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農民智能手機應用指南
定價:30.00元
作者:陶忠良
齣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162633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加快推進“互聯網 ”現代農業行動,強化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産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透明、服務靈活便捷的基礎支撐作用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重點任務。當前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互聯網普及率不高,廣大農民用不上、不會用、用不起信息技術的現象還比較普遍,城鄉數字鴻溝仍然明顯。提升農民信息化能力,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産智能化精細化水平,有利於實現産銷精準對接,有利於改進農業信息采集監測方式,有利於為農民提供*加精準的服務。特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和手機上網的快速普及,強化農民手機上網培訓和服務,是農村信息化“彎道超車”、城鄉協同發展的重要措施,不僅使農民隨時隨地利用手機網絡指導農業生産經營、便利日常生活成為可能,而且由於手機上網具有推廣成本低、培訓方式靈活、農民容易接受、市場參與度高等優勢,可以迅速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加快促進農業現代化和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陶忠良編寫的《農民智能手機應用指南》介紹瞭移動電話技術。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作者似乎非常推崇“數據驅動農業”的概念,這一點可以從字裏行間透齣的那種熱切期望中感受到。他們似乎相信,隻要農民朋友學會瞭使用這些智能工具,産量就能翻番,收入就能大幅提高。然而,這種宏大的敘事並沒有充分考慮到現實中製約農業發展的那些更基礎、更硬性的因素。比如,農村網絡信號的覆蓋問題,很多地方依然是2G甚至更差,手機應用頻繁加載失敗是傢常便飯;再比如,農民的文化水平和學習新事物的意願,不是所有人都對屏幕裏的信息感興趣,他們更相信世代相傳的經驗和眼前的實物。書中很多案例都是在理想化的環境下模擬齣來的成功故事,缺乏對“失敗案例”的剖析和應對策略。如果一個農民按照書裏的指導操作,結果天氣預報失靈導緻作物受損,書裏有沒有告訴他下一步該如何補救,除瞭怪APP之外,他還能做什麼?這本書更像是一份美好的願景藍圖,而不是一份能帶著農戶穿越泥濘抵達彼岸的實用地圖。它描繪瞭智能農業的“星辰大海”,但對腳下的“荊棘密布”卻著墨太少。
評分從排版和配圖來看,這本書顯然是下瞭成本的,印刷質量相當不錯,紙張也用瞭那種比較厚的銅版紙,摸著挺有質感。但是,配圖的選擇卻讓我感到睏惑。很多截圖都是高清的、色彩鮮艷的手機界麵,清晰度無可挑剔,可問題是,這些截圖往往是最新版本APP的界麵,而我們村裏很多人用的還是幾年前的舊款安卓機,係統版本老舊,很多新功能根本跑不動,界麵也和書裏畫的完全不一樣。這就像是拿著一本最新的汽車維修手冊去修一輛解放牌老卡車一樣,參考價值大打摺扣。此外,書中對於操作步驟的文字描述,過於依賴截圖的輔助,如果光看文字,很多操作的邏輯關係就變得模糊不清。例如,在介紹一個“農技問答”社區的使用方法時,它用瞭整整三頁的截圖來展示點贊、評論、轉發的圖標位置,卻隻用瞭一句話來概括提問的技巧——“要描述清楚你的問題”。這種頭重腳輕的描述方式,讓讀者抓不住重點,感覺像是為瞭湊頁數而特意拉長的介紹環節。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倒是挺有意思的,封麵是那種樸實的泥土色調,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那種腳踏實地的感覺。我最初拿起它,還以為是本講傳統農業技術的工具書,畢竟標題裏有“農民”兩個字。然而,當我翻開內頁,發現裏麵羅列的APP介紹和使用教程,瞬間讓我有點摸不著頭腦。比如,它花瞭大量篇幅介紹瞭一個名為“豐收天氣通”的應用程序,詳細講解瞭如何查看不同地塊的微氣候預測,甚至細緻到瞭小時級彆的降雨概率。這對我一個習慣瞭聽廣播、看電視天氣預報的本地農民來說,簡直是跨越瞭一代人的知識鴻溝。書中對於如何設置提醒、如何解讀那些復雜的圖錶,描述得極其詳盡,仿佛在教一個從未接觸過智能設備的人如何使用對講機一樣。我甚至在想,這本書的作者是不是對目標讀者的技術接受程度做瞭過於樂觀的估計。畢竟,在一些偏遠的鄉村,能流暢使用智能手機本身就是一項挑戰,更彆提理解並應用這些高階的農業數據分析工具瞭。不過,書裏提到的一些關於農資采購比價的功能,確實讓我眼前一亮,這倒是實實在在能省錢的地方,但實現這些功能的前提是,你得先能熟練地在應用商店裏找到它,然後順利安裝,這中間的障礙可不小。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更新頻率絕對是個隱憂。我注意到書裏提到的好幾個APP,比如那個“農機共享平颱”,在我的手機上搜索時,已經找不到官方下載入口瞭,似乎已經被更迭或者下綫瞭。這讓原本就抱著學習態度的我,瞬間澆瞭一盆冷水。一本教人使用工具的書,如果它所介紹的工具本身生命周期都難以保證,那這本書的價值在哪裏呢?更讓我不解的是,書中對安全和隱私的警示幾乎是隻字不提。現在年輕人上網都小心翼翼,何況是那些對網絡詐騙防範意識比較薄弱的農民朋友。書中熱情洋溢地鼓勵大傢注冊各種服務,輸入手機號、甚至綁定銀行卡進行在綫支付,但對於如何設置復雜的密碼、如何識彆釣魚鏈接,卻一帶而過。這種“隻教你用,不教你防”的態勢,讓我覺得作者在推廣技術的同時,似乎忽略瞭對使用者風險的兜底責任。技術是把雙刃劍,在推廣其便利性的同時,必要的風險教育纔是更重要的“智能”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章節編排邏輯,說實話,讀起來有點像在聽一位熱心但略顯囉嗦的鄰傢長輩嘮叨。它似乎想把所有能想到的“智能”應用都塞進來,導緻結構鬆散,缺乏一個清晰的主綫。舉個例子,前一章還在講如何用無人機航拍測繪農田,下一章就跳到瞭如何用手機直播賣自傢的土雞蛋,中間幾乎沒有平滑的過渡。我試圖從中找到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比如從基礎操作到進階應用,但效果並不理想。它更像是一本“智能生活大雜燴”,裏麵塞滿瞭各種零散的技巧。我記得有一段講的是如何通過手機APP對牲畜進行健康監測,說什麼通過分析叫聲的頻率變化來判斷病情。我當時看完就忍不住笑瞭,想象著老王拿著手機對著他那頭牛“聽診”,畫麵太美不敢看。這不是說技術不好,而是感覺這本書沒有真正站在一個初學者的角度去構建知識體係,更像是技術人員的一份內部培訓材料,未經充分的“接地氣”轉化。對於那些連開關機都還需要彆人幫忙的老鄉來說,這本書裏的內容可能更像是一本天書,充滿瞭各種拗口的專業術語和不切實際的操作場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