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辞海 环境科学卷
定价:42.00元
作者:夏征农 ,陈江涛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01
ISBN:97875326218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本书收有词目11万条,涉及学科有:机械、动力、电工电子、管理工程、生物工程、公共技术基础等学科。
内容提要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科。随着人类在控制环境污染与破坏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环境科学已日趋完备,建立了它自己独特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发展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当前环境问题是上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环境科学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已把环境保护工作列为基本国策。环境科学中出现的许多新名词、新概念、专业术语,有必要将这些新词规范化。
《大辞海·环境科学卷》聘请了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环境保护科研所、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单元的多为专家,分科负责参加编写。本卷共收词约3000条,按总类、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十个大类编排。各分科收词全面、系统,反映了外现代环境科学的水平。可供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管理、企事业单位涉及环境保护的工作人员以及大学环境科学系的学生等使用。
目录
凡例
分类词目表
正文
词目笔画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起来,我刚刚看完的一本关于量子物理学的科普读物,实在是太“烧脑”了,但那种烧脑带来的思维拓展感又是其他任何类型的书籍都无法比拟的。作者显然对自己的领域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他没有回避那些最反直觉的概念,比如波粒二象性、叠加态以及哥本哈根诠释的哲学含义。最妙的是,他非常善于用生活中的小例子来类比那些宏大的理论,比如用抛硬币的比喻来解释概率波的塌缩,虽然理解起来依然需要反复阅读和琢磨,但至少为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搭起了一座通往微观世界的桥梁。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在介绍完一个令人困惑的概念后,总会紧接着引入一个历史上的争论或者实验的巧妙设计,瞬间就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读完之后,虽然我还是无法清晰地“看到”电子在做什么,但我对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有了一种全新的、充满敬畏感的理解。绝对是那种需要你拿出笔记本,随时准备暂停思考的书。
评分最近重温了一遍二十世纪初期的俄国先锋派文学选集,那感觉简直就像是直接被卷入了一场社会和美学的风暴中心。这些作家的笔触是如此的尖锐、直接,充满了对旧有秩序的猛烈抨击和对未来世界那种近乎病态的狂热想象。卡捷琳娜的诗歌里那种撕裂感,充满了工业时代的喧嚣与个体精神的疏离,读起来让人心跳加速。选集的前言部分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过多地进行学院派的解读,而是直接将这些作品置于“一战”前夜的社会背景中,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些艺术需要如此激烈的形式突破才能表达当时人们的真实感受。我特别欣赏其中对“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在文学上的对应探讨,那种打破线性叙事、重组时间空间结构的尝试,放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的超前和大胆。这本书读完,感觉自己的感官都被重新校准了一遍,变得对一切表象下的潜流更加敏感。
评分最近读完了一本关于古希腊哲学的经典译本,那本厚厚的书里,从苏格拉底的诘问到柏拉图的理型世界,再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体系,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的人类思想史。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为深厚,对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梳理和阐释,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思想的读者,也能被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魅力所吸引。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正义”的讨论,书中引述了大量的历史案例和对话片段,让人不禁反思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公平的理解是否太过肤浅。装帧设计也颇为考究,采用了经典的线装样式,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捧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与古代智慧对话的庄重感。唯一略感遗憾的是,在涉及晚期希腊化时期的内容时,篇幅略显仓促,也许是篇幅所限,但依然不影响它作为该领域入门和进阶的必读佳作地位。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而在于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思考”的根本方法论,这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是无价的。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一套关于中世纪建筑艺术的图册,简直是视觉的盛宴。那套书的摄影水平简直是鬼斧神工,每一张图片都仿佛能让你闻到石头上岁月的味道,感受到光线穿过彩色玻璃时那种神圣而又斑斓的效果。我尤其喜欢它对哥特式大教堂的剖析,从飞扶壁的力学原理到尖拱的结构创新,再到那些繁复到令人目眩的雕刻细节,文字描述得清晰明了,但重点还是那些高清的实景照片,把那些隐藏在云端的尖顶和隐藏在阴影里的怪兽雕塑都一一呈现在眼前。特别是关于科隆大教堂的专题,那简直是一部微缩的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它漫长而曲折的建造过程,让人深深体会到中世纪工匠们那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和对完美的执着。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时常停下来,去想象自己站在那些巨大穹顶之下,被那种压倒性的空间感所震撼的场景。这本书不仅仅是艺术鉴赏,更是一部关于信仰、技术与人类毅力的史诗。
评分我最近收到了一本装帧精美,专门介绍非洲传统部落面具制作工艺的画册,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彻底颠覆了我对“工艺美术”的认知边界。这本书的重点不在于历史考证,而在于材质与精神的结合。每一页都详细展示了不同地域,比如多贡人或约鲁巴人面具的木材选择、颜料的天然来源,以及最重要的——这些面具在特定仪式中扮演的动态角色。摄影师似乎对光影的把握达到了极致,那些涂着白土、赭石或者炭黑的面具,在昏暗的室内光下,那种神秘的凝视感几乎要穿透纸面。更引人入胜的是,配文部分引用了许多人类学家对这些面具“生命力”的描述,它们被视为祖先的居所,是连接生者与灵界的媒介,而不是简单的装饰品。这本书以一种极为尊重和沉浸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如何真正地“活着”,并深度参与到社群的存续之中,实用性、宗教性与审美性达到了惊人的统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