读疲劳。这本书的制作水准,完全达到了出版界的顶尖水准,绝对是印刷精美的典范之作。
评分初拿到这本厚重的书籍时,我带着一种既期待又略微谨慎的心态。毕竟现在市面上的同类书籍实在太多,真正能让人耳目一新的不多。然而,这本书的章节标题和引言部分所展现出的那种独特视角,立刻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似乎没有落入传统窠臼,而是从一个非常新颖的切入点来探讨核心议题。我尤其欣赏它在案例选择上的独到眼光,那些被引用的例子既贴合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情境,又具有足够的理论高度,绝非信手拈来之作。这表明作者团队在搜集和筛选素材时下了极大的功夫,确保了每一处论述都有坚实的支撑。这种对细节的把控和对广度的追求,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高效沟通和表达的深度思考录。我敢肯定,这本书的价值绝对远超其定价,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深入理解和实践的钥匙。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封面,拿在手里就感觉内容一定分量十足。我特别留意了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很细腻,印刷的字迹清晰锐利,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当然,更吸引我的是它在内容组织上的用心。初翻目录,就能感受到编者在结构布局上的深思熟虑,章节间的逻辑衔接非常自然流畅,仿佛在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到一个全新的认知领域。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每一个章节,但仅从这个框架来看,它显然不是那种零散堆砌知识点的教材,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引言部分,作者的开篇陈述极具穿透力,迅速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让人迫不及待想知道后续如何展开论述。这种精心的打磨,从外在到内在,都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读者的体贴,让人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评分从一个长期关注学习方法论的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令人赞叹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高度实用的操作指南,而非空泛的理论说教。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如何针对不同受众调整表达策略”的那部分内容,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万能公式”,而是提供了一套灵活的判断框架和大量可供借鉴的场景模拟。这说明作者深刻理解到,实际应用中的挑战是多变的。书中对于细节的关注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比如连标点符号在不同文体中的微妙用法差异,都有清晰的指引。这种深入骨髓的务实精神,让这本书从众多理论著作中脱颖而出。它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耐心地展示了“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么做”,让读者感到自己手中握着的,是一份可以立刻投入实战的、经过千锤百炼的“作战手册”。
评分说实话,我这个人对那种过于理论化、晦涩难懂的书籍是有心理抗拒的。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却出乎意料地亲切有力。它没有使用过多华而不实的术语,而是用一种近乎对话的方式来阐述复杂的概念。我随便翻开其中一节,关于如何构建清晰的论点的那部分,作者的解释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得像精密的仪器,但读起来却毫无压力。这种将高深学问“翻译”成易于理解的语言的能力,是作者功力的体现。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小小的“作者提示”或“思考题”,非常巧妙地鼓励读者即时停下来进行自我反思和练习,这对于知识的内化吸收至关重要。它不是让你被动接受,而是强迫你主动参与思考,构建属于你自己的理解框架。这种教学设计,简直是为那些希望真正掌握技能的学习者量身定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