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漢語成語辭海
定價:195.00元
售價:89.7元,便宜105.3元,摺扣46
作者:硃祖延
齣版社:武漢齣版社
齣版日期:1999-08-01
ISBN:978754301908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古今兼收、源流並重為原則。凡常用成語必收無疑;古代一些非常用的成語,但在今天看來又較有價值的、值得推廣的也在收錄範圍之內,但至少見於兩條書證;現代使用頻率比較高的一些新成語盡可能地收錄;少許常用的較典雅的熟語也酌加收錄。全書共收詞目2.5萬條。
目錄
前言
凡例
詞目首字音序索引
正文
詞目筆畫索引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深層次的觸動,是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日常語言的貧瘠。我們常常在不經意間,用一些扁平化的詞匯來錶達復雜的情感,而這本“辭海”則像是一個巨大的寶藏庫,裏麵陳列著無數精雕細琢的語言寶石。例如,我過去可能隻會用“很高興”來錶達喜悅,但翻閱此書後,我學會瞭根據不同的情境,選擇“欣喜若狂”、“眉飛色舞”甚至是更為內斂的“怡然自得”。這種細微的差彆,直接提升瞭我的錶達質量和文化自信。它讓我意識到,每一個成語背後,都凝結著前人對某一特定狀態、某一瞬間感受的極緻捕捉。更令人稱道的是,書中對成語的“辨析”部分做得非常到位,它清晰地指齣瞭許多人容易混淆的近義成語之間的微妙區彆,比如“刻舟求劍”和“膠柱鼓瑟”在“固執”層麵的不同側重。這本書,與其說是一部參考工具,不如說是一次深度的、係統性的“漢語美學”之旅,它讓人渴望去精進自己的言談舉止,去追求語言的精確與優雅。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設計,也透露齣一種古典而沉穩的氣質。采用的紙張手感非常好,那種略帶米黃色的紙張,讓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強烈的疲勞。字體選擇上,那種清晰、略帶宋體風格的字體,與書中內容的嚴肅性達到瞭完美的和諧統一。我特彆喜歡它在索引和檢索係統上的處理方式。傳統的成語詞典可能隻按拼音或筆畫排序,但這本《漢語成語辭海》似乎在結構設計上走瞭更遠的路。我發現,在某些特定的章節,作者是按照成語所蘊含的“情景範疇”進行劃分的,比如“戰爭與謀略”、“田園與隱逸”、“道德與修養”等大類,這極大地便利瞭那些帶著特定閱讀目的的讀者。我上次想找一個描述“憂鬱”情緒的成語,我沒有去查拼音,而是直接翻到瞭“情誌篇”的“愁苦”子目下,果然快速定位到瞭好幾個意想不到的精妙錶達。這種以義理為導嚮的編排,使得整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具探索性和啓發性,它鼓勵讀者不僅僅是查找,更是沉浸式地在不同的文化主題間穿梭。
評分這本《漢語成語辭海》,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它那沉甸甸的分量,這絕不僅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知識的厚度。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纔勉強翻閱完前幾章的導論部分,那種感覺就像是踏入瞭一座用文字和智慧搭建起來的宏偉宮殿。作者在開篇就對成語的起源、演變,以及其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社會功能進行瞭極其精妙的梳理。我尤其欣賞他對成語“活態性”的闡述,他沒有將成語僅僅視為僵硬的固定搭配,而是著重探討瞭它們如何在時代洪流中被賦予新的生命力,比如一些古老成語在現代語境下的引申義和微妙的語感差異。書中對許多常用成語的收錄和釋義,都遠遠超齣瞭字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本結閤瞭文學史、社會學和語言學的綜閤性工具書。比如,對於“臥薪嘗膽”的解析,他不僅給齣瞭典故的齣處,還細緻地描摹瞭春鞦末期吳越兩國復雜的政治氣候,讓這個成語不再隻是一個簡單的勵誌符號,而成為瞭一幅生動的曆史畫捲。這種深入骨髓的解讀,讓讀者在學習詞匯的同時,也被動地接受瞭一次濃縮的曆史和文化熏陶。我感覺,與其說這是本辭海,不如說是一部濃縮的中國傳統精神手冊,每一個條目背後都藏著一個值得細品的文化故事。
評分坦白說,剛開始接觸這本書時,我有些被它的“學術範兒”震懾住瞭。它不像市麵上那些輕鬆愉快的“成語故事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是極其嚴謹和考究的,簡直可以說是帶著一股子“老學究”的認真勁兒。我記得我翻到一個關於“麯高和寡”的條目時,發現作者不僅引用瞭《宋史》中的相關記載,還對比瞭唐宋兩代文人圈子中對藝術品味的爭論,甚至細緻地分析瞭當時士大夫階層對“雅”與“俗”的界限劃分。這種詳實到近乎苛刻的考證,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硃祖延先生在學術上的深厚功底。對我這樣一個業餘愛好者來說,閱讀過程需要保持高度的專注,時不時地需要停下來,去迴味一下作者是如何將一個看似簡單的成語,層層剝開,直抵其文化內核的。書中的注釋部分也做得極為齣色,很多生僻的字詞在成語中齣現的特定含義,都被用極具說服力的例句和旁注解釋清楚,完全避免瞭現代人閱讀古籍時的常見障礙。這本書絕對不是用來“消遣”的,它更像是一把精密的解剖刀,幫你精準地剖析漢語錶達的每一個細微之處。
評分說實話,對於我們這些身處快節奏時代的學習者來說,要係統地啃下一本如此厚重的文化典籍,心理門檻是相當高的。然而,這本《漢語成語辭海》最讓我感到驚喜的地方,恰恰在於它如何巧妙地平衡瞭學術深度與可讀性。雖然它是一本“辭海”,但作者的敘事語言並不晦澀難懂。他似乎深知,要讓現代讀者真正理解並內化這些傳統智慧,就必須用清晰、富有邏輯的語言進行引導。舉個例子,對於一些帶有迷信色彩或已被現代科學證僞的成語典故,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批判或刪除,而是放在曆史背景下進行客觀描述,並分析瞭這些觀念在當時社會所起到的心理調適作用。這種尊重曆史、批判性繼承的態度,使得本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像是文化對話的引導者。我曾嘗試將這本書推薦給一位對傳統文化不太感冒的朋友,他看完關於“精衛填海”的解析後,竟然破天荒地跟我聊起瞭“執著”與“徒勞”之間的哲學辯證,可見其文字的穿透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